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兩難」01孩子哭了該不該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情境

孩子哭得好慘,不知道該怎麼辦。很想要他馬上停止哭泣,但是教養專家又說不能隨便讓孩子討抱。

當事情被簡單二分,狀況就變得不可理喻,這個單元將討論一些教養困境,用科學的方式思考這些教養原則

🍎怎麼了

當這種情況發生,首先思考的不是要抱與不抱,而是思考孩子怎麼了,發生什麼事情,還有孩子的狀況如何。

raw-image

1.有錯/沒錯

首先,事情是怎麼發生的,這件事情是誰的錯才讓孩子有挫折感受?

是孩子自己嗎?還是外力所造成的?

2. 孩子能不能靠自己

孩子今天的狀況好嗎?目前的狀況好嗎?讓他哭泣的挑戰是他能夠負荷的嗎?

當你大致上理解情況了之後,再來進行以下的處理。

第一象限:等待

由於問題是孩子所造成,所以責任在於孩子自身,並且如果我們判斷孩子的情緒並未高漲到5分鐘以上都無法平靜的程度,就讓孩子先冷靜而不做多餘動作。

第二象限:陪伴

當孩子沒錯,又能夠靠自己冷靜的時候,我們陪伴孩子感受自己的情緒。那可能是委屈、可能是不甘心、可能是失落。陪伴孩子好好認識自己的情緒是很重要的經驗,光是陪伴就足以讓孩子成長。

第三象限:安撫

如果孩子沒錯,但是當下的情緒控管能力,或者挫折感太大、太意外,這時候就需要大人的輔助來協助他度過難關。「這超出你能力了,所以我在這裡給你一些力量」

第四象限:維護安全

當孩子有錯,但是因為某些理由而無法面對時,我們要先做的是保護孩子的安全。攻擊別人、攻擊自己都有可能產生,重點不在降低情緒,而是讓孩子在安全的環境面對這一切。

總之不能用二分法來處理事情

或者很多人會簡化成這樣

raw-image

不管三七二十一都趕快抱

不管誰錯都先說不准哭

這是傳統的方式,想要用一招來處理所有的問題

只有不准哭,會讓人失去接觸情緒的機會,認為負面情緒都是不好的

只有安撫,會讓人失去面對情緒的能力,有挫折就需要外在的協助才能面對

🍎複習一次

  1. 先根據現有的訊息來判斷起因是什麼,誰的責任
  2. 同時判斷孩子當下是否有可能靠自己調節情緒


選擇適當的方式(或者合併幾種)來處理,最後梳理整個事件,包括事情的起因以及你為什麼用這種方式。

「我相信你可以,所以我等你情緒平復」「這件事情是你的責任,所以沒有抱抱」

過度的安撫會讓孩子誤以為有事情就需要找父母哭訴,後來所有事情都無法靠自己處理

過度的壓抑情緒會讓孩子累積壓力,長成不懂情緒的大人,總是不懂自己在氣什麼,以及否認生氣。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黃百善臨床心理師|自閉症|親職|日常療育的沙龍
22會員
69內容數
各種教養相關的內容會在本專題中按照類別分類,方便大家查找。
2023/08/02
🍎情境 「不看著他寫作業就寫好幾個小時」「沒事就在那邊發呆」 孩子只想逃離那個地方,我只好陪著 IG影片 你家的孩子是左邊還是右邊呢? 🍎怎麼了 作業應該很無聊吧,對於孩子來說 看不到終點,應該很煩吧 用掉他玩的時間,應該很討厭吧 #孩子知道為什麼要有作業嗎? 老師出
Thumbnail
2023/08/02
🍎情境 「不看著他寫作業就寫好幾個小時」「沒事就在那邊發呆」 孩子只想逃離那個地方,我只好陪著 IG影片 你家的孩子是左邊還是右邊呢? 🍎怎麼了 作業應該很無聊吧,對於孩子來說 看不到終點,應該很煩吧 用掉他玩的時間,應該很討厭吧 #孩子知道為什麼要有作業嗎? 老師出
Thumbnail
2023/07/26
#Dilemma19 🍎情境 「不乖我扣點數喔」「集點之後我們就可以換獎品」 這些是我們自己在學校時期就常常聽到的方法跟話語。有些孩子為了獎品很努力,不過也有一群孩子總是因為被扣點數而哭天搶地。 好的點數,不好的點數,這些社會的規則,我們正透過這些活動教給孩子。 但孩子真的理解了嗎?
Thumbnail
2023/07/26
#Dilemma19 🍎情境 「不乖我扣點數喔」「集點之後我們就可以換獎品」 這些是我們自己在學校時期就常常聽到的方法跟話語。有些孩子為了獎品很努力,不過也有一群孩子總是因為被扣點數而哭天搶地。 好的點數,不好的點數,這些社會的規則,我們正透過這些活動教給孩子。 但孩子真的理解了嗎?
Thumbnail
2023/07/19
🍎情境 有時候光是談到早療,就會有很多人有想法跟意見。除了當事者以外,還有其他的親朋好友會你一言我一語的「哎呦,我家那個還不是很晚說話,現在也是很會講」「大隻雞慢啼啦」「還要什麼評估不是很麻煩?」「我們以前哪有那種東西,現在不是還是活得好好的」「他只是害羞」「他會講,他只是不想講」「上學
Thumbnail
2023/07/19
🍎情境 有時候光是談到早療,就會有很多人有想法跟意見。除了當事者以外,還有其他的親朋好友會你一言我一語的「哎呦,我家那個還不是很晚說話,現在也是很會講」「大隻雞慢啼啦」「還要什麼評估不是很麻煩?」「我們以前哪有那種東西,現在不是還是活得好好的」「他只是害羞」「他會講,他只是不想講」「上學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Dilemma14什麼叫公平 🍎情境 「你不公平,為什麼他的比較多」「你偏心」「他還不是一樣」 孩子沒有滿意的時候,總是抱怨東抱怨西,這種情況在有手足的家庭中更為明顯,很容易就把時間跟氣力都花在調停上面,結果就不用談什麼好的互動時間了。 手心手背都是肉,老實說沒有公平的時候,而父母怎麼避也避不了
Thumbnail
#Dilemma14什麼叫公平 🍎情境 「你不公平,為什麼他的比較多」「你偏心」「他還不是一樣」 孩子沒有滿意的時候,總是抱怨東抱怨西,這種情況在有手足的家庭中更為明顯,很容易就把時間跟氣力都花在調停上面,結果就不用談什麼好的互動時間了。 手心手背都是肉,老實說沒有公平的時候,而父母怎麼避也避不了
Thumbnail
🍎情境 孩子哭得好慘,不知道該怎麼辦。很想要他馬上停止哭泣,但是教養專家又說不能隨便讓孩子討抱。 當事情被簡單二分,狀況就變得不可理喻,這個單元將討論一些教養困境,用科學的方式思考這些教養原則 🍎怎麼了 當這種情況發生,首先思考的不是要抱與不抱,而是思考孩子怎麼了,發生什麼事情,還有孩子的狀況如
Thumbnail
🍎情境 孩子哭得好慘,不知道該怎麼辦。很想要他馬上停止哭泣,但是教養專家又說不能隨便讓孩子討抱。 當事情被簡單二分,狀況就變得不可理喻,這個單元將討論一些教養困境,用科學的方式思考這些教養原則 🍎怎麼了 當這種情況發生,首先思考的不是要抱與不抱,而是思考孩子怎麼了,發生什麼事情,還有孩子的狀況如
Thumbnail
養育孩子一年多,聽過、查過、看過不少育兒經,有些確實有幫助,有些卻是嗤之以鼻。 以下是我個人認為糟糕的育兒建議和育兒書會有的特點,我會選擇避開。
Thumbnail
養育孩子一年多,聽過、查過、看過不少育兒經,有些確實有幫助,有些卻是嗤之以鼻。 以下是我個人認為糟糕的育兒建議和育兒書會有的特點,我會選擇避開。
Thumbnail
曾經有個個案來諮商時告訴我,他的焦慮來源就是他家的小朋友,小朋友大約1-2歲,正值好動愛玩,一發生事情又會哭的呼天搶地的階段。 那發生什麼事呢?從沒有人陪著他玩,或他要的玩具不給他,或是不想要吃飯,剛睡起來等都會,好像任何點小事沒有順他的意,他就用哭來表達抗議。然後照顧的過程就是在抱起他、安撫、眼神
Thumbnail
曾經有個個案來諮商時告訴我,他的焦慮來源就是他家的小朋友,小朋友大約1-2歲,正值好動愛玩,一發生事情又會哭的呼天搶地的階段。 那發生什麼事呢?從沒有人陪著他玩,或他要的玩具不給他,或是不想要吃飯,剛睡起來等都會,好像任何點小事沒有順他的意,他就用哭來表達抗議。然後照顧的過程就是在抱起他、安撫、眼神
Thumbnail
「當孩子情緒失控,但趕著出門、趕著重要事情時,怎麼辦?」 這是我在工作中,最常被問到的問題。 孩子亂發脾氣時,孩子卡在情緒中,找方式,讓孩子動一動,讓孩子練習不卡在當下情緒裡,運用這個原則: 「動起來可讓孩子穩定下層情緒腦,並開始連結上層理性腦」 協助孩子一次又一次建立調節情緒的大腦迴路。 比如:
Thumbnail
「當孩子情緒失控,但趕著出門、趕著重要事情時,怎麼辦?」 這是我在工作中,最常被問到的問題。 孩子亂發脾氣時,孩子卡在情緒中,找方式,讓孩子動一動,讓孩子練習不卡在當下情緒裡,運用這個原則: 「動起來可讓孩子穩定下層情緒腦,並開始連結上層理性腦」 協助孩子一次又一次建立調節情緒的大腦迴路。 比如:
Thumbnail
🙋‍♀️【作伴】今天要來說說《引導孩子處理情緒問題小方法》 一起扮演孩子情緒的教練,讓孩子成為情緒的主人, 來看看溝通和教養要注意那些事情吧~
Thumbnail
🙋‍♀️【作伴】今天要來說說《引導孩子處理情緒問題小方法》 一起扮演孩子情緒的教練,讓孩子成為情緒的主人, 來看看溝通和教養要注意那些事情吧~
Thumbnail
跟小孩好好說話,好好的跟他們說明要他們做到的事情,那怕他年紀還小,好好地說、慢慢地說,也很推薦設定一個情境故事說,總有一天他會真正聽懂。不要因為小孩年紀小,就忽略他也是一個個體、忽略他其實有很高的適應能力、忽略他也想努力長大。
Thumbnail
跟小孩好好說話,好好的跟他們說明要他們做到的事情,那怕他年紀還小,好好地說、慢慢地說,也很推薦設定一個情境故事說,總有一天他會真正聽懂。不要因為小孩年紀小,就忽略他也是一個個體、忽略他其實有很高的適應能力、忽略他也想努力長大。
Thumbnail
1.觀察:先「觀察」各種可能,找到孩子生氣的原因 2.承諾:「我一定幫你,但你先哭完,我陪你哭完,我們再討論」 3.感謝:「我對你那麼兇、發脾氣,可是你還是這麼愛我~孩子,謝謝!」
Thumbnail
1.觀察:先「觀察」各種可能,找到孩子生氣的原因 2.承諾:「我一定幫你,但你先哭完,我陪你哭完,我們再討論」 3.感謝:「我對你那麼兇、發脾氣,可是你還是這麼愛我~孩子,謝謝!」
Thumbnail
要不要生小孩? 所有考慮為人父母的未來準爸媽們,以及爸媽們 可以一起思考這個問題: 對於孩子的教養,是否有強烈決心,會負起責任? 真的有,再孕育生命吧! 教養,不只有建立在和孩子的愛與情感上 父母更有義務負起教養孩子的責任!
Thumbnail
要不要生小孩? 所有考慮為人父母的未來準爸媽們,以及爸媽們 可以一起思考這個問題: 對於孩子的教養,是否有強烈決心,會負起責任? 真的有,再孕育生命吧! 教養,不只有建立在和孩子的愛與情感上 父母更有義務負起教養孩子的責任!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