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閱讀填滿空罐頭 |《小日子》創刊10週年 - 2022年12月 第120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忘記了當初是怎樣認識《小日子》這本雜誌,或許是在台灣旅行時,或者網絡裡無意中看到。但仍記得清楚當時要在香港購買並不容易,而雜誌的刊號還是單位數。

同年,香港開了第一間誠品書店,看到有售《小日子》就覺得很滿足。有好一陣每個月都會去購買,但有時候太心急,早了幾天,新刊還沒有從台灣送到,要再過幾天再去一次。後來找到了電子雜誌《KONO》就直接在平台訂閱,既可以最快看到最新一期,亦可以作「永久」保存。

喜歡看《小日子》因為它的簡約設計、風格,令人有一種沒壓力想繼續看下去的吸引力。最深刻的,還是第一次翻開《小日子》時,被裡面的一個頁面上的句子吸引著,後來才發現這是一頁常設頁面,十年過去,它依然存在。

生活太複雜,專注體會 一件事

曾經以為自己特別善長多工處理,總能夠同一時間把不同的人和事都處理得妥當,卻沒曾留意自己最是缺乏專注力。看到這一句話之後,深深烙在心裡,更曾經把這句話變成電腦桌佈,就好像一些心靈雞湯或偉人金句一樣,在工作的壓迫下看到,總會有提點的作用,心情會稍微平伏。慢慢地才發現自己應該加強專注力,學習「專注體會一件事」,不受外界過多的紛擾所影響。

raw-image

2022年是《小日子》創刊十週年,專欄作家,同時是《小日子》的命名人馬世芳,在本年度最後一期的專欄中寫著的一句,再次觸動到我。在紛紛亂亂的這個年頭,連一句「心很累」都說到很累, 茫然面對著未來,看見這句說好像找到點安慰。

先把自己的「小日子」照顧好,才能在「大時代」立定腳跟

面對看不清的未來,已經不敢去想下一個十年的自己是怎樣。只知道與其被未知的恐懼所吞噬,不如著眼現在,把自己的小日子過好,珍惜當下、活在當下。從複雜的生活裡,專注地感受一件事。也從外在的人和事回歸到自己身上,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順從自己的步伐和方向,只希望能過著令自己舒服的生活。在走鋼線的人生裡,保持著平衡地前進已經是很不錯。

盡力把每天三餐吃好,才有力氣跟世界作戰

一年轉眼就過,2022年初訂下的目標的其中一件就是寫作,只嘆計劃總是趕不及變化,在學習慢下來專注去做一件事的同時,就得影響其他事情的進度。在年末餘下的20天,希望能夠抓緊一點時間,把今年想紀錄下來的事都趕及留在這一年分享出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寄你一片夏雪
161會員
232內容數
要想一想⋯
寄你一片夏雪的其他內容
2025/04/25
即使隨著年紀的增長,還是會默默重視生日這一天,只是在期待值上有所轉變。由以往期待驚喜或刻意安排活動,轉成平淡就好,不計較是否訂了餐廳,外帶爭鮮回家或煮一個辛拉麵,在家裡耍廢一整天,都已經感到很滿足。
Thumbnail
2025/04/25
即使隨著年紀的增長,還是會默默重視生日這一天,只是在期待值上有所轉變。由以往期待驚喜或刻意安排活動,轉成平淡就好,不計較是否訂了餐廳,外帶爭鮮回家或煮一個辛拉麵,在家裡耍廢一整天,都已經感到很滿足。
Thumbnail
2025/04/12
原來「讓自己開心」看似很基本很本能的一件事,卻不是每個人每一天都能夠做得到,就像 common sense is not common 的道理一樣,不是必然的存在。
Thumbnail
2025/04/12
原來「讓自己開心」看似很基本很本能的一件事,卻不是每個人每一天都能夠做得到,就像 common sense is not common 的道理一樣,不是必然的存在。
Thumbnail
2025/04/03
作者在序言中所說「不是要你從事隨筆作家這職業,而是了解這樣的生活方式。」,看過之後,個人認為這本《像隨筆作家一樣生活:松浦彌太郎的寫作與思考方式(簡稱:像隨筆作家一樣生活)》是作為喜歡寫作的人,特別是隨筆類型,必讀的一本作品。於我而言,沒有誇張的說,這本甚至是人生這個階段的解答之書。 像隨
Thumbnail
2025/04/03
作者在序言中所說「不是要你從事隨筆作家這職業,而是了解這樣的生活方式。」,看過之後,個人認為這本《像隨筆作家一樣生活:松浦彌太郎的寫作與思考方式(簡稱:像隨筆作家一樣生活)》是作為喜歡寫作的人,特別是隨筆類型,必讀的一本作品。於我而言,沒有誇張的說,這本甚至是人生這個階段的解答之書。 像隨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早上我又去了趟市場, 哈哈,家庭主婦好像很愛上市場, 其實是要拿一些之前採買物品的盒子,還給攤商老闆好重覆使用。
Thumbnail
早上我又去了趟市場, 哈哈,家庭主婦好像很愛上市場, 其實是要拿一些之前採買物品的盒子,還給攤商老闆好重覆使用。
Thumbnail
與其顧慮著將留下的事物,不如專注在發出聲響的瞬間。畢竟生命的每一刻美好,都是此身此緣方能體會。
Thumbnail
與其顧慮著將留下的事物,不如專注在發出聲響的瞬間。畢竟生命的每一刻美好,都是此身此緣方能體會。
Thumbnail
忘記了當初是怎樣認識《小日子》這本雜誌,或許是在台灣旅行時,或者網絡裡無意中看到。轉眼間,十年過去,已經來到十週年第120號。
Thumbnail
忘記了當初是怎樣認識《小日子》這本雜誌,或許是在台灣旅行時,或者網絡裡無意中看到。轉眼間,十年過去,已經來到十週年第120號。
Thumbnail
這句話在我的解讀中,有著「日常的小時刻,會豐富我們的生活」的意思,儘管日常的小事物很零散,但拼湊起來,卻會是你的一天,每個讓你想記錄起來的小時刻,或許都特別地有個意義在,我想這就是收藏小時刻的美好吧。 2021年小時刻紀錄:
Thumbnail
這句話在我的解讀中,有著「日常的小時刻,會豐富我們的生活」的意思,儘管日常的小事物很零散,但拼湊起來,卻會是你的一天,每個讓你想記錄起來的小時刻,或許都特別地有個意義在,我想這就是收藏小時刻的美好吧。 2021年小時刻紀錄:
Thumbnail
我根本不需要什麼都要學、什麼都要會、什麼都要做,那種急於抓住更多的「貪心」,似乎是因為對自我價值沒有信心的一種恐懼造成的。
Thumbnail
我根本不需要什麼都要學、什麼都要會、什麼都要做,那種急於抓住更多的「貪心」,似乎是因為對自我價值沒有信心的一種恐懼造成的。
Thumbnail
一輩子很長,如果不快樂,那就更長了。 也許我們都該找回單純的自己,才能找到被生活藏起來的糖果。
Thumbnail
一輩子很長,如果不快樂,那就更長了。 也許我們都該找回單純的自己,才能找到被生活藏起來的糖果。
Thumbnail
日日是好日 很喜歡這句話,「日日是好日」,不論晴雨。 翻開書才發現是一本香港的散文,平時很少讀這類文字的我,默默被平實無華、隱藏於文字間的細膩吸引,看完了。 當你因工作忙碌、假期少、福利低而大發牢騷時,可記得當年你兩年找不到工作,終於有間公司請你時,你是多麼的雀躍。
Thumbnail
日日是好日 很喜歡這句話,「日日是好日」,不論晴雨。 翻開書才發現是一本香港的散文,平時很少讀這類文字的我,默默被平實無華、隱藏於文字間的細膩吸引,看完了。 當你因工作忙碌、假期少、福利低而大發牢騷時,可記得當年你兩年找不到工作,終於有間公司請你時,你是多麼的雀躍。
Thumbnail
這是一本在講極簡生活的書,其實這本書10年前就己經在台灣出版過了,"少做一點不會死!”,那時我就很喜歡這本書。 沒想到10年後看到相同的內容我還是很喜歡,還是把它買回來了,這就代表我一直都很喜歡這類型的書,但是10年前後我有什麼不同嗎?
Thumbnail
這是一本在講極簡生活的書,其實這本書10年前就己經在台灣出版過了,"少做一點不會死!”,那時我就很喜歡這本書。 沒想到10年後看到相同的內容我還是很喜歡,還是把它買回來了,這就代表我一直都很喜歡這類型的書,但是10年前後我有什麼不同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