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的理想社會,還能實現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不錯,現代社會,人多事雜,加上私心權鬥,個人面子尤關,大同的理想社會,確實是鏡花水月,一廂情願而已。不過,世事總有例外的,就以澳洲的社會體制為例,確實步向大同。那麼,我們不妨再看看【大同與小康】是怎麼說的。
【大同與小康】: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澳洲是一個民主的國家,這個國家屬於國民大家的,每一個居民也好、公民也好,都有權利與義務,在中華傳統文化來說,這叫做責任。所以,澳洲人對自己國家都有歸屬感,都以自己是澳洲人為榮。這就是「天下為公」。
【大同與小康】: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澳洲無論是市政府、省政府,抑或是聯邦政府,都是由民眾選舉產生的。
他們當選了,自然要履行參選的承諾;而且政府辦事,特別是市政府都會以和為貴的。這就是「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大同與小康】: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
澳洲人對家庭的觀念,都有很強的凝聚力的,一般都能親親、尊長、護幼。
至於政府方面,就很關注家庭與社會的和諧,這是聯邦政府的社會保障政策,目的就是要讓人民生養死葬都有尊嚴。
【大同與小康】: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
捐贈衣物是個普遍的社區現象,而政府每年都會指定期間,收集大型的家俱或家庭電器,做到物盡其用。這就是「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
家家戶戶,大體上都會打理門前的公眾草坪的,市政府也會在一定時間派車清掃路邊。遇上突發事件,人們都樂於參與臨時義工。總之,不會覺得事不關己,己不勞心;能做的、可以做的,就做。這就是「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
【大同與小康】: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什麼叫做「謀閉而不興」呢?「謀」,就是你算計我、我算計你。唉!澳洲人那有這樣的閑功夫呀!他們都着重簡單地活在當下,珍惜眼前。
什麼叫做「盜竊亂賊而不作」呢?筆者在這兒生活多年,住過好幾個市鎮,就從來沒聽過街上、超市有扒手,也沒見過需要警察駐守巡邏,可以說周街都沒有警察的。
至於「亂賊而不作」嘛…什麼叫做「亂賊」呀?造反叛逆的亂臣賊子。澳洲是一個文明開放的民主國家,那裡會有造反叛逆的事,要是民眾討厭哪人或哪黨執政,改選不就成了。
至於「外戶而不閉」,不閉外戶,你放心嗎?小偷還是有的,只是不常有,而是順手牽羊的那種。一言以蔽之,這裡的社會治安,相對來說,是個安居之處,心安就是吾鄉啊!
【大同與小康】:大道之行也……是謂大同。
什麼叫做「大道」呢?這「道」,是包含天道、地道與人道的。天道,自強不息;地道,厚德載物;人道,盡心盡性。天道運行,剛健持久,不會停息的。大地以深厚之德,容載庶物,毫無怨悔。人呢?能不能盡心盡性,做到頂天立地?
既然天道與地道都有他們的特質、都有他們的本性、都有他們的責任,那人呢?人咱家是否也應當盡人的特質、本性、責任呀?人若能盡心盡性,推己及人,「是謂大同」。
總括以上觀之,要邁向大同社會,其實並非鏡花水月,並非空中樓閣;而只要:
民主政制 + 賢人之治 + 人民素質 →大同社會
唉!禮失而求諸野啊!
(原稿寫於2020年7月11日)
(重寫於2022年12月29日)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3會員
825內容數
現代人該怎樣看待儒學呢? 能替孔子說句公道話嗎? 怎樣做一個《論語》的明白人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上文有句話:儒家對治理天下,是把政治看作文化教養,而不是權力的統治。另外也提到:孔子是反對禮樂只惠及貴族,而平民卻受刑政的管治;這是不公平的階級統治呀! 所謂「禮樂」,具體來說,就是道德教化。換言之,儒家的治道,其根本就在於道德教化。故此,唐君毅先生自逃離中國大陸而漂泊海外(當時香港是英國的殖民地,
為政者,本身最重要的素質是什麼?正也。 蓋從政者必須心術端正,對人對事必須公正,而面對錢財利誘時必須廉正。這對己才有誠信,對人才有公信。所以,孔子勸勉當時魯國相國季康子,說:「你以正道來領導民眾,誰敢不依正道來做呢?」這就是「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的詮釋。 接著季康子問:「眼下盜賊猖獗,該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對生存的要求是相當簡單、相當基本的,就是四個字— —生養死葬。也就是說,活得有尊嚴,無須嗟來之食;死時有尊嚴,能葬之以禮。如果連這些基本的要求都無法達到的話,小則民怨,大則動亂。 帝堯對著阿舜說:治理天下,要允執其中,也就是要按著本心的真誠,合情合理地對待百姓。如果四海困窮,人民到
粵語的「睇」字,很有意思,它不但有「視」、「看見」、「觀望」的含意,而且還有「凝視」而直透內心世界的意思。所以俗語說「睇穿」,而不說「視穿」。 白居易(讀簡易的易)說:「含情凝睇謝君王」。即使對方是君王的來使,還要凝睇對方的臉色,藉此而揣摩君王的心意,揣測君王的內心世界。如此又焉能隨隨便便地視而不見
有問:「人士」抑或「人仕」? 「人士」才對。蓋「人士」者,泛指某些人,例如:社會人士、地方人士。而「仕」乃指官吏,例如:仕宦,仕途。 依此,男士、女士,都是對男女的通稱;但,「仕女」則用「仕」,舊指官僚貴族的婦女,所謂官紳仕女。 提到「仕」這個詞,就想起《論語》有句話,許多人的解釋,都值得商榷的:
各位:有沒有遇見過一個言行輕佻的人,他的才學會很踏實的呢?我是沒遇見過。 這則《論語》在字面上相當淺白,但歷來的解釋,就各有各說,不盡相同。正正因為字少淺白,它的涵義的延伸性,就比較豐富深遠,這是符合邏輯學的原理的。而不同之處,主要在於對「不固」的解釋。 茲抄錄前人的說法,然後筆者也提交一個說法,以
上文有句話:儒家對治理天下,是把政治看作文化教養,而不是權力的統治。另外也提到:孔子是反對禮樂只惠及貴族,而平民卻受刑政的管治;這是不公平的階級統治呀! 所謂「禮樂」,具體來說,就是道德教化。換言之,儒家的治道,其根本就在於道德教化。故此,唐君毅先生自逃離中國大陸而漂泊海外(當時香港是英國的殖民地,
為政者,本身最重要的素質是什麼?正也。 蓋從政者必須心術端正,對人對事必須公正,而面對錢財利誘時必須廉正。這對己才有誠信,對人才有公信。所以,孔子勸勉當時魯國相國季康子,說:「你以正道來領導民眾,誰敢不依正道來做呢?」這就是「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的詮釋。 接著季康子問:「眼下盜賊猖獗,該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對生存的要求是相當簡單、相當基本的,就是四個字— —生養死葬。也就是說,活得有尊嚴,無須嗟來之食;死時有尊嚴,能葬之以禮。如果連這些基本的要求都無法達到的話,小則民怨,大則動亂。 帝堯對著阿舜說:治理天下,要允執其中,也就是要按著本心的真誠,合情合理地對待百姓。如果四海困窮,人民到
粵語的「睇」字,很有意思,它不但有「視」、「看見」、「觀望」的含意,而且還有「凝視」而直透內心世界的意思。所以俗語說「睇穿」,而不說「視穿」。 白居易(讀簡易的易)說:「含情凝睇謝君王」。即使對方是君王的來使,還要凝睇對方的臉色,藉此而揣摩君王的心意,揣測君王的內心世界。如此又焉能隨隨便便地視而不見
有問:「人士」抑或「人仕」? 「人士」才對。蓋「人士」者,泛指某些人,例如:社會人士、地方人士。而「仕」乃指官吏,例如:仕宦,仕途。 依此,男士、女士,都是對男女的通稱;但,「仕女」則用「仕」,舊指官僚貴族的婦女,所謂官紳仕女。 提到「仕」這個詞,就想起《論語》有句話,許多人的解釋,都值得商榷的:
各位:有沒有遇見過一個言行輕佻的人,他的才學會很踏實的呢?我是沒遇見過。 這則《論語》在字面上相當淺白,但歷來的解釋,就各有各說,不盡相同。正正因為字少淺白,它的涵義的延伸性,就比較豐富深遠,這是符合邏輯學的原理的。而不同之處,主要在於對「不固」的解釋。 茲抄錄前人的說法,然後筆者也提交一個說法,以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Thumbnail
這是一個夢,在夢境中出現,這個夢也不知道經過多少人的闡述,文章內容對於其中的真實性不負任何責任,但這個故事本身卻非常訝異!某個住在靜修豪門社區的人妻,她的生活似乎是一幅完美的畫面,然而,背後卻隱藏著不為人知的秘密。
禮運大同理想 https://zh.wikisource.org/zh-hant/%E7%A6%AE%E8%A8%98/%E7%A6%AE%E9%81%8B 禮記:禮運,其中首段最有名,稱為禮運大同篇,臺灣高中國文課綱稱之為大同與小康。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脩睦,故人不獨親其親
Thumbnail
大部分都是外帶的客人,店內座位數不多,若是不趕時間,可以在這裡點上一杯咖啡及烤厚片,重新獲得能量再出發。
Thumbnail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 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男有分,女有歸。 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 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 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 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Thumbnail
 原文: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這一段很多解釋,大道廢,假仁義就出來了,假智慧就有了,六親不認,孝順有了,國家社會亂,忠孝仁愛出來了。   先說說什麼是大道?這裡所講的大道應該是公共道德。當社會缺乏公共道德,所有的仁義都是假仁義。打著仁義
2014年跟先生小孩從公婆的房子搬到隔壁巷子的公寓,對於新生活很期待,終於不用四個人擠一間房。搬家之後才發現,之前一直誤會自己,以為能工作賺錢,曾經獨立租屋在外生活,已經結婚生養小孩,就是一個大人。終究,一個人的生活跟負責一家人的日常運作,還是有極大的差異,38歲高齡才開始覺得要獨當一面
巨門星發哮,不利涉大川。 是非善惡,誠實守信的德行是唯一保護自己的可能,心中引起戒備是因為不相信正道居中。在政治上不選邊站,次生中華已經有了覺悟指導方針,次生中華應該要屢行自己的責任,一確都得靠自己。堅守家國母親和家國父親本是同根生,就會吉祥。 點覺之一:爭端是處於利益考量,一人進一步就是利益自
Thumbnail
在這充斥罪惡的世界,不管是職場、家庭生活,還是遭遇巨變,人們會追求自我。然而,臺灣罪惡的氛圍持續中,詐騙事件頻傳,造成社會不安與不信任。人們應該思考如何減少罪惡,而不只是追求自我的快樂。救世主的嚮往是人類對美好、正義的渴望,但重要的是人們自身的努力,而不只是等待救世主的到來。
Thumbnail
保持節奏好好照智慧城市展節奏操作 這算是漏網之魚 運氣好都會有原因的,我們就是財佈施的多
在大同高中也度過快5個月了,從原本的抱怨逐漸到現在的習慣,我發現大同高中有許多值得大家來的地方 第一:地理位置佳 大同高中是我見過所有學校中附近最多吃的、喝的,正對面的伊通街不僅有數不清的手搖飲店,還有許多銅板美食。早上時,早餐店的香味在伊通街中逸散,讓人可以在進入大同高中前,停下緊促的腳步買個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Thumbnail
這是一個夢,在夢境中出現,這個夢也不知道經過多少人的闡述,文章內容對於其中的真實性不負任何責任,但這個故事本身卻非常訝異!某個住在靜修豪門社區的人妻,她的生活似乎是一幅完美的畫面,然而,背後卻隱藏著不為人知的秘密。
禮運大同理想 https://zh.wikisource.org/zh-hant/%E7%A6%AE%E8%A8%98/%E7%A6%AE%E9%81%8B 禮記:禮運,其中首段最有名,稱為禮運大同篇,臺灣高中國文課綱稱之為大同與小康。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脩睦,故人不獨親其親
Thumbnail
大部分都是外帶的客人,店內座位數不多,若是不趕時間,可以在這裡點上一杯咖啡及烤厚片,重新獲得能量再出發。
Thumbnail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 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男有分,女有歸。 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 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 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 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Thumbnail
 原文: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這一段很多解釋,大道廢,假仁義就出來了,假智慧就有了,六親不認,孝順有了,國家社會亂,忠孝仁愛出來了。   先說說什麼是大道?這裡所講的大道應該是公共道德。當社會缺乏公共道德,所有的仁義都是假仁義。打著仁義
2014年跟先生小孩從公婆的房子搬到隔壁巷子的公寓,對於新生活很期待,終於不用四個人擠一間房。搬家之後才發現,之前一直誤會自己,以為能工作賺錢,曾經獨立租屋在外生活,已經結婚生養小孩,就是一個大人。終究,一個人的生活跟負責一家人的日常運作,還是有極大的差異,38歲高齡才開始覺得要獨當一面
巨門星發哮,不利涉大川。 是非善惡,誠實守信的德行是唯一保護自己的可能,心中引起戒備是因為不相信正道居中。在政治上不選邊站,次生中華已經有了覺悟指導方針,次生中華應該要屢行自己的責任,一確都得靠自己。堅守家國母親和家國父親本是同根生,就會吉祥。 點覺之一:爭端是處於利益考量,一人進一步就是利益自
Thumbnail
在這充斥罪惡的世界,不管是職場、家庭生活,還是遭遇巨變,人們會追求自我。然而,臺灣罪惡的氛圍持續中,詐騙事件頻傳,造成社會不安與不信任。人們應該思考如何減少罪惡,而不只是追求自我的快樂。救世主的嚮往是人類對美好、正義的渴望,但重要的是人們自身的努力,而不只是等待救世主的到來。
Thumbnail
保持節奏好好照智慧城市展節奏操作 這算是漏網之魚 運氣好都會有原因的,我們就是財佈施的多
在大同高中也度過快5個月了,從原本的抱怨逐漸到現在的習慣,我發現大同高中有許多值得大家來的地方 第一:地理位置佳 大同高中是我見過所有學校中附近最多吃的、喝的,正對面的伊通街不僅有數不清的手搖飲店,還有許多銅板美食。早上時,早餐店的香味在伊通街中逸散,讓人可以在進入大同高中前,停下緊促的腳步買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