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心理師之路|實習結束,國考之後——初出茅廬在職場上載浮載沉之路(下)

2022/10/12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接續《上篇》,我們聊了在國考前、國考後與放榜前,我們能為求職所做的準備。
接下來,你終於等到放榜,並在榜單上看到你的名字,成為了「臨床心理師」,要來尋覓第一份工作了。
攝影師:Andrea Piacquadio: https://www.pexels.com/zh-tw/photo/864994/

四、放榜後——成為臨床心理師,找到適合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吧!

臨床心理師目前的工作場所,比較傳統在醫院裡面(如:精神科、身心科、復健科、神經內科、早療......等)。近年來,有許多心理師朝著往社區、自費診所接案、行動心理師的方向發展。
對於我們這種新手(菜鳥)來說,想要走社區、自費診所接案與行動,最大的顧慮會是初期收入不穩定,要能確定自己在物質條件與心理條件上能「撐」過去。
而另一部分(或者說大部分,至少當時我們班和我都是如此)的新手們,考量到還有PGY、自己是否需要更資深的心理師在工作岡位上帶領,一般較傾向先到醫院找尋適合自己的職缺。
心理雜貨舖製作
以我自己為例,上圖為我求職實習,投履歷與選擇工作時,考量五大類別。

1. 可以接受的工作地點:

普遍來說,新北、台北的職缺通常都會有更多人前來應徵。 在薪資上,普遍偏鄉薪資會高於都市。

2. 想要的醫院等級:

醫院等級基本上分為:醫學中心>教學醫院>地區醫院>診所可以考量自己是否需要PGY(之後有空我們會再些一篇,什麼是臨床心理師的「PGY」),在教學醫院與醫學中心,才較有機會提供PGY。

3. 喜歡/擅長的業務內容:

這可以對應到《上篇》,所描述的「記錄自己做過的業務」以及「留點時間給自己思考」。
撇除行政、研究與教學以外,臨床心理師在醫院主要負責的業務會是「心理衡鑑」「心理團體治療」以及「心理個別治療」;服務的族群依照年齡又可分為「老人」「成人」「兒童(又可細分為學齡前的早療/復健或學齡後的兒童青少年)」,有些單位有專屬服務的年齡層,有些則是「All in」。
在全職實習的扎實訓練摧殘之下,我們可以知道自己喜歡執行的業務性質(團體、心理、衡鑑),與擅長與哪些年齡族群相處,哪些事情「沒那麼喜歡,但願意去做」,哪些事情「真的一點都 不想/不擅長 做」
例如:我有認識的學姊,在全職實習受夠了寫醫院的衡鑑報告,在拿到執照後,勇敢地選擇直接走社區、接治療與演講,再也不寫報告。
了解自己喜歡的、可以接受的業務內容,並在面試時記得多加了解貴單位主要負責的業務,可以協助找到適合自己、讓自己不痛苦的第一份工作。
以我自己為例,跟成人和小朋友相處我都挺喜歡,我喜歡的業務內容順位是:個別治療>團體治療>心理衡鑑。而我並不排斥寫作衡鑑與寫報告,但受不了工作內容「只有衡鑑」,加上我台語不好的,故在求職時,我刪除掉投遞「神經內科」的選項,以及在面試時,聽到該單位目前只有衡鑑業務時,我會再多加考慮。

4. 可以接受的業務量

可以在面試的時候詢問貴單位的業務量與性質(例如:一週大約需要接幾個衡鑑 ?團體?個別治療?),或者透過跟他人「旁敲側擊」(就說同儕和朋友很重要吧!)來瞭解。
並思考自己可以承接的量,能否接受加班嗎? 一個禮拜十個衡鑑Hold的住嗎? (還真的有一個禮拜要做十個衡鑑的......)回家還要寫報告願意嗎? 這些問題沒有正確答案,端看個人想要如何平衡自己的工作與生活時間。

5. 薪資與生活開銷

理想可以很豐滿,現實往往要骨感一點。薪水絕對會是工作的一大考量。
同樣,可以適時看情況在面試時詢問(不過,有些單位不喜歡新人直接問薪水,我個人作法會等皆到人資電話,拿到offer時,一併問清楚),或者同樣透過熟人與社交網絡來「旁敲側擊」瞭解。
包含:勞健保是基本的基本上不必說、醫院是否會支付公會入會費與常年會費(通常會支付,常年會費不便宜,「每年」要繳交6500元)、偏遠地區是否有提供宿舍、是否有額外的業績獎金或加給......等。

攝影師:Pixabay: https://www.pexels.com/zh-tw/photo/259027/
如果心儀的職缺沒有錄取你,並不代表自己的專業能力就有問題、或者是自己不好,可能是對方發現你的性格/特質或其他,在這個單位工作並「不適合」而已、而你避免掉讓自己落入「不快樂、痛苦的工作」。
別忘了,當你去面試的時候,不只是對方在「面試你」,你也在「面試」這個機構。不只是對方,你同樣具有選擇權,看看自己在各方面與條件「是否適合、喜歡」這份工作。
透過上述五點,考量到自己想要的、自己能力具備的、對方所招募的,預祝每個人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第一份工作。

五、成為「臨床心理師」之後的心態轉換與心得:

心理雜貨舖製作
這部分的分享,比較偏向我個人的感觸。
對我而言,臨床心理師是我第一份「正職工作」。對比求學時期苦哈哈、實習忙得累得像條狗(據說狗都沒有我們這麼累),沒有錢就算了,還要繳交實習費。成為正職臨床心理師,除了有執照、有職章還有又繡著你名字的醫院公發白袍,更感動的是,在第一個月,拿到人生第一筆薪水。
從學生轉為「受薪階級」,實在挺不賴。
此外,在成為正職的臨床心理師之後,在業務安排上更加自由彈性(不過,這點也要依據所待的單位而定),時間能更為自己掌握與應用。但相對的,就更須要有自主性,你的報告、業務,沒有人會盯著你做,需要你自動自發,有條理且負責任的去完成。
成為正職的臨床心理師後,也意味著要承擔更多的責任,包含:頂頭上司或人資,可能給你業績的壓力、醫院有評鑑與督考、更多繁瑣的行政,此外,你不一定會有(或者要自己去找、主動詢問)督導可以與你討論、指引你與給予建議。
成為臨床心理師之後,有著更多的挑戰才正要開始,等著我們克服、擁抱與乘風破浪般前進。
攝影師:Andrea Piacquadio: https://www.pexels.com/zh-tw/photo/3763867/

六、最後,我們想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心理師呢?

在我全職實習的尾聲,督導告訴我一句話:「要想像自己是個很厲害的心理師,朝著個方向邁進。」
而到底什麼是「厲害的心理師」「理想中的心理師」「自己想要成為的心理師」? 不像是量化研究,更像是質性的狀態,會隨著我們的人生歷練、工作經歷、與個案合作的過程、自己人生階段的轉換,而有著流動的答案
要成為「什麼樣」的心理師呢? 關於我們的職涯,沒有標準答案,更沒有期限。只有等待著我們一步一步,慢慢走出自己的路,由自己實踐。
心理雜貨舖製作
希望這一篇分享個人經驗的文章,能對你有所協助。
願我們在這條路上,都成為自己想成為的臨床心理師。
Written by 熱血小隊員
※歡迎在方格子追蹤「心理雜貨舖」,讓兩位新鮮的臨床心理師,陪你聊各種心理二三事。

※如果是正在準備考國考得你,可以看:
臨床心理師之路|給即將面對臨床心理師國考的你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心理雜貨舖
心理雜貨舖
兩個還是有點菜菜、年資一年的臨床心理師,給你各式各樣、雜七雜八(?)的「心理雜貨舖」。一位是心理探險隊的 熱血小隊員, 一位是山海四處行的 忙碌小員工。如果需要聯絡我們,信箱:[email protected]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