【閱讀偶拾】作為台灣人,你應該要知道,二戰初期的法國,為何不戰而降?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二戰初期,納粹德國以所謂的「閃電戰」(Lightning War),在西歐戰場取得驚人的勝利。
繼波蘭、丹麥,與荷比盧陸續淪陷之後,希特勒成功避開英法聯軍對東邊的軍事佈署,突破馬奇諾防線(Maginot Line)進入法國。1940年6月14日,德軍直取巴黎,法國僅短短39日就全境陷落,期間並未有任何抵抗。
淪陷後的法國,由一戰英雄貝當元帥(Philippe Pétain),與德義簽署停戰協定,並將中央政府的所在地,遷往中部的溫泉度假勝地維琪(Vichy),成立專制政體的「法蘭西國」(État français,1940-1944),取代普法戰後所成立的法蘭西第三共和(La Troisième République)。
維琪法國國徽(Photo Credit: Mliu92 via Wikipedia)
根據停戰協定,法境(不包括殖民地)被劃分成「佔領區」與「非佔領區」,前者由德軍直接統治,佔全法五分之三的領土;後者則為不包括大西洋沿岸的法國南半部,名義上由維琪政府統治;此外,東南部的阿爾卑斯山區,則改由義大利管轄。
二戰時期的法國本土(Photo Credit: Eric Gaba via Wikipedia)
二戰期間,維琪政府成為軸心陣營的戰爭協力(wartime collaboration)政權。那麼,問題來了,當時的法國,為何不戰而降?

記者出身的英國作家萊丁(Alan Riding),以十多章的篇幅所架構而成的專書《盛會不歇》(And the Show Went On : Cultural Life in Nazi-Occupied Paris),講述了維琪法國時代,即使在納粹統治下,仍然舞照跳,戲照看,藝文與消費活動與戰前不遑多讓的巴黎城市生活,細緻且複雜的多角面向。萊丁在書裡曾略為提及,當年法國不戰而降,所牽涉錯綜的政經問題,與思想文化理路。
普法戰後,以抵制拿破崙三世稱帝的中央集權體制,所建構的第三共和憲政,與民主議會的模式,由法國的下議院決定總理的人選,而總統的權力則為之弱化。且內閣經常由多黨聯合組成,執政團隊內部經常為了掌控主導權而爭吵不休。戰間期的法國,在二十多年間,就經歷了34次的內閣更迭,少有內閣能長期執政的情況下,即便由民主選舉所產生的政府,也難以正常運作。
書封取自網路
短命的執政內閣,也使法國在一戰後的經濟重建工作,與因應1930年代,被全球大蕭條所波及的經濟困境,更加無力與悲劇,比其他歐洲國家,法國持續了更長的不景氣狀態。1936年,法國政府決定放手一搏,採取無限制的法郎寬鬆政策,但工業生產力卻不升反降,甚至加劇通膨。錯誤的財政,加劇了法國社會與經濟的動盪不安,重整軍備的腳步也落後於其他國家。
而法國在一戰後的低生育率,與大量接納波蘭、義大利、西班牙、希臘等外國人口移入,是同時期接受移民最多的歐洲國家,尤其是猶太裔的移民,高密度的擠居於巴黎東邊的城區,對法國的保守派而言,格外刺目,排外的偏見更形升高。
進一步的從思想文化層面來看,一戰後法國面臨的困境,更危及法國人原本對政治思想原創性的自豪感,也就是民主的信念。內閣的更替頻繁,權力的真空狀態,助長了激進分子的活躍,他們相信,只有激進的新政權,才能引領法國脫困。民主,對法國人而言,只是眾多的選項之一,而且是最沒有吸引力的選項,反倒是法西斯主義、納粹主義、反猶主義,甚至共產主義等激進的意識形態,相互爭鳴。
像是極右翼團體毆打左派份子、襲擊猶太人的情事屢見不鮮;拉丁區的索邦大學,多數學生憧憬墨索里尼統治的義大利,支持法西斯主義;大學院校不是已被右派掌握,且公開反猶,就是學院裡存在左右派的鬥爭,與共黨組織的操控。
時代並不溫柔,當時自詡進步的青年,都必須在激進的激進意識形態之間做出抉擇。像是戰後打著左派社會主義的旗號,成為法國總統的密特朗(François Mitterrand,1916-1996),就曾投入極右派團體發動的陳抗示威;藝術家和作家,受到來自莫斯科和柏林意識形態風潮所鼓動,普遍抱持應該在相互敵對的陣營擇一加入,試圖佔有一席之地。
已故法國前總統密特朗(Photo Credit: Wikipedia)
當時法國的報章雜誌,也是各種思想與政治立場搶麥的言論空間。親俄或親德的報刊,背後多有柏林與莫斯科當局下指導棋,透過KOL的聲量,試圖影響法國人的政治態度,也就是現今所謂的「認知作戰」;當然也有立場支持內閣,作為執政喉舌的媒體。由各種政治光譜所組成既複雜又脆弱的聯合內閣,經常在施政上無法達成共識,將意識形態的鬥爭,擺在最前面。

極端意識形態的激流之外,一戰的殺戮,慘烈的戰爭記憶,也讓法國知識界與政壇,瀰漫一股和平主義的氣息。
1935年,法國對墨索里尼對衣索比亞的侵略,毫無譴責;次年,希特勒違反凡爾賽合約,進入萊茵不設防區,兩年後,德奧合併,法方也毫無作為。即使在捷克斯洛伐克也被德國併吞,巴黎的輿論仍普遍抱持,希特勒是可以被安撫的信念。
1939年,巴黎仍盛大舉辦艾菲爾鐵塔開業五十周年慶祝活動,夜總會照推新節目,劇院、影院依舊滿席,化裝舞會也依然奢華。
閣僚間的意識形態之爭,與全法瀰漫和平主義的氣氛,使政府面對戰爭的陰影迫近,既無意識,也無法整頓軍備。一位年輕的坦克司令官,他是戰後也擔任過總統的戴高樂(Charles André Joseph Marie de Gaulle,1890-1970),曾疾呼政府新設陸軍裝甲師,但是孤掌難鳴。
已故法國前總統戴高樂(Photo Credit: Wikipedia)
當德蘇簽完互不侵犯條約,希特勒大舉入侵波蘭之後,法國政府這才驚訝到掉了下巴,終於跟進英國的腳步對德宣戰,開始進行動員。孩童從都會區疏散至鄉間;人民爭相搶買防毒面具;地鐵站已準備作為防空避難所;影劇等表演場所暫時關閉。
雖然政府開始下令解散共產黨,並監控法境內的外籍共黨成員,但是並未限制法西斯團體的活動,甚至對親德立場的報導也未有動作。德法交戰已無可避免,法國人卻極度自欺,選擇相信官方聲稱法軍戰力無虞的說法。
波蘭的淪陷,使法國稍微拉緊動員與備戰之弓弦,卻因雙方交戰之初,未有發生大規模衝突,也就是所謂的「假戰」(Phoney War),而走向鬆懈。巴黎社會又逐漸恢復璀璨富麗的藝文娛樂生活,絲毫看不出有應戰的準備。
被動員至前線,擔任氣象兵的哲學家沙特(Jean-Paul Charles Aymard Sartre,1905-1980),曾說過:
我們為何而戰呢?
存在主義代表哲學家沙特(Photo Credit: Wikipedia)
知識人普遍沒有戰爭的危機意識,認為英法聯軍,戰無不勝,德國才不會突破馬奇諾防線入侵,還會因自身的經濟問題而崩潰,且英法有事,美國遲早會參戰,蘇俄也不會袖手旁觀。
當希特勒以閃電戰橫掃西歐,法軍的防禦迅速土崩瓦解,戰鬥力遠不如普法戰爭與一戰時期。左派作家紀德(André Paul Guillaume Gide,1869-1951),當時正在北非旅行,對法國的淪陷失望透頂,曾在日記裡靠北,法國人有許多迷人的優點,但也蠢到無可救藥,輕率大意、安於現狀與散漫怠惰,讓法國付出慘痛的代價。
紀德(Photo Credit: Wikipedia)
出任維琪政府總理一職的貝當,向全法人民發表電台演說,解釋德法停戰協定的簽署的意義:
這個失敗是我們散漫的結果。正是那種好逸惡勞的心理,破壞了人們從前犧牲奉獻的精神帶來的成果。
他語重心長地暗示,國家的失敗,其實就是法國人自業自得的結果。二戰期間成為納粹協力的維琪政權,是法國歷史上的恥辱與傷痛,所謂的「維琪政府症候群」(Le syndrome de Vichy),一直是二戰後的法國,難以面對的戰爭記憶。

如果,台灣面臨敵國的威脅,戰爭陰影從來沒有遠離過,但國內一直在出征誰是側翼、黑道、政二代、產業赴美設廠是掏空台灣,但西進中國則是放眼世界。新聞台與報紙,不是仙貝就是重工,都在為某種意識形態塗抹脂粉;而網路的認知作戰,拉黑真相又弄假成真,也很少被民眾當一回事,然後呢?
歷史常常以驚人且相似面貌再現,但是,台灣應該不會有維琪這樣的政權,而是不會再有任何獨立政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愛嚕貓的狗奴,很魯蛇的自由寫作者,2018年定居方格子,在這裡寫旅行史、遊記與魯蛇人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人善良,更要計較,自己的生活才會變成你喜歡的樣子。
這段步行的路徑,有時會沿著大馬路,有時則會鑽進巷子裡。肩著後背包,走到目的地的距離,微有國境仍未封鎖時,在異國徒步行旅的最基本移動感,沒有很近,但也不算很遠。
很淺很淺。特別感謝文總提供參與試映活動。
本篇是人肉投資理財指南,能幫助父母發掘非典型就業子女的附加價值,不無小補的省下時間成本與增加金錢收益。
參與幕末維新、引領日本的海國意識與建構新國家的理想,對民權、憲法的爭取成果,以及新興財閥在政商關係與日本發動對外戰爭中的複雜糾葛,土佐的志士、民權家與財閥的創立者,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形塑了近代日本的形成。
人善良,更要計較,自己的生活才會變成你喜歡的樣子。
這段步行的路徑,有時會沿著大馬路,有時則會鑽進巷子裡。肩著後背包,走到目的地的距離,微有國境仍未封鎖時,在異國徒步行旅的最基本移動感,沒有很近,但也不算很遠。
很淺很淺。特別感謝文總提供參與試映活動。
本篇是人肉投資理財指南,能幫助父母發掘非典型就業子女的附加價值,不無小補的省下時間成本與增加金錢收益。
參與幕末維新、引領日本的海國意識與建構新國家的理想,對民權、憲法的爭取成果,以及新興財閥在政商關係與日本發動對外戰爭中的複雜糾葛,土佐的志士、民權家與財閥的創立者,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形塑了近代日本的形成。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維琪法國(法語:Régime de Vichy;1940年7月10日-1944年8月20日),正式國名為法蘭西國(État français),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菲利普.貝當領導的國家政權,以其事實首都維琪為名。該國屬於獨立的武裝中立國,但由於與德國嚴苛的停戰協議,有一半的本土領土被軍事佔領。
Thumbnail
大家可能知道,在一次大戰前,歐洲已經分為兩大陣營在對抗。由英法俄組成的三國協約,以及德奧義組成的三國同盟。但在大戰爆發後,相對於全數參戰的三大協約國,同盟國中的義大利卻先是嚴守中立,再來倒戈加入協約國。 不過,義大利倒戈雖然不太道義,實際上沒有破壞任何條約協定。原因是,「三國同盟」的真正意義是
Thumbnail
昨天的歐洲選舉,在法國引發兩次爆炸性發展。 這張圖為昨天選舉結果,藍色部分為極右領先,紅色為左派領先,白色為執政黨領先。 法國 92% 的選區,昨天為極右派之地盤。 極右派以超過 30% 的選票,不但成為法國第一大黨,更為超越總統執政黨之14% ,兩倍之多。 彷彿這樣的政治地震還不夠,
Thumbnail
法國已經進入大混戰狀態 隨著的斷頭台送走了路易十六後,事情必未落幕,緊接著羅波斯比爾上台,此時法國已成也血流成河,斷頭台一天未停歇的狀態 由於法國的自由、和平、平等這些聲音也順片傳染的歐洲各國,各國貴族也對這樣如瘟疫可怕的理念對本國居民洗腦, 心想「挖!靠要是這樣的事情發生,輕則錢與房子沒
Thumbnail
法國近兩天,新聞二十四小時不斷議論,俄國如何用無限資源的文宣手法,滲透法國民主社會,最近的重要事件,為於歐洲議會大選不到一個星期之前,三位疑似俄羅斯秘密資助的外國特工,於艾菲爾鐵塔下,放置五個棺木,上面蓋著法國國旗,象徵五位在烏克蘭戰死的法國人。三位外國人在做完「裝置藝術」之後,旋即逃離法國...
Thumbnail
每天都會見面,多月來她從未向羅力軍官說過任何一句說話,現在她只能說:「再會!」也是她唯一的一句說話。
Thumbnail
  1.現今的德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與法國原是同一個國家:法蘭克王國(Regnum Francorum, 481-843)。840年國王路易一世(778-840)死後,領土由三位兒子分別繼承。長子死後,兩兄弟分割了大哥的土地,並簽定凡爾登條約(Treaty of Verdun)。因此,法蘭克王國的
Thumbnail
一、關於法軍攻打台灣的理由 卡爾·馮·克勞塞維茨說過,戰爭是政治的延伸,必須要理解法軍攻打台灣的理由,才能正確的解讀法軍的行動方針。事情發生在1884年,法國在普法戰爭戰敗之後背負了大量的戰爭賠償(50億法郎,約等於今天1.15兆新台幣,大概是把現代台灣一年的財政收入全部噴光。根據俾斯麥的計算
在談論到納粹德國與其犯下的罪行時,巴黎的佔領時期幾乎不像是我們對於殘酷戰爭的想像,尤其納粹與殘忍、屠殺、蓋世太保之間的等號,西歐文明中心之一的法國首都的陷落,竟毫不血腥與壯烈,反倒令歷史的眼光尷尬。作為讀者、並非專業史學背景者,可以透過閱讀本書將此「無事」當作「真正的事件」,並且需要不亞於其他事件的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維琪法國(法語:Régime de Vichy;1940年7月10日-1944年8月20日),正式國名為法蘭西國(État français),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菲利普.貝當領導的國家政權,以其事實首都維琪為名。該國屬於獨立的武裝中立國,但由於與德國嚴苛的停戰協議,有一半的本土領土被軍事佔領。
Thumbnail
大家可能知道,在一次大戰前,歐洲已經分為兩大陣營在對抗。由英法俄組成的三國協約,以及德奧義組成的三國同盟。但在大戰爆發後,相對於全數參戰的三大協約國,同盟國中的義大利卻先是嚴守中立,再來倒戈加入協約國。 不過,義大利倒戈雖然不太道義,實際上沒有破壞任何條約協定。原因是,「三國同盟」的真正意義是
Thumbnail
昨天的歐洲選舉,在法國引發兩次爆炸性發展。 這張圖為昨天選舉結果,藍色部分為極右領先,紅色為左派領先,白色為執政黨領先。 法國 92% 的選區,昨天為極右派之地盤。 極右派以超過 30% 的選票,不但成為法國第一大黨,更為超越總統執政黨之14% ,兩倍之多。 彷彿這樣的政治地震還不夠,
Thumbnail
法國已經進入大混戰狀態 隨著的斷頭台送走了路易十六後,事情必未落幕,緊接著羅波斯比爾上台,此時法國已成也血流成河,斷頭台一天未停歇的狀態 由於法國的自由、和平、平等這些聲音也順片傳染的歐洲各國,各國貴族也對這樣如瘟疫可怕的理念對本國居民洗腦, 心想「挖!靠要是這樣的事情發生,輕則錢與房子沒
Thumbnail
法國近兩天,新聞二十四小時不斷議論,俄國如何用無限資源的文宣手法,滲透法國民主社會,最近的重要事件,為於歐洲議會大選不到一個星期之前,三位疑似俄羅斯秘密資助的外國特工,於艾菲爾鐵塔下,放置五個棺木,上面蓋著法國國旗,象徵五位在烏克蘭戰死的法國人。三位外國人在做完「裝置藝術」之後,旋即逃離法國...
Thumbnail
每天都會見面,多月來她從未向羅力軍官說過任何一句說話,現在她只能說:「再會!」也是她唯一的一句說話。
Thumbnail
  1.現今的德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與法國原是同一個國家:法蘭克王國(Regnum Francorum, 481-843)。840年國王路易一世(778-840)死後,領土由三位兒子分別繼承。長子死後,兩兄弟分割了大哥的土地,並簽定凡爾登條約(Treaty of Verdun)。因此,法蘭克王國的
Thumbnail
一、關於法軍攻打台灣的理由 卡爾·馮·克勞塞維茨說過,戰爭是政治的延伸,必須要理解法軍攻打台灣的理由,才能正確的解讀法軍的行動方針。事情發生在1884年,法國在普法戰爭戰敗之後背負了大量的戰爭賠償(50億法郎,約等於今天1.15兆新台幣,大概是把現代台灣一年的財政收入全部噴光。根據俾斯麥的計算
在談論到納粹德國與其犯下的罪行時,巴黎的佔領時期幾乎不像是我們對於殘酷戰爭的想像,尤其納粹與殘忍、屠殺、蓋世太保之間的等號,西歐文明中心之一的法國首都的陷落,竟毫不血腥與壯烈,反倒令歷史的眼光尷尬。作為讀者、並非專業史學背景者,可以透過閱讀本書將此「無事」當作「真正的事件」,並且需要不亞於其他事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