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的複利效應 ,你需要的是「卡片和盒筆記法」

2022/12/24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回首過往求學的時候,我們身邊總是會有那一兩個,很會念書考試的朋友,有天我忍不住好奇,問她說「你都怎麼讀書?」
她淡淡地說:「把整本k下來」
直到今日我想起這段後,把整本k下來? 以前學生時代時間很多,大部分可以自由運用,但身為上班族的我們,沒有足夠的時間,時間有限的情況下,需要快速且穩定的產出,還真是一大挑戰呀! 更何況,吸收的資訊範圍無邊無際,來自網路上文章、書籍、電子書及Poadcast,學無止境!
每當早上,我要寫作時,打開一張空白頁後,決定我想要寫的主題,東找西找,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發現靈感枯竭,已經沒有想法可以寫了,時間也到了該上班的時候。
你也有碰到跟我一樣的困擾嗎?要寫作時,苦無靈感?
從教育體制當中,沒有人教我們怎麼做出好的筆記,當我煩惱時,看到了這本
《卡片盒筆記》 這本書Sönke Ahrens提出的論點,讓我的想法有所轉變
如何把一條筆記或一個想法,連結到不同的上下文脈絡,以便替新的文本做出貢獻。如果把自己撰寫的筆記統統放在一處,這樣沒用,僅僅只是一堆筆記而已。但他用卡片盒收集筆記的方式,讓這些筆記發揮了加乘效果。
我們需要養自己的魚池,也就是把我在大海裡吊到的魚,分別類放到不同的魚池,並用自己的嚴選標準挑選出精心的魚,放入我的大水庫裡,魚池內的魚雖然在不同的時間放入,不同種類,但他們彼此交配後,生下源源不絕的小魚,對我來說,這是「筆記的複利效應」,而不是和一張空白頁對看。
剛開始挖魚池、建水庫的時候,總是最辛苦的,因為你需要改變你的想法、作法,書中的四大原則:
第一原則「寫下來」是唯一重要的事,沒有寫下來,讓點子就這樣消逝,是可惜的事情!
讀書並不是替學習者預作準備,以便日後可以獨立進行研究。讀書本身就是在獨立研究。我所犯的錯誤就是,「沒有以公開發表、產出」為前提,所以筆記很雜亂,日後整理起來也都很辛苦,也懶得整理。
1學術界,沒有私有知識可言,把一個想法偷偷藏起來?放在散亂的筆記裡?過了幾年沒有人會知道,也就只有自己,甚至自己寫下來自己也忘了,這個點子就永遠被埋沒了。如果想要發揮筆記的複利的效果,就需要以「公開發表」,被大家閱讀,這個目的為前提的獨立研究,沒有被寫出來的東西不可以能流傳下來。
2專注於寫作上,不是指減少我們減少閱讀的份量,因為閱讀才是寫作素材的最重要來源。
3.專注於寫作上,也會改變閱讀的方式,因為你不可能記得所有事情,需要用你自己話重述一次,才可能記得。
刻意練習是唯一讓我們可以更精進自己的方法。
第二原則,簡單最重要,讓永久筆記凸顯出來
是由下而上、用主題來分類的儲存系統,層層堆疊的筆記,當裡頭東西愈多,它就會變得愈來愈有價值,而不是亂七八糟,整理的方式要能區分以下:
靈感筆記(水池),用什麼方式寫都沒關係,大約一兩天就會丟掉。永久筆記(我稱為大水庫),這些永遠不會被捨棄。專案筆記,這些只跟特定專案有關。只有在專案結束後才會被捨棄,對於內容創作者來說,這部分可能是一篇文章、研發一門線上課程、製作一個影片等等。
這裡常見的錯誤就是,第1,把所有筆記都視為永久筆記,永遠無法聚焦在優質的筆記上面,也很難被公開發表,也如同在糞土當中尋找黃金般。2.只蒐集跟特定專案計畫相關的筆記,要產生不同凡響的想法,更重要的是永久筆記的層層堆疊,互相碰撞。我們常做的事情,就是打開一個空白頁,開始去找我們所需要的素材,這樣很快就卡關了,我們需要有個魚池,不是是每次需要有魚才去補魚,而應該反過來先擁有一個自己大水庫,魚兒生生不覺得產生後代,讓想法彼此在資料庫裡碰撞。第3,把所有筆記都當成臨時靈感筆記,看到一大堆 混亂的資料那就是了。(那就是我啊)
靈感筆記,就像是個暫存區或是等候室(水窪),寫下來的門檻盡可能設低一點,但是更重要是過一兩天再去闡述是否加入永久筆記(大水庫)
原則三,沒有人是從零開始,從「興趣筆記」開始
空白的紙,或者今天的空白的電腦螢幕,是一種根本的誤解。
通常是在開始寫之前先決定好要寫的題目,擬定作戰計畫,寫著寫著就碰壁了,然後不知道寫什麼了,開始逃避。相反的是,計畫應該是從興趣、好奇心及直覺所引導,專注在自己有興趣的領域,持續將自己動腦的過程記錄下來,那主題、問題和論述都不需要費力,自然會從素材上浮現。
就如同在水庫裡,每隻魚都是經過精心挑選的,哪種魚類的數量最多,成群結隊的,那是就是你最自然的寫作素材。像我喜歡看的書籍大多圍繞生產力、習慣及心理學等等相關書籍,也就是我在決定的專案主題,以這些主題來發展,對我來說,是在自然不過的。
原則四,讓工作帶領你往前,讓心流狀態啟動自己內在的驅動力
好的工作流程,會變成一個正向循環,當你來到你的大水庫(永久筆記)時,每次釣魚時,都有有源源不絕得魚,擁有一個好的水庫時,你會從永久筆記,累積各式各樣的點子,並加以編排,隨手一抓都是素材,產出也成為再自然不過的結果。這些好的工作流程,讓你產出的過程很順,也很容易進入心流狀態,變成一個正向的循環,也讓你有持續動力繼續下一次的寫作,而你從過程當中得到快樂(這是內在的獎勵),而非從讚美得到快樂(外在獎勵)。
用自己的話來來寫出自己裡的內容,這種能力是每個寫作者都需要具備的基本技能。永久筆記是個內建的反饋循環,用文字表達自己的想法,可以讓我們明白自己有沒有真的思考得很透徹。
費曼先生說:「如果你不能向其他人簡單地解釋一件事,那麼你就是還沒有真正弄懂它。」
六個寫作成功的步驟,以下摘要我覺得重要的:
1.意志力是有限的資源,會快速耗盡,也需要時間復原,而寫作就是一項會動用意志力的工作項目,如何讓自己更順暢的寫作,有效減少「自我耗損」,是一個重要的課題。利用卡片盒筆記法,讓你擁有一個水庫,寫作時更加順暢,有效降低所需運用的意志力。
2.有時候,唯一閱讀時,只是劃劃重點,在空白處寫寫心得,這幾乎是沒有在做筆記,也是完全沒讀一樣。我以前犯了一個錯誤,以為快速閱讀不做筆記這樣比較節省時間,沒想到這樣,反而更加浪費閱讀的這段時間。
3.避免錯誤偏誤,確認偏誤是心理學上重要的影響力,簡單來說,為了證明我得論點是對的,我會找尋有利的證據,來支持我的想法。我記得,聽過一個故事,有個人懷疑他家的鄰居偷他的斧頭,默默觀察鄰居的一舉一動,發現各式各樣的動作都很詭異很像小偷的樣子,後來有天發現斧頭原來在他家裡,再看看那麼鄰居也就沒有那麼可疑。
避免錯誤偏誤經典的例子是達爾文,他強迫自己要寫下(且加以詳細闡明)對他的學術批評最嚴厲的論述。「我,看到公開發佈的證據、新的觀察或看法,是與我的研究結論相反的,我一定會馬上記下來。因為我從經驗得知,這些事實與看法比那些我喜歡的意見,更容易被遺忘。」
4.我們暫不決定自己確切要寫什麼,而是把焦點放在如何讓卡片盒筆記累積夠多,達到群聚效應。相對於一直想著先決定要寫的主題,我們想要做的是
明確分類筆記;把我們所理解的精華紀錄放入永久筆記內;找出彼此關聯創造連結,不是支持或反對,而是「所有相關」或是不相關,你不可能只靠ˊ只靠支持的想法看到更多的可能性和論述。
5.運用自己得理解力挑出重點
康德關於啟蒙運動所說的名言:「不成熟,是指若無他人的教導就不會運用自己的理解力。如果造成這種不成熟的原因並非缺乏理解力,而是沒有他人的教導,便沒有決心和勇氣運用自己的心智,那就是自我造成的。所以勇於求知吧!『要有勇氣運用自己的理解力』,這即是啟蒙運動做座右銘。」
在閱讀時,需要不斷濃縮自己所看到的重點,並用自己的話說出來、寫下來。
6.刻意練習用自己的話講出來
當我們嘗試用自己的話重述一個論點,我們理解上的所有漏洞便會毫不留情低一一呈現在我們眼前。這感覺雖然不好的,但卻是通往更加理解的道路。眼前有兩條路讓自己選:想要「感覺」比較聰明,還是「真正」變得比較聰明。雖然把想法用文字寫下來感覺比較繞路;還要花更多時間,但不寫下來才是真正浪費時間,因為這樣我們讀的時間都被白費了。
最後,筆記是需要每天累積的,且過程當中盡量避免「完美主義」及「冒牌者症候群」,這也是創作者的誤區;隨著時間的累積,水庫裡魚會越來越多,同種類類聚一起,彼此互相碰撞後生出小魚;卡片盒筆記是讓大腦的CPU得以釋放空間,在寫作及筆記間進行「大腦外思考」,讓點子和小段筆記彼此串聯起來,產生複利效果,使得產出更加順利,對我來說,寫作中那條又濕又長的雪道就是「卡片盒筆記」,而你也找到你寫作中的那條又濕又長的雪道嗎?
巴菲特曾言:「人生就像滾雪球,你只要找到濕的雪,和很長的坡道,雪球就會越滾越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好奇喵慢讀筆記
    好奇喵慢讀筆記
    網站:https://slowlyread.com;IG:https://www.instagram.com/slowlyread888/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