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部,也就是文學。中國文學的文體非常豐富,詩、賦、文、詞、曲、傳、記、小說,包羅萬有。《文心雕龍》的作者劉勰曾經提出所有文體都是從儒家經典發展出來的,這個想法雖然略帶誇張,卻不無道理。《詩經》是早期的祭祀頌歌和經過編輯整理的各地民歌,可以視為後來詩歌曲謠文學的始祖。《左傳》詳細描繪戰爭場面,又擅長刻劃人物形象,章回小說可上推至《左傳》為根源。《楚辭》是戰國時期楚國的詩歌。它們都是押韻的文學作品,後來分別發展出詩和賦兩種文體。戰國諸子和縱橫家的議論,開拓出後世的散文和議論文。
中國文學可分為表現內在和表現外在兩種。表現內在的作品以作者自己抒發情緒情感為主,只要有孤獨喝酒經驗的人,也許不難體會「對影成三人」的境界;只要曾經思念過一個人,就不難理解何謂「輾轉反側」。表現外在的作品多數是作者從作品中抽身,作品描寫的是一個普遍現象,是其他人的人生。例如我們很難從《三國演義》中了解羅貫中這個人的生平、行為,但我們可以非常清楚曹操、關羽的為人。
集部當中有兩大類書籍,到現在圖書館的圖書分類法仍然分成這兩大類,它們就是總集和別集。
總集的意思是以某個標準來篩選的多作者文學作品集,這個標準可以是朝代、文體等,內容是由多位作者分別創作的作品。中國文學早期的《詩經》和《楚辭》是總集,著名的《唐詩三百首》、《古文觀止》也屬於總集。
別集是指個別作者的作品集,別集之下又分為全集和選集。某一作者所有可以找到的作品,全部收錄進來,就叫做全集,例如《李太白全集》便是李白的全集。相反,經過某種標準篩選的個人作品集,就稱為選集,例如《東坡詩集注》就只選錄了蘇軾的詩,其餘作品沒有收錄進來,所以它只是一本選集。古代文人如韓愈、王安石、蘇軾等等都曾經當官,他們全集裏還有不少屬於論政公文和上疏勸諫的文章,這些文章到了今天不會歸類為文學作品,但它們也是集部中的重要一部份。
文學除了帶給人心的共鳴力量,遠遠大於經、史、子三部,所以也較其餘三部更為人熟悉。
〈集部與文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留言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稽古齋
69會員
169內容數
以儒學、古文字、武俠評論以及書法為主的文化普及工作。
稽古齋的其他內容
2023/02/14
子部的範疇是四部之中最多最廣的,子部匯聚了所有中國民間學術和科技。凡是無法歸類為經學、史學、文學的文獻和書籍,都可以納入子部。
學術方面由學派理念分類,儒家類包括沒有納入經部的歷代儒學家著作、語錄,例如《荀子》、《朱子語類》。道家類的《老子》、《莊子》主要是探討超越界的「道」、崇尚自然、追求柔靜。

2023/02/14
子部的範疇是四部之中最多最廣的,子部匯聚了所有中國民間學術和科技。凡是無法歸類為經學、史學、文學的文獻和書籍,都可以納入子部。
學術方面由學派理念分類,儒家類包括沒有納入經部的歷代儒學家著作、語錄,例如《荀子》、《朱子語類》。道家類的《老子》、《莊子》主要是探討超越界的「道」、崇尚自然、追求柔靜。

2023/02/05
我國傳統的史學其實與近現代西方傳入的史學有很大差異,近代的歷史研究講求追根究底、還原真相,但中國傳統史學更重視以史為鑑,敘述史事是為了給後世起道德教化的功能,歷史真相反而是次要目標。
道德教化其實也就是五經的主旨,五經之中尤其以《尚書》和《春秋》是經、史並重的。另外也有很多春秋戰國的歷史文獻沒有納

2023/02/05
我國傳統的史學其實與近現代西方傳入的史學有很大差異,近代的歷史研究講求追根究底、還原真相,但中國傳統史學更重視以史為鑑,敘述史事是為了給後世起道德教化的功能,歷史真相反而是次要目標。
道德教化其實也就是五經的主旨,五經之中尤其以《尚書》和《春秋》是經、史並重的。另外也有很多春秋戰國的歷史文獻沒有納

2023/01/27
經學家相信儒家經書的內容是可以落實在個人修養生活和現實施政之中,那麽他們所根據的經書有哪些呢?

2023/01/27
經學家相信儒家經書的內容是可以落實在個人修養生活和現實施政之中,那麽他們所根據的經書有哪些呢?

你可能也想看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讓我們來細看這個詞文學。問一個問題:文學是什麼?
對於這個問題,今天的人大概都會有一個籠統的概念。文學就是李白、杜甫,就是曹雪芹,就是莎士比亞、托爾斯泰。作為一樣工作,搞文學的,和單位裡搞材料的、搞教材的不是一回事。
然而這是今天的人的觀念。在一千多年前的古代,人們還並沒有一個完全清晰的概念:文學是

讓我們來細看這個詞文學。問一個問題:文學是什麼?
對於這個問題,今天的人大概都會有一個籠統的概念。文學就是李白、杜甫,就是曹雪芹,就是莎士比亞、托爾斯泰。作為一樣工作,搞文學的,和單位裡搞材料的、搞教材的不是一回事。
然而這是今天的人的觀念。在一千多年前的古代,人們還並沒有一個完全清晰的概念:文學是

一‧前言
說起「文體」,其實是一個涵蘊豐富的術語。簡單地說,是指文章的體裁、體製或式樣。深入地看,至少還包括:「體類之體」(體裁、文類、體製)、「體性之體」(語勢)與「體貌之體」(風格)三個涵意。不過,在此首先要談的是「體裁、文類、體製」之「體」;當然,「體性」與「體貌」之「體」也不能忽視。

一‧前言
說起「文體」,其實是一個涵蘊豐富的術語。簡單地說,是指文章的體裁、體製或式樣。深入地看,至少還包括:「體類之體」(體裁、文類、體製)、「體性之體」(語勢)與「體貌之體」(風格)三個涵意。不過,在此首先要談的是「體裁、文類、體製」之「體」;當然,「體性」與「體貌」之「體」也不能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