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與人親近的不二法門:學習慈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一種明明希望對方好的關心,為什麼一表達出來,不但不被對方接受,反而氣氛瞬間冰點,對方原想吐露的話又塞了回去,原本的關心卻成為一個即將燃起的引爆點。

有時候我們總是以自己的立場為先,忘了考慮對方需要什麼,了解對方的心意,也許他累了,想靜一靜;他受委屈了,想吐苦水;他很開心,想分享...在對方還未完全表達出自己的想法時,我們第一反應則用自己的想法、情緒以批判或評論的方式來回應對方、打斷對方,對方也硬生的將原本的心意與想法吞回肚子裡,不願多說。

下次遇到同樣的情境時,為了避免爭辯、說理帶來的傷神傷心,選擇了能不說就不說,少說少爭執。人與人之間,無法敞開心胸說出自己內心的話,無法相信彼此、包容彼此、支持彼此的話,彼此間的距離相形拉開。而若有負面情緒堆積在心理面無法釋懷,則埋下對身心健康影響的種種隱憂。

我們要選擇當一個能帶給人溫暖、安心的人,還是令人會不自覺防範、不敢表達自己的人?但當我們意識到自己有時也是一個會有所防範、有所顧忌、無法相信對方的話,實質上我們自己也還沒做到有辦法帶給人安心、溫暖的人。

「觀自在啟示」告訴我們,當我們用情緒、意識來對待別人,這些終究會回到我們身上,若我們以慈悲來待人,別人也會以慈悲來待你。我們第一時間可能會想,是別人這樣待人,我才會變這樣,但這都無濟於事,你要跳脫這些心理障礙,找回自己的慈悲,先讓自己安心,感到溫暖,而你能散發出慈悲,別人感受到了,靜下來時也會開始學習慈悲,如此才有可能真正改善了彼此的關係。

慈悲,是需要學習的。一般人都會將惻隱之心認為是慈悲,以自己的立場來感覺可憐、憐惜,但啟示告訴我們,這都不是真正的慈悲。慈悲的力量,是能讓人離苦得樂,從知道苦,苦從何來,而離苦,才會開發出自己深層與生俱來的慈悲。而所謂的苦,指的就是自己的情緒、個性、欲望、意識等等,不自覺的讓人離開了慈悲,可謂人的四大猛獸,時而傷害到人,同時也傷害到自己。

啟示中,我很喜歡一個比喻,寓教中的母親讓孩子省思:當他在牆壁石頭上畫蓮花想要提醒別人那邊有危險不要去,這樣是畫畫的孩子慈悲,還是用自己的身體讓孩子畫畫的牆壁石頭慈悲呢?在孩子感受到牆壁石頭才是真正慈悲時,他感到慚愧,反思楞楞無語時,母親說此時的孩子也回到慈悲了。

這故事像在告訴我們,感受牆壁石頭的慈悲,這般無我無私無怨,來成就孩子布施行善,默默支持陪伴孩子學習慈悲;而孩子因感受到牆壁石頭如此慈悲的對待自己,他心生慚愧、感恩之際,此刻也回到慈悲了,正在體會慈悲、學習慈悲。慈悲,是一種真、純、淨,能帶給人安穩、安心,遠離暴戾與危險,在內心沉靜中,牽動彼此內在的祥和,以及內心真摯的感動。

我們可以提醒自己去切身感受,學習牆壁石頭,放下自我,默默陪伴祝福看顧,在慈悲中成就他人自在的揮灑與成就;也可以學習孩子,虛心的感受周遭一切的慈悲,靜靜的安在那感動、敬仰的當下。啟示告訴我們,要說的除了是真心讚歎、肯定的話外,就讓自己靜靜的就好,讓自己顧好內心的慈悲,就是在傳揚慈悲。

受啟發的相關啟示:
觀自在啟示1-20:替天行道
地藏王啟示:淨信
觀自在啟示1-18:齊天大聖
觀自在啟示1-11:愛與慈悲
觀自在啟示1-12:智慧第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體悟心生活的所在
7會員
51內容數
台灣傳統文化有珍貴豐富的內涵,特別是人性質樸良善的一面,其背後藏著深厚的思想底蘊。為了研究傳統民俗精神,促使我踏入了經典學習。學習之路沒有終點,而它帶著我認識自己、明白生命的價值,知道怎麼重新走出生命中有意義的每一步,讓身心充實健康快樂。在此,記錄與分享這一路”心”生活的反思與成長。
2024/05/09
這陣子學啟示,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努力克服打破”對自己沒自信”。其實以前的我不會沒自信,我反而成績很好,無論任一方面至少都有中上程度的表現,綜合起來是位令人感覺各方面都還不錯的女孩。但越長越大,我看到別人有些我沒有的生活,也產生了追求,我對學習慢慢失去耐性,越來越沉重的科目,已經不是一下就能理解,
Thumbnail
2024/05/09
這陣子學啟示,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努力克服打破”對自己沒自信”。其實以前的我不會沒自信,我反而成績很好,無論任一方面至少都有中上程度的表現,綜合起來是位令人感覺各方面都還不錯的女孩。但越長越大,我看到別人有些我沒有的生活,也產生了追求,我對學習慢慢失去耐性,越來越沉重的科目,已經不是一下就能理解,
Thumbnail
2024/04/27
也許是自己曾經也在哪跌倒過,或是自己也犯過一樣錯的時候,或是單純就覺得若也能這樣做多好。一看再看,總覺得在啟示中,會有很多觸動。寓教故事裡孩子聽著媽媽的話,在日常裡,只要覺得有需要畫上蓮花的地方,他就會去畫,恭敬合掌,恭敬的將合掌畫下來。一天,母親笑笑地對他說,你已經畫到每個地方都開出蓮花…
Thumbnail
2024/04/27
也許是自己曾經也在哪跌倒過,或是自己也犯過一樣錯的時候,或是單純就覺得若也能這樣做多好。一看再看,總覺得在啟示中,會有很多觸動。寓教故事裡孩子聽著媽媽的話,在日常裡,只要覺得有需要畫上蓮花的地方,他就會去畫,恭敬合掌,恭敬的將合掌畫下來。一天,母親笑笑地對他說,你已經畫到每個地方都開出蓮花…
Thumbnail
2024/04/17
恭敬的合掌,再恭敬的將合掌描下來,這是啟示寓教故事中孩子學習畫蓮花做記號的方式。 合掌的感覺是無法用想像的,就像自己還不知道合掌動作對一個合掌的人的影響時,會認為合掌就是一個拜拜的手勢,是一個在道場裡清修,代表自己是佛門弟子,相互禮敬的慣用方式。但也想起,在與人相處互動時,也曾遇到,當人很誠摯的感恩
Thumbnail
2024/04/17
恭敬的合掌,再恭敬的將合掌描下來,這是啟示寓教故事中孩子學習畫蓮花做記號的方式。 合掌的感覺是無法用想像的,就像自己還不知道合掌動作對一個合掌的人的影響時,會認為合掌就是一個拜拜的手勢,是一個在道場裡清修,代表自己是佛門弟子,相互禮敬的慣用方式。但也想起,在與人相處互動時,也曾遇到,當人很誠摯的感恩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在前一篇上述業力〈化瞋心為慈心-來討報的鄰居(上)〉的過程之中,我認知到一個很重要的重點,但是執行起來真的很困難。這個重點是,除了已經在償還的業力以外,更重要的是心性,要怎麼樣在這樣的困境裡面,保持如如不動、忍辱波羅蜜的狀態,才是我真正要學習的功課。這是訓練自己色、受、想、行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在前一篇上述業力〈化瞋心為慈心-來討報的鄰居(上)〉的過程之中,我認知到一個很重要的重點,但是執行起來真的很困難。這個重點是,除了已經在償還的業力以外,更重要的是心性,要怎麼樣在這樣的困境裡面,保持如如不動、忍辱波羅蜜的狀態,才是我真正要學習的功課。這是訓練自己色、受、想、行
Thumbnail
慈悲是不忍,但同時也是不忍自己被剝奪,你要能夠了解這個道理,而不是一昧無盡的給。你要能夠打開你內心那個泉源,那裡擁有造物主給你們無盡的愛,你只需要成為那個開啟或關閉他的人,你擁有絕對的權力去擁有他。
Thumbnail
慈悲是不忍,但同時也是不忍自己被剝奪,你要能夠了解這個道理,而不是一昧無盡的給。你要能夠打開你內心那個泉源,那裡擁有造物主給你們無盡的愛,你只需要成為那個開啟或關閉他的人,你擁有絕對的權力去擁有他。
Thumbnail
慈悲是在心中永遠能夠升起一團溫暖的白色火光,它有溫度、明亮,但不炙熱,而且這一團火光有生命力,能夠隨著對萬事萬物的理解,昇華高度。慈悲是能容,人能容是因為勇於經歷後更多之後,因為經歷而能夠超越,這是最初也是最終(心經的最後一句話: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慈悲是能包容更多跟你不同的心,
Thumbnail
慈悲是在心中永遠能夠升起一團溫暖的白色火光,它有溫度、明亮,但不炙熱,而且這一團火光有生命力,能夠隨著對萬事萬物的理解,昇華高度。慈悲是能容,人能容是因為勇於經歷後更多之後,因為經歷而能夠超越,這是最初也是最終(心經的最後一句話: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慈悲是能包容更多跟你不同的心,
Thumbnail
身而為人,永遠無法徹底理解另一個人,在這樣的前提下,我們如同懸浮的微塵隨風浮沈,偶然貼近,又隨即疏離,始終沒有觸及的一日。
Thumbnail
身而為人,永遠無法徹底理解另一個人,在這樣的前提下,我們如同懸浮的微塵隨風浮沈,偶然貼近,又隨即疏離,始終沒有觸及的一日。
Thumbnail
人與人之間的嫌隙與爭執,往往出現在彼此的觀念不同,我不認同你的想法或做法,為什麼我要聽你的?我有自己的想法,我認為應該怎麼做才對,你為什麼管這麼多,為何要人活在你的想法中。...
Thumbnail
人與人之間的嫌隙與爭執,往往出現在彼此的觀念不同,我不認同你的想法或做法,為什麼我要聽你的?我有自己的想法,我認為應該怎麼做才對,你為什麼管這麼多,為何要人活在你的想法中。...
Thumbnail
一種明明希望對方好的關心,為什麼一表達出來,不但不被對方接受,反而氣氛瞬間冰點,對方原想吐露的話又塞了回去,原本的關心卻成為一個即將燃起的引爆點。有時候我們總是以自己的立場為先,忘了考慮對方需要什麼,了解對方的心意...
Thumbnail
一種明明希望對方好的關心,為什麼一表達出來,不但不被對方接受,反而氣氛瞬間冰點,對方原想吐露的話又塞了回去,原本的關心卻成為一個即將燃起的引爆點。有時候我們總是以自己的立場為先,忘了考慮對方需要什麼,了解對方的心意...
Thumbnail
以下文章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熟識的甲同事在年度調動前夕,發來一則訊息。在發訊息前幾日,我大約可以從她的表情看出應該有些不愉快的事,但因為忙著處理一堆雜事,既無心、也無力去過問她發生何事。 甲同事來訊指責我,沒有事先告知她將與共事一年的夥伴拆夥,並咬定我不可能不知道,卻對她守口如瓶,雖然表現得對大家公
Thumbnail
以下文章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熟識的甲同事在年度調動前夕,發來一則訊息。在發訊息前幾日,我大約可以從她的表情看出應該有些不愉快的事,但因為忙著處理一堆雜事,既無心、也無力去過問她發生何事。 甲同事來訊指責我,沒有事先告知她將與共事一年的夥伴拆夥,並咬定我不可能不知道,卻對她守口如瓶,雖然表現得對大家公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渡人之心是菩提心,但渡人之道是以身作則,不只是外在行為上,更重要的是自己內在的心境,是否時刻正覺清醒。在渡人或者說與人相處的過程中,種種的善巧方便、靈巧圓融,甚至理直氣壯、不卑不亢,都是需要不斷打磨才能生起智慧。感恩佛菩薩,時刻提醒、陪伴、教育。 (分享完畢)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渡人之心是菩提心,但渡人之道是以身作則,不只是外在行為上,更重要的是自己內在的心境,是否時刻正覺清醒。在渡人或者說與人相處的過程中,種種的善巧方便、靈巧圓融,甚至理直氣壯、不卑不亢,都是需要不斷打磨才能生起智慧。感恩佛菩薩,時刻提醒、陪伴、教育。 (分享完畢)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人際關係之間,總有我們看不慣的人事物,而這些都是我們自身的無明和分別心所致。「慈悲沒有敵人,包容化解隔閡」,是唯一能夠化敵為友的方法。 (分享完畢)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護法韋馱尊天菩薩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人際關係之間,總有我們看不慣的人事物,而這些都是我們自身的無明和分別心所致。「慈悲沒有敵人,包容化解隔閡」,是唯一能夠化敵為友的方法。 (分享完畢)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護法韋馱尊天菩薩
Thumbnail
《慈心禪》是我非常喜歡的一段話語﹐剛接觸時﹐慈心禪當作安慰、祝福自已﹐尤其在覺得痛苦﹐或是外在人事物不合我意的時候﹐當時還沒能了解些什麼 ﹐但就只是一直複誦﹐心也就慢慢的沉靜下來 。
Thumbnail
《慈心禪》是我非常喜歡的一段話語﹐剛接觸時﹐慈心禪當作安慰、祝福自已﹐尤其在覺得痛苦﹐或是外在人事物不合我意的時候﹐當時還沒能了解些什麼 ﹐但就只是一直複誦﹐心也就慢慢的沉靜下來 。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