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人之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上文有句話:儒家對治理天下,是把政治看作文化教養,而不是權力的統治。另外也提到:孔子是反對禮樂只惠及貴族,而平民卻受刑政的管治;這是不公平的階級統治呀!
所謂「禮樂」,具體來說,就是道德教化。換言之,儒家的治道,其根本就在於道德教化。故此,唐君毅先生自逃離中國大陸而漂泊海外(當時香港是英國的殖民地,故稱海外),他曾慨嘆:禮樂不興而恐怕死生之路斷、幽明之路隔。可見道德教化是多麼重要呀!
堯舜治理天下,對己要正,對民則着重道德教化。這叫作「賢人之治」。
賢人,是指志行高尚、有才德的人。執政者以其道德誠信及其智慧才幹,以身作則,以民為本,為百姓謀求安居樂業,為社稷建立安穩和諧。這種治道,是透過道德教化,透過執政者的人格感召,而使民眾歸心。
所以,孔子在回應子路問君子,他老人家就說:「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這就是孔子從修己往外推,以致安民、安天下的治道。這也就是後來說的從內聖推向外王的王道。執政者能修己、正己,而散發出人性的光輝,就好比天上的北極星,安穩地座北向南,而自自然然被群星拱照著,互相輝映。這種「自自然然」,就是儒家式的無為而治(當然與老子的無為而治不同)。所以,孔子說:「能無為而治的,只有舜吧!他做過些什麼呢?不過恭敬自守,端居君位吧了。」
這種理想社會,就曾出現在堯舜時期。堯、舜之所以是賢君,最關鍵的就是有民本的觀念。民本,就是以民為本位,以民心為心。
《尚書·泰誓》: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
《禮記·大學》: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
這種以民為本位的社會,孔子一生都心繫著。他讚歎地說:
偉大呀!堯當君主,偉大崇高,可比於天!
漢朝劉向說堯是個愛民的聖君,他說:
堯存心於天下。有一民飢,則曰此我飢之也;有一人寒,則曰此我寒之也;一民有罪,則曰此我陷之也。《說苑‧君道》
《論語·堯曰》:朕躬有罪,無以萬方;萬方有罪,罪在朕躬。
要是我本身有罪,就無法向天下萬方交代;
而天下萬方若有罪,都歸我一個人來承擔。
可見執政者,必須敢於擔當,必須有道德自覺,這才是氣魄承擔,才是大國氣象。
因此,堯帝死,「百姓如喪考妣」!
唐堯不僅自己樹立道德榜樣,還以道德教化百姓。虞舜亦指派契為司徒,掌管教化;亦委皋陶執掌司法,向民釋法。堯與舜,都是天下為公、博愛無私,都是以文化教養百姓,而非以權力統治百姓,這就是孔子所讚歎的大同社會,也就是賢人之治。
(寫於2022年1月29日於海外)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3會員
825內容數
現代人該怎樣看待儒學呢? 能替孔子說句公道話嗎? 怎樣做一個《論語》的明白人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為政者,本身最重要的素質是什麼?正也。 蓋從政者必須心術端正,對人對事必須公正,而面對錢財利誘時必須廉正。這對己才有誠信,對人才有公信。所以,孔子勸勉當時魯國相國季康子,說:「你以正道來領導民眾,誰敢不依正道來做呢?」這就是「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的詮釋。 接著季康子問:「眼下盜賊猖獗,該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對生存的要求是相當簡單、相當基本的,就是四個字— —生養死葬。也就是說,活得有尊嚴,無須嗟來之食;死時有尊嚴,能葬之以禮。如果連這些基本的要求都無法達到的話,小則民怨,大則動亂。 帝堯對著阿舜說:治理天下,要允執其中,也就是要按著本心的真誠,合情合理地對待百姓。如果四海困窮,人民到
粵語的「睇」字,很有意思,它不但有「視」、「看見」、「觀望」的含意,而且還有「凝視」而直透內心世界的意思。所以俗語說「睇穿」,而不說「視穿」。 白居易(讀簡易的易)說:「含情凝睇謝君王」。即使對方是君王的來使,還要凝睇對方的臉色,藉此而揣摩君王的心意,揣測君王的內心世界。如此又焉能隨隨便便地視而不見
有問:「人士」抑或「人仕」? 「人士」才對。蓋「人士」者,泛指某些人,例如:社會人士、地方人士。而「仕」乃指官吏,例如:仕宦,仕途。 依此,男士、女士,都是對男女的通稱;但,「仕女」則用「仕」,舊指官僚貴族的婦女,所謂官紳仕女。 提到「仕」這個詞,就想起《論語》有句話,許多人的解釋,都值得商榷的:
各位:有沒有遇見過一個言行輕佻的人,他的才學會很踏實的呢?我是沒遇見過。 這則《論語》在字面上相當淺白,但歷來的解釋,就各有各說,不盡相同。正正因為字少淺白,它的涵義的延伸性,就比較豐富深遠,這是符合邏輯學的原理的。而不同之處,主要在於對「不固」的解釋。 茲抄錄前人的說法,然後筆者也提交一個說法,以
什麼叫做「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呢? 簡單地說:要是你做了傷天害理的事,以致神人共憤,天理不容;即使事後禱告,求上天寬恕,或祈求老天帶領,通通都無補於事。 這則《論語》,非常不好解,要耐心體會: 王孫賈問曰:「『與其媚於奧,寧媚於灶。』何謂也?」 子曰:「不然。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八佾13】 什麼
為政者,本身最重要的素質是什麼?正也。 蓋從政者必須心術端正,對人對事必須公正,而面對錢財利誘時必須廉正。這對己才有誠信,對人才有公信。所以,孔子勸勉當時魯國相國季康子,說:「你以正道來領導民眾,誰敢不依正道來做呢?」這就是「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的詮釋。 接著季康子問:「眼下盜賊猖獗,該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對生存的要求是相當簡單、相當基本的,就是四個字— —生養死葬。也就是說,活得有尊嚴,無須嗟來之食;死時有尊嚴,能葬之以禮。如果連這些基本的要求都無法達到的話,小則民怨,大則動亂。 帝堯對著阿舜說:治理天下,要允執其中,也就是要按著本心的真誠,合情合理地對待百姓。如果四海困窮,人民到
粵語的「睇」字,很有意思,它不但有「視」、「看見」、「觀望」的含意,而且還有「凝視」而直透內心世界的意思。所以俗語說「睇穿」,而不說「視穿」。 白居易(讀簡易的易)說:「含情凝睇謝君王」。即使對方是君王的來使,還要凝睇對方的臉色,藉此而揣摩君王的心意,揣測君王的內心世界。如此又焉能隨隨便便地視而不見
有問:「人士」抑或「人仕」? 「人士」才對。蓋「人士」者,泛指某些人,例如:社會人士、地方人士。而「仕」乃指官吏,例如:仕宦,仕途。 依此,男士、女士,都是對男女的通稱;但,「仕女」則用「仕」,舊指官僚貴族的婦女,所謂官紳仕女。 提到「仕」這個詞,就想起《論語》有句話,許多人的解釋,都值得商榷的:
各位:有沒有遇見過一個言行輕佻的人,他的才學會很踏實的呢?我是沒遇見過。 這則《論語》在字面上相當淺白,但歷來的解釋,就各有各說,不盡相同。正正因為字少淺白,它的涵義的延伸性,就比較豐富深遠,這是符合邏輯學的原理的。而不同之處,主要在於對「不固」的解釋。 茲抄錄前人的說法,然後筆者也提交一個說法,以
什麼叫做「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呢? 簡單地說:要是你做了傷天害理的事,以致神人共憤,天理不容;即使事後禱告,求上天寬恕,或祈求老天帶領,通通都無補於事。 這則《論語》,非常不好解,要耐心體會: 王孫賈問曰:「『與其媚於奧,寧媚於灶。』何謂也?」 子曰:「不然。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八佾13】 什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原文: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知此兩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謂玄德。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後乃至大順。   這一章是不要以機智治國,要以樸實治國,人民之所以難以控制,是得到太多的機智,取巧行為,取巧是國家的禍害,放棄
Thumbnail
本文探討每個人看待世界的侷限性,尤其是如何通過編織故事來填補未知的空白。我們的解釋受限於心理模式,常常忽視真實的複雜性,特別是在金融市場中。通過心理學角度分析,本文強調信心過剩和錯誤決策之間的關聯,並試圖揭示人類如何在不確定的世界中尋求安慰。這樣的侷限性無形中促進了金融泡沫的形成。
Thumbnail
 原文: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這一段很多解釋,大道廢,假仁義就出來了,假智慧就有了,六親不認,孝順有了,國家社會亂,忠孝仁愛出來了。   先說說什麼是大道?這裡所講的大道應該是公共道德。當社會缺乏公共道德,所有的仁義都是假仁義。打著仁義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描述老子哲學理念對體育選手的影響,以及對臺灣網球管理者及統治者的啟發。文章提到運動員的爭鬥、選拔經驗、管理者的德行等問題,以及老子理念在現今社會中的應用。
Thumbnail
每個禮拜一,都帶著開盲盒的心情等待馬卡人妻血淚廚房歷險記公布沒用的小知識。下面是這禮拜的,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連結一下。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bobXGKjesmgVBbz5/   今天突然想到一個沒用的小知識,想來分享一下。我小的時候,記憶力特好
聲請人林家祺因為違反公證法事件,聲請憲法審查。大法官雖認民間公證人懲戒議決書係屬裁判,但聲請人未具體指摘議決書及所適用法規如何違憲,聲請顯無理由,裁定不受理。
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雍也第六)。  史,負責文書的史官。引伸為喪失活力,文縐縐的迂腐之輩。彬彬,物相雜之狀。  孔子的意思,質實多於文采,疏于禮樂,就像未進化的野人。而文采多於質實,就像史官一樣循規蹈矩和文縐縐的了。只有質實和
Thumbnail
❙孫文❙ 的革命思想和政治理念表現出 ❙清國人❙ 與現代 ❙西方❙ 文明的距離。 在大一統的迷思之下,❙孫文❙ 設法在「中國」的歷史中找出現代政治理念的依據﹔於是,他反覆強調:「我國數千年歷史中,最善政體莫如堯舜。...
Thumbnail
孫錫久和金智媛2022年主演Netflix《我的出走日記》創下表演事業的高峰,孫錫久飾演一個隱藏真實身分,前往偏鄉工廠工作的「具先生」,經常獨自一人在家酗酒,抗拒與人們接觸,過著消極頹廢的生活,直到工廠老闆的小女兒廉美貞(金智媛飾演)走進了他的人生,漸漸打開他封閉的心,原本對工作與生活相當厭倦的廉美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原文: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知此兩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謂玄德。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後乃至大順。   這一章是不要以機智治國,要以樸實治國,人民之所以難以控制,是得到太多的機智,取巧行為,取巧是國家的禍害,放棄
Thumbnail
本文探討每個人看待世界的侷限性,尤其是如何通過編織故事來填補未知的空白。我們的解釋受限於心理模式,常常忽視真實的複雜性,特別是在金融市場中。通過心理學角度分析,本文強調信心過剩和錯誤決策之間的關聯,並試圖揭示人類如何在不確定的世界中尋求安慰。這樣的侷限性無形中促進了金融泡沫的形成。
Thumbnail
 原文: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這一段很多解釋,大道廢,假仁義就出來了,假智慧就有了,六親不認,孝順有了,國家社會亂,忠孝仁愛出來了。   先說說什麼是大道?這裡所講的大道應該是公共道德。當社會缺乏公共道德,所有的仁義都是假仁義。打著仁義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描述老子哲學理念對體育選手的影響,以及對臺灣網球管理者及統治者的啟發。文章提到運動員的爭鬥、選拔經驗、管理者的德行等問題,以及老子理念在現今社會中的應用。
Thumbnail
每個禮拜一,都帶著開盲盒的心情等待馬卡人妻血淚廚房歷險記公布沒用的小知識。下面是這禮拜的,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連結一下。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bobXGKjesmgVBbz5/   今天突然想到一個沒用的小知識,想來分享一下。我小的時候,記憶力特好
聲請人林家祺因為違反公證法事件,聲請憲法審查。大法官雖認民間公證人懲戒議決書係屬裁判,但聲請人未具體指摘議決書及所適用法規如何違憲,聲請顯無理由,裁定不受理。
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雍也第六)。  史,負責文書的史官。引伸為喪失活力,文縐縐的迂腐之輩。彬彬,物相雜之狀。  孔子的意思,質實多於文采,疏于禮樂,就像未進化的野人。而文采多於質實,就像史官一樣循規蹈矩和文縐縐的了。只有質實和
Thumbnail
❙孫文❙ 的革命思想和政治理念表現出 ❙清國人❙ 與現代 ❙西方❙ 文明的距離。 在大一統的迷思之下,❙孫文❙ 設法在「中國」的歷史中找出現代政治理念的依據﹔於是,他反覆強調:「我國數千年歷史中,最善政體莫如堯舜。...
Thumbnail
孫錫久和金智媛2022年主演Netflix《我的出走日記》創下表演事業的高峰,孫錫久飾演一個隱藏真實身分,前往偏鄉工廠工作的「具先生」,經常獨自一人在家酗酒,抗拒與人們接觸,過著消極頹廢的生活,直到工廠老闆的小女兒廉美貞(金智媛飾演)走進了他的人生,漸漸打開他封閉的心,原本對工作與生活相當厭倦的廉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