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心動念是想改變自己而已:《如何改變一個人:華頓商學院教你消除抗拒心理,從心擁抱改變》

2022/12/30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2022年最有成就的一件事?

那天受友人請託,在某國外粉專上留言抽獎,要留下今年自己最有成就的一件事。
我猛一個愣。成就?哪來什麼成就?況且還得用英文留言,傷透腦筋。成就太難想,只好從國小單字開始想起(這什麼策略?)⋯⋯書,book⋯⋯啊!
Read 10 books ^_^
就這樣留了。
當下寫10也只是覺得整數很讚,回頭查看已讀清單,居然真的有10。今天這本是第11本,今年差不多了,成就結束。

非文學類、社科類書籍的趣味

《如何改變一個人:華頓商學院教你消除抗拒心理,從心擁抱改變》我滿喜,喜歡才會寫一篇好好記錄,請明白我隱惡揚善的鄉愿性格。
這本被歸在商業理財、成功、自我成長、心理勵志一類。我以前真的是,毫無靈魂地直接略過這些字詞,只想看故事、小說。可能隨著年紀漸長,受到工作接觸較多社會科學類影響,逐漸發現這類非文學的書頗有趣味。
如果說,讀文學類的像在冷天泡溫泉,覺得舒舒服服爽爽的;那偏社科類的就像沖個冷水,一下子醒腦,認清現在環境溫度到底是幾度C。
這書很厲害的地方在於,結構層次分明,隨時都知道講到哪裡,開頭先說,「阻礙人們改變」有五個,每一章談一個,並且提出解決方法。幾個觀念在書中輪流提及,硬是加強記憶。
每章提到的障礙,真的完全戳到點,像是抗拒心理、敝帚自珍效應、距離、不確定性等。從解釋障礙到提出解決,佐心理學,輔案例加強論點,案例可大可小,有個人生活,也有企業運作,超級白話好讀。

道理我們都懂,書提點如何實際操作

有一個感覺是,其實也不是不明白這些所謂理論,有些可能在日常也實際用過、老生常談,比如提供對方選項,讓對方從覺得「單一A方案哪裡不好」到「A和B哪個比較好」,而A和B當然也是提出者自己可接受的。
或是,要從理解對方開始,透過積極聆聽,抓到問題源頭、建立信任感,最後促成改變。像是談判人員即是用此基本邏輯,才能說服犯人釋放人質之類。試想,如果一開始就直接武嚇逼迫犯人,非常有可能造成強大反彈、人質受傷等負面結果。
所以,用在一般日常情境,直接(死纏爛打)要求對方改變,可以想見絕大多數時刻都是無效。就像我們常聽/說:「講了好多遍還是一樣」,是不是就可以調整一下策略,不然再講下去也是白費力氣。
書裡也說,得了解改變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途中歷經階段,緩慢、穩定移動,「從小地方開始」就是投入此過程。例如減肥,對於愛喝、習慣喝汽水的人來說,可以先請他減少喝的量,而非全面禁止。
這讓我想到,前些日子友人也提到,我可以從「戒醬料」開始,所以有天吃火鍋,我就只用了少少的醬油,雖然就這麼一次,但!我投入了!有一就有二,先不吝為自己喝彩一下。

立場相左的距離,我遠望之

另外,很有感的是談「距離」的那章,作者用美式足球場來比喻,但簡單點說就是光譜吧。一個議題有一道光譜,每個人站在光譜各處,且有自己的「接受區」和「拒絕區」範圍。某個想法落在他的接受區,他有可能會考慮接受,若是在拒絕區,就會爆炸,即便你提供的是證據,他也不願意接受。距離太遠了。
很容易聯想的例子就是政治立場吧,也所以解釋為何選戰常打中間選民。
改變是一個漸進過程,那麼如何累積成現在的立場,不也是嗎?改變所需的時間、力氣都多上許多。我真心也就覺得累了。我好像只能做到,好,我理解你是這樣想的。好,沒事了(飄走)。
討論政治立場或敏感議題時,如果沒有足夠的智識、策略、心力、脾氣,那何須討論、在意、衝突?落入「拒絕區」,就無法用「絕對的真理,是越辯越明」來解吧。

成為你看見這本書的小螺絲釘

拉拉雜雜說了這些,還是推薦大家看這本書。
關於「推薦」,書裡面也有很有趣的例子,就好比我今天推了這本書,是否有人會覺得,啊反正這個人就是什麼書都好看啊,換作是我,我真的會覺得好看嗎?可是如果又有另一個人,身在不同朋友圈、又也許平常不太看書的人,也推薦了這本書,是不是就會讓人想看?
所以想到如此,我得推得義不容辭,成為你可能看到這本書的一個小機會,下次你看到也有人推,就會更好奇了吧。這種推成功,也可以算上我的小成就呢。
紙本書封面的那塊特殊燙銀挺酷炫的,是不是有點像鏡子功能可以照到改變的人是自己呢(自己腦補)。
詳細書訊及購買可見:博客來讀冊koboReadmoo等。
37會員
142內容數
生活雜感,很雜的那種。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