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一生》是由法國小說家Pierre Lemaitre寫成的犯罪小說,描繪了一個簡單、暴力而高潮迭起的故事;結尾的驚喜反轉除了帶給觀眾出乎意料的快感,隨後留下一抹綿長的後勁,引人思考著人生的悲劇是從什麼時候,便注定要發生。
《三天一生》(2018) Pierre Lemaitre著;繆詠華譯
故事發生在法國的偏遠小鄉鎮——波瓦勒,在這裡,每個人皆彼此熟識,相互觀察,也議論對方。一個人的形象與名譽,攸關著他在這個社會上的存活。1999年,安端因為鄰居德梅斯特先生將家裡半死不活的狗,同時也是安端孤單童年的重要玩伴,用槍了結它的生命;在憤怒衝動之下,失手重傷了雷米・德梅斯特。他緊張地藏匿昏厥的雷米,幸運、暫且地逃過雷米失蹤案的嫌疑,卻逃不過案件的追獵,無盡的猜疑、自我折磨與厭棄、夜晚侵襲的夢魘、新的偵查發現⋯⋯,終其一生地逃亡。
整個故事的敘事呈流線狀,閱讀起來十分順暢。前三章,敘事者帶著我們徐徐走入波瓦勒,了解安端的家庭、環境以及雷米失蹤案的脈絡。從四章,起敘事者轉為男主角安端,因此值得注意其有別於前面的上帝全知視角,提及警察必定會戳穿他的謊言、描述鎮民的印象等,這些都不盡然真實或客觀;我很喜歡這個敘事者的設計,提供閱讀者與安端的貼身性,更能夠同理安端犯罪後疑神疑鬼的心理活動,以及觀看他眼中的社會面貌。
閱畢之初,我還在思考著結局帶給這個故事的意義,但隨後書中第七章的這段話突然跳進了我的腦海中:
庫爾丹太太在波瓦勒出生,在波瓦勒長大,也在波瓦勒生活,這個小不拉嘰的鄉鎮,人人彼此觀察,每個人都正在被觀察他的人觀察,在這個小鎮裡面,別人的意見沉重得可以壓死人,任何事都一樣,所以庫爾丹太太一向都該怎樣就怎樣,僅僅因為她身邊每個人都這麼做,所以她跟著這麼做。她看重自己的名譽,就跟她看重自己的屋子一樣,搞不好甚至跟她自己的命一樣,萬一名譽掃地,毫無疑問她會活不成的。對安端來說,子夜彌撒只是他全年「犧牲」中的其中一項義務,就為了讓他媽媽變成在她自己眼裡一個值得交往的婦女。(Chapter 7)
現實中的我們,是不是也曾回顧著自己的一生?因為小時候不聽勸地亂擠痘痘導致月球表面、因為一場爭執而變得畏畏縮縮、因為一件無心插柳的小事而發現人生志向⋯⋯,不禁思考,是經歷了哪些過去,造就了現在的自己?這讓我想起了我很喜歡的Netflix影集《The End of the Fxxxing World》中的一句話:
"A lot of the time you don’t register the important moments as they happen. You only see that they were important when you look back." 「很多時候,你不會察覺當下就是重要時刻。你只會在你只會在事後才明白,那些時刻意義重大。」
在安端的人生中,他人生的「歪斜」看似一目瞭然,可真是這樣嗎?希望閱讀到這邊的你,可以去看這本書,並且思考其中,安端與他自家庭乃至整個波瓦勒社會之間的關係與互動。
我是謬赫,這是我在方格子寫下的第一份書評。如果對文章有什麼建議與回饋,敬請不吝賜教!也很歡迎私訊跟我討論你對這本書的看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