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線無戰事》的本文摘要
如果能有更多歷史背景知識,就能讓整部電影更加立體,細節都能會心一笑。
德軍對於在巴黎行軍的執著
在電影《西線無戰事》中,有幾段話情緒激動且充滿民族主義色彩,身為觀眾,如果能搞懂背景歷史,相信會看得更有感覺。
- 首先是片頭在學校,我們看到校長激動的對學生演講,他說:「你們即將在巴黎街頭行軍!為了威廉二世,為了祖國而戰!」。
- 再者是片中,兩個軍官在長桌上吃著美食聊天時,軍官說自己的父輩:「在俾斯麥任內打過三場戰爭,1871年他在巴黎行軍,以英雄之姿回家」。
- 最後是在法國森林的列車中,德法兩軍協商停戰時,德國代表告訴法國:「公平對待你的敵人,不然會痛恨這段和平時期的」但而法軍元帥則回答「公平?你還敢談公平?」
以上三段對話我們可以得知,德國曾經攻入巴黎,並且在巴黎行軍過,且不公平的對待那時的法國。這故事可以追朔到19世紀,德意志的統一與普法戰爭,並點燃了歐陸上兩大強國百年的恩怨情仇。
普法戰爭前言 - 德意志的統一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1914年到1918年,但這段淵源要往前追更早,特別是西元1870年到1871年間爆發的普法戰爭,當時德國還未統一且叫做普魯士王國或北德意志邦聯,而法國則是法蘭西第二帝國。
現在的中歐(德國、捷克與波蘭等)位置,在19世紀中前皆未出現統一國家,更沒有德國這個稱呼,當地主體是19世紀初法國拿破崙建立的萊茵邦聯,而在拿破崙時代的結束,法國勢力退走,萊茵邦聯解散成各自為政的眾多鬆散小王國。但其實法國大革命後,民族主義興起,這個地區說著德語人漸漸意識到,或許他們屬於單一民族國家。
此時較大且有軍事勢力的王國,也就是普魯士王國出場了。普魯士當時的首相,是人稱「鐵血宰相」的俾斯麥,他北打丹麥,南打奧匈,透過鐵血的戰爭與關稅同盟等手段搞定了北德意志的統一,此時1867年,德意志邦聯完整體只剩下南部的巴伐利亞與符騰堡等王國,而認為自己是歐陸老大哥的法國,他不再眼巴巴地看著鄰居德國統一變強大,於是不停出手干預。
普法的壓力激增,最後因為南歐的西班牙王位問題爆發,法國率先發起戰爭,於是1870年中,普法戰爭正式開打。也就在戰爭期間,南部的巴伐利亞與符騰堡等王國加入北德意志聯邦,於是該國通過了新憲法,將國名命名為「德意志帝國」,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他將在德軍曾攻入巴黎後,在巴黎凡爾賽宮稱帝。
普法戰爭的結束 - 德軍攻入巴黎
戰爭發起方的法國皇帝是拿破崙三世,是那個掀翻整個歐陸的拿破崙的侄子。可惜拿破崙三世沒有繼承拿破崙的軍事能力,且法國相較於德軍的技術可以說嚴重不足,除了德軍裝備精良與指揮果斷外,德軍基礎建設精良運兵神速,結果拿破崙三世御駕親征卻在會戰中被俘虜。
法國在皇帝被俘虜後,法蘭西第二帝國立刻被推翻,並建立了法蘭西第三共和國,並派遣代表與德意志帝國進行和談。但雖然美其名是和談停戰,實際上法國是有條件地向德國投降。
而更早在簽訂條約之前,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就走入法國的凡爾賽宮稱帝。
威廉一世在凡爾賽宮正式登基為皇帝,圖片取自維基百科
敵人的皇帝在自己家的宮殿稱帝是天大的羞辱,而德國後來提出簽訂的合約,更是刻意讓法國人站不起來。
包含法國要承認德意志帝國與皇帝外,法國要在五年內賠償五十億法郎給德國(有些人拿中國與八國聯軍1901年簽訂的辛丑條約進行比較,中國需賠款四億五千萬兩銀,根據換算約也只有五十億法郎的一半不到。但由於沒有找到正式的文獻計算,此計算內容參考即可。),還要將領土阿爾薩斯-洛林地區割給德國,這個地區在現代屬於法國,但這百年來經歷過多次易主,而此重要的原因是因為盛產鐵礦而有大量鋼鐵工廠,鋼鐵對當時工業革命後的國家可以說非常重要。
普法戰爭的後續
除了最基本的德意志統一與法國政府轉為法蘭西第三共和國,並使兩國民族仇恨加深外,其中的金融制度與戰爭失敗的憂鬱,從1870年代,一直影響到二次世界大戰後。本段說明法國政府因為普法戰爭戰敗後,政府混亂導致的狀況。
法國在普法戰後的秩序混亂,激進的左翼政權巴黎公社在不滿中成立,公社意思是工人階級的政府,是指無產階級革命打敗資產階級國家。雖然新法國政府在兩個月內鎮壓了巴黎公社,但巴黎公社的出現象徵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是左翼運動崛起的里程碑,因此有人認為巴黎公社的出現,造成了後續1917年俄國的革命,並影響至今日。我們回想一下二戰後的世界格局,在看看今日亞洲地區。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政府十分不穩定,內閣不停地改朝換代,共和派、軍方、教會人士與各方人士不停政治鬥爭,因為一直沒有人能搞定局面,使法國一直在危險的動態平衡中前進。一次世界大戰讓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暫時團結對外,雖然法國在戰爭中勝利,但飽受波折的國家與國內情緒讓國內意識形態持續分裂,以至於戰間期沒有辦法認真處裡與思考怎麼面對法西斯崛起。這樣意識形態混亂的政府,終於在二戰希特勒的閃電戰中,瞬間被擊敗。
德國地區成為統一的帝國後,在經濟上蒸蒸日上成了歐陸強權。俾斯麥退下後,威廉二世,也就是威廉一世的孫子,德國開始打破俾斯麥原本的陸權國家想法,開始想往海上前進,希望能重新劃分全球的勢力範圍。儘管不能把緊張原因全怪罪給威廉二世個人,但威廉二世領導的德國確實造成了歐陸國家的緊張,威廉二世的更多內容在下一段中會更多說明。
本段簡要的說明因為兩國的政治、經濟與軍事的發展,開始威脅到了歐洲其他國家,使該地區原本就危險的平衡又火上加油。
回頭看《西線無戰事》中的三段話
在了解普法戰爭的背景後,我們回頭看《西線無戰事》中的對話。
- 校長激動的對學生說:「你們即將在巴黎街頭行軍!為了威廉二世,為了祖國而戰!」。
威廉二世上台後野心勃勃地做出大量擴張的決策,特別是1897年德國外交部長說出了名言:為了德國「陽光下的一席之地」(Ein Platz an der Sonne)。而為了追求帝國主義與殖民地的擴張,勢必影響到既有勢力,如海軍的軍備競賽對海上強權英國產生威脅,如強權在非洲地區的南北與東西向分割殖民地,如中國青島的膠州灣對於英俄兩國產生衝突等。這樣的擴張作法不同於過去俾斯麥的想法,也就是威廉二世打破了過去德國為核心的歐洲中心主義,他企圖趕上英國的海軍力量,並威脅其他國家的殖民地。
威廉二世的擴張讓世界看見了德國,可惜因為個人決策問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間,威廉二世權利開始被架空,並在戰後被廢除了頭銜,1918年底,威廉二世流亡荷蘭,並且在二次世界大戰中離世。
盡管在《西線無戰事》中校長喊著「為了威廉二世而戰」,但其實當下的威廉二世的權力早已經搖搖欲墜,這讓這群為了君主制德國戰死的青年們,多了一分感嘆。
- 片中軍官說自己的父輩「在俾斯麥時打仗,並在1871年巴黎行軍,以英雄之姿回家」。
這裡象徵這群軍官還在緬懷過去的勝利,凸顯即將失敗的戰爭,還有這群在背後只會出嘴的軍官,凸顯前線自殺衝刺的保羅與青年們。
除了1871年威廉一世在法國巴黎凡爾賽宮稱帝外,1940年納粹德國也曾在巴黎閱兵。從拿破崙戰爭後,普法戰爭、一次大戰、二次大戰,整整一個世紀的時間法國與德國的世仇不停的在軍事上較勁,這也造就了接下來的最後一段話。
- 德法兩軍在列車中協商停戰,當德國希望法國公平對待敵人時,法軍元帥生氣的質問德國既然敢談公平?
在閱讀以上內容後我們可以知道,這裡的法國的態度,較近的原因是一戰死傷無數的法國士兵,較遠因可能就是德法的關係,尤其普法戰爭,德軍攻入巴黎稱帝,並索取大量賠款,且要求法國的領土等等作為。
可惜站在事後諸葛來看,當兩國簽下協約,讓各國以為世界大戰是「結束一切戰爭的戰爭」後,德國對戰勝國的戰爭賠款問題,對後來歐洲英、法、德,與美等國歷史的發展有著關鍵性的影響,讓巴黎和會與戰間期的國際會議與事件的皆成為衝突爭議。其中法軍又在德國無法還款時,入侵工業區,使德國開始我就爛的消極抵抗,德國馬克開始貶值造成財政金融混亂,並間接讓法郎貶值,歐洲經濟的連動使風暴一觸即發。
但那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故事了,在《西線無戰事》的電影中,一切都是未來的事情了。
歐陸緊張危險的平衡被打破,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德軍在1940年中攻入巴黎。
結尾
如果能有更多歷史背景知識,就能讓整部電影更加立體,細節都能會心一笑。本文動機與主題專注在是電影中三段對話,並因此呈現出的普法戰爭歷史,講了很多歷史故事,如果有錯誤或不周歡迎指正,或一起討論一起學習。
《西線無戰事》主軸是透過戰爭的殘酷,訴說反戰的思想,在沒有這些背景知識下,就已經能讓達成反戰效果,但如果能更了解歷史的前因後果想必又會對這段故事產生更多的敬佩。
感謝您的閱讀,這裡是一個閱讀各種書籍與電影後,開始有感而發(發牢騷)的分享帳號,希望能讓更多一起進一步的對書籍或電影產生興趣甚至思考。
文章不定時的更新,喜歡的話可以幫我按下追蹤!
您的追蹤與閱讀是我最大的動力,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