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克拉拉與太陽》:人工智慧再發達,也無法真正取代某個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圖片來源/網路

圖片來源/網路


石黑一雄《克拉拉與太陽》中,克拉拉是被稱為「愛芙」的人工智慧,以太陽能作為能量來源,主要功能是成為人類的家人和朋友。克拉拉不同於其他愛芙,她顯然「感性」許多,擁有出色的觀察力和好奇心,這大概就是她被「新家人」選中的原因。


女孩裘西和她的母親買走克拉拉。而裘西體質孱弱,不時遊走在死亡邊緣。家人和青梅竹馬瑞克雖然深愛著她,但她可能病故的陰影隨時籠罩著他們。

母親買回克拉拉,表面上是為裘西找玩伴,實際上是在計畫,萬一裘西不幸離世,人工智慧也許能完全取代並延續裘西的生命;克拉拉在那之前,得盡其所能地模仿她,以成為裘西生命的延續。


人工智慧再發達也無法取代某個人

「你所說的心,」我說:「或許是探究裘西時最困難的部分。它就像是一棟有許多房間的屋子。即便如此,一個忠實的愛芙,只要有足夠的時間,她會走遍每個房間,一間間仔細探究它們,直到它們變成她自己的房間。」(頁249~250)


克拉拉宣稱,只要有足夠的時間,她就能走遍裘西心中每個房間,直到它們完全屬於她,她完全成為裘西。但是,石黑一雄最後設計了這樣的結局──裘西大病初癒,甚至為了追求理想的人生,與瑞克和平分手,成為自己生命真正的主人,而克拉拉則被送到愛芙回收廠。


或許,作者正欲透過裘西父親之口,道出此事的關鍵:

「可是現在我相信他找錯了地方。的確有個很特別的東西,可是不在裘西心裡,而是在所有愛她的人心裡。」(頁338)


裘西之所以為裘西,不在於科技能否完全複製人類意識,而是每個愛她的人使她如此與眾不同,世上僅此一人。人工智慧再發達,也無法真正取代某個人,因為人無法光憑己力形塑「自我」,而機器無法模仿奠定「自我」的整個世界。


小說與現實的的階級差異


此外,我也注意到不少細節,尤其是小說中的階級差異。


裘西和瑞克雖是交情甚篤的兩小無猜,兩人間的矛盾卻難以避免,且多數與自身的社會階級有關。裘西來自富裕家庭,享有昂貴的愛芙、舒適的大房子、線上課程和上流階級聚會,反觀瑞克不但相對缺乏學習資源,到了富家子弟的聚會還被「另眼看待」。而克拉拉待在櫥窗時,也曾注意到幾名孩子不時以微妙的神情打量自己,經理向她說明,這是一家特別的商店,對某些孩子來說,愛芙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由此反思現實生活,人工智慧是否有助於讓這個社會和世界變得更平等,抑或恰恰相反?雖然人工智慧可能有助於降低生產成本,提供人人負擔得起的商品,不過它加劇不平等和歧視的可能性卻更高。

原因之一是,生產更便宜商品的同時,勢必有人類的工作被機器取代,而他們往往是藍領階級,境遇原本期望獲得改善的一群人反而更加無力。

再來,我們如今生活在不公平與歧視尚存的社會中,這些制度和人類活動等數據將被人工智慧蒐集利用,形成其系統的一部分,這些歧視會被複製而非被改善。《克拉拉與太陽》中,也反映出這個現象,客觀性能優於克拉拉的B3型機器人甚至學會排擠舊型愛芙……。


面對科技、社會、人倫的種種難題,我們該如何因應?

《克拉拉與太陽》和相關資料幫助我形成對人工智慧的初步看法:人工智慧與人類存亡並不是非黑即白的問題,目前沒有人可以準確地預測未來,卻可以針對現有觀察和未來展望,設法將人類文明導向更理想的道路,前提是善用科技帶來的益處,並排除潛在的風險。


跟科技發展同等重要的是,人類也必須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學會更周全地思考事物,並堅定地守護和維繫人類價值,否則我們打造出來的東西不可能自動符合期望。


小說敘述手法:人工智慧回憶錄


最後,我對這本小說的敘述手法有如下理解:

克拉拉雖非人類,但她的「性格特質」使她作為小說第一人稱,回憶並倒敘她與人類家庭生活的點點滴滴,格外令人動容;人工智慧如何理解人類社會複雜的運作,還有那些妙不可言的人際關係,以及人們的「說變就變」,是這本小說最耐人尋味之處。


不過,弔詭的是,作者讓一具等待報廢的人工智慧(克拉拉的結局)回憶並交代這段往事,不只意味著敘述者觀點的不可靠,也是時序的不可靠;克拉拉的追憶縱使再鉅細靡遺,其情感再怎麼「深刻無私」,也無法等同於真相與真實,以及人類的思考與感受。


或許,這般安排早已預示作者的立場:人工智慧只能模仿,卻永遠無法取代人類。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鴿白妮的沙龍
45會員
103內容數
鴿白妮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3/20
《馬克的完美計畫》(The Honest Truth)無論從小說情節,或其精神意涵而言,都是一部「絕處逢生」的故事。馬克,一名年僅十二歲的少年,大半人生都在抵禦病魔,生命對他而言如此脆弱,人們彷彿生來就大步邁向死亡……
Thumbnail
2024/03/20
《馬克的完美計畫》(The Honest Truth)無論從小說情節,或其精神意涵而言,都是一部「絕處逢生」的故事。馬克,一名年僅十二歲的少年,大半人生都在抵禦病魔,生命對他而言如此脆弱,人們彷彿生來就大步邁向死亡……
Thumbnail
2024/03/20
兒童離家的冒險故事,不難聯想到童書著名的「情節公式」之一:「在家/離家/返家」(home/away/home)。不過,離家主題儘管普遍,隨著細節的不同,依然可見每部作品的特殊之處:小主人公來自哪裡?何故出走?目的地是何處?與誰同行?途經哪些困難,又如何克服?還有,作家怎麼著筆,又怎麼詮釋這趟歷程?
Thumbnail
2024/03/20
兒童離家的冒險故事,不難聯想到童書著名的「情節公式」之一:「在家/離家/返家」(home/away/home)。不過,離家主題儘管普遍,隨著細節的不同,依然可見每部作品的特殊之處:小主人公來自哪裡?何故出走?目的地是何處?與誰同行?途經哪些困難,又如何克服?還有,作家怎麼著筆,又怎麼詮釋這趟歷程?
Thumbnail
2024/03/19
這個故事與羅德.達爾收錄於成人短篇小說集《啊,美妙神秘的生命》一書中的〈世界冠軍〉基本上是同一個故事,只是一個面向小孩,一個取悅的是大人。而作家預設並期望的讀者,是文本呈現而經作者建構的讀者形象,稱為「隱含讀者」(implied reade)。那麼,同一個故事作為兒童版與成人版,它們有何異同呢?
Thumbnail
2024/03/19
這個故事與羅德.達爾收錄於成人短篇小說集《啊,美妙神秘的生命》一書中的〈世界冠軍〉基本上是同一個故事,只是一個面向小孩,一個取悅的是大人。而作家預設並期望的讀者,是文本呈現而經作者建構的讀者形象,稱為「隱含讀者」(implied reade)。那麼,同一個故事作為兒童版與成人版,它們有何異同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當多重衝突發生在一個場景時,場景的信息量會瞬間暴增,緊張程度會被推高,觀眾的情緒會被拉至高點,彷彿剛剛經歷了一場極其壯烈深刻的戰役。
Thumbnail
當多重衝突發生在一個場景時,場景的信息量會瞬間暴增,緊張程度會被推高,觀眾的情緒會被拉至高點,彷彿剛剛經歷了一場極其壯烈深刻的戰役。
Thumbnail
大家都說人類因為具有七情六慾的心性才成為萬物之王,那麼是否萬物中就只有人類才真正地能擁有「心性」呢?如果人類也製作了一款號稱也可以表達心性的「人工智慧機器人」,可否可能完美地詮釋「心性」嗎?這本書的結局似乎暗示了答案。
Thumbnail
大家都說人類因為具有七情六慾的心性才成為萬物之王,那麼是否萬物中就只有人類才真正地能擁有「心性」呢?如果人類也製作了一款號稱也可以表達心性的「人工智慧機器人」,可否可能完美地詮釋「心性」嗎?這本書的結局似乎暗示了答案。
Thumbnail
「你所說的心,」我說:「或許是探究裘西時最困難的部分。它就像是一棟有許多房間的屋子。即便如此,一個忠實的愛芙,只要有足夠的時間,她會走遍每個房間,一間間仔細探究它們,直到它們變成她自己的房間。」──《克拉拉與太陽》
Thumbnail
「你所說的心,」我說:「或許是探究裘西時最困難的部分。它就像是一棟有許多房間的屋子。即便如此,一個忠實的愛芙,只要有足夠的時間,她會走遍每個房間,一間間仔細探究它們,直到它們變成她自己的房間。」──《克拉拉與太陽》
Thumbnail
題目雖然是「談《克拉拉與太陽》中的父母之愛」,可通篇下來我並未找到愛,直到讀完這本書,想像克拉拉的樣子,想像它在草地上吸收陽光的樣子,才覺得有點點放鬆,覺得屬於AI克拉拉的愛也許在大地、自然與克拉拉自己之間⋯⋯
Thumbnail
題目雖然是「談《克拉拉與太陽》中的父母之愛」,可通篇下來我並未找到愛,直到讀完這本書,想像克拉拉的樣子,想像它在草地上吸收陽光的樣子,才覺得有點點放鬆,覺得屬於AI克拉拉的愛也許在大地、自然與克拉拉自己之間⋯⋯
Thumbnail
  從90年代起,就有不少關於AI人工智慧的小說或是電影,當中最負盛名當屬大導史蒂芬.史匹柏於2001年上映的《A.I. 人工智慧》。在彼時我對於人工智能的發展,仍覺得是一種遙遠的未來。直到2016年的Alpha GO擊敗了韓國的職業頂尖棋士李世乭,我才驚覺那電影中的未來或許已經不再遙遠……    
Thumbnail
  從90年代起,就有不少關於AI人工智慧的小說或是電影,當中最負盛名當屬大導史蒂芬.史匹柏於2001年上映的《A.I. 人工智慧》。在彼時我對於人工智能的發展,仍覺得是一種遙遠的未來。直到2016年的Alpha GO擊敗了韓國的職業頂尖棋士李世乭,我才驚覺那電影中的未來或許已經不再遙遠……    
Thumbnail
《克拉拉與太陽》的敘述視角讓人聯想到《長日將盡》中盡心盡責卻又寡言冷漠的高級管家。題材上面則是讓人聯想到描繪複製人主題的《別讓我走》,因為這部作品最後要回應的問題似乎是:讓人們獨特的事物,究竟是什麼?
Thumbnail
《克拉拉與太陽》的敘述視角讓人聯想到《長日將盡》中盡心盡責卻又寡言冷漠的高級管家。題材上面則是讓人聯想到描繪複製人主題的《別讓我走》,因為這部作品最後要回應的問題似乎是:讓人們獨特的事物,究竟是什麼?
Thumbnail
原來人在時間中所留下的,也僅是一圈空蕩輪廓,從沒有誰能把握留存什麼,我們最為獨特的部分反倒如拼圖般切分,掌握在他人的記憶裡。換句話說,讓人得以永恆延續、不可替代的那層殊異性是由另一群愛你的人所賦予,群己鏈結不斷延伸下去,進而讓每個人都能在人際網中確知自己是不能被複製的,獨一無二的「我」。
Thumbnail
原來人在時間中所留下的,也僅是一圈空蕩輪廓,從沒有誰能把握留存什麼,我們最為獨特的部分反倒如拼圖般切分,掌握在他人的記憶裡。換句話說,讓人得以永恆延續、不可替代的那層殊異性是由另一群愛你的人所賦予,群己鏈結不斷延伸下去,進而讓每個人都能在人際網中確知自己是不能被複製的,獨一無二的「我」。
Thumbnail
「人的心,就像是一棟有許多房間的屋子。」 2017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石黑一雄的新書《克拉拉與太陽》,透過主角克拉拉——一位愛芙,一個陪伴孩子長大的人造朋友——的眼睛,再次探尋人心的幽微。也讓我們得以重新思考:人性究竟是怎麼一回事、令人困惑且危顫的人際關係,以及信仰伊始的純粹。
Thumbnail
「人的心,就像是一棟有許多房間的屋子。」 2017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石黑一雄的新書《克拉拉與太陽》,透過主角克拉拉——一位愛芙,一個陪伴孩子長大的人造朋友——的眼睛,再次探尋人心的幽微。也讓我們得以重新思考:人性究竟是怎麼一回事、令人困惑且危顫的人際關係,以及信仰伊始的純粹。
Thumbnail
​​ ●2021商周出版小說 石黑一雄【克拉拉與太陽 Klara and the Sun】也許行得通,那我就有辦法愛妳了 【克拉拉與太陽 Klara and the Sun】,這大概是目前為止,我讀過把「主角」擬人化到一種極致新境界的小說。 我常常忘記小說中的「克拉拉」不是「人」...
Thumbnail
​​ ●2021商周出版小說 石黑一雄【克拉拉與太陽 Klara and the Sun】也許行得通,那我就有辦法愛妳了 【克拉拉與太陽 Klara and the Sun】,這大概是目前為止,我讀過把「主角」擬人化到一種極致新境界的小說。 我常常忘記小說中的「克拉拉」不是「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