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知識焦慮|我們該做的不是囤積知識,而是不斷地實戰並累積經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前言

現在是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相信大家這句話已經聽到很多次了。每天從四處而來的資訊,佔據了我們的腦袋與眼睛。電子信箱裡的新聞、廣告,社群軟體裡一則一則的貼文,讓我們的大腦開始超載。

在這樣的世界裡,有價值的好資訊也非常多,混雜在其中。這個情況間接促使了想要成長的人,陷入了有如倉鼠滾輪般的輪迴。


知識松鼠症

立下了成長目標的我,同樣陷入了這樣的輪迴,這個狀態有一個的說法,叫做「知識松鼠症」。

有了知識松鼠症的人,會忍不住越買越多書,越買越多課程 (不論是線上還是實體)。即使有些書本與課程來不及看完,還是會忍不住想要買下去。這樣的過程導致了還沒學習完的東西越來越多,而原本的學習品質卻開始下降。

有些書本、課程其實看完一遍並不夠用,還得看第二遍、第三遍,才能漸漸抓到感覺。

而事實就是在學習路上,時間永遠不夠用,我們想學的東西永遠學不完。


Photo by alex lauzon on Unsplash

Photo by alex lauzon on Unsplash


面對自我 Ego game

這個狀態讓我們忽略了實戰的重要性。
其實我們面對的人,那個要超越的人,永遠都是自己。

像是松鼠那樣不斷地囤積知識,換個角度來說,其實是一種逃避實戰的心理。

如同Inside主編李柏鋒所說,大多數願意去做學習、提升自己的人,買了書或買了課程,就覺得自己已經完成任務了。書沒有打開來,線上課程也沒看過,彷彿光是買下書本和課程,自己就已經學完其中的精華了。

而其中少數實際有去看書、上課的人,對他們來說,看了一本書如果要燃燒1000大卡的熱量,真的去實戰大概燃燒1000倍的熱量都不夠。也因此,看書和真的去做的比例相當懸殊,大多數的人只看不做,真的開始去做出改變的人,少之又少。

面對未知的實戰,我們都會恐懼與焦慮,但這時我們該做的並不是用知識來塞滿自己的大腦,而是去面對它,從跨出第一步開始,讓焦慮漸漸散去。


參考資料

  1.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主編 - 李柏鋒臉書
  2. 經理人:讀了書、寫了筆記,為何無法學以致用?一個提問,驗證你是否有「讀進去」
  3. MBA智庫百科
  4. 維基百科


關於我
-
大學畢業於生命科學系,研究所到生物醫學資訊所寫程式,
直到畢業後才發現自己不適合每天Coding的生活,毅然決然踏上了業務的路。
一切故事從此開始,歡迎您與我一同成長!
-
若您有任何需求,歡迎您透過FBLinkedin聯絡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白夜-avatar-img
2023/03/27
一度差點變成松鼠,一直一直追進度,後來發現輸入後至少要花2倍的時間輸出,有時候甚至要反覆學習閱讀才能轉化成自己的東西,就刻意讓自己慢下來不過囤積堅果的松鼠也是滿可愛的啦~
Thomas Tang-avatar-img
發文者
2023/03/27
白夜 而且聽說松鼠可以帶來好運 哈哈我也是要時時提醒自己慢下來,去好好的吸收輸入進去的東西
雨非-avatar-img
2023/03/21
可能還有種心態,買了課程或書就保平安的概念,哈哈
Thomas Tang-avatar-img
發文者
2023/03/21
雨非 還真的會有股安心感 哈哈
erfr-avatar-img
2025/04/23
https://shorturl.at/nj6rz https://shorturl.at/lDklf https://shorturl.at/9flgO https://shorturl.at/alz2L https://shorturl.at/Qqh4j
太可怕了...我覺得自己就是那隻松鼠,好多書買了還沒看,課程買了也還沒上完,我要好好反省...
Thomas Tang-avatar-img
發文者
2023/03/14
我也是! 告訴自己不用那麼焦慮,可以先停下來,慢慢去消化之前買的書和課程~
熟齡文青-avatar-img
2023/03/11
以買書作為例子,我通常如果有幾本書沒有看完,就算有想買的新書,也會忍住不買,直到看完舊書再買😆
Thomas Tang-avatar-img
發文者
2023/03/11
好厲害的意志力! 我直到發現電子書櫃中有近20本未讀才停下來!
avatar-img
托馬斯的社群咖啡館
148會員
267內容數
我一直以來都很喜歡咖啡館的空間,喜歡感受店家打造出來的環境與氣氛。社群咖啡館是以「社群」為主體,提供一個任何人都可以安心入內的交流空間,歡迎你來到我的社群咖啡館!
2024/10/01
很有趣的是,我自己的理想,是提供很棒的「空間」給人們,但我自己最被吸引的元素反而其中的「人」。
Thumbnail
2024/10/01
很有趣的是,我自己的理想,是提供很棒的「空間」給人們,但我自己最被吸引的元素反而其中的「人」。
Thumbnail
2024/06/08
在這將近兩年的時間裡,我的 MBTI 從 ENFJ 跑到了 INFJ。 說起來可能有點奇怪,標題不是說想從I人變E一點嗎? 我想可能是我第一次測試 MBTI 時,我就已經受到業務這份工作的影響了,直到我最後決定放過自己,才變回了I。
Thumbnail
2024/06/08
在這將近兩年的時間裡,我的 MBTI 從 ENFJ 跑到了 INFJ。 說起來可能有點奇怪,標題不是說想從I人變E一點嗎? 我想可能是我第一次測試 MBTI 時,我就已經受到業務這份工作的影響了,直到我最後決定放過自己,才變回了I。
Thumbnail
2024/05/31
5月對我來說是極為忙碌的一個月。 在月初時,我和同事帶著美國原廠人員到處跑,安排了妥妥五天的行程,桃園、台北、汐止、台中都去到了......
Thumbnail
2024/05/31
5月對我來說是極為忙碌的一個月。 在月初時,我和同事帶著美國原廠人員到處跑,安排了妥妥五天的行程,桃園、台北、汐止、台中都去到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2023年5月27日,NVIDIA創辦人-黃仁勳站在台大舞台說出的這句「奔跑吧,別緩行!」,還猶言在耳。 AI的崛起,人們為了不被取代,只能拼命向前,努力抓取線上提供的大量知識與學習資源,但,在拼命學習知識的同時,你是否有停下腳步?好好評估這些所學是否真的有助於目前的工作?
Thumbnail
2023年5月27日,NVIDIA創辦人-黃仁勳站在台大舞台說出的這句「奔跑吧,別緩行!」,還猶言在耳。 AI的崛起,人們為了不被取代,只能拼命向前,努力抓取線上提供的大量知識與學習資源,但,在拼命學習知識的同時,你是否有停下腳步?好好評估這些所學是否真的有助於目前的工作?
Thumbnail
資訊爆炸的時代,每天都有數以千萬計的資訊流傳,當大腦要做出是否接受,或是為什麼不接受,總會花上好一番功夫。資訊量很龐大與是否接受這兩件事相乘後,是一個光想到這就備感疲憊的一件事。 省時間與省力氣中,到底省了什麼? 我們的大腦很聰明,會用最省力的方式求生存,於是我們看得越多,大腦也越容易轉成省力模式,
Thumbnail
資訊爆炸的時代,每天都有數以千萬計的資訊流傳,當大腦要做出是否接受,或是為什麼不接受,總會花上好一番功夫。資訊量很龐大與是否接受這兩件事相乘後,是一個光想到這就備感疲憊的一件事。 省時間與省力氣中,到底省了什麼? 我們的大腦很聰明,會用最省力的方式求生存,於是我們看得越多,大腦也越容易轉成省力模式,
Thumbnail
科技世代的人們講求著生產力,市面上琳瑯滿目的課程、生產力大師的思想與書籍,總是搞的我頭昏眼花,即便看完了,腦中也只是閃過一個想法「朕知道了」然後繼續看更多文章。腦中除了徒增大量繁雜的觀念,我的生命並沒有任何改變。
Thumbnail
科技世代的人們講求著生產力,市面上琳瑯滿目的課程、生產力大師的思想與書籍,總是搞的我頭昏眼花,即便看完了,腦中也只是閃過一個想法「朕知道了」然後繼續看更多文章。腦中除了徒增大量繁雜的觀念,我的生命並沒有任何改變。
Thumbnail
現在是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相信大家這句話已經聽到很多次了。每天從四處而來的資訊,佔據了我們的腦袋與眼睛。電子信箱裡的新聞、廣告,社群軟體裡一則一則的貼文,讓我們的大腦開始超載。 在這樣的世界裡,有價值的好資訊也非常多,混雜在其中。這個情況間接促使了想要成長的人,陷入了有如倉鼠滾輪般的輪迴。 知
Thumbnail
現在是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相信大家這句話已經聽到很多次了。每天從四處而來的資訊,佔據了我們的腦袋與眼睛。電子信箱裡的新聞、廣告,社群軟體裡一則一則的貼文,讓我們的大腦開始超載。 在這樣的世界裡,有價值的好資訊也非常多,混雜在其中。這個情況間接促使了想要成長的人,陷入了有如倉鼠滾輪般的輪迴。 知
Thumbnail
▍這本書出現的時代背景 你會不會有種感覺,書都讀不完,看不完,甚至你想採取主題讀書法,想找相同領域的10本書,卻不知道要挑哪一本… 你會不會好奇: 當資訊量超過以往,是否有新的學習方法呢? 資訊中是否有可以遷移使用的知識、技能?
Thumbnail
▍這本書出現的時代背景 你會不會有種感覺,書都讀不完,看不完,甚至你想採取主題讀書法,想找相同領域的10本書,卻不知道要挑哪一本… 你會不會好奇: 當資訊量超過以往,是否有新的學習方法呢? 資訊中是否有可以遷移使用的知識、技能?
Thumbnail
不加思索就瘋狂地索取各種模板、懶人包,可能會讓你陷入知識焦慮的惡性循環。 不難發現,滑過一則一則的限時動態,有多少則是身邊的朋友在分享貼文,為的就是索取原作者提供的各種模板或是相關資訊懶人包。 許多的人為的就只是拼命保留知識,卻可能連自己為什麼要這個懶人包都不知道,心裡就只是想著:「這免費的,先拿起
Thumbnail
不加思索就瘋狂地索取各種模板、懶人包,可能會讓你陷入知識焦慮的惡性循環。 不難發現,滑過一則一則的限時動態,有多少則是身邊的朋友在分享貼文,為的就是索取原作者提供的各種模板或是相關資訊懶人包。 許多的人為的就只是拼命保留知識,卻可能連自己為什麼要這個懶人包都不知道,心裡就只是想著:「這免費的,先拿起
Thumbnail
在這資訊爆炸的時代,網路新聞取代傳統報紙,電子書取代紙本書籍,我也漸漸陷入這個科技深淵之中。 每天早晨起床就待在電腦桌前,大量的訊息轟炸我的腦袋,刺眼的螢幕如針扎我的眼睛,最後拖著沈重的腦躺回床上,發現自己一整天下來瀏覽這麼多資訊到底真正吸收了多少?
Thumbnail
在這資訊爆炸的時代,網路新聞取代傳統報紙,電子書取代紙本書籍,我也漸漸陷入這個科技深淵之中。 每天早晨起床就待在電腦桌前,大量的訊息轟炸我的腦袋,刺眼的螢幕如針扎我的眼睛,最後拖著沈重的腦躺回床上,發現自己一整天下來瀏覽這麼多資訊到底真正吸收了多少?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