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心﹐是對自己的慈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慈心禪》是我非常喜歡的一段話語﹐剛接觸時﹐慈心禪當作安慰、祝福自已﹐尤其在覺得痛苦﹐或是外在人事物不合我意的時候﹐當時還沒能了解些什麼 ﹐但就只是一直複誦﹐心也就慢慢的沉靜下來 。

慈心﹙巴利原文:Metta ﹚﹐是希望自己與他人平安快樂﹐《慈心禪》首先是以自己為對象:「願我﹐我們先懂得關愛與照顧自己之後﹐才有能力去幫助別人﹐之後就可以將對象改為「願他」、「願她」、「願他們」、「願我們」。

願我安詳、幸福、自在。
願我平安、遠離傷害。
願我從憤怒、傷痛、恐懼與焦慮中解脫
願我學習以理解與愛的眼睛看待自己。
願我能夠辨識與接觸內在喜悅與幸福的種子。
願我學習確認與了解內在憤怒、渴求與妄想的來源。
願我懂得每天滋養內在喜悅的種子。
願我學習確認與了解內在憤怒、渴求與妄想的來源。
願我懂得每天滋養內在喜悅的種子。
願我能夠活得清新、安穩與自在。
願我從依戀與厭惡中解脫﹐但非麻木。

和好 療癒你的內在小孩 一行禪師 第116頁
自由之丘文創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當我當這些話唸進心裡﹐可以感覺到對自己的愛﹐有時候覺得太痛苦﹐唸著唸著就哭了出來﹐除了情緒上的釋放﹐可以感受到我願意深入去觀察自己的身體意念﹐而非僅是洗腦自己﹐因為當自己願意學習與轉化自己的痛苦﹐也就是願意學習對自己慈悲。

raw-image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幫我按讚/愛心,或分享給有需要的人。 如有任何想法,也請留言讓我知道,謝謝你/妳。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Talia療心畫愛的沙龍
29會員
200內容數
一段療癒重生的旅程, 關於我, 與愛同行, 歡迎你。
2024/10/20
學習靈氣療育課程,你會經歷一些轉變,可以感受到內心的平靜和壓力的減少,更會隨著持續的練習,逐步提升自我價值、情緒接納能力和健康狀態。 接納情緒、紓解壓力:靈氣能量能幫助你釋放生活壓力,接納並理解情緒,增加自我穩定感,讓自己感受到更多的平靜與放鬆。 身體健康:靈氣能量促進身體自癒功能,放鬆身心,
Thumbnail
2024/10/20
學習靈氣療育課程,你會經歷一些轉變,可以感受到內心的平靜和壓力的減少,更會隨著持續的練習,逐步提升自我價值、情緒接納能力和健康狀態。 接納情緒、紓解壓力:靈氣能量能幫助你釋放生活壓力,接納並理解情緒,增加自我穩定感,讓自己感受到更多的平靜與放鬆。 身體健康:靈氣能量促進身體自癒功能,放鬆身心,
Thumbnail
2024/10/03
本文探討身體、情緒與意識之間的關係,通過比喻將身體比作馬車,情緒比作馬匹,分析為何保持與身體的連結對於情緒管理至關重要。身體的感受可以作為情緒的線索,透過觀察這些感受,我們能夠意識到潛在的情緒問題,並學會釋放壓抑的情緒能量。本文也提供一些實用的練習來幫助讀者重建與自身身體的連結。
Thumbnail
2024/10/03
本文探討身體、情緒與意識之間的關係,通過比喻將身體比作馬車,情緒比作馬匹,分析為何保持與身體的連結對於情緒管理至關重要。身體的感受可以作為情緒的線索,透過觀察這些感受,我們能夠意識到潛在的情緒問題,並學會釋放壓抑的情緒能量。本文也提供一些實用的練習來幫助讀者重建與自身身體的連結。
Thumbnail
2024/09/06
文章探討療育過程中自我責任的重要性,強調純粹依賴神聖存有或療育師不能解決個人的內在問題。只有在願意負起責任的情況下,療育才會帶來真正的改變。若你準備好開始這段旅程,歡迎預約諮詢。
2024/09/06
文章探討療育過程中自我責任的重要性,強調純粹依賴神聖存有或療育師不能解決個人的內在問題。只有在願意負起責任的情況下,療育才會帶來真正的改變。若你準備好開始這段旅程,歡迎預約諮詢。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聖喜長老 2012-07-25講于斯里蘭卡 龍樹林僧寺 禮敬世尊、阿羅漢、正等正覺者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āsambuddhassa): 今天我們要談「慈心觀」的修學,慈愛(mett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說,東方人普遍使用慈愛這兩個字,我想
Thumbnail
聖喜長老 2012-07-25講于斯里蘭卡 龍樹林僧寺 禮敬世尊、阿羅漢、正等正覺者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āsambuddhassa): 今天我們要談「慈心觀」的修學,慈愛(mett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說,東方人普遍使用慈愛這兩個字,我想
Thumbnail
那些在心裡留存著 難以承認的錯誤 不忍直視的傷痛 發現時 試著輕輕接納它 接納 是與自我和解的開始
Thumbnail
那些在心裡留存著 難以承認的錯誤 不忍直視的傷痛 發現時 試著輕輕接納它 接納 是與自我和解的開始
Thumbnail
誰是自己最重要的朋友呢?答應是「自己」。我們要往「離苦得樂」的期望邁進,為什麼呢?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人會常失常而自責,或者不自覺地想要討好別人,也會感情受創、自認卑微不值得被人愛或尊重,想要逃避或轉移注意力等等,常常覺得內心空虛呢?這樣的自我貶抑、自我傷害、否定自己,就是在負面情緒陷入漩渦中浮沉。
Thumbnail
誰是自己最重要的朋友呢?答應是「自己」。我們要往「離苦得樂」的期望邁進,為什麼呢?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人會常失常而自責,或者不自覺地想要討好別人,也會感情受創、自認卑微不值得被人愛或尊重,想要逃避或轉移注意力等等,常常覺得內心空虛呢?這樣的自我貶抑、自我傷害、否定自己,就是在負面情緒陷入漩渦中浮沉。
Thumbnail
慈悲是不忍,但同時也是不忍自己被剝奪,你要能夠了解這個道理,而不是一昧無盡的給。你要能夠打開你內心那個泉源,那裡擁有造物主給你們無盡的愛,你只需要成為那個開啟或關閉他的人,你擁有絕對的權力去擁有他。
Thumbnail
慈悲是不忍,但同時也是不忍自己被剝奪,你要能夠了解這個道理,而不是一昧無盡的給。你要能夠打開你內心那個泉源,那裡擁有造物主給你們無盡的愛,你只需要成為那個開啟或關閉他的人,你擁有絕對的權力去擁有他。
Thumbnail
慈悲是在心中永遠能夠升起一團溫暖的白色火光,它有溫度、明亮,但不炙熱,而且這一團火光有生命力,能夠隨著對萬事萬物的理解,昇華高度。慈悲是能容,人能容是因為勇於經歷後更多之後,因為經歷而能夠超越,這是最初也是最終(心經的最後一句話: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慈悲是能包容更多跟你不同的心,
Thumbnail
慈悲是在心中永遠能夠升起一團溫暖的白色火光,它有溫度、明亮,但不炙熱,而且這一團火光有生命力,能夠隨著對萬事萬物的理解,昇華高度。慈悲是能容,人能容是因為勇於經歷後更多之後,因為經歷而能夠超越,這是最初也是最終(心經的最後一句話: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慈悲是能包容更多跟你不同的心,
Thumbnail
今天參加法鼓山的清明佛七活動,我太太太...法喜了!心情無比的平靜與安定。 第一次參加這樣的念佛,活動內容有念佛禪修、念佛的慢步經行、念佛跑香、以及誦經早晚課,最後一個懺悔及迴向。 我就是坐不住的人,妄念超多,邊誦經的時候,想個煩惱ABC....邊想邊念,還會一堆x@#$%^亂七八糟的幻想跑出來劇情
Thumbnail
今天參加法鼓山的清明佛七活動,我太太太...法喜了!心情無比的平靜與安定。 第一次參加這樣的念佛,活動內容有念佛禪修、念佛的慢步經行、念佛跑香、以及誦經早晚課,最後一個懺悔及迴向。 我就是坐不住的人,妄念超多,邊誦經的時候,想個煩惱ABC....邊想邊念,還會一堆x@#$%^亂七八糟的幻想跑出來劇情
Thumbnail
我們時常聽人說「慈悲為懷」,但究竟什麼是慈悲?有位前輩告訴了我一個很有意思的說法,「慈」是「茲心」,也就是「此心」,此心只存在此時此刻,也就是活在當下;「悲」是「非心」,也就是放下心中的執著與成見。
Thumbnail
我們時常聽人說「慈悲為懷」,但究竟什麼是慈悲?有位前輩告訴了我一個很有意思的說法,「慈」是「茲心」,也就是「此心」,此心只存在此時此刻,也就是活在當下;「悲」是「非心」,也就是放下心中的執著與成見。
Thumbnail
一種明明希望對方好的關心,為什麼一表達出來,不但不被對方接受,反而氣氛瞬間冰點,對方原想吐露的話又塞了回去,原本的關心卻成為一個即將燃起的引爆點。有時候我們總是以自己的立場為先,忘了考慮對方需要什麼,了解對方的心意...
Thumbnail
一種明明希望對方好的關心,為什麼一表達出來,不但不被對方接受,反而氣氛瞬間冰點,對方原想吐露的話又塞了回去,原本的關心卻成為一個即將燃起的引爆點。有時候我們總是以自己的立場為先,忘了考慮對方需要什麼,了解對方的心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