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金效率》
把錢拿給經理人代操 你以為的是100%投入
但經理人是只有85~95%的投入 持有約10%無效率現金
但經管費照收 這是基金的原罪
《機制影響》
基金為應付投資人的贖回 必須保留現金應付 無法100%投入
而且相對ETF 則是僅落在1~3% 比起基金 就相對較有效率
ETF的機制 常見為市場有人買就有人賣 或是透過造市商
還有現金交割 跟實物交割 並不需要刻意保留過多現金
《牛熊市差距》
上述是牛市時擷取 換到現在2022的熊市 則會因應保守減少跌幅 而有更多的現金
如此就會加劇這個問題 經理人陷入困局 跌了才賣 漲了才買
能夠確保反彈時 及時投入嗎?
現金水位的調整意味想躲過下跌 抄底反彈
要完成一件就更難了 何況是兩件都要達標
《成功的經理人?》
當然不是所有基金 都如此不堪 也有成功預測行情的
他們的投資策略表現評價為何?
當基金經理人現金調節配置 是為了因應市場行情波動 那這樣有打敗大盤嗎
(經理人分享於11月底)
某百億級基金經理人曾回顧 在2022 Q3~Q4牛市時 就對旗下基金曾持現金水位
以應付即將到來的升息格局 當時預測是Q1會開始動作 但FED直到Q2才反映過來
結果論來說 少賺一個季度的報酬
而現在經理人也表示 將從現在到明年Q1 把部位增持特定降息有利資產
但也許現在剛結束FED會議的12月 似乎是2024才有機會降息下
前面的布局會是好的決定嗎 不知道
《問題出在哪裡》
即便經理人成功預測該有升息路徑 實際上FED卻慢半拍的升息
後續也承認錯誤 應該要早點升息 但這也造成基金無法獲得應有報酬
也沒能做到「正確擇時」 過早的布局錯過行情 過慢的反應傷害造成
FED會參考市場的反應 市場又會預測fed動作 互相影響
相對來說兩者心心相印 基金才有機會獲利 但也僅25%
更何況是時不時就要猜市場反應的情況 25%^N 長期來講能持續勝過大盤嗎
如果你還是對「適時」的增減有興趣 或是厲害的牛市槓桿 熊市放空
我相信仍是有這樣的人存在
但請先思考如果連背後有強大團隊經理人 裡面都是碩博士留美金融頂尖學歷
他們真正的投資就是工作 都無法正確取得超額報酬時
那對自已跟其他擇時的投資粉專 所擁有的優勢是甚麼?
歡迎投稿相關內容 一起解決金融資訊不對稱
喜歡我的文章可以按讚分享給需要的朋友
也可以到我IG finacemix_ 按讚喔~謝謝
如果支持我可以動動手按like 不用花錢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