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者,正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為政者,本身最重要的素質是什麼?正也。
蓋從政者必須心術端正,對人對事必須公正,而面對錢財利誘時必須廉正。這對己才有誠信,對人才有公信。所以,孔子勸勉當時魯國相國季康子,說:「你以正道來領導民眾,誰敢不依正道來做呢?」這就是「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的詮釋。
接著季康子問:「眼下盜賊猖獗,該怎麼辦呢?」
孔子說:「苟子之不欲,雖賞之不竊。」如果你自己不貪財,雖鼓勵人民去偷呃拐騙,他們也不願意呀!
從以上兩則《論語》看來,凡從政者,必先要正己,而正己的根本目的,就在「正眾」呀!
自身正了,才有正眾的說服力,至少民眾的怨氣都會少些。政施都得正了,民眾自不會上街遊行,社會既可以安定,民生亦可以安樂了。再者,自身正了,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即使仍有民眾不滿,又有何遺憾呢!
季康子又問:「如果透過立法,用政令刑施把壞人、惡人、甚至是異己分子趕盡殺絕,以配合正道的手段,如何呢?」
孔子回應說:「為政者,又何須以嚴刑峻法來威嚇人民呢?在位者是正派的話,人民就跟著向正道而行。」這一說法,仍是「政者,正也」的觀點,仍是「子帥以正,孰敢不正」的教化路線。所以,儒家對治理天下,是把政治看作文化教養,而不是權力的管控。
話又說回來,自身正了,天下就會太平了嗎?
當然,自身正了,天下不一定完全就會太平的。須知儒家的德化禮治,只是在理想的價值層來講,是作為政治的指導、方向的大原則,而不是萬靈丹。自古至今,歷代王朝當中,不管是漢朝的文景之治,抑或是唐朝的貞觀之治,所謂天下太平,都只是相對來講而已,那有絕對的天下太平呢?所以,在現實層面,還得用政令刑施,但絕不是白色恐怖的威嚇;而且哪些政令刑施都是合乎人性、都是關顧人道的。
所以,孔子提出更積極的方法,就是「道之以德,齊之以禮」,就是以道德教化作為人民的引導原則,把禮樂下及於庶人,而以德化禮治來教化人民,從而激發人民的羞恥心,而自覺革除腐敗的思想。所以,孔子是反對「禮不下於庶民,刑不上於大夫」的階級統治呀!請注意:孔子講的是道德教化,而不是思想洗腦,二者是南轅北轍的。
有人說儒家只講德治、情治、仁治,而反對政刑、反對法治。其實這不是很恰當的說法。到了孟子,就把孔子的思路,以一句話作為歸納,說:「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就是說:只有善心不足以為政;若只有法令,也不能讓人民生發出自覺心啊!
為政者,請謹記:「政者,正也」!
(寫於2012年4月12日於海外)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3會員
825內容數
現代人該怎樣看待儒學呢? 能替孔子說句公道話嗎? 怎樣做一個《論語》的明白人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對生存的要求是相當簡單、相當基本的,就是四個字— —生養死葬。也就是說,活得有尊嚴,無須嗟來之食;死時有尊嚴,能葬之以禮。如果連這些基本的要求都無法達到的話,小則民怨,大則動亂。 帝堯對著阿舜說:治理天下,要允執其中,也就是要按著本心的真誠,合情合理地對待百姓。如果四海困窮,人民到
粵語的「睇」字,很有意思,它不但有「視」、「看見」、「觀望」的含意,而且還有「凝視」而直透內心世界的意思。所以俗語說「睇穿」,而不說「視穿」。 白居易(讀簡易的易)說:「含情凝睇謝君王」。即使對方是君王的來使,還要凝睇對方的臉色,藉此而揣摩君王的心意,揣測君王的內心世界。如此又焉能隨隨便便地視而不見
有問:「人士」抑或「人仕」? 「人士」才對。蓋「人士」者,泛指某些人,例如:社會人士、地方人士。而「仕」乃指官吏,例如:仕宦,仕途。 依此,男士、女士,都是對男女的通稱;但,「仕女」則用「仕」,舊指官僚貴族的婦女,所謂官紳仕女。 提到「仕」這個詞,就想起《論語》有句話,許多人的解釋,都值得商榷的:
各位:有沒有遇見過一個言行輕佻的人,他的才學會很踏實的呢?我是沒遇見過。 這則《論語》在字面上相當淺白,但歷來的解釋,就各有各說,不盡相同。正正因為字少淺白,它的涵義的延伸性,就比較豐富深遠,這是符合邏輯學的原理的。而不同之處,主要在於對「不固」的解釋。 茲抄錄前人的說法,然後筆者也提交一個說法,以
什麼叫做「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呢? 簡單地說:要是你做了傷天害理的事,以致神人共憤,天理不容;即使事後禱告,求上天寬恕,或祈求老天帶領,通通都無補於事。 這則《論語》,非常不好解,要耐心體會: 王孫賈問曰:「『與其媚於奧,寧媚於灶。』何謂也?」 子曰:「不然。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八佾13】 什麼
樂與憂,是相對的。如果樂與憂是屬於感性的、情緒的,這樂必定是短暫的、是變幻的;相對的,這憂往往是如影隨形,揮之不去的。而且同一件事,是樂是憂,是因人而異的。 然則,怎樣的「樂」才是永恆的呢? 外表寬容,了無牽掛,內心欣悅,精神充實,不假外求,自證自足,這種生命的樂,才是永恆的。 再問:如何才能獲得這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對生存的要求是相當簡單、相當基本的,就是四個字— —生養死葬。也就是說,活得有尊嚴,無須嗟來之食;死時有尊嚴,能葬之以禮。如果連這些基本的要求都無法達到的話,小則民怨,大則動亂。 帝堯對著阿舜說:治理天下,要允執其中,也就是要按著本心的真誠,合情合理地對待百姓。如果四海困窮,人民到
粵語的「睇」字,很有意思,它不但有「視」、「看見」、「觀望」的含意,而且還有「凝視」而直透內心世界的意思。所以俗語說「睇穿」,而不說「視穿」。 白居易(讀簡易的易)說:「含情凝睇謝君王」。即使對方是君王的來使,還要凝睇對方的臉色,藉此而揣摩君王的心意,揣測君王的內心世界。如此又焉能隨隨便便地視而不見
有問:「人士」抑或「人仕」? 「人士」才對。蓋「人士」者,泛指某些人,例如:社會人士、地方人士。而「仕」乃指官吏,例如:仕宦,仕途。 依此,男士、女士,都是對男女的通稱;但,「仕女」則用「仕」,舊指官僚貴族的婦女,所謂官紳仕女。 提到「仕」這個詞,就想起《論語》有句話,許多人的解釋,都值得商榷的:
各位:有沒有遇見過一個言行輕佻的人,他的才學會很踏實的呢?我是沒遇見過。 這則《論語》在字面上相當淺白,但歷來的解釋,就各有各說,不盡相同。正正因為字少淺白,它的涵義的延伸性,就比較豐富深遠,這是符合邏輯學的原理的。而不同之處,主要在於對「不固」的解釋。 茲抄錄前人的說法,然後筆者也提交一個說法,以
什麼叫做「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呢? 簡單地說:要是你做了傷天害理的事,以致神人共憤,天理不容;即使事後禱告,求上天寬恕,或祈求老天帶領,通通都無補於事。 這則《論語》,非常不好解,要耐心體會: 王孫賈問曰:「『與其媚於奧,寧媚於灶。』何謂也?」 子曰:「不然。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八佾13】 什麼
樂與憂,是相對的。如果樂與憂是屬於感性的、情緒的,這樂必定是短暫的、是變幻的;相對的,這憂往往是如影隨形,揮之不去的。而且同一件事,是樂是憂,是因人而異的。 然則,怎樣的「樂」才是永恆的呢? 外表寬容,了無牽掛,內心欣悅,精神充實,不假外求,自證自足,這種生命的樂,才是永恆的。 再問:如何才能獲得這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看鄭秀文與八三夭的組合,都忘了這位香港姐姐,也已經年過半百,這個時代很微妙,舊的世代還未退潮,新的世代已經衝上舞台…… 振樺電就是趨勢迫不及待者之一 南寶主力非常的謹慎,每次上空上攻之前,一定先回測五日線,呃,萬物靜觀皆自得,好久沒有挖坑給主力跳,差點忘了東廠成立的宗旨,就是殘害忠良,哇哈哈哈!
Thumbnail
《道德經》闡述了道與德的關係,主張柔弱勝剛強和無為而治。該書強調適性發揮、慈愛、節儉、謙虛等修行方法,可幫助我們在現代社會中找到內心的平靜和生活的和諧。
Thumbnail
根據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以下簡稱家總)資料顯示,全台灣約有114萬名家庭照顧者2,約占全台總人口4.5%,是照顧失能、失智、身心障礙者的重要支柱。 隨著高齡化、少子化,與家庭結構的縮小,家庭照顧者面臨逐漸攀升的照顧壓力,加上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加劇了家庭照顧者所面臨的挑戰。 根據我長達十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描述老子哲學理念對體育選手的影響,以及對臺灣網球管理者及統治者的啟發。文章提到運動員的爭鬥、選拔經驗、管理者的德行等問題,以及老子理念在現今社會中的應用。
這篇文章意在討論各種「公平」的適當與否,並探討現今所謂的政治正確到底合不合適。作者以女性、原住民、以及身心障礙者等群體為例,詳細討論了各種政策對他們的影響,以及政治正確是否能真正達到公平的效果。
道家老子的觀念,人類因為不知「道」所以講仁義,而仁義不再,所以講禮樂,禮樂也制約不了人心,所以法律就於焉產生! 寄望輿論有用,那是因為有羞恥心,而羞恥心如果存在,就是有道之人,其他根本就不需要了!所以言論根本用處不大,如果沒有選票,從政者會在意民心嗎?惟一可以制衡的,不過是利益而已! 財富、名聲
Thumbnail
前兩章說明了人遵循道的概念、以及效法天地之道來行事,則能行不言之處、處無為之事,是世間美善的一部分。但要特別注意在前進時,是否能保持道心則是最為重要的,尤其是負面人性的出現。緊接在第三章,便說明了負面人性出現的幾種狀況,而人應該將自己放在什麼狀態,才能避免這些情境,讓自己保持好道心。
Thumbnail
上禮拜三語音活動前,我的父親突發狀況送急診,原定由我負責的語音活動主持在活動前 15 分鐘,非常臨時交棒給閱讀筆耕,他不疾不徐地打點好語音活動的主持任務,加上旅讀從心的鼎力相助,讓整場活動順利圓滿落幕!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看鄭秀文與八三夭的組合,都忘了這位香港姐姐,也已經年過半百,這個時代很微妙,舊的世代還未退潮,新的世代已經衝上舞台…… 振樺電就是趨勢迫不及待者之一 南寶主力非常的謹慎,每次上空上攻之前,一定先回測五日線,呃,萬物靜觀皆自得,好久沒有挖坑給主力跳,差點忘了東廠成立的宗旨,就是殘害忠良,哇哈哈哈!
Thumbnail
《道德經》闡述了道與德的關係,主張柔弱勝剛強和無為而治。該書強調適性發揮、慈愛、節儉、謙虛等修行方法,可幫助我們在現代社會中找到內心的平靜和生活的和諧。
Thumbnail
根據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以下簡稱家總)資料顯示,全台灣約有114萬名家庭照顧者2,約占全台總人口4.5%,是照顧失能、失智、身心障礙者的重要支柱。 隨著高齡化、少子化,與家庭結構的縮小,家庭照顧者面臨逐漸攀升的照顧壓力,加上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加劇了家庭照顧者所面臨的挑戰。 根據我長達十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描述老子哲學理念對體育選手的影響,以及對臺灣網球管理者及統治者的啟發。文章提到運動員的爭鬥、選拔經驗、管理者的德行等問題,以及老子理念在現今社會中的應用。
這篇文章意在討論各種「公平」的適當與否,並探討現今所謂的政治正確到底合不合適。作者以女性、原住民、以及身心障礙者等群體為例,詳細討論了各種政策對他們的影響,以及政治正確是否能真正達到公平的效果。
道家老子的觀念,人類因為不知「道」所以講仁義,而仁義不再,所以講禮樂,禮樂也制約不了人心,所以法律就於焉產生! 寄望輿論有用,那是因為有羞恥心,而羞恥心如果存在,就是有道之人,其他根本就不需要了!所以言論根本用處不大,如果沒有選票,從政者會在意民心嗎?惟一可以制衡的,不過是利益而已! 財富、名聲
Thumbnail
前兩章說明了人遵循道的概念、以及效法天地之道來行事,則能行不言之處、處無為之事,是世間美善的一部分。但要特別注意在前進時,是否能保持道心則是最為重要的,尤其是負面人性的出現。緊接在第三章,便說明了負面人性出現的幾種狀況,而人應該將自己放在什麼狀態,才能避免這些情境,讓自己保持好道心。
Thumbnail
上禮拜三語音活動前,我的父親突發狀況送急診,原定由我負責的語音活動主持在活動前 15 分鐘,非常臨時交棒給閱讀筆耕,他不疾不徐地打點好語音活動的主持任務,加上旅讀從心的鼎力相助,讓整場活動順利圓滿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