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克拉拉與太陽》:人工智慧再發達,也無法真正取代某個人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圖片來源/網路

石黑一雄《克拉拉與太陽》中,克拉拉是被稱為「愛芙」的人工智慧,以太陽能作為能量來源,主要功能是成為人類的家人和朋友。克拉拉不同於其他愛芙,她顯然「感性」許多,擁有出色的觀察力和好奇心,這大概就是她被「新家人」選中的原因。
女孩裘西和她的母親買走克拉拉。而裘西體質孱弱,不時遊走在死亡邊緣。家人和青梅竹馬瑞克雖然深愛著她,但她可能病故的陰影隨時籠罩著他們。
母親買回克拉拉,表面上是為裘西找玩伴,實際上是在計畫,萬一裘西不幸離世,人工智慧也許能完全取代並延續裘西的生命;克拉拉在那之前,得盡其所能地模仿她,以成為裘西生命的延續。

人工智慧再發達也無法取代某個人

「你所說的心,」我說:「或許是探究裘西時最困難的部分。它就像是一棟有許多房間的屋子。即便如此,一個忠實的愛芙,只要有足夠的時間,她會走遍每個房間,一間間仔細探究它們,直到它們變成她自己的房間。」(頁249~250)

克拉拉宣稱,只要有足夠的時間,她就能走遍裘西心中每個房間,直到它們完全屬於她,她完全成為裘西。但是,石黑一雄最後設計了這樣的結局──裘西大病初癒,甚至為了追求理想的人生,與瑞克和平分手,成為自己生命真正的主人,而克拉拉則被送到愛芙回收廠。
或許,作者正欲透過裘西父親之口,道出此事的關鍵:
「可是現在我相信他找錯了地方。的確有個很特別的東西,可是不在裘西心裡,而是在所有愛她的人心裡。」(頁338)

裘西之所以為裘西,不在於科技能否完全複製人類意識,而是每個愛她的人使她如此與眾不同,世上僅此一人。人工智慧再發達,也無法真正取代某個人,因為人無法光憑己力形塑「自我」,而機器無法模仿奠定「自我」的整個世界。

小說與現實的的階級差異

此外,我也注意到不少細節,尤其是小說中的階級差異。

裘西和瑞克雖是交情甚篤的兩小無猜,兩人間的矛盾卻難以避免,且多數與自身的社會階級有關。裘西來自富裕家庭,享有昂貴的愛芙、舒適的大房子、線上課程和上流階級聚會,反觀瑞克不但相對缺乏學習資源,到了富家子弟的聚會還被「另眼看待」。而克拉拉待在櫥窗時,也曾注意到幾名孩子不時以微妙的神情打量自己,經理向她說明,這是一家特別的商店,對某些孩子來說,愛芙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由此反思現實生活,人工智慧是否有助於讓這個社會和世界變得更平等,抑或恰恰相反?雖然人工智慧可能有助於降低生產成本,提供人人負擔得起的商品,不過它加劇不平等和歧視的可能性卻更高。
原因之一是,生產更便宜商品的同時,勢必有人類的工作被機器取代,而他們往往是藍領階級,境遇原本期望獲得改善的一群人反而更加無力。
再來,我們如今生活在不公平與歧視尚存的社會中,這些制度和人類活動等數據將被人工智慧蒐集利用,形成其系統的一部分,這些歧視會被複製而非被改善。《克拉拉與太陽》中,也反映出這個現象,客觀性能優於克拉拉的B3型機器人甚至學會排擠舊型愛芙……。
面對科技、社會、人倫的種種難題,我們該如何因應?
《克拉拉與太陽》和相關資料幫助我形成對人工智慧的初步看法:人工智慧與人類存亡並不是非黑即白的問題,目前沒有人可以準確地預測未來,卻可以針對現有觀察和未來展望,設法將人類文明導向更理想的道路,前提是善用科技帶來的益處,並排除潛在的風險。
跟科技發展同等重要的是,人類也必須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學會更周全地思考事物,並堅定地守護和維繫人類價值,否則我們打造出來的東西不可能自動符合期望。

小說敘述手法:人工智慧回憶錄


最後,我對這本小說的敘述手法有如下理解:
克拉拉雖非人類,但她的「性格特質」使她作為小說第一人稱,回憶並倒敘她與人類家庭生活的點點滴滴,格外令人動容;人工智慧如何理解人類社會複雜的運作,還有那些妙不可言的人際關係,以及人們的「說變就變」,是這本小說最耐人尋味之處。
不過,弔詭的是,作者讓一具等待報廢的人工智慧(克拉拉的結局)回憶並交代這段往事,不只意味著敘述者觀點的不可靠,也是時序的不可靠;克拉拉的追憶縱使再鉅細靡遺,其情感再怎麼「深刻無私」,也無法等同於真相與真實,以及人類的思考與感受。
或許,這般安排早已預示作者的立場:人工智慧只能模仿,卻永遠無法取代人類。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44會員
10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鴿白妮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少女時期的椿是這樣的。 讀張愛玲的小說,盯著那蒼涼豔麗的字句,直感到難受,彷彿自己和家人也是書中的角色似的,讓她渾身不自在,覺得荒謬極了。 書裡書外,到底哪邊才是真實呢?
我上一次看希臘羅馬神話,大概還在讀高年級或國中。時隔多年,神話故事的脈絡幾乎忘光了,只記得閱讀時屢次感到「出人意表」和「貴圈真亂」。 最近,某個出版前輩建議,讀西方文學應該從神話下手,因為這是根源,很多文學作品的元素來自於此。
相較於第一集,續集寫的是「經營關係」。 這一次,鳩子化身「主角」,她和守景家的日常成為主線,文具店客人的故事則作為推進主線故事的「潤滑劑」;第一集的地景和人物依然存在,並加入新角色,讓代筆人的生活增加變化。
《夢中的舅舅》是半小時就能看完的小書,然而後勁很強,讓我一陣鼻酸。 網路書店介紹這本書「以哀而不傷的方式探討死亡的議題」,非常貼切。 作者湯本香樹實(1959-)是日本知名童書作家,文筆被評價為「清新自然、細膩感人」,作品主題多半與親情、友情和生死有關。 我則是第一次讀她的作品。
那字裡行間投射並構築出的世界,實則由作者的個性和人格形塑而成。 書籍既然是有自傳色彩的「私小說」,猶如散文,作為讀者的我多少期待並相信其中的真實性,這讓我明白,這本書在一開始就不合我的胃口,無關乎文筆,而是我生性和這名作家不對盤──我們看待世界的眼光大相逕庭。
古典樂迷朋友說,她在四十八小時內就看完《蜜蜂與遠雷》,一「翻」不可收拾。當下,我心想:好,我也挑戰看看可以多快看完! 豈料剛開始看,我立刻放棄「競速」的念頭──朋友是盡情享受故事的讀者;我則是有「文字工職業病」的傢伙,看沒幾章,腦袋裡不只有人物和情節,還充滿各種分析:這本小說,為什麼這麼「神奇」?
少女時期的椿是這樣的。 讀張愛玲的小說,盯著那蒼涼豔麗的字句,直感到難受,彷彿自己和家人也是書中的角色似的,讓她渾身不自在,覺得荒謬極了。 書裡書外,到底哪邊才是真實呢?
我上一次看希臘羅馬神話,大概還在讀高年級或國中。時隔多年,神話故事的脈絡幾乎忘光了,只記得閱讀時屢次感到「出人意表」和「貴圈真亂」。 最近,某個出版前輩建議,讀西方文學應該從神話下手,因為這是根源,很多文學作品的元素來自於此。
相較於第一集,續集寫的是「經營關係」。 這一次,鳩子化身「主角」,她和守景家的日常成為主線,文具店客人的故事則作為推進主線故事的「潤滑劑」;第一集的地景和人物依然存在,並加入新角色,讓代筆人的生活增加變化。
《夢中的舅舅》是半小時就能看完的小書,然而後勁很強,讓我一陣鼻酸。 網路書店介紹這本書「以哀而不傷的方式探討死亡的議題」,非常貼切。 作者湯本香樹實(1959-)是日本知名童書作家,文筆被評價為「清新自然、細膩感人」,作品主題多半與親情、友情和生死有關。 我則是第一次讀她的作品。
那字裡行間投射並構築出的世界,實則由作者的個性和人格形塑而成。 書籍既然是有自傳色彩的「私小說」,猶如散文,作為讀者的我多少期待並相信其中的真實性,這讓我明白,這本書在一開始就不合我的胃口,無關乎文筆,而是我生性和這名作家不對盤──我們看待世界的眼光大相逕庭。
古典樂迷朋友說,她在四十八小時內就看完《蜜蜂與遠雷》,一「翻」不可收拾。當下,我心想:好,我也挑戰看看可以多快看完! 豈料剛開始看,我立刻放棄「競速」的念頭──朋友是盡情享受故事的讀者;我則是有「文字工職業病」的傢伙,看沒幾章,腦袋裡不只有人物和情節,還充滿各種分析:這本小說,為什麼這麼「神奇」?
本篇參與的主題策展
今天的電子報聊「主題」,一種是你的頻道/專頁的主題;另一個則是你每一篇創作選的主題。 要怎麼選主題才會有流量呢?那一定是跟上趨勢與時事,以及配合秘密好隊友!
《驀然回首》除了流露藤本樹的細膩情感,也展現動畫團隊在畫面及選曲上的用心,這部輕巧卻也沉重的58分鐘電影,除了帶領觀眾體驗創作者之間,那些難以言喻的複雜情感,也讓人看見成長在幻滅之後,帶給人的不是絕望,而是更具使命感的精神指向,這種殘酷與美好之間的平衡,或許才是《驀然回首》能夠撞進每個人心扉的原因。
時間是2123年,那是一個下著雨的夜晚,冷風一波接著一波颳起,碩大的雨滴一滴滴地落在金屬上。多拉格睜開了雙眼,眼前是一扇窗戶,窗外一片黑暗,他發現自己在一個狹窄的空間裡,那是一個冷凍艙……
不再證明了/不再為了那些不証自明的事情/焚燒,或凋萎/房間逼仄但內心昶亮/虔恭迎接每個早上/晨光穿窗而來
前言 宇希333年 現在是第14號地球世界的火曆2309年。 病毒「無」專門吞噬「感情」、「感覺」、「愛」、「希望」,大部份被感染的人都無法呈現臉部表情,人類也越來越冷漠。 幸虧第14號地球的科技相當發達,腦細胞可以連線面具讓人可以戴著精緻的面具過活,戴面具的人只要用想的就可以呈現臉部的表情。
今天的電子報聊「主題」,一種是你的頻道/專頁的主題;另一個則是你每一篇創作選的主題。 要怎麼選主題才會有流量呢?那一定是跟上趨勢與時事,以及配合秘密好隊友!
《驀然回首》除了流露藤本樹的細膩情感,也展現動畫團隊在畫面及選曲上的用心,這部輕巧卻也沉重的58分鐘電影,除了帶領觀眾體驗創作者之間,那些難以言喻的複雜情感,也讓人看見成長在幻滅之後,帶給人的不是絕望,而是更具使命感的精神指向,這種殘酷與美好之間的平衡,或許才是《驀然回首》能夠撞進每個人心扉的原因。
時間是2123年,那是一個下著雨的夜晚,冷風一波接著一波颳起,碩大的雨滴一滴滴地落在金屬上。多拉格睜開了雙眼,眼前是一扇窗戶,窗外一片黑暗,他發現自己在一個狹窄的空間裡,那是一個冷凍艙……
不再證明了/不再為了那些不証自明的事情/焚燒,或凋萎/房間逼仄但內心昶亮/虔恭迎接每個早上/晨光穿窗而來
前言 宇希333年 現在是第14號地球世界的火曆2309年。 病毒「無」專門吞噬「感情」、「感覺」、「愛」、「希望」,大部份被感染的人都無法呈現臉部表情,人類也越來越冷漠。 幸虧第14號地球的科技相當發達,腦細胞可以連線面具讓人可以戴著精緻的面具過活,戴面具的人只要用想的就可以呈現臉部的表情。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八十-二十法則提到,在多數生活的現象中,約80%的效果是來自於20%的原因,除了經濟學、學習理論外,這個法則同樣也可以應用在生活中的幸福感上。 我們需要認知到擁有的越多不一定會越快樂,反而有可能會因為無法專注在少數事物上而產生空虛、迷茫的感覺。「極簡」精神最重要的一點在於放下對於「多」的執著,將有
Thumbnail
艾德華曾經擁有過一個美好的家庭,但因為隱藏於原生家庭中的血腥惡魔到處亂殺人,無數的少女慘遭毒手,也連帶導致了這個家庭的分崩離析;但失去一切的艾德華並沒有自暴自棄,他努力生活,又再次為自己贏得一個美好的家庭,幸福生活的同時,也證明自己與原生家庭決定性的不同。
Thumbnail
如果每天都能進步百分之一,持續一年,最後你會進步三十七倍;相反地,若是每天退步百分之一,持續一年,到頭來你會弱化到趨近於零。起初的小勝利或小倒退,累積起來會造就巨大差異。 原子習慣的力量:微小改變,非凡成果。 ——《原子習慣》
Thumbnail
​​艾德勒 Mortimer J. Adler 《如何閱讀一本書》中提到:「所謂的讀書家是指主要從印刷字獲得資訊和知識的人。」 如果依據這個定義,我應該也是一位讀書家。​​ 讀書家會有什麼特質呢?我想第一個應該是要喜歡閱讀吧。再來,因為閱讀會積累了很多想法,有時候又會由一個想法跳躍去另一個想
Thumbnail
是篇目光織成那種調性的作品,就是異族與平凡女孩的戀愛故事,中間穿插了種種起承轉合,幸福快樂、傷心難過、殘酷背叛、流血衝突、困難重重...。起源於墮天使為了某些目的接近諾拉,原本他應該快、狠、準的物盡其用、達成目的、圓滿撤離,但卻不幸掉進賀爾蒙的陷阱中,天使跟人類也沒什麼不同呢!
Thumbnail
《德拉拉牙科診所》,德拉拉牙科診所是一間只在半夜營業的牙科診所。來看牙齒的病患有各式各樣的個性和問題,有要裝假牙的老奶奶、有很害羞的女孩、有怕看牙的幽靈等,不論有任何看牙問題,德拉拉牙醫師都能順利克服病患的心理障礙,並完成治療牙齒的任務。
Thumbnail
《克拉瑪對克拉瑪》 (涉及些許劇情內容,請斟酌閱讀) 如果是常駐在NETFLIX的各位影迷們,肯定對兩年前赤裸裸探究婚姻本質的《婚姻故事》毫不陌生,昔日幸福美滿且真心相愛的絕配夫妻,是如何走向互打離婚官司爭奪監護權的狼狽姿態,其充滿犀利的爭吵橋段與強迫製造對立的法庭攻防,都一再衝擊著觀眾對於愛情與婚
Thumbnail
題目雖然是「談《克拉拉與太陽》中的父母之愛」,可通篇下來我並未找到愛,直到讀完這本書,想像克拉拉的樣子,想像它在草地上吸收陽光的樣子,才覺得有點點放鬆,覺得屬於AI克拉拉的愛也許在大地、自然與克拉拉自己之間⋯⋯
Thumbnail
  從90年代起,就有不少關於AI人工智慧的小說或是電影,當中最負盛名當屬大導史蒂芬.史匹柏於2001年上映的《A.I. 人工智慧》。在彼時我對於人工智能的發展,仍覺得是一種遙遠的未來。直到2016年的Alpha GO擊敗了韓國的職業頂尖棋士李世乭,我才驚覺那電影中的未來或許已經不再遙遠……    
Thumbnail
《克拉拉與太陽》的敘述視角讓人聯想到《長日將盡》中盡心盡責卻又寡言冷漠的高級管家。題材上面則是讓人聯想到描繪複製人主題的《別讓我走》,因為這部作品最後要回應的問題似乎是:讓人們獨特的事物,究竟是什麼?
Thumbnail
八十-二十法則提到,在多數生活的現象中,約80%的效果是來自於20%的原因,除了經濟學、學習理論外,這個法則同樣也可以應用在生活中的幸福感上。 我們需要認知到擁有的越多不一定會越快樂,反而有可能會因為無法專注在少數事物上而產生空虛、迷茫的感覺。「極簡」精神最重要的一點在於放下對於「多」的執著,將有
Thumbnail
艾德華曾經擁有過一個美好的家庭,但因為隱藏於原生家庭中的血腥惡魔到處亂殺人,無數的少女慘遭毒手,也連帶導致了這個家庭的分崩離析;但失去一切的艾德華並沒有自暴自棄,他努力生活,又再次為自己贏得一個美好的家庭,幸福生活的同時,也證明自己與原生家庭決定性的不同。
Thumbnail
如果每天都能進步百分之一,持續一年,最後你會進步三十七倍;相反地,若是每天退步百分之一,持續一年,到頭來你會弱化到趨近於零。起初的小勝利或小倒退,累積起來會造就巨大差異。 原子習慣的力量:微小改變,非凡成果。 ——《原子習慣》
Thumbnail
​​艾德勒 Mortimer J. Adler 《如何閱讀一本書》中提到:「所謂的讀書家是指主要從印刷字獲得資訊和知識的人。」 如果依據這個定義,我應該也是一位讀書家。​​ 讀書家會有什麼特質呢?我想第一個應該是要喜歡閱讀吧。再來,因為閱讀會積累了很多想法,有時候又會由一個想法跳躍去另一個想
Thumbnail
是篇目光織成那種調性的作品,就是異族與平凡女孩的戀愛故事,中間穿插了種種起承轉合,幸福快樂、傷心難過、殘酷背叛、流血衝突、困難重重...。起源於墮天使為了某些目的接近諾拉,原本他應該快、狠、準的物盡其用、達成目的、圓滿撤離,但卻不幸掉進賀爾蒙的陷阱中,天使跟人類也沒什麼不同呢!
Thumbnail
《德拉拉牙科診所》,德拉拉牙科診所是一間只在半夜營業的牙科診所。來看牙齒的病患有各式各樣的個性和問題,有要裝假牙的老奶奶、有很害羞的女孩、有怕看牙的幽靈等,不論有任何看牙問題,德拉拉牙醫師都能順利克服病患的心理障礙,並完成治療牙齒的任務。
Thumbnail
《克拉瑪對克拉瑪》 (涉及些許劇情內容,請斟酌閱讀) 如果是常駐在NETFLIX的各位影迷們,肯定對兩年前赤裸裸探究婚姻本質的《婚姻故事》毫不陌生,昔日幸福美滿且真心相愛的絕配夫妻,是如何走向互打離婚官司爭奪監護權的狼狽姿態,其充滿犀利的爭吵橋段與強迫製造對立的法庭攻防,都一再衝擊著觀眾對於愛情與婚
Thumbnail
題目雖然是「談《克拉拉與太陽》中的父母之愛」,可通篇下來我並未找到愛,直到讀完這本書,想像克拉拉的樣子,想像它在草地上吸收陽光的樣子,才覺得有點點放鬆,覺得屬於AI克拉拉的愛也許在大地、自然與克拉拉自己之間⋯⋯
Thumbnail
  從90年代起,就有不少關於AI人工智慧的小說或是電影,當中最負盛名當屬大導史蒂芬.史匹柏於2001年上映的《A.I. 人工智慧》。在彼時我對於人工智能的發展,仍覺得是一種遙遠的未來。直到2016年的Alpha GO擊敗了韓國的職業頂尖棋士李世乭,我才驚覺那電影中的未來或許已經不再遙遠……    
Thumbnail
《克拉拉與太陽》的敘述視角讓人聯想到《長日將盡》中盡心盡責卻又寡言冷漠的高級管家。題材上面則是讓人聯想到描繪複製人主題的《別讓我走》,因為這部作品最後要回應的問題似乎是:讓人們獨特的事物,究竟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