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公打我,還要讓他見孩子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小甜甜家暴案震驚社會,大都在討論案件的雙方誰是誰非,兩人應對行為之間是否合宜,但大眾卻忽略了一件事,他們的孩子呢?日子還是要過,孩子也要成長,但父母雙方吵翻了,對待孩子的態度該如何呢?首先,筆者先表明立場,對暴力行為絕對零容忍,也不該為了孩子就對伴侶的暴力行為忍氣吞聲,筆者甚至鼓勵,伴侶一有家暴行為,不管暴力行為是大是小、造成的是小傷或大傷,就應要處理通報,不讓暴力之火越燒越盛。當受害者邁向要通報的決定時,往往要克服內心的恐懼;而加害者此時則可能百般求饒抱歉而擺出各種可憐樣態,加害者通常會想要受害者但念感情,要阻止受害者通報,在這情況下筆者還是主張要處理通報,以杜絕可能的後患。

但筆者要說的是,案件經司法裁判以後呢?日子還是要過,兩人若有子女,後續要如何對待子女呢?什麼才是子女的最佳利益呢?筆者長期以來,身為家庭暴力加害人的處遇人員,見識過許多家暴案之後的家庭運作,深深覺得案後若對子女狀況處理不當,對子女成長是個很大的影響,甚至長大後重蹈爸媽的覆轍,成為未來的加害者或受害者。猶記得喧嚷一時的蘆洲肉圓忘記加辣而毆打小孩的家暴案,據報導,那位小孩的家暴受害者其實對加害者(他爸)沒有那麼怨懟,而是他媽媽對爸爸頗有微詞,小孩夾在中間不知如何自處?各位讀者應該可以敏感地覺察到孩子往往成為潛在的受害者,爸媽紛爭下的角力棋子。

若我們從孩子成長的角度來想,孩子成長的需要是什麼?孩子的生命是承繼爸媽而來,所以最好在成長過程中有父有母陪伴,所以回到題目上的提問老公打我還是得讓對方探視孩子,而且對方在法律上仍有探視權。因此不管這對父母關係是否維續,孩子因為和任一方相處都會喚醒自身的一半聯結,而爸媽的各自兩半成就了這個孩子本身,孩子的生命得以完整。在這個角度下的處理思考變成:我們要防治的是「暴力行為」而非「施暴的那個人」,把人和行為分開來看。我們對暴力行為嚴厲,但對人寛容。然後讓所謂的加害者學習到怎麼控制行為而不出現暴力行為。

如此,雖然爸媽婚姻斷了,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還是有父有母,孩子也較不會被他人非議,孩子的生命依然完整。

但這種方向難就難在,受害者己經被加害者施暴了,當然受害者往往擔心孩子安危,因而會儘量保護孩子免於被施暴,於是就不願也不許孩子去接觸加害人以免孩子危險或被帶壞。

但在實務上看到的是,孩子年紀小時傾向保護被害者(通常是媽媽),但到青春期長大了之後,往往開始質疑媽媽這種保護措施而出現很多行為問題,甚至孩子變得跟那位加害者(通常是爸爸)一樣施暴媽媽。

所以在此,筆者會建議如下對待這些孩子:

1. 夫妻間的家暴案後,雙方要認知到暴力行為案件僅存於雙方之間,和孩子無關,也就是說,孩子不要成為雙方爭吵角力的延伸。比如,孩子去見了對方,不要當孩子回來以後,就一直想要從孩子口中問出對方現在在做什麼,然後據以評判對方。

2. 給孩子的適當感覺應是,要在孩子面前不要口出惡言批評對方,反而要對孩子說類似於「他是你的爸爸,我極其尊重他,他對於媽媽,是行為做錯了,因此我和他分開,但他這個人也有良善的部份,你也不要氣他」。許多孩子會為了保護受害方(通常是媽)而倒向受害方去怨恨加害方(通常是爸),而後易形成母子的病態聯結;另一方面,筆者深知道要受害者採取這種態度,極不容易,那要很大的寛容,自己一人常無法做到,建議受害者尋求協助,比如心理諮商,以跨越受暴的創傷而跳脫「受害者」角色循環迴圈。

3. 允許孩子去見對方(通常是爸爸),也允許孩子適度分享和對方相處的經驗,只是欣賞知道,不做任何評價。這樣孩子就會感到您的寛容和超越,也會在您面前比較自在。容許孩子和對方也因其相處而充填他們間的關係內涵。

4. 若孩子向您透露對方口出惡言批評您時,千萬不要心慌而覺得孩子被對方「污染」了,然後做出反擊。我們要看的是孩子長期成長樣貌而非爭一時之氣。您只要向孩子表示,那是對方的想法,跟他(她)(孩子)無關,不做任何澄清與爭辯或批評對方,重點是放在您自己和孩子的實質相處和關係上。

做到以上四點,孩子較不會受父母雙方司法家暴案件影響,同時這也適用在因爭吵而分居的伴侶身上。

(註:精簡內容已發表在康健雜誌上)

追蹤「穗波心理師談情說愛」FB粉絲專頁

收聽「穗波心理師談情說愛」podcast(專門談愛的podcast )

點擊有劃底線的字即可連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穗波心理師」沙龍
226會員
421內容數
歡迎來到「穗波心理師」沙龍。這是一個「生活、家庭、愛與人生」的領域,關注親情、愛情、婚姻、家庭及人生議題,先祝福大家都能遇見幸福、圓滿伴侶關係及維繫家庭。 我是執業臨床心理師,歡迎對上述議題留言,讓我可以用心理學的概念與你討論,或提出建議。也可以在下方留言你介紹自己,讓我有機會更認識你、一起交流成長,人生路上不寂寞!
2025/03/20
單親尋找愛情,需要考量年齡、個人條件與子女因素。年輕單親較重視感覺,年長單親較重視條件。公開擁有子女的時間點和對象的接受度,會影響戀情發展,也可能帶來「回春」般的體驗。文章提出三點建議:及早公開有子女事實,平衡個人與父母角色,保持教養子女的主導地位。
Thumbnail
2025/03/20
單親尋找愛情,需要考量年齡、個人條件與子女因素。年輕單親較重視感覺,年長單親較重視條件。公開擁有子女的時間點和對象的接受度,會影響戀情發展,也可能帶來「回春」般的體驗。文章提出三點建議:及早公開有子女事實,平衡個人與父母角色,保持教養子女的主導地位。
Thumbnail
2025/02/26
2025/02/26
2025/02/09
維繫愛情關係需要持續的經營與付出,如同灌溉植物般,需要時時關心、體貼伴侶的需求。文章從三個面向探討如何經營愛情關係:情侶、已婚未育及已婚有育。文中強調日常的關懷與用心,勝過情人節的刻意安排,並建議根據不同階段調整相處模式,保持關係新鮮感。
Thumbnail
2025/02/09
維繫愛情關係需要持續的經營與付出,如同灌溉植物般,需要時時關心、體貼伴侶的需求。文章從三個面向探討如何經營愛情關係:情侶、已婚未育及已婚有育。文中強調日常的關懷與用心,勝過情人節的刻意安排,並建議根據不同階段調整相處模式,保持關係新鮮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前陣子去旅遊,在旅館的電梯裡遇見了年輕的一家三口,當時三個人進了電梯之後,小夫妻約莫6歲的孩子似乎心情不好,腳抬起來就一直踢他的爸爸,這時候媽媽開口了:你不可以踢他,他是你爸爸,你要尊重他!你忘了他昨天半夜還煮泡麵蛋給你吃,他很愛你,你要懂得尊重他、和他說聲對不起...
Thumbnail
前陣子去旅遊,在旅館的電梯裡遇見了年輕的一家三口,當時三個人進了電梯之後,小夫妻約莫6歲的孩子似乎心情不好,腳抬起來就一直踢他的爸爸,這時候媽媽開口了:你不可以踢他,他是你爸爸,你要尊重他!你忘了他昨天半夜還煮泡麵蛋給你吃,他很愛你,你要懂得尊重他、和他說聲對不起...
Thumbnail
親子關係研究這些年進展飛快, 從以往以家長為中心的是非觀, 逐漸演變成尊重且多元的價值觀。 大人如果還停留在舊觀念, 不懂得跟著與時俱進, 會感覺教養好難好苦, 那是一定的! ▪️ 上課鐘聲響完, 我正準備蹲下身子去繫脫落的鞋帶。 空蕩蕩的長廊, 一對母子低沈的對話聲顯得格外的清晰。 我忍不住抬頭,
Thumbnail
親子關係研究這些年進展飛快, 從以往以家長為中心的是非觀, 逐漸演變成尊重且多元的價值觀。 大人如果還停留在舊觀念, 不懂得跟著與時俱進, 會感覺教養好難好苦, 那是一定的! ▪️ 上課鐘聲響完, 我正準備蹲下身子去繫脫落的鞋帶。 空蕩蕩的長廊, 一對母子低沈的對話聲顯得格外的清晰。 我忍不住抬頭,
Thumbnail
越來越重視家庭,願意分擔照顧孩子的責任,養兒育女也不再只是媽媽的事情,而是父母共同的事情,網紅奶爸在我心中是百分之百的滿分父親,在他的粉專可以看到他記錄自己與太太的生活點滴,在有了孩子的階段開始寫親子育兒、兩性關係等經驗分享。
Thumbnail
越來越重視家庭,願意分擔照顧孩子的責任,養兒育女也不再只是媽媽的事情,而是父母共同的事情,網紅奶爸在我心中是百分之百的滿分父親,在他的粉專可以看到他記錄自己與太太的生活點滴,在有了孩子的階段開始寫親子育兒、兩性關係等經驗分享。
Thumbnail
前言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養子使作善也。」意思是教者能夠為學習者樹立良好榜樣,且具備良善的依循功能,供學習者仿效;包括家庭教育、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
Thumbnail
前言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養子使作善也。」意思是教者能夠為學習者樹立良好榜樣,且具備良善的依循功能,供學習者仿效;包括家庭教育、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
Thumbnail
她說 她想帶著孩子去死。 他說 他和太太整天被兒子折磨威脅,他們想生命是不是就是在折磨他們的情感。
Thumbnail
她說 她想帶著孩子去死。 他說 他和太太整天被兒子折磨威脅,他們想生命是不是就是在折磨他們的情感。
Thumbnail
結婚後,只想開心和老公與孩子過著快樂的生活,沒想到同住的婆婆卻對自己百般刁難。先是一直想盡辦法破壞夫妻感情,設法讓她兒子離婚;又私下煽動孫子們,讓孫子一起仇恨母親。雖然很想離婚,卻擔心在小孩討厭自己的狀況下根本搶不到監護權,完全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Thumbnail
結婚後,只想開心和老公與孩子過著快樂的生活,沒想到同住的婆婆卻對自己百般刁難。先是一直想盡辦法破壞夫妻感情,設法讓她兒子離婚;又私下煽動孫子們,讓孫子一起仇恨母親。雖然很想離婚,卻擔心在小孩討厭自己的狀況下根本搶不到監護權,完全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Thumbnail
我們要如何讓孩子能保持快樂,並且在未來不會走歪呢?其實像是歐巴馬、柯林頓、張曼玉、徐若瑄、梁朝偉、周星馳、周杰倫…等,其實也都是來自單親家庭喔!而且當時的社會,對單親家庭比現在還嚴苛,所以我們不用過度擔心說,離婚之後小孩就很容易走上歪路,只要好好處理這段關係,並努力給孩子一個良好的身教,相信小孩要學
Thumbnail
我們要如何讓孩子能保持快樂,並且在未來不會走歪呢?其實像是歐巴馬、柯林頓、張曼玉、徐若瑄、梁朝偉、周星馳、周杰倫…等,其實也都是來自單親家庭喔!而且當時的社會,對單親家庭比現在還嚴苛,所以我們不用過度擔心說,離婚之後小孩就很容易走上歪路,只要好好處理這段關係,並努力給孩子一個良好的身教,相信小孩要學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