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干涉小孩的決定,就是開明父母的表現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周末午后,與玫玲在咖啡館小聚,鄰座二位女子在對談。
長髮女子說:「我很開明,小孩的數理很強卻偏偏選了文組,我也沒要他改選理組。」
長髮女子說自己開明的這句話,勾引了我的好奇心,我暫停了與玫玲的閒聊,開始竊聽她們的對話。
長髮女子口述她與孩子的對談如下:
媽媽:你數理那麼強,為什麼不選理組?
小孩:我覺得我比較喜觀文組類型的工作
媽媽:那不是很可惜了你的數理能力
小孩:不會啊,文組又不是不用考數理
媽媽:理組的職涯發展比較好,較有前景也有發展性
小孩:喔,但我還是想選文組的
媽媽:你想好就好,未來是你自己的,你承擔的起就好

不干涉對方的決定,就是開明嗎?

我問玫玲:「妳覺得那媽媽開明嗎?」
玫玲:「算是吧,感覺她想要小孩選理組,但她並沒有要求小孩要選理組。」
我:「不干涉對方的決定,就是開明嗎?」
玫玲:「對啊,難道不是嗎?」
我:「如果她覺得選理組比較好,又能支持小孩選文組的決定,那是真開明。」
玫玲:「嗯,我同意,感覺得出她並沒有完全接受小孩的決定,不然就不會跟朋友聊這段對話了。」

言語的力量

長髮女子覺得她是個開明媽媽,因為她沒干涉孩子選組的決定。我不認同她是開明媽媽的關鍵,在於她跟小孩的最後一句話:
「你想好就好,未來是你自己的,你承擔的起就好。」
沒錯,孩子的未來是孩子自己要面對承擔的,父母並不能代他做出選擇,這句話聽來沒什麼錯,更是課題分離的最佳示範,可是…好像就是有那麼一點怪怪的。
這句話聽起來頗有「不要拉倒」的意味,搭配長髮女子表述時的語氣,她只是沒有像一般頑固守舊的父母那樣雷霆大怒或諄諄教悔的要孩子改變主意而已。
碰上自信心不夠強的孩子,最後那句話會不會讓孩子覺得猶豫,並進而改變決定?
這是不是另一種柔性情勒的表現?
長髮女子與孩子的對談,表露著她希望孩子選擇理組,只是無法游說孩子改變選擇。也可以說,她刻意不繼續游說小孩依循她的想法而改變選擇,因為她自認她是個開明的媽媽,只是跟孩子強調後果自行承擔。
如果長髮女子最後一句話是:「看來你對自己的志向很有想法,我支持你。」這意謂著,即便孩子的選擇跟自己的評估有落差,媽媽仍可以給出正向且有力的回應,這段對話就會像是媽媽在引導孩子由不同角度多加思考的互動。
言語是有力量的,正向有力的支持與消極接受的應對,散發出來的氛圍有著天壤之別。
真正的開明,不僅僅是不頑固守舊的進行干預,而是順心的接受並給予肯定的回應。

結語

在社群平台上看到一則留言,它的按讚數相對其他留言來得多出許多:說自己很好相處的人,通常都不太好相處。
有些正向人格特質的形容詞,適合他人賦予,因為那與關係到與他人的互動,比如:開明、好相處、脾氣好、善溝通、將心比心…等,這些形容詞若是由他人回饋的,那就是我們的確給對方這樣的感受。
可若是自己說的呢?反而是一種迷障,會讓自己看不清自己的盲點,更有甚者,會成為諉過的藉口,比如:「我不好相處?我是很好相處的人,他才是不好相處的人。」或者:「我沒考量他的感受?我很懂得將心比心欸。」
努力、認真、積極、專業…這些正向特質的描述,可以自己往自己臉上貼金,那是自己就可以呈現的樣貌,但若是必須與他人互動連結才能撞擊產生的正向描述,自己用來說自己,就成了自我感覺良好的表述了。
原文出處:【闆娘的夏天雜貨舖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0會員
45內容數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是朗朗上口的一句話。無論你的身份是什麼,總有覺得不得已的時侯。那麼,要如何降低這些不得已時刻發生的機率呢?掌握情緒、思考、金錢、效能…等各面向,拿回主導權,你我都能更愜意的做自己的主人。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闆娘Summer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今天是2022年最後一個工作日,今年的你過得好嗎? 每到年底,總有些話題會被關注探討,像是:結婚、生子、換工作…之類的,似乎在歲月翻篇的時候,人生也該翻個篇。 C君說:年後想要換工作,換工作想法的起源是工作太忙,加不完的班、沒得休的特休,讓人心好累……
有次跟摯友起了爭執,超想在日記裡暗黑他,但忙碌的我只有寫6分鐘日記的時間,沒能有多餘時間寫暗黑日記。當自己的心思轉移到6分鐘日記裡問題後,發現阿雜的心情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回憶起摯友種種的好,心頭隨之湧現一股暖流,撥了電話給摯友,輕鬆的化解了二人間的不愉快。這段經歷讓我體會到自己在每日早晚簡單的三個
業與道德上的善惡無關,它只跟因果有關。什麼樣的因果?書裡舉例: 有人來找你,抱怨他的心臟阻塞了,難道是因為他過去做了什麼壞事嗎?不是的。更可能的原因是,他活得太任性、飲食無度,把身體搞壞了。
我想起年初朋友訴說著工作上的困擾,朋友那時說了句:「我只想做好份內事就好。」無獨有偶的,幫我剪髮的設計師也說了同樣的話。只是…真有這麼容易嗎? 對髮型設計師來說,與客戶討論需求、提出專業建議、完成造型作業,應該就是所謂的份內事吧?但如若只是做好自己份內事,以年輕小伙子設計師來說,他的專業建議要如何
諦聽,就是如實地聽,不要有偏見地聽。要聽出佛的意思,不是聽出自己的意思,要聽出實相的意思,不是我個人的意思。有些人不諦聽,他只聽他想聽的,聽不見別人的意思,只聽到他心裡的意見,就容易發生誤解別人的狀況。
自媒體時代帶動的除了流量決定影響力及變現力之外,也帶動了跨能斜槓的風氣,而想要在自媒體的斜槓中展露頭角,還有多變的思維力。以理科太太來說,她除了她本身的專業之外,在接受近二年100多個小時的諮商後,腦筋很快地就想到要運用自己的這段經歷來變現,而不是墨守成規的依照原來的步代前進。
今天是2022年最後一個工作日,今年的你過得好嗎? 每到年底,總有些話題會被關注探討,像是:結婚、生子、換工作…之類的,似乎在歲月翻篇的時候,人生也該翻個篇。 C君說:年後想要換工作,換工作想法的起源是工作太忙,加不完的班、沒得休的特休,讓人心好累……
有次跟摯友起了爭執,超想在日記裡暗黑他,但忙碌的我只有寫6分鐘日記的時間,沒能有多餘時間寫暗黑日記。當自己的心思轉移到6分鐘日記裡問題後,發現阿雜的心情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回憶起摯友種種的好,心頭隨之湧現一股暖流,撥了電話給摯友,輕鬆的化解了二人間的不愉快。這段經歷讓我體會到自己在每日早晚簡單的三個
業與道德上的善惡無關,它只跟因果有關。什麼樣的因果?書裡舉例: 有人來找你,抱怨他的心臟阻塞了,難道是因為他過去做了什麼壞事嗎?不是的。更可能的原因是,他活得太任性、飲食無度,把身體搞壞了。
我想起年初朋友訴說著工作上的困擾,朋友那時說了句:「我只想做好份內事就好。」無獨有偶的,幫我剪髮的設計師也說了同樣的話。只是…真有這麼容易嗎? 對髮型設計師來說,與客戶討論需求、提出專業建議、完成造型作業,應該就是所謂的份內事吧?但如若只是做好自己份內事,以年輕小伙子設計師來說,他的專業建議要如何
諦聽,就是如實地聽,不要有偏見地聽。要聽出佛的意思,不是聽出自己的意思,要聽出實相的意思,不是我個人的意思。有些人不諦聽,他只聽他想聽的,聽不見別人的意思,只聽到他心裡的意見,就容易發生誤解別人的狀況。
自媒體時代帶動的除了流量決定影響力及變現力之外,也帶動了跨能斜槓的風氣,而想要在自媒體的斜槓中展露頭角,還有多變的思維力。以理科太太來說,她除了她本身的專業之外,在接受近二年100多個小時的諮商後,腦筋很快地就想到要運用自己的這段經歷來變現,而不是墨守成規的依照原來的步代前進。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坐在高雄火車站吉野家晚餐,周五晚上,店內只有三位客人。放眼望去,窗外只有火車站微弱燈光,人流與巴士疏疏落落的。旁邊的M記和KFC也沒幾個人,多半是路過的旅客和外縣巿的移工在吃。兩個字,蕭條。 蕭條很可能與火車站長年的重建有關,查維基現在的新站是2018年啟用,而我上一次來這邊是2010年畢業回
Thumbnail
身體的病痛要透過看醫生吃藥做復健才能痊癒,心靈的病痛也要看醫生吃藥,但是吃藥只能緩解,最重要的是心開意解,那才是心靈真正的解藥。 與家人溝通有障礙,與孩子相處有問題,與父母處不來,討厭自己的某些個性或缺點,這些問題大都來自心靈的瘀傷,傷口有大有小,有深有淺,若不是源自於童年,就是久遠劫來的宿世
Thumbnail
【亞馬遜雨林:揭開地球之肺的神秘面紗】 亞馬遜雨林,這片地球上最神秘且壯觀的原始森林,不僅是地球的綠色之肺,也是生態與文化的瑰寶。當你踏入這片綿延數千公里的雨林,彷彿置身於一個充滿生命力與未知的世界。這裡的每一步,都將挑戰你的感官,喚醒你對自然的敬畏與熱愛。
Thumbnail
今天早上看到王齊麟的女友去機場接機,大概就預知了會被酸民嘴的結果。 果不其然,有人就批評太高調,還引起王齊麟跳出來幫忙解釋。 這也讓我想到,其實對於寫作者而言,也時常會接收到許多人的「指點」,有些人希望你某一個話題不要寫太多,也有人認為這樣寫太張揚,總之都是希望別人按照自己的想法
Thumbnail
這篇文章紀錄了作者在家庭中的情緒與教養困境,分享了對待自己與家人的想法。散發出一種正向的生活態度,強調幸福快樂靠自己給,要對自己好一點,多讓自己健康一些。
Thumbnail
常覺得和兒子說話時,會小小被他激怒。 一次例行性到學校,師長告訴我,希望兒子在與他人有不同看法時,不要急著通盤否定他人的觀察與推論。 兒子雖天性善良卻說話直白,這在他人眼中叫做白目,對和錯對他而言,就像是非題。我苦思良久才想到解方。 我建議他在不同意他人意見時,以微微點頭說:「有可能喔」來
Thumbnail
原本的我,是一個急性子的人,在職場上總是被稱為「快手」,但成為了母親之後,我意識到孩子的成長沒辦法按照我們所預期的進度,於是我學會了耐心等待,而這個過程並不是空等,還需要細心觀察孩子的需求,並且因應孩子的個性而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溝通方式。 我所理解的教養,其實不是站在父母權威的角度,而是以
03/07/2015 聰明與善良 我問妹妹聰明和善良那一個比較困難? 妹妹回說善良。 我沒有預期她會講出答案。 依照慣例,她應該回答不知道! 我問為什麼? 她說講不上來,但是這樣覺得。 我說因為聰明是天生的,而善良是自已選擇的。 我很高興她選選擇了善良。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面對困難抉擇時的善良和正確之間的抉擇。作者分享了她和家人的一些個人事例,並提出了一些對於教導孩子和與年長家人相處的感悟。藉由這些真實生活中的例子,希望能啟發讀者在面對日常生活中的抉擇時,選擇善良。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坐在高雄火車站吉野家晚餐,周五晚上,店內只有三位客人。放眼望去,窗外只有火車站微弱燈光,人流與巴士疏疏落落的。旁邊的M記和KFC也沒幾個人,多半是路過的旅客和外縣巿的移工在吃。兩個字,蕭條。 蕭條很可能與火車站長年的重建有關,查維基現在的新站是2018年啟用,而我上一次來這邊是2010年畢業回
Thumbnail
身體的病痛要透過看醫生吃藥做復健才能痊癒,心靈的病痛也要看醫生吃藥,但是吃藥只能緩解,最重要的是心開意解,那才是心靈真正的解藥。 與家人溝通有障礙,與孩子相處有問題,與父母處不來,討厭自己的某些個性或缺點,這些問題大都來自心靈的瘀傷,傷口有大有小,有深有淺,若不是源自於童年,就是久遠劫來的宿世
Thumbnail
【亞馬遜雨林:揭開地球之肺的神秘面紗】 亞馬遜雨林,這片地球上最神秘且壯觀的原始森林,不僅是地球的綠色之肺,也是生態與文化的瑰寶。當你踏入這片綿延數千公里的雨林,彷彿置身於一個充滿生命力與未知的世界。這裡的每一步,都將挑戰你的感官,喚醒你對自然的敬畏與熱愛。
Thumbnail
今天早上看到王齊麟的女友去機場接機,大概就預知了會被酸民嘴的結果。 果不其然,有人就批評太高調,還引起王齊麟跳出來幫忙解釋。 這也讓我想到,其實對於寫作者而言,也時常會接收到許多人的「指點」,有些人希望你某一個話題不要寫太多,也有人認為這樣寫太張揚,總之都是希望別人按照自己的想法
Thumbnail
這篇文章紀錄了作者在家庭中的情緒與教養困境,分享了對待自己與家人的想法。散發出一種正向的生活態度,強調幸福快樂靠自己給,要對自己好一點,多讓自己健康一些。
Thumbnail
常覺得和兒子說話時,會小小被他激怒。 一次例行性到學校,師長告訴我,希望兒子在與他人有不同看法時,不要急著通盤否定他人的觀察與推論。 兒子雖天性善良卻說話直白,這在他人眼中叫做白目,對和錯對他而言,就像是非題。我苦思良久才想到解方。 我建議他在不同意他人意見時,以微微點頭說:「有可能喔」來
Thumbnail
原本的我,是一個急性子的人,在職場上總是被稱為「快手」,但成為了母親之後,我意識到孩子的成長沒辦法按照我們所預期的進度,於是我學會了耐心等待,而這個過程並不是空等,還需要細心觀察孩子的需求,並且因應孩子的個性而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溝通方式。 我所理解的教養,其實不是站在父母權威的角度,而是以
03/07/2015 聰明與善良 我問妹妹聰明和善良那一個比較困難? 妹妹回說善良。 我沒有預期她會講出答案。 依照慣例,她應該回答不知道! 我問為什麼? 她說講不上來,但是這樣覺得。 我說因為聰明是天生的,而善良是自已選擇的。 我很高興她選選擇了善良。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面對困難抉擇時的善良和正確之間的抉擇。作者分享了她和家人的一些個人事例,並提出了一些對於教導孩子和與年長家人相處的感悟。藉由這些真實生活中的例子,希望能啟發讀者在面對日常生活中的抉擇時,選擇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