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價值衝突:重新認定自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人與人之間的嫌隙與爭執,往往出現在彼此的觀念不同,我不認同你的想法或做法,為什麼我要聽你的?我有自己的想法,我認為應該怎麼做才對,你為什麼管這麼多,為何要人活在你的想法中。而在有上下對屬關係如親子家人、職場等,因各持己見、場面僵硬而傷害了關係,或因無力反抗、壓抑不滿不服氣的情緒而傷害了身心,產生的影響與傷害一直隱藏在生活上,無時無刻存在著。

人各有不同的成長背景、人生經歷,同一件事情,不同人看的角度不同再加上自己的見解,應沒有絕對的誰對誰錯。但我們總會先入為主用自己的眼光來看事情、想要給他人建議、甚至希望別人接受自己的說法去做,因而產生了偏見與不愉快。

這樣的不快樂隨處可見,尤其是與自己有關、或與身邊親近的人相關的事、或攸關人生大事、看是具挑戰未知的事,更是放不開,抓得更緊。抓得越緊,能喘息吐氣的空間越少,能通融溝通的餘地就更少,在看不到出口,找不到解答時,心裡的恐慌、怨恨則讓一個人活在情緒中,心無所住,無所依靠。

在觀自在的啟示中,化解了人因持不同價值相互對待的矛盾。從天地人整個宇宙關係,都是因唯一的價值-慈悲而存在,若離開了這價值,衝突苦痛就產生了。人的認知(色)、感受(受)、想法(想)、行為(行)都應取決於"識"。而你如何認定自己,如何認定所遇到的機緣,如何確立自己的行動目的?都是自己的"識"在主宰。

啟示告訴我們:「要認識自己是愛與慈悲的化身,所有老天爺安排的機緣是要來傳揚慈悲,這是最重要的識。」;而讓我們回歸慈悲的本體後再來想事情真正的行是實踐傳揚慈悲,以慈悲對待與我們共同存在的一切一切。只要我們的心充滿慈悲,心即能安住,與慈悲同在,就像能在母親的懷抱裡般的安心。

這與我們一般認知個人腦袋裡的想法、知識不同,我們用想法與意識來看,會落於看一切事物的是非對錯,自己的心性會變來變去,無法安定,時而跳入別人的思維,也被自己的想法困住。

當你提醒自己,我是慈悲的化身,我是要傳揚慈悲的角度來面對事情,你的思維將跳脫,與他人不同,不再是看事情裡頭誰的道理是對或不對,而是有慈悲嗎?有清淨嗎?「而事情不通不順,則是裡面的慈悲力不夠。」,更加想要謹慎顧好自己的慈悲,進而能傳播自己的慈悲給此時面對的人事物,讓一切都平安。

如此,你不僅跳脫自己的思維,也不會入別人的思維,反而有種超脫清新的感覺。而最重要的是讓自己先安住在慈悲的、清淨的中。要安住是很不容易的功課,這也是啟示一直啟發我們,如何開發出自己的慈悲與清淨。每件事情來,就先讓自己多退幾步,不要進入事情中,多提醒自己,認定自己,用慈悲來出發、來看。入濁水,只會越濁,保有一份清淨,事情終將沉澱,回到清淨。

「慈悲自然就順、通;清淨自然就平安與健康。」回歸慈悲中,才不再有傷害,事情才有轉圜的餘地,關係才有和緩互動的空間,而事情解決的辦法,不是用腦袋想出來的。在慈悲、清淨中,機緣具足而自然轉化,強求不得,若想強求、抓住、放不下就又失去了慈悲。而最好的做法,當作每一個來臨的機緣是要來增加你的慈悲與清淨,而明白自己是身為慈悲的一份子,你知道你是與天地大道大愛同在,融於大地的清淨,自然心安理得

受啟發的相關啟示:
觀自在啟示1-24:五蘊
觀自在啟示1-17:
觀自在啟示1-12:智慧第一
觀自在啟示1-21:五指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體悟心生活的所在
7會員
51內容數
台灣傳統文化有珍貴豐富的內涵,特別是人性質樸良善的一面,其背後藏著深厚的思想底蘊。為了研究傳統民俗精神,促使我踏入了經典學習。學習之路沒有終點,而它帶著我認識自己、明白生命的價值,知道怎麼重新走出生命中有意義的每一步,讓身心充實健康快樂。在此,記錄與分享這一路”心”生活的反思與成長。
2024/05/09
這陣子學啟示,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努力克服打破”對自己沒自信”。其實以前的我不會沒自信,我反而成績很好,無論任一方面至少都有中上程度的表現,綜合起來是位令人感覺各方面都還不錯的女孩。但越長越大,我看到別人有些我沒有的生活,也產生了追求,我對學習慢慢失去耐性,越來越沉重的科目,已經不是一下就能理解,
Thumbnail
2024/05/09
這陣子學啟示,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努力克服打破”對自己沒自信”。其實以前的我不會沒自信,我反而成績很好,無論任一方面至少都有中上程度的表現,綜合起來是位令人感覺各方面都還不錯的女孩。但越長越大,我看到別人有些我沒有的生活,也產生了追求,我對學習慢慢失去耐性,越來越沉重的科目,已經不是一下就能理解,
Thumbnail
2024/04/27
也許是自己曾經也在哪跌倒過,或是自己也犯過一樣錯的時候,或是單純就覺得若也能這樣做多好。一看再看,總覺得在啟示中,會有很多觸動。寓教故事裡孩子聽著媽媽的話,在日常裡,只要覺得有需要畫上蓮花的地方,他就會去畫,恭敬合掌,恭敬的將合掌畫下來。一天,母親笑笑地對他說,你已經畫到每個地方都開出蓮花…
Thumbnail
2024/04/27
也許是自己曾經也在哪跌倒過,或是自己也犯過一樣錯的時候,或是單純就覺得若也能這樣做多好。一看再看,總覺得在啟示中,會有很多觸動。寓教故事裡孩子聽著媽媽的話,在日常裡,只要覺得有需要畫上蓮花的地方,他就會去畫,恭敬合掌,恭敬的將合掌畫下來。一天,母親笑笑地對他說,你已經畫到每個地方都開出蓮花…
Thumbnail
2024/04/17
恭敬的合掌,再恭敬的將合掌描下來,這是啟示寓教故事中孩子學習畫蓮花做記號的方式。 合掌的感覺是無法用想像的,就像自己還不知道合掌動作對一個合掌的人的影響時,會認為合掌就是一個拜拜的手勢,是一個在道場裡清修,代表自己是佛門弟子,相互禮敬的慣用方式。但也想起,在與人相處互動時,也曾遇到,當人很誠摯的感恩
Thumbnail
2024/04/17
恭敬的合掌,再恭敬的將合掌描下來,這是啟示寓教故事中孩子學習畫蓮花做記號的方式。 合掌的感覺是無法用想像的,就像自己還不知道合掌動作對一個合掌的人的影響時,會認為合掌就是一個拜拜的手勢,是一個在道場裡清修,代表自己是佛門弟子,相互禮敬的慣用方式。但也想起,在與人相處互動時,也曾遇到,當人很誠摯的感恩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會想進行心理諮商的人,大多是對探索自己的內在有興趣,或是想藉由探索自己一內在,形成定向,解決問題。 可說到底一個人的內在是指什麼呢?意識、潛意識?或是更深而隱晦不可得的層面嗎? 探索內在,有個重要的目的要達成,在於讓自己的想法趨於一致。趨於一致的意思是,有時人會有多樣的需求,而在這些需求之間是矛盾衝
Thumbnail
會想進行心理諮商的人,大多是對探索自己的內在有興趣,或是想藉由探索自己一內在,形成定向,解決問題。 可說到底一個人的內在是指什麼呢?意識、潛意識?或是更深而隱晦不可得的層面嗎? 探索內在,有個重要的目的要達成,在於讓自己的想法趨於一致。趨於一致的意思是,有時人會有多樣的需求,而在這些需求之間是矛盾衝
Thumbnail
在某些瞬間,我們突然醒悟,原來心中的想法是這樣的。 衝突就是在這個時間點發生的,人們油然而生的黑暗想法有時候會讓自己望之卻步。
Thumbnail
在某些瞬間,我們突然醒悟,原來心中的想法是這樣的。 衝突就是在這個時間點發生的,人們油然而生的黑暗想法有時候會讓自己望之卻步。
Thumbnail
人與人之間的嫌隙與爭執,往往出現在彼此的觀念不同,我不認同你的想法或做法,為什麼我要聽你的?我有自己的想法,我認為應該怎麼做才對,你為什麼管這麼多,為何要人活在你的想法中。...
Thumbnail
人與人之間的嫌隙與爭執,往往出現在彼此的觀念不同,我不認同你的想法或做法,為什麼我要聽你的?我有自己的想法,我認為應該怎麼做才對,你為什麼管這麼多,為何要人活在你的想法中。...
Thumbnail
已經看完本書,覺得寫得真的很好很實用,分享一下目前我自己的心得,並不一定全部照書所陳述,有加入我自己的看法。 第一部 放下 ✅ 自我認同篇 我們都習慣被外在的事物定義自己,例如你的財富,你的職稱,你的地位,你的才藝特技等等,這些沒有什麼不好,但終究是外在的東西,如果這些就是你對自己唯一的定義,有天
Thumbnail
已經看完本書,覺得寫得真的很好很實用,分享一下目前我自己的心得,並不一定全部照書所陳述,有加入我自己的看法。 第一部 放下 ✅ 自我認同篇 我們都習慣被外在的事物定義自己,例如你的財富,你的職稱,你的地位,你的才藝特技等等,這些沒有什麼不好,但終究是外在的東西,如果這些就是你對自己唯一的定義,有天
Thumbnail
一種明明希望對方好的關心,為什麼一表達出來,不但不被對方接受,反而氣氛瞬間冰點,對方原想吐露的話又塞了回去,原本的關心卻成為一個即將燃起的引爆點。有時候我們總是以自己的立場為先,忘了考慮對方需要什麼,了解對方的心意...
Thumbnail
一種明明希望對方好的關心,為什麼一表達出來,不但不被對方接受,反而氣氛瞬間冰點,對方原想吐露的話又塞了回去,原本的關心卻成為一個即將燃起的引爆點。有時候我們總是以自己的立場為先,忘了考慮對方需要什麼,了解對方的心意...
Thumbnail
這本書是吳若權作者根據心經授課多年後的心得,以下我擷取我比較有感的鋸子跟大家分享。 鏡花水月,都是會流轉的,都是無常,但是他們在當下都認真盛開、綻放,是真實得存有。 當能力足夠,就相信自己:若能力未竟,請交付上天。愛,一直在途中,你我其實也在成佛的路上,所有的菩薩,都已經可以成佛,它們只是捨不得
Thumbnail
這本書是吳若權作者根據心經授課多年後的心得,以下我擷取我比較有感的鋸子跟大家分享。 鏡花水月,都是會流轉的,都是無常,但是他們在當下都認真盛開、綻放,是真實得存有。 當能力足夠,就相信自己:若能力未竟,請交付上天。愛,一直在途中,你我其實也在成佛的路上,所有的菩薩,都已經可以成佛,它們只是捨不得
Thumbnail
親愛的,關於人際關係,我第一個建議反而是回到自己的內在穩定感,不需要太過在意他人的一言一行,當感覺到恐懼、擔憂、害怕憤怒時,整理自己與自己周遭的環境,讓自己先感覺到安全與穩定,反而是在人際關係上最需要的。 向內轉還包括探索自己,包括自己會因為什麼樣的語詞而生氣,會因為什麼樣的壓力而情緒飲食,探索自
Thumbnail
親愛的,關於人際關係,我第一個建議反而是回到自己的內在穩定感,不需要太過在意他人的一言一行,當感覺到恐懼、擔憂、害怕憤怒時,整理自己與自己周遭的環境,讓自己先感覺到安全與穩定,反而是在人際關係上最需要的。 向內轉還包括探索自己,包括自己會因為什麼樣的語詞而生氣,會因為什麼樣的壓力而情緒飲食,探索自
Thumbnail
每個人站在自己的位置裡影響這個世界,或許「看起來」忽明忽晦,但實則都像太極裡的黑與白相互地參與這世界,黑白沒有好壞,因為他們都促成了這場變局,讓人們重新再次選擇自己所想要的…或許有些人在這過程中感到辛苦,卻激發再度確認「你何為自我」的價值 
Thumbnail
每個人站在自己的位置裡影響這個世界,或許「看起來」忽明忽晦,但實則都像太極裡的黑與白相互地參與這世界,黑白沒有好壞,因為他們都促成了這場變局,讓人們重新再次選擇自己所想要的…或許有些人在這過程中感到辛苦,卻激發再度確認「你何為自我」的價值 
Thumbnail
當自身的世界漸漸改變得到驗證,或是內心擁有嶄新的領悟啟發,這股喜悅會很想告訴周遭的人,分享自己接收到的靈性資訊,希望身邊的人也能變得更好,雖然是好的出發點,但卻不見得人人可以接受。 正如每個人的信仰都不一樣,我們雖然不認同也仍會尊重對方的信仰,不刻意勉強別人去相信我們相信的...
Thumbnail
當自身的世界漸漸改變得到驗證,或是內心擁有嶄新的領悟啟發,這股喜悅會很想告訴周遭的人,分享自己接收到的靈性資訊,希望身邊的人也能變得更好,雖然是好的出發點,但卻不見得人人可以接受。 正如每個人的信仰都不一樣,我們雖然不認同也仍會尊重對方的信仰,不刻意勉強別人去相信我們相信的...
Thumbnail
你是否曾有過類似的經驗,跟某些人感覺就是磁場不合偏偏卻需要一起共事?或是平時是人人稱讚的好好先生或好好小姐,但在某些情況下卻不自覺失控或做出自覺不像自己的事情?
Thumbnail
你是否曾有過類似的經驗,跟某些人感覺就是磁場不合偏偏卻需要一起共事?或是平時是人人稱讚的好好先生或好好小姐,但在某些情況下卻不自覺失控或做出自覺不像自己的事情?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