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的校正之後(6)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也就是這幾十年來的全球化是一種歪曲的假象,最早全球化理論,在轉移低技術產業時,要提升本國的技術,並讓工人轉型。類似本國A、B、C三等級產業,C升級成B、B變成了A、A化成S級,然後外移的C產業則讓還在DEF等級的國家可以茁壯。實際上A是變成S沒錯,但是B沒有變A,C也沒變B。而是C外移了,但本國C的勞工,卻集體失業生活往下掉。等外國學會C技術之後,投資加碼提升成B再殺回來搶本國B的工作。
到頭來,我們或許會發現,在價值不同,對市場尊重度不一樣的國家之間,強行用貿易開啟全球化,其後果更可能接近第一次大戰前的狀態。
當時,是工業生產過剩需要多餘市場消化,殖民地是顯學,再加上多數國家確實都沒工業化,機會到處都有。
今天呢?

全球化讓資源更集中,財富流動停滯

現在的尖端科技產品,在科技落後的國家用途並不大,我們若要幫第三世界國家提升生活水準,拿一些高階電腦過去,只能幫助這些國家的最前端腦袋去接軌世界,但對於中下層的民眾而言,幾乎沒有實質幫助。
也就是金字塔堆疊出的巨大跨國科技產業鏈,對全球數十億人而言,實際有用的恐怕不到10%。
在此要解釋一下,拿高階電腦玩遊戲不叫做對生活有幫助,這裡的意思是指,對生活、工作,提升環境因素、提高技能程度。在傳產工廠裡面放四核心電腦,用模擬器加自動程式跑現在的無腦換皮1000連抽手遊,有發揮這些產品的功能嗎?
現狀等於是用不理睬市場規範的中國工廠,吃大補丸的方式硬撐出的幻象,當本國勞工購買力逐漸跟不上,而高階產品價格逐步攀升,就會出現斷裂。

藍領製造業找不到勞工,白領畢業生找不到工作

白話點講,就是原本我們以為,本國的藍領勞工可以透過職業轉型、教育輔助,下一代整代人都提升成白領階級,賺更多的錢。
實際上,是提升成的大學白領,工作能力並沒有比過去商職藍領強,投入更多的資源在教育上,投報率遠低於預期。
  • 延伸閱讀:
更慘的是,白領工作越來越少,因為藍領製造業幾乎消失,相關的業務、技術服務工作也慢慢不見,只剩下進口貿易商。原本以為產業提升後會有更多白領工作,自然也是沒有。高階的金融服務業白領,或是高階的科技工程師、醫師又需要非常高等的數學能力才能勝任,等於是一個世代中可以成為高階白領工作,具有全球化理論中能提升購買力的人口比例,不停的在降低。
多數的中產階級只能撐住原有的模式,依靠父母在經濟起飛期的資產,勉強的保有一定生活水準。藍領則滿懷希望加緊教育,卻發現孩子畢業後的社會,看起來還不差的白領工作,薪資水準不停下降,無法理解。像是保險業,進入門檻也沒那麼高,大量學生投入,沒幾年就填滿了。
的確是基本的供需法則,但一般民眾不懂,只覺得每個行業都很難做。畢竟所謂的白領型工作,扣除公教人員,還是得依照社會整體的人口需求,不可能無限制提高。要做觀光,則需要投入更多金錢與時間,不然哪來文化底蘊,台灣現行的觀光行程不可能長久。

無解的產業地基掏空,是否只剩下戰爭重建這個選項?

說來說去,就是先進國家想透過這種產業轉型,累積到足夠資產進行轉型,前提是全球化下的後進國,可以擔任跨國金字塔的下層,且甘願處在這個位置。這有點像老鼠會的概念,總得要找到下線的去擔任基層工作,本國拿到錢後去補貼原本失業的階級,好撐過過渡期。
照理說這個過程如果是數十年緩慢的轉變,像是本國製造業一次只轉一點出去,那或許可以平穩的轉型。但中國這個例子讓我們驚覺,原來降成本可以降到這麼哭爸低,快錢為何不賺?結果就是有一代人賺到快錢,其他幾代人都賺不到,反而因為技術被掏空,工作被抽乾。
編:台灣的家庭月薪與平均月薪差異調查。1977年後出生者(大約2000年前後大學畢業),月薪與平均月薪的差異逐漸拉大,恰好是全球化把中國當世界工廠與台灣對西進中國「積極開放」的時期。2000年左右出生者(大約2020前後大學畢業),出社會時則恰好遇到川普不滿中國社會傾銷式的不公平貿易,開始打中美貿易戰,鼓勵產業回流,同時宣佈美國退出WTO與多邊貿易組織(因為這些組織都將中國定義為開發中國家,給予其大量貿易優惠,等同默認中國社會傾銷式的不公平貿易),重啟雙邊貿易協定的時代。(來源:Ko-Hua Yap臉書
這也是為何有人認為戰爭快開打的理由,遇到這種金字塔體系長歪的情況,上層很多,中產不見,藍領一大堆,不倒才怪。上層倒掉一堆重組,對階級來說才有幫助,我們或許才能在下一代身上,重新看到活力,像是二次大戰後廢墟重建的歐洲。
欸,這不對吧,原本好好的打爛重建,豈不是浪費?
那另一條路就是擴張了,技術要真正的提升,市場要能夠擴張,走到原本全球化的路,把全球差異抹平的理想。
……好像還是得戰爭,因為獨裁國家要的不是貿易公平,是自己的稱霸。
遇到神經病,不出手揍一頓,好像也沒辦法。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7.0K會員
1.4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立第二戰研所 的其他內容
就筆者個人來說,接受到的兩岸統一論,基於一種很遙遠的民主想像,必須建立在兩岸的制度趨同,都走在民主自由的道路上,才能夠成立。但不是每個家庭都會這樣說,筆者印象中,有些眷村叔伯就不是這樣講,他們對統一的講法,有的人偏向民族性,管他政府長怎樣,時機到了就可以統。還有人覺得,誰統誰都一樣,只要有統就好。
人家就是不想吃你這套3班8小時制度,薪水給多三成也不要,那我們該怎麼辦?確實部分工廠做得下去,但也不是每一間都可以,到頭來這種文化成本,該付的都得付。 結果就是,這幾年開始有人驚覺,會不會全世界只有中國,可以做到無限制壓搾勞工、轉嫁汙染到環境、還具有一定教育水準、有錢就願意當奴工?
你現在認識的國民黨,已經不是以前的國民黨,更不是真正的國民黨,若你覺得我這話講得很國民黨,你是對的。本篇全部都是基於一個標準深藍家庭出身的人,浸在當中然後一步步踏出的看法,不從國民黨視角看,難道要從黨外的角度?
什麼都沒準備,去做結果失敗。 準備許久,做了還是失敗。 萬全準備、努力耕耘、最終失敗。 哪一個最怨恨社會?答案會出乎意料,是第一個。
我們其實是該把責任這兩個字,努力放回社會當中,其實就是做該做的事情,你是什麼職業就去做什麼,不想就不要做。但各位有沒發現,有不少人沒意識到這點,把職業應負的責任去除,最後變成是社會來擔?
更別說職校裡面,也是有不少人混到畢業,根本沒想待這行的,所謂教改大學變多毀滅技職體系,這是對職校學生的認真求學程度,有錯覺還是幻覺。鼓勵學生適性探索,讓同學追求興趣來挑科系是近年的事情,而且副作用變成,現在多是挑簡單好走的路,然後以為興趣就在此。
就筆者個人來說,接受到的兩岸統一論,基於一種很遙遠的民主想像,必須建立在兩岸的制度趨同,都走在民主自由的道路上,才能夠成立。但不是每個家庭都會這樣說,筆者印象中,有些眷村叔伯就不是這樣講,他們對統一的講法,有的人偏向民族性,管他政府長怎樣,時機到了就可以統。還有人覺得,誰統誰都一樣,只要有統就好。
人家就是不想吃你這套3班8小時制度,薪水給多三成也不要,那我們該怎麼辦?確實部分工廠做得下去,但也不是每一間都可以,到頭來這種文化成本,該付的都得付。 結果就是,這幾年開始有人驚覺,會不會全世界只有中國,可以做到無限制壓搾勞工、轉嫁汙染到環境、還具有一定教育水準、有錢就願意當奴工?
你現在認識的國民黨,已經不是以前的國民黨,更不是真正的國民黨,若你覺得我這話講得很國民黨,你是對的。本篇全部都是基於一個標準深藍家庭出身的人,浸在當中然後一步步踏出的看法,不從國民黨視角看,難道要從黨外的角度?
什麼都沒準備,去做結果失敗。 準備許久,做了還是失敗。 萬全準備、努力耕耘、最終失敗。 哪一個最怨恨社會?答案會出乎意料,是第一個。
我們其實是該把責任這兩個字,努力放回社會當中,其實就是做該做的事情,你是什麼職業就去做什麼,不想就不要做。但各位有沒發現,有不少人沒意識到這點,把職業應負的責任去除,最後變成是社會來擔?
更別說職校裡面,也是有不少人混到畢業,根本沒想待這行的,所謂教改大學變多毀滅技職體系,這是對職校學生的認真求學程度,有錯覺還是幻覺。鼓勵學生適性探索,讓同學追求興趣來挑科系是近年的事情,而且副作用變成,現在多是挑簡單好走的路,然後以為興趣就在此。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本文第一段是介紹三位學者在《外交事務》上合寫的文章《全球化安魂曲:為何全世界會懷念歷史上最大的經濟奇蹟》,三位作者認為全球化毫無疑問帶來了巨大的好處,但現在卻基於種種原因,出現明顯的逆轉,那麼這對過去從這一波全球化高潮中獲益甚多的國家絕對影響是負面的。第二大段是同樣在《外交事務》上刊出的相反論點
以下取材自紐約時報: China’s factory exports are powering ahead faster than almost anyone expected, putting jobs around the world in jeopardy and setting off a
Thumbnail
本文解析《決勝矽紀元》觀點,探討了黃欽勇討論中國電動車產業的發展,以及半導體產業在中美競爭下的地位。同時,也提到了臺灣半導體產業的特色,以及全球供應鏈的重組和去全球化現象,討論了半導體產業的未來發展趨勢。文章內容涉及中國、韓國、日本等國家的半導體產業佈局和發展戰略。
Thumbnail
  昨日台積電總裁魏哲家出席玉山科技論壇時表示,出口管制、對其他國家產品的禁令摧毀了全球化帶來的生產力和效率,或者至少降低了自由市場帶來的好處。日前(12/6)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在出席美國亞利桑那州新廠首部機台進廠典禮時亦表示,全球化幾乎已死,自由貿易幾乎已死。   全球化是否已死?必
Thumbnail
我們現在所生存的這個世界有很大一部份已經脫離不了全球化商業的供應和需求,全球化和台灣住民的「常態經濟」牢牢結合在一起是進入二十世紀後由十九世紀的帝國主義產業鏈基礎擴張而成,這種經濟現象在一百年前是很難想像的。
Thumbnail
你有過創業的念頭嗎?如果沒有,也許是因為相對於創業的高風險,在公司就業相對安全且保險。 但真的是如此嗎? 就業已不再安穩 《就業的終結》指出,因為持續加速的全球化,我們不再只是跟身邊的人,而是跟全世界的人競爭,而且會有越來越多比自己工資更低廉、學歷更好的人出現;另一方面,文憑的商品化,
Thumbnail
1.中美貿易戰後嚴重影響網通產業鏈,台廠顯著受益,正文已將中國產能逐漸移出。 2.白牌商業模式興起,正文將轉型成直供模式,預計在 2024 佔比達 30% 以上。 3.已處份常熟廠,越南廠相對中國廠營業成本較低且效能為 2.5~3 倍。
Thumbnail
護法身後的黃皮膚小組長忽然說話了:「不⽤凡事都順著老大的規矩來,憑什麼總是老大說了算?我也要當老大!」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本文第一段是介紹三位學者在《外交事務》上合寫的文章《全球化安魂曲:為何全世界會懷念歷史上最大的經濟奇蹟》,三位作者認為全球化毫無疑問帶來了巨大的好處,但現在卻基於種種原因,出現明顯的逆轉,那麼這對過去從這一波全球化高潮中獲益甚多的國家絕對影響是負面的。第二大段是同樣在《外交事務》上刊出的相反論點
以下取材自紐約時報: China’s factory exports are powering ahead faster than almost anyone expected, putting jobs around the world in jeopardy and setting off a
Thumbnail
本文解析《決勝矽紀元》觀點,探討了黃欽勇討論中國電動車產業的發展,以及半導體產業在中美競爭下的地位。同時,也提到了臺灣半導體產業的特色,以及全球供應鏈的重組和去全球化現象,討論了半導體產業的未來發展趨勢。文章內容涉及中國、韓國、日本等國家的半導體產業佈局和發展戰略。
Thumbnail
  昨日台積電總裁魏哲家出席玉山科技論壇時表示,出口管制、對其他國家產品的禁令摧毀了全球化帶來的生產力和效率,或者至少降低了自由市場帶來的好處。日前(12/6)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在出席美國亞利桑那州新廠首部機台進廠典禮時亦表示,全球化幾乎已死,自由貿易幾乎已死。   全球化是否已死?必
Thumbnail
我們現在所生存的這個世界有很大一部份已經脫離不了全球化商業的供應和需求,全球化和台灣住民的「常態經濟」牢牢結合在一起是進入二十世紀後由十九世紀的帝國主義產業鏈基礎擴張而成,這種經濟現象在一百年前是很難想像的。
Thumbnail
你有過創業的念頭嗎?如果沒有,也許是因為相對於創業的高風險,在公司就業相對安全且保險。 但真的是如此嗎? 就業已不再安穩 《就業的終結》指出,因為持續加速的全球化,我們不再只是跟身邊的人,而是跟全世界的人競爭,而且會有越來越多比自己工資更低廉、學歷更好的人出現;另一方面,文憑的商品化,
Thumbnail
1.中美貿易戰後嚴重影響網通產業鏈,台廠顯著受益,正文已將中國產能逐漸移出。 2.白牌商業模式興起,正文將轉型成直供模式,預計在 2024 佔比達 30% 以上。 3.已處份常熟廠,越南廠相對中國廠營業成本較低且效能為 2.5~3 倍。
Thumbnail
護法身後的黃皮膚小組長忽然說話了:「不⽤凡事都順著老大的規矩來,憑什麼總是老大說了算?我也要當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