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與人親近的不二法門:學習慈悲

2022/12/29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一種明明希望對方好的關心,為什麼一表達出來,不但不被對方接受,反而氣氛瞬間冰點,對方原想吐露的話又塞了回去,原本的關心卻成為一個即將燃起的引爆點。
有時候我們總是以自己的立場為先,忘了考慮對方需要什麼,了解對方的心意,也許他累了,想靜一靜;他受委屈了,想吐苦水;他很開心,想分享...在對方還未完全表達出自己的想法時,我們第一反應則用自己的想法、情緒以批判或評論的方式來回應對方、打斷對方,對方也硬生的將原本的心意與想法吞回肚子裡,不願多說。
下次遇到同樣的情境時,為了避免爭辯、說理帶來的傷神傷心,選擇了能不說就不說,少說少爭執。人與人之間,無法敞開心胸說出自己內心的話,無法相信彼此、包容彼此、支持彼此的話,彼此間的距離相形拉開。而若有負面情緒堆積在心理面無法釋懷,則埋下對身心健康影響的種種隱憂。
我們要選擇當一個能帶給人溫暖、安心的人,還是令人會不自覺防範、不敢表達自己的人?但當我們意識到自己有時也是一個會有所防範、有所顧忌、無法相信對方的話,實質上我們自己也還沒做到有辦法帶給人安心、溫暖的人。
「觀自在啟示」告訴我們,當我們用情緒、意識來對待別人,這些終究會回到我們身上,若我們以慈悲來待人,別人也會以慈悲來待你。我們第一時間可能會想,是別人這樣待人,我才會變這樣,但這都無濟於事,你要跳脫這些心理障礙,找回自己的慈悲,先讓自己安心,感到溫暖,而你能散發出慈悲,別人感受到了,靜下來時也會開始學習慈悲,如此才有可能真正改善了彼此的關係。
慈悲,是需要學習的。一般人都會將惻隱之心認為是慈悲,以自己的立場來感覺可憐、憐惜,但啟示告訴我們,這都不是真正的慈悲。慈悲的力量,是能讓人離苦得樂,從知道苦,苦從何來,而離苦,才會開發出自己深層與生俱來的慈悲。而所謂的苦,指的就是自己的情緒、個性、欲望、意識等等,不自覺的讓人離開了慈悲,可謂人的四大猛獸,時而傷害到人,同時也傷害到自己。
啟示中,我很喜歡一個比喻,寓教中的母親讓孩子省思:當他在牆壁石頭上畫蓮花想要提醒別人那邊有危險不要去,這樣是畫畫的孩子慈悲,還是用自己的身體讓孩子畫畫的牆壁石頭慈悲呢?在孩子感受到牆壁石頭才是真正慈悲時,他感到慚愧,反思楞楞無語時,母親說此時的孩子也回到慈悲了。
這故事像在告訴我們,感受牆壁石頭的慈悲,這般無我無私無怨,來成就孩子布施行善,默默支持陪伴孩子學習慈悲;而孩子因感受到牆壁石頭如此慈悲的對待自己,他心生慚愧、感恩之際,此刻也回到慈悲了,正在體會慈悲、學習慈悲。慈悲,是一種真、純、淨,能帶給人安穩、安心,遠離暴戾與危險,在內心沉靜中,牽動彼此內在的祥和,以及內心真摯的感動。
我們可以提醒自己去切身感受,學習牆壁石頭,放下自我,默默陪伴祝福看顧,在慈悲中成就他人自在的揮灑與成就;也可以學習孩子,虛心的感受周遭一切的慈悲,靜靜的安在那感動、敬仰的當下。啟示告訴我們,要說的除了是真心讚歎、肯定的話外,就讓自己靜靜的就好,讓自己顧好內心的慈悲,就是在傳揚慈悲。
受啟發的相關啟示:
觀自在啟示1-20:替天行道
地藏王啟示:淨信
觀自在啟示1-18:齊天大聖
觀自在啟示1-11:愛與慈悲
觀自在啟示1-12:智慧第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6會員
47內容數
台灣傳統文化有珍貴豐富的內涵,特別是人性質樸良善的一面,其背後藏著深厚的思想底蘊。為了研究傳統民俗精神,促使我踏入了經典學習。學習之路沒有終點,而它帶著我認識自己、明白生命的價值,知道怎麼重新走出生命中有意義的每一步,讓身心充實健康快樂。在此,記錄與分享這一路”心”生活的反思與成長。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