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久以來,我們被灌輸一日三餐。不吃,會餓,難受。
歡慶的場合,團聚的場合,要吃大餐。大餐,代表獎賞,吃大餐,就會快樂。
但,真的嗎? 或許,那只是我們大腦丟出來的訊號。
而大腦之所以給我們飢餓的訊號、給我們期待與喜悅的訊號,也只是我們已經訓練大腦習慣這樣想。
今天思考到,一日一餐、兩餐,每一次吃或不吃,都應該是確認身體是否需要,因為身體每天狀況不同,並非每天都要一日三餐,不需要只是照著約束而吃。不是因為早上要開始工作,就一定得吃早餐,不是中午休息鐘響,就一定要吃午餐。也不是下了班,就要趕快去吃晚餐。
不吃會餓,但如果告訴大腦,身體不需要這麼多食物,久了,在那個時間點,大腦就不會再釋放這樣的訊號,肚子也不會叫,不會難受。
我身邊的同事,早上一定要一杯咖啡,中午回到座位,再帶一杯咖啡,她深信沒有咖啡,她會想睡覺。但我的觀察,不會,那是因為你已經習慣一定要有咖啡,你依賴咖啡,你已經咖啡成癮,你以為你下午總是想睡覺,所以要喝咖啡,事實上是你若沒喝咖啡,大腦就釋出"想睡覺"的訊息,因為大腦已經習慣這個時間期待、預期喝咖啡。
這讓我想到,飲食是否也是如此。我以為我餓,但事實上,是我的大腦在某個時間點就自動釋出"我餓"的訊號,即使我的身體不餓。今年開始,我要開始觀察我已經習以為常40多年的飲食習慣,我要以餐為單位、以每一次進食為單位,都觀察我的身體是否需要這次進食,對於每一次進食感受如何,是我的大腦想吃,還是我的身體想吃;我所吃進去的每一餐,究竟是下意識的在滿足我的大腦,還是在滿足我身體真正的需要。
今天看日本禪師的書,他說在佛法的訓練中,有一段歷程是,年輕法師們必須不穿鞋,冬天也踩在冰冷的雪地上,一開始非常痛苦,後來居然能夠習慣赤腳,並深深感到溫暖與寒冷的差別;另外,曾有一段時間,他們每日三餐,都只有稀飯配兩片醬瓜,一日熱量不過七百卡,他曾餓到快要昏倒。
但也是這樣的經驗,讓他深切體認到,在這個世界上,唯一需要的、唯一重要的,就是這個身體而已,只有身體活著,這件事是不能放棄的,其他的一切都並非必要。
對於進食的覺察,身體對於進食的反應,這是物質豐富的現代人缺乏的,所有人從出生起就未曾覺察,甚至一輩子都不曾覺察。
去年的功課,是對於金錢的思考,今年的功課,是對於身體進食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