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會閱讀之前─如何讓小孩安靜下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讓孩子在該安靜的時間安靜下來,我想這是很多父母最想的事情。
前陣子我常在晚上10點多聽到我家樓下(我住在6樓以上),有小孩在大聲嬉鬧的聲音,每次我聽到我都很佩服那些父母,因為我養小孩的習性是小孩越早睡,我就越早有自由。
所以我們家的小孩,目前15歲的孩子最晚9:30分上床,為什麼9:30因為要準備會考;12歲的女兒是8:00上床。只要過了會考,沒有大事,小孩一律8:00上床。
一定會有人問說你家小孩睡得著嗎?我問過孩子們,他們說有時候可以睡著,有時候沒辦法很快睡著,但由於我們家的要求,及從小養成的生理時鐘下,他們通常會在一定時間睡著。
養成的過程中當然也不是上床就睡著,也不是每次都很順利地去睡覺。但只要堅持時間一到,該去躺下就去躺下,睡不著閉眼休息也好,反正就是甚麼都沒有,只有睡覺。如果不好好睡,該怎麼罰就怎麼罰,因為好好睡覺是家裡最重要的事情。
一開始也不是怎麼容易養成習慣,在他們很小時,我和老公都會在白天分成兩個時段中的一個時段,帶著他們去散步、去公園玩;下雨時在家裡玩或者社區的室內空間。基本上會走路就讓他走,推車在1歲之後幾乎不太用,就是牽著走、偶爾抱一下,帶去公園玩,玩溜滑梯、爬類似攀岩的梯子,和他們玩。
回到家通常小孩就已經要吃午餐,吃完午餐他們其實就會開始想睡。睡一小時的午睡(我們都會控制午睡的時間),時間到開始在周圍發出聲音,孩子聽到聲音就會慢慢醒來,醒來帶著做晚餐或其他的事,在大人旁邊幫忙擦地板、丟東西、收拾玩具及走來走去的情況下,到了晚上通常也已經累了,有時候孩子吃著晚餐,眼皮就開始下垂,有時候大人要趕快讓他們洗好澡,提早睡覺。
我個人並不會希望孩子一天到晚都安靜,因為當小孩安靜下來會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那通常代表他身體不舒服,一個正常的幼兒會在固定的時間會餓肚子、想要動,而動正代表他們活得很健康。而為什麼孩子會在該休息的時候完全無法休息,該安靜時無法安靜?
曾經在國外有一篇論文提到如何讓孩子的專注力提告中所說,有些孩子只要在上課前進行運動,在上課中小孩就能比較專心聽講而且學習的效果比較好。有的孩子在吃到甜食和含咖啡因的食物時,會呈現過動的傾向。還有一篇文章講到成人在睡眠前看3C產品會導致睡眠情況的問題。
而我的兩個孩子,從小的睡眠養成中,每天都必須放電,也就是帶出去動。只有在假日或特定時間才能看電視,看的電視時間至今仍有限制,也沒有吃含咖啡因及巧克力的習慣。
或許就是因為這些習慣,他們並沒有其他孩子那種內外在都無法安靜的情況,也在養成閱讀的習慣時,比較容易達成這樣的狀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會員
50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樹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由於是第一個孩子、沒有長輩教和幫忙的我們,又加上餵母奶(那時餵母奶並沒有怎麼風行,我們所有的訊息除了書,就是母乳協會)。 當孩子誕生時,身為父母的我們真的很惶恐,當我上班,而先生在家照顧小孩時,我先生把第一個孩子的每一次瓶餵的量、每一次換尿布的時間、每一次清醒的時間、睡覺的時間都做
動物誕生到這世界最需要的能力,我想是覓食。 某一天,我招待朋友在我家喝甜湯時,我有一位朋友問我:「你怎麼怎麼會煮紅豆湯?」我不解地笑著說:「就丟電鍋煮。」然而朋友卻一臉苦惱地說:「我老公只要求我會煮紅豆湯就好,我還特地用瓦斯爐慢慢地煮,煮了老半天還硬硬的。不像你們家煮得這樣好。」當時我頓時不解,心想
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目的是什麼?怎麼多年我早就忘記了,但當她們看書時的那種神情,我想我的堅持已經有了答案。
當孩子出生時,我常想如果有人可以告訴我怎麼教小孩,一切是否會好一點? 當我的第一個孩子還沒出生時,我就在懷著她時,念了一堆育兒的書(我知道很誇張,沒辦法我害怕。)我害怕我從小的到大遇到的不幸會經由我而傳下去,命運會可怕的相似,所以當我懷了第一個孩子,我很努力念了很多的書,我渴望讓我的孩子避開我童年右
對小小孩的學習模式,只會記得後面的三個字,說太長,小孩記不住的,所以別說,做就是對的。 前幾天,看到一則新聞一個媽媽寫了一篇長文給她的孩子,我很佩服她,因為我好討厭寫怎麼多注音,所以這件事我絕對不會做。 另一個我不會做的原因是我忘記在哪本書上看過,孩子在某個階段是不會長記性,他們腦部的迴路沒有辦法這
很多事情,剛開始只是一個小洞,但卻沖毀了整個城市。養育孩子要從自身的行為開始,才能事半功倍。 網路上有一則新聞,新聞內容講得是台灣南部有家電影院只要買電影票再加50元,就可以自備容器裝爆米花,新聞上的照片看到有人帶著垃圾桶和很大的容器去裝爆玉米花。 這類的新聞從來都沒有很少,在逛買場時,也有不少試吃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由於是第一個孩子、沒有長輩教和幫忙的我們,又加上餵母奶(那時餵母奶並沒有怎麼風行,我們所有的訊息除了書,就是母乳協會)。 當孩子誕生時,身為父母的我們真的很惶恐,當我上班,而先生在家照顧小孩時,我先生把第一個孩子的每一次瓶餵的量、每一次換尿布的時間、每一次清醒的時間、睡覺的時間都做
動物誕生到這世界最需要的能力,我想是覓食。 某一天,我招待朋友在我家喝甜湯時,我有一位朋友問我:「你怎麼怎麼會煮紅豆湯?」我不解地笑著說:「就丟電鍋煮。」然而朋友卻一臉苦惱地說:「我老公只要求我會煮紅豆湯就好,我還特地用瓦斯爐慢慢地煮,煮了老半天還硬硬的。不像你們家煮得這樣好。」當時我頓時不解,心想
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目的是什麼?怎麼多年我早就忘記了,但當她們看書時的那種神情,我想我的堅持已經有了答案。
當孩子出生時,我常想如果有人可以告訴我怎麼教小孩,一切是否會好一點? 當我的第一個孩子還沒出生時,我就在懷著她時,念了一堆育兒的書(我知道很誇張,沒辦法我害怕。)我害怕我從小的到大遇到的不幸會經由我而傳下去,命運會可怕的相似,所以當我懷了第一個孩子,我很努力念了很多的書,我渴望讓我的孩子避開我童年右
對小小孩的學習模式,只會記得後面的三個字,說太長,小孩記不住的,所以別說,做就是對的。 前幾天,看到一則新聞一個媽媽寫了一篇長文給她的孩子,我很佩服她,因為我好討厭寫怎麼多注音,所以這件事我絕對不會做。 另一個我不會做的原因是我忘記在哪本書上看過,孩子在某個階段是不會長記性,他們腦部的迴路沒有辦法這
很多事情,剛開始只是一個小洞,但卻沖毀了整個城市。養育孩子要從自身的行為開始,才能事半功倍。 網路上有一則新聞,新聞內容講得是台灣南部有家電影院只要買電影票再加50元,就可以自備容器裝爆米花,新聞上的照片看到有人帶著垃圾桶和很大的容器去裝爆玉米花。 這類的新聞從來都沒有很少,在逛買場時,也有不少試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這本書也是當時找療癒相關書籍時映入眼簾的一本書。 想閱讀這本書,是為了試著去了解自己:「我怎麼了?」,以及努力去開解自己、照顧自己。 以下是我的心得: A.孤寂與孤獨 孤寂是缺乏與他人的連結,情感無法滿足,內心感到空洞疏離的狀態。 此時為了減少痛苦,會將自我的感受剝離、分割出去,但自我分割
Thumbnail
「再睡一下啦~」每天早晨,孩子的賴床聲是不是也讓你頭大?對許多家長來說,叫孩子起床、準備上學是一場耗神的「起床大戰」。不過,讓孩子準時上學其實不只是為了趕時間,還對他們的學習和成長有很大的幫助。今天就來聊聊,為什麼準時到校這麼重要,以及家長可以怎麼樣讓晨間更輕鬆,讓孩子每天開心出門!
Thumbnail
在家長與導師的會談中,除了討論孩子的表現外,更可以深入探索專業建議與可行的資源。選擇合適的會談時機與地點、請教專業意見、明確表達期望、主動尋求資源,及保持開放的溝通都是促進合作的關鍵。這樣的會談有助於雙方進一步瞭解孩子的需求,並為孩子的未來提供必要的支持。
本文探討了安排孩子睡覺時間的重要性,並針對不同年齡層提供了建議,從小學前至高年級的孩子都能獲得充足睡眠。適當的就寢時間不僅能促進孩子的身心發展,還能讓父母享有珍貴的自由時光,提升全家人的幸福感。讓我們一起聊聊如何有效地讓孩子乖乖上床,讓睡眠成為家庭生活的正向循環。
Thumbnail
不知道各位家長有沒有這樣的經驗,孩子犯睏,想先睡一下,但又掛記著沒念完的書,所以央求家人在幾點幾分的時候叫他(她)起床,念書。 天下父母心,我們看著孩子在襁褓香甜地睡著,一眠大一寸,孩子睡著,表示他(她)在夢鄉、他(她)在長大、他(她)在休息補眠、他(她)很想睡覺。這樣我們會捨得叫他(她)起床嗎?
Thumbnail
我們在職場奮鬥的主要目標,在於追求自己最大的利益。學會認清隱藏在表相之下的事實,你才能不斷累積屬於自己的利益。
Thumbnail
當孩子長大後不再簡單「拍拍睡」,快速入睡成了家長的頭痛問題之一。文章分享不同方法,從操勞到陪睡的方式,希望等孩子再大一點能夠自律。希望家長不必再絞盡腦汁想對策。
Thumbnail
讀者朋友,你好 謝謝你提這個問題,在大學裡,學習的重點不僅僅是課本知識,還有許多關鍵技能是你未來人生中不可或缺的。 這些技能將幫助你更好的適應職場,處理人際關係,並且在面對挑戰時能夠從容不迫。我會從幾個主要方面來跟你聊聊這些技能,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Thumbnail
已經能 #自行入睡 的三歲以上的小孩,從嬰兒床畢業之後,可以自己上下床,可以自己離開自己的房間,擁有了這麼自由自在的活動能力後,馬上就把本來親子之間相安無事的就寢時間,瞬間轉換成為親子關係之間最緊張的戰場之一! 每天家長和幼童一起完成睡前儀式、關燈道晚安後,即將開啟的,不是家長輕鬆追劇的自由時
Thumbnail
北一女中有個傳統,是在畢業整整三十年後會再次聚首,聊聊彼此的生活、體悟,不時可以在校慶中看到一個個資深學姊們的身影;這本書便是邀請數十個北一的校友,藉著三十重聚的時候一同共筆,經歷了這三十年的歲月,有沒有哪些事是希望能夠讓年輕的學子或是當初剛畢業的自己知道的。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這本書也是當時找療癒相關書籍時映入眼簾的一本書。 想閱讀這本書,是為了試著去了解自己:「我怎麼了?」,以及努力去開解自己、照顧自己。 以下是我的心得: A.孤寂與孤獨 孤寂是缺乏與他人的連結,情感無法滿足,內心感到空洞疏離的狀態。 此時為了減少痛苦,會將自我的感受剝離、分割出去,但自我分割
Thumbnail
「再睡一下啦~」每天早晨,孩子的賴床聲是不是也讓你頭大?對許多家長來說,叫孩子起床、準備上學是一場耗神的「起床大戰」。不過,讓孩子準時上學其實不只是為了趕時間,還對他們的學習和成長有很大的幫助。今天就來聊聊,為什麼準時到校這麼重要,以及家長可以怎麼樣讓晨間更輕鬆,讓孩子每天開心出門!
Thumbnail
在家長與導師的會談中,除了討論孩子的表現外,更可以深入探索專業建議與可行的資源。選擇合適的會談時機與地點、請教專業意見、明確表達期望、主動尋求資源,及保持開放的溝通都是促進合作的關鍵。這樣的會談有助於雙方進一步瞭解孩子的需求,並為孩子的未來提供必要的支持。
本文探討了安排孩子睡覺時間的重要性,並針對不同年齡層提供了建議,從小學前至高年級的孩子都能獲得充足睡眠。適當的就寢時間不僅能促進孩子的身心發展,還能讓父母享有珍貴的自由時光,提升全家人的幸福感。讓我們一起聊聊如何有效地讓孩子乖乖上床,讓睡眠成為家庭生活的正向循環。
Thumbnail
不知道各位家長有沒有這樣的經驗,孩子犯睏,想先睡一下,但又掛記著沒念完的書,所以央求家人在幾點幾分的時候叫他(她)起床,念書。 天下父母心,我們看著孩子在襁褓香甜地睡著,一眠大一寸,孩子睡著,表示他(她)在夢鄉、他(她)在長大、他(她)在休息補眠、他(她)很想睡覺。這樣我們會捨得叫他(她)起床嗎?
Thumbnail
我們在職場奮鬥的主要目標,在於追求自己最大的利益。學會認清隱藏在表相之下的事實,你才能不斷累積屬於自己的利益。
Thumbnail
當孩子長大後不再簡單「拍拍睡」,快速入睡成了家長的頭痛問題之一。文章分享不同方法,從操勞到陪睡的方式,希望等孩子再大一點能夠自律。希望家長不必再絞盡腦汁想對策。
Thumbnail
讀者朋友,你好 謝謝你提這個問題,在大學裡,學習的重點不僅僅是課本知識,還有許多關鍵技能是你未來人生中不可或缺的。 這些技能將幫助你更好的適應職場,處理人際關係,並且在面對挑戰時能夠從容不迫。我會從幾個主要方面來跟你聊聊這些技能,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Thumbnail
已經能 #自行入睡 的三歲以上的小孩,從嬰兒床畢業之後,可以自己上下床,可以自己離開自己的房間,擁有了這麼自由自在的活動能力後,馬上就把本來親子之間相安無事的就寢時間,瞬間轉換成為親子關係之間最緊張的戰場之一! 每天家長和幼童一起完成睡前儀式、關燈道晚安後,即將開啟的,不是家長輕鬆追劇的自由時
Thumbnail
北一女中有個傳統,是在畢業整整三十年後會再次聚首,聊聊彼此的生活、體悟,不時可以在校慶中看到一個個資深學姊們的身影;這本書便是邀請數十個北一的校友,藉著三十重聚的時候一同共筆,經歷了這三十年的歲月,有沒有哪些事是希望能夠讓年輕的學子或是當初剛畢業的自己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