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品嘗況味人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愛因斯坦說:『什麼叫瘋子,就是重複做同樣的事情還期待會出現不同的結果。』」
“doing the same thing over and over again and expecting different results.”
在電影《今天暫時停止》中的,主角菲爾.唐納每天都活在同一天裏,早上六點醒來之後,就過著和昨天一樣的境遇,一樣的風景,一樣的天氣,一樣的廣播,一樣的路人。
他受不了一樣的生活,選擇自殺,但隔天醒來,還是和昨天一樣。後來,他開始每天做一些不一樣的事情,學習彈琴、調音。然後,有一天,他終於過上不一樣的一天,在宴會中遇上了自己所愛的女人。終於將昨天拋棄。
在繁忙的生活裏,我們很少覺察人生,很少看回看自己在做什麼,我們都在看待辦清單,春夏秋來,有什麼節日要慶祝,工作上有什麼重大項目要處理。
每天好像都過得不一樣,但是當有一刻靜下來,我們貌似將生活打理得井井有序,每天都不一樣的精彩與充實,日復一日過著,年復一年的過著。
有一天,當我們開始厭倦生活。驀然回首,發現原來我們將每一天都過著相同的一天。上班下班,上課下課,每一天原來都是一樣。
渴望改變的心情開始出現。很多人一開始或許會做一些大改變,如每朝晨起跑步、轉換工作、搬家。然而,有些人改變了環境,還是會出現同樣的困難,工作上的難處還是會再次出現。
晨跑可能持續兩、三個月,就不能再持續下去。
有家累的,有經濟困難的,也不是說搬家就能搬,說換工作,轉換跑道就能立刻做到。
特別是像我這樣的家庭主婦,要照顧孩子,本身沒有經濟能力,也沒辦法拋下孩子馬上出來工作,被現實環境牽制住,要改變更是難上加難,根本連獨處的時間也沒有,靜思的時間也沒有,如何改變呢?
那就開始閱讀吧。
這是最細微,又最容易做到的小改變。所有的大改變,都是由微小的念頭開始。
閱讀是一項不用花費的活動,圖書館有大量的書藉可供借閱。
你說,我無法靜下心來閱讀,看兩頁就不想看了。
那就規定每天看個五分鐘吧。
從微末的改變開始,人不能一下子改變積累長久的習慣,那就由小小的改變開始。
每天五分鐘,然後每天十分鐘,再然後二十分鐘,三十分鐘,直至你愛上閱讀,不捨得把書放下為止。
一開始選什麼書呢?
一開始該怎樣閱讀呢?
讀什麼書最有用呢?
隨著很多人標榜成功人士都有閱讀的習慣,蓋茨的閱讀清單,奧巴馬的選書,好像閱讀就是要和成功掛鈎似的。
哎⋯⋯想偷偷的告訴你,閱讀沒什麼方法。剛開始讀,就慢慢的讀好每個字,遇有不明白,就算了,自動略過,慢慢的你會越讀越快。
剛開始選書就選自己感興趣的主題,不要以有用、功利行先,以興趣行先,才能持續啊。
當你習慣了閱讀後,到時什麼難啃的書,你也可以讀得下。
我其實不喜歡看巿面上很多教人閱讀的書藉,就像為焦慮與迷惘的人們,販售希望一樣,方法並不適用於每一個人,反正讀就對了。你自然會從中找到合適的方法。
培養新習慣,你可能要做很久,才會有一點改變,別期望讀一本書,就迎來大改變。
閱讀改變的是思維。
閱讀能接觸不同的思想,不同的人生,不同的觀點。眼界擴闊,思維的層次不同,你開始看到機會。
從2018年開始,我決定閱讀,確實改變了心境,從心境也改變了現實環境中的種種不滿。
很快又到新的一年了,你有想過改變一下嗎?
閱讀吧!品嚐況味人生,體驗人生的千姿百態,擴闊思維界限。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4會員
119內容數
分享我的閱讀心得。閱讀類型大多是:小說、育兒、自我成長、經濟、歷史、成功學、寫作教學、身心靈等等。不過閱讀速度緩慢,也不一定每一本都寫讀後心得,這裏只分享讀過覺得好的才寫下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七里浮香 的其他內容
前些日子,在書店看到一堆書放在當眼處,都是同一個作者的名字,從書名看,都是寫一些愛情甜酸苦辣,好奇之下搜尋了一下這位作者,原來是香港作者。 說真的,好久沒有留意香港作者了。 在對愛情充滿幻想的年紀,我很喜歡張小嫻。
在百無聊賴時,在怒氣滾滾時,在悲戚哀傷時,在孤獨冬夜時,你有沒有回想人生當中重要的抉擇。 如果⋯⋯我沒有這樣做就好了⋯⋯
最近有一個網紅,34歲懷了第七胎,除了祝福聲,也收到了很多酸言酸語,說什麼生這麽多小孩拿補貼,替孩子可憐,真有錢等等。
除了書評,劇評之外,很久沒有寫些什麼,自從妹妹升上小一後,生活的重心與時間完全偏向了小孩的學業,沒時間傷春悲秋。
白色的山,紅色的瓦,黃色的土。 白色的床,灰色的牆,藍色的衣。 蒼白的臉,微白的唇,灰黑的頭髮。
不知道是在哪一個時刻,哪一個當下,我發現你真的老了。 從來,我沒有正眼的看過你,我放工,滿腦子只想著明天的工作;我放假,滿腦子只想著去哪裏玩樂。 那時我不明白,為什麼有這麼多不滿,還是要常常找她們。到很久之後,你才說,因為悶,因為寂寞。 你仍然會生氣。 你仍然在笑。 我慶幸,我可以陪著妳老去。
前些日子,在書店看到一堆書放在當眼處,都是同一個作者的名字,從書名看,都是寫一些愛情甜酸苦辣,好奇之下搜尋了一下這位作者,原來是香港作者。 說真的,好久沒有留意香港作者了。 在對愛情充滿幻想的年紀,我很喜歡張小嫻。
在百無聊賴時,在怒氣滾滾時,在悲戚哀傷時,在孤獨冬夜時,你有沒有回想人生當中重要的抉擇。 如果⋯⋯我沒有這樣做就好了⋯⋯
最近有一個網紅,34歲懷了第七胎,除了祝福聲,也收到了很多酸言酸語,說什麼生這麽多小孩拿補貼,替孩子可憐,真有錢等等。
除了書評,劇評之外,很久沒有寫些什麼,自從妹妹升上小一後,生活的重心與時間完全偏向了小孩的學業,沒時間傷春悲秋。
白色的山,紅色的瓦,黃色的土。 白色的床,灰色的牆,藍色的衣。 蒼白的臉,微白的唇,灰黑的頭髮。
不知道是在哪一個時刻,哪一個當下,我發現你真的老了。 從來,我沒有正眼的看過你,我放工,滿腦子只想著明天的工作;我放假,滿腦子只想著去哪裏玩樂。 那時我不明白,為什麼有這麼多不滿,還是要常常找她們。到很久之後,你才說,因為悶,因為寂寞。 你仍然會生氣。 你仍然在笑。 我慶幸,我可以陪著妳老去。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愛因斯坦曾說過: 所謂的瘋子,就是重複做著同樣的事情,卻還期待著出現不同的結果
Thumbnail
透過刻意練習逐漸擅長一件事,接受正反饋並愛上它,追求人生的意義。不斷努力,讓人生更豐富多彩。
Thumbnail
          倪匡的科幻小說<規律>,描寫了一個優秀的科學家,發現自己生活的軌跡和昆蟲幾乎一模一樣時,無法接受而自殺。           開車回家的路上,我思考著是多麼自傲的人格,才會無法接受自己個昆蟲活出相同的軌跡?若是純粹的知識和科學的熱情學者,不是應該兩眼發亮,興奮的說:「什麼,竟然
    「一直做同樣的事,卻希望看到不一樣的結果」──發現其中的矛盾嗎? 例如:你總是拒絕別人靠近、與人保持距離,卻希望有好人緣!可能嗎?!     記得改變才能讓結果不同。例如:要開始每天回家真的規律讀書,段考成績才有可能進步。     如果你想要有不同的結果,就開始做不一樣的事吧!只要開始
《Look Again》這本書提到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就是說我們人類的大腦,會對「不變化」的東西逐漸停止反應。 例如如果你每天上班的路線都一樣,下班的時間都一樣, 週末的娛樂都一樣,購物的習慣都一樣, 大腦就會開始對這些事情都失去反應。 也就是說,如果每天的場景都一樣
Thumbnail
今天這本書不只是2019年必讀,我覺得它根本應該納入人生必讀。無論你的起點在哪裡,想要改變什麼,增進健康、金錢、人際關係等等...這本書給的四大法則都能完整解惑,倘若你真的這輩子只能讀一本對自己有幫助的書,就是它了《原子習慣》。
「我們到底是一年過了365天、還是把一天,重複了364遍。」 這是我最近在上班的時候,很深的一個體悟。 每天重複同樣的事情、日復一日的過。 他說:「好累喔、不知道要什麼時候才能擺脫這種生活。」
  我一點也不覺得自己的生活無聊,那裡面充滿了我希望能不斷反覆撥放的重複。但寫作會要求一個人做更多的探索,不能那麼宅、不能安逸於當一個「活網仔」。當伸出觸角、向外探索也被認識到是這完整生命的其中一種核心基底時,重複與對新事物的追求,將有機會疊加為一種更具厚度的有機體。
Thumbnail
繼續看《N》,故事不特別吸引,有一種被文案騙了的感覺,但只是看了三個故事,即管看看其餘三個故事會否更吸引一點。 今日的摘句是「人生只有一次,我想試著挑戰看看。」 我算是一個畏首畏尾的人,雖然心底渴求改變,但是害怕改變的過程很麻煩,更害怕改變之後帶來不好的結果,最終決定一動不如一靜,什麼也不改
Thumbnail
愛因斯坦曾說過: 所謂的瘋子,就是重複做著同樣的事情,卻還期待著出現不同的結果
Thumbnail
透過刻意練習逐漸擅長一件事,接受正反饋並愛上它,追求人生的意義。不斷努力,讓人生更豐富多彩。
Thumbnail
          倪匡的科幻小說<規律>,描寫了一個優秀的科學家,發現自己生活的軌跡和昆蟲幾乎一模一樣時,無法接受而自殺。           開車回家的路上,我思考著是多麼自傲的人格,才會無法接受自己個昆蟲活出相同的軌跡?若是純粹的知識和科學的熱情學者,不是應該兩眼發亮,興奮的說:「什麼,竟然
    「一直做同樣的事,卻希望看到不一樣的結果」──發現其中的矛盾嗎? 例如:你總是拒絕別人靠近、與人保持距離,卻希望有好人緣!可能嗎?!     記得改變才能讓結果不同。例如:要開始每天回家真的規律讀書,段考成績才有可能進步。     如果你想要有不同的結果,就開始做不一樣的事吧!只要開始
《Look Again》這本書提到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就是說我們人類的大腦,會對「不變化」的東西逐漸停止反應。 例如如果你每天上班的路線都一樣,下班的時間都一樣, 週末的娛樂都一樣,購物的習慣都一樣, 大腦就會開始對這些事情都失去反應。 也就是說,如果每天的場景都一樣
Thumbnail
今天這本書不只是2019年必讀,我覺得它根本應該納入人生必讀。無論你的起點在哪裡,想要改變什麼,增進健康、金錢、人際關係等等...這本書給的四大法則都能完整解惑,倘若你真的這輩子只能讀一本對自己有幫助的書,就是它了《原子習慣》。
「我們到底是一年過了365天、還是把一天,重複了364遍。」 這是我最近在上班的時候,很深的一個體悟。 每天重複同樣的事情、日復一日的過。 他說:「好累喔、不知道要什麼時候才能擺脫這種生活。」
  我一點也不覺得自己的生活無聊,那裡面充滿了我希望能不斷反覆撥放的重複。但寫作會要求一個人做更多的探索,不能那麼宅、不能安逸於當一個「活網仔」。當伸出觸角、向外探索也被認識到是這完整生命的其中一種核心基底時,重複與對新事物的追求,將有機會疊加為一種更具厚度的有機體。
Thumbnail
繼續看《N》,故事不特別吸引,有一種被文案騙了的感覺,但只是看了三個故事,即管看看其餘三個故事會否更吸引一點。 今日的摘句是「人生只有一次,我想試著挑戰看看。」 我算是一個畏首畏尾的人,雖然心底渴求改變,但是害怕改變的過程很麻煩,更害怕改變之後帶來不好的結果,最終決定一動不如一靜,什麼也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