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生的課外時間|《隱谷路》閱讀心得|思覺失調、精神疾病、傳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基礎資訊

書名:《隱谷路》

作者:Robert Kolker

譯者:黃佳瑜

書籍類別:精神疾病、社會議題、傳記

📒推薦序

從大兒子唐諾德開始,這種名為思覺失調症的疾病彷彿在蓋爾文家族中骨牌蔓延,直到十二個孩子中有六個孩子都出現妄想、暴力、自殘等異常行為。

這是一本關於20世紀思覺失調症的研究演進報告,同時也是一本家庭傳記,主角們或被疾病束縛、或被愛束縛,各有各自創傷的他們,並不一定都能有個好結局。

✂️微爆雷簡介

蓋爾文家族由父親(唐)以及母親(咪咪)組成,本書最精彩之處莫過於對每個家族成員的背景描述,你可以看到身為父母的兩位成員自己的成長背景、創傷經歷,這些都與他們未來對12個孩子的教養態度有關。

蓋爾文家族共有10個男孩(排名1~10)、2個女孩(排名11, 12)男孩們會進行很暴力的鬥毆與霸凌,年紀小的孩子根本不是哥哥的對手,如果不服從哥哥的命令揍其他人,就只能等著成為被揍的對象,而這些孩子幾乎全是運動好手⋯⋯

兩個女孩可說是本書中最精華,也是最對比、關係最矛盾的兩人。她們身為最年幼的孩子,作者首先婉轉指出哥哥們對她們二人的『調戲』,但在後面的描述中,有清楚描寫兩姐妹的遭遇,這邊不多暴雷。

書籍末段描述了許多母親與兩個女兒之間關係的變化,兩姐妹之間是如何相依卻走上不同的道路,以及蓋爾文其他孩子們的轉變,讀起來有驚悚小說的錯覺,卻是現實故事,很震撼的作品。

書中也穿插了相關領域的科學家故事,他們的研究歷程、各自著墨的重點,以及精神醫學界所爭辯的各種議題,就算科普書的標準來檢驗本書,也是可圈可點。

📁總論

這本書可以當傳記看、當驚悚小說看、當精神醫學科普書看,不管哪種,都不會讓你失望。

(但還是放個警語在這,書籍內容包含性騷擾、性侵害、家庭暴力、家庭關係創傷等,請自行評估自己的狀態是否合適閱讀~)

這裡是雙雙在讀~很高興與你相遇,歡迎你按下follow/給我一些掌聲,對學生而言,買書其實是筆沈重的負擔,所有您的贊助都會用於購書。

期待與你們一起成長,下次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雙雙在讀的沙龍
22會員
21內容數
醫學系大四生,想要擁有不後悔的最後幾年學生生活,歡迎一起來看看我看的書、我過的日子、我做的各種蠢事XD
雙雙在讀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2/17
想自殺的人,可以成為醫生嗎? 送走一個又一個的生命之後,有憂鬱症的我,還能繼續救人嗎?
Thumbnail
2024/02/17
想自殺的人,可以成為醫生嗎? 送走一個又一個的生命之後,有憂鬱症的我,還能繼續救人嗎?
Thumbnail
2023/12/01
即使碰上壞時刻,也能成就美好人生,本書收錄15堂哈佛的最後一堂人生課,傳授經得起考驗的生命智慧,陪你走過20歲、30歲、40歲甚至50歲的困惑與關卡。
Thumbnail
2023/12/01
即使碰上壞時刻,也能成就美好人生,本書收錄15堂哈佛的最後一堂人生課,傳授經得起考驗的生命智慧,陪你走過20歲、30歲、40歲甚至50歲的困惑與關卡。
Thumbnail
2023/09/04
好的自我對話可以使人有超乎水準的表現,但壞的自我對話則會造成不自信、缺乏動力的人生態度,因此人生中最重要的對話,就是我們與自我的對話!
Thumbnail
2023/09/04
好的自我對話可以使人有超乎水準的表現,但壞的自我對話則會造成不自信、缺乏動力的人生態度,因此人生中最重要的對話,就是我們與自我的對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這本書分成兩個部分:蓋爾文家族的家族史,和美國自二戰後的精神病醫學發展史。依時序敘寫蓋爾文家的十二個小孩中,六個男孩在成年後診斷出思覺失調的過程,其中穿插章節介紹二戰後醫學界如何解釋思覺失調症的成因和如何治療。
Thumbnail
這本書分成兩個部分:蓋爾文家族的家族史,和美國自二戰後的精神病醫學發展史。依時序敘寫蓋爾文家的十二個小孩中,六個男孩在成年後診斷出思覺失調的過程,其中穿插章節介紹二戰後醫學界如何解釋思覺失調症的成因和如何治療。
Thumbnail
「要看一個人多能忍,最清楚的證明方法就是堅持守在家人身邊。 ──安.泰勒(Anne Tyler)」
Thumbnail
「要看一個人多能忍,最清楚的證明方法就是堅持守在家人身邊。 ──安.泰勒(Anne Tyler)」
Thumbnail
從大兒子唐諾德開始,這種名為思覺失調症的疾病彷彿在蓋爾文家族中骨牌蔓延,直到十二個孩子中有六個孩子都出現妄想、暴力、自殘等異常行為。 這是一本關於20世紀思覺失調症的研究演進報告,同時也是一本家庭傳記,主角們或被疾病束縛、或被愛束縛,各有各自創傷的他們,並不一定都能有個好結局。
Thumbnail
從大兒子唐諾德開始,這種名為思覺失調症的疾病彷彿在蓋爾文家族中骨牌蔓延,直到十二個孩子中有六個孩子都出現妄想、暴力、自殘等異常行為。 這是一本關於20世紀思覺失調症的研究演進報告,同時也是一本家庭傳記,主角們或被疾病束縛、或被愛束縛,各有各自創傷的他們,並不一定都能有個好結局。
Thumbnail
如果要最大程度符合作者心目中這本書的受眾,那應該是「親子」(雖然本饅頭不太贊同)。本書共30小節剛好可以排入一整個月,而平易近人的口吻則協助父母導讀,不僅可以加深親子間的情感交流,還可以讓雙方在一個又一個心理學實驗中一窺人類行為可以如何解讀。
Thumbnail
如果要最大程度符合作者心目中這本書的受眾,那應該是「親子」(雖然本饅頭不太贊同)。本書共30小節剛好可以排入一整個月,而平易近人的口吻則協助父母導讀,不僅可以加深親子間的情感交流,還可以讓雙方在一個又一個心理學實驗中一窺人類行為可以如何解讀。
Thumbnail
這陣子,我在讀《破除有毒心態,開啟自控力》。裡面的概念,對我對我來說是已知的,所以讀來非常輕鬆。 例如:第四章〈接受內在陰影,找回完整自我〉裡面援引的「內在家庭系統」和「自我撫育」,用「多元心智」來打破過去在心理學界相當流行的「單一人格」概念,以及以此為基準延伸而出的多重人格和人格分裂⋯⋯等等的診斷
Thumbnail
這陣子,我在讀《破除有毒心態,開啟自控力》。裡面的概念,對我對我來說是已知的,所以讀來非常輕鬆。 例如:第四章〈接受內在陰影,找回完整自我〉裡面援引的「內在家庭系統」和「自我撫育」,用「多元心智」來打破過去在心理學界相當流行的「單一人格」概念,以及以此為基準延伸而出的多重人格和人格分裂⋯⋯等等的診斷
Thumbnail
思覺失調基本上是一種感受經驗,彷彿家庭的地基朝著罹病的家庭成員永久地傾斜了過去。
Thumbnail
思覺失調基本上是一種感受經驗,彷彿家庭的地基朝著罹病的家庭成員永久地傾斜了過去。
Thumbnail
要看一個人有多能忍,最清楚的證明方法就是堅持守在家人身邊。 這本書詳盡敘說了思覺失調患者的困難處境。 思覺失調最具殺傷力的一點,是讓病人封閉起來,難以靠近;許多人無法跟病人產生任何交流
Thumbnail
要看一個人有多能忍,最清楚的證明方法就是堅持守在家人身邊。 這本書詳盡敘說了思覺失調患者的困難處境。 思覺失調最具殺傷力的一點,是讓病人封閉起來,難以靠近;許多人無法跟病人產生任何交流
Thumbnail
這個病症並不容易辨識——因為它不是一夕之間就讓一個「正常人」「變了」一個人,而是有階段性的過程,一開始有一些徵兆,包括病患本人可能都無法理解在自身身上發生的事,然後逐漸地,會隨著用藥、進出精神病院的情況而加速惡化。
Thumbnail
這個病症並不容易辨識——因為它不是一夕之間就讓一個「正常人」「變了」一個人,而是有階段性的過程,一開始有一些徵兆,包括病患本人可能都無法理解在自身身上發生的事,然後逐漸地,會隨著用藥、進出精神病院的情況而加速惡化。
Thumbnail
我這個人極為感性,非常容易被感染情緒,因此看書時會刻意不選悲劇結尾的作品。 說實話,看這部小說前,並沒有像是打預防針似的上網搜尋內容概要或結局走向。 我想,或許是因為文案。 我一向很注重作者的文案,文案可以說是決定我會不會看下去的關鍵。 剛看到這篇文的文案時,反應
Thumbnail
我這個人極為感性,非常容易被感染情緒,因此看書時會刻意不選悲劇結尾的作品。 說實話,看這部小說前,並沒有像是打預防針似的上網搜尋內容概要或結局走向。 我想,或許是因為文案。 我一向很注重作者的文案,文案可以說是決定我會不會看下去的關鍵。 剛看到這篇文的文案時,反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