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師履歷優化的四大關鍵 | 心理師的品牌研究所

2023/01/21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快過年了,你準備好履歷了嗎? 
猶記得20年前的這個時候,我正在應徵我的第二份工作。
而在此之前進入第一份A工作時,我便深知道當時的工作不會是我的最後一份工作,因為我想要在神經科做失智症的相關工作,而當時全國的神經科的心理師,幾乎一個手掌就數出來了,所以到底何時出現職缺,在未來到底有沒有機會開缺都不知道,我唯一有的目標就是『要進去神經科工作』,然而當時的我除了在精神科之外,並沒有甚麼機會可以跟神經科連結,最有可能的是失智症的個案,作為進入神經科的跳板,便跟科裡面的醫師和其他心理師討論,將來科裡面所有的失智症個案都讓我做,當時也因為A機構神經科、感染科沒有心理師,幾乎後來全院的失智症病患都會經過我手。
在20年前書籍、網路對失智症著墨非常甚少,只好自己學,從病患身上、家屬身上學,有時還請家屬儘量把在照顧上所遇到的問題告訴我,這樣才能讓我逐漸描繪出失智者的輪廓。除了增加病患經驗以外,也在各大報紙的醫藥版發表失智症、腦神經相關文章,還要求自己一個月至少量產出一篇。
沒想到,在一年十個月的努力後剛好第二份工作B機構神經科開缺,正巧是要設立記憶門診。當時湊齊那一年十個月的22篇報載文章,加上我的履歷厚厚一疊寄到B機構的人事。就在那個年代,大家一窩蜂都往精神科跑,神經科徵人的缺幾乎沒有人應徵,也不會有人那麼執著的寫相關的文章,所以也就因為之前的成果和二十幾篇文章而被錄取。
當時不知道什麼是轉職秘訣的我覺得,自己沒有神經科的經驗就只好不斷得在工作中找出個案,還是在生活中寫出相關的文章,盡可能累積跟未來工作有關的事。
回到投履歷上,多數機構徵求心理師都不太有特殊的工作職掌內容,也不會要求心理師要提供甚麼特別的資訊,所以這個時候如何在履歷上以及面試過程中的勝出,便很重要了。倘若大家都只把自己過去學過甚麼學派、上過那些課程,如何能夠在眾多的應徵者中凸顯出來?尤其是前幾天有機會跟老同事談到,即使是現在的應徵實習缺(諮商心理師還有全職和半職實習的兩個階段),也都是僧多粥少的局面,更何況是正職缺。
圖片|來源
所以在撰寫履歷時,需要優化的四項重點:
一、工作內容收穫:
一份履歷很直覺的就是羅列了做了什麼事,完成了什麼計畫還是學了什麼課程、學分,這些都只是記流水帳,而且一山還有一山高,別人的這些履歷可能比你還多,然而,這些都只是表面內容;若要勝出,你需要描述幾個『成功』或是『失敗』的任務、工作、個案或是研究,你的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它帶給你什麼改變,甚至有別於多數人的看法和做法。
二、工作巨大轉換:
平鋪直敘的在履歷上寫著都是跟其他心理師一樣的歷程,對於面試官感覺也都一樣,就心理師而言並不會有特別的助益。然而巨大的改變卻是你的亮點,為什麼在這個時間點你會想要轉換,在過去的工作、學習經驗裡遇到了什麼事而做出現在的決定,或因為什麼事的發生而改變了你對未來的目標設定。
三、對新工作的幫助:
很多人在進入職場總是用很謙虛的態度著表示「我是來學習的」。如果是有自信的人,則會表示期望用自己過去的努力,來貢獻給新的工作,這樣的作法,會讓面試官認為在訓練新人上你不需要花太多時間,已經具備了即戰力,如此一來才反而更有被錄取的機會。
四、社群媒體的露出:
多數的心理師不太透過社群媒體行銷自己,因為害怕自己不夠好,其實換個思考模式,我是為了未來的工作而產出,這樣的核心思維,便不需要管別人怎麼看你了。心理師可以試想面試官期望下面那種人跟他一起工作?分別是,一次的媒體曝光、多次的媒體曝光、有專業的媒體長期的曝光,特別是長期持續的對某個議題在媒體、社群露出,就像是部落格、youtube或是podcast上。後者對組織而言,便會認為可以行銷將來的新工作,這樣更提高你的錄取機會。
在面試官看一份履歷的時間不到十秒鐘下,還有些考官只在面試的時候看到履歷,履歷的差異化便是能夠凸顯自己的方法,所以更應該優化自己的履歷,讓履歷更加的吸睛。
臉書搜尋『心理師的品牌研究所』帶你看見不一樣的世界思維!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嗨!你遇到了難搞的長輩?還是混亂的失智症病患嗎?又讓你火冒三丈、無法入眠嗎? 當我們知道他背後的原因,便有可能理解他甚至解決他,讓我們一起來發現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