療癒師的讀書筆記《破除有毒心態,開啟自控力》內在小孩是成群結隊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這陣子,我在讀《破除有毒心態,開啟自控力》

這本書,總共有十章。前三章,探討的是寫在封面小標上的焦慮拖延懶惰;而身為臨床心理師和大學兼任教授的作者,打破主流地用「大腦的功能是生存,而非幸福和快樂!」來引導讀者重新思考:這些看似負面的情緒和行為,其實也會帶來好處!然後,與之和解。

這些概念,對我來說是已知的,所以讀來非常輕鬆。

第四章〈接受內在陰影,找回完整自我〉裡面援引的「內在家庭系統」和「自我撫育」,用「多元心智」來打破過去在心理學界相當流行的「單一人格」概念,以及以此為基準延伸而出的多重人格和人格分裂⋯⋯等等的診斷;對於已經擁有超過十年療癒師職涯的我來說,因為長期聚焦於內在小孩的療癒,所以對「多元心智」的觀點也覺得深有同感。

所以,截至目前為止,都還沒出現「需要停下來反覆咀嚼」的片段。

直到「把內在小孩想成隊伍裡的多位『內在選手』,把內在領導者想成總教練」出現!

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我的腦海裡直接爆出「就是她拖累我們的!」的責怪,語氣裡聽得到「因為害怕被責備,所以想要揪出戰犯」的邏輯,因為裡面還帶著一股「畢竟是隊友,無法直接拋下她」的無可奈何⋯⋯聲音聽起來像是高中生,據理力爭的音量裡,摻雜了無法完整論述的稚嫩。

而我的眼淚直接奪眶而出。

原本,我還想繼續往下看⋯⋯但是,我知道自己被這句話戳中了!於是,我順著逐漸下垂的頸部,摘下眼鏡、直接把臉埋進書中;讓自己可以好好地停留在這間「內在小孩隊伍」的休息室裡。

NBA洛杉磯快艇隊的球員休息室。轉自https://www.gensler.com/projects/los-angeles-clippers-locker-room

NBA洛杉磯快艇隊的球員休息室。轉自https://www.gensler.com/projects/los-angeles-clippers-locker-room

在這裡,我看見掐住淚腺的那個內在小孩。

那是八、九歲的時候,因爲〈父親咬了我的胸口和大腿內側〉而有的內在小孩。這個事件,除了父親是主要的加害者之外,母親也因為袖手旁觀而成為加害者;此外,父親的置之不理、母親軟性要求的「不要再提了!」,再加上超過三十年也沒得到的道歉⋯⋯讓這道創傷變得像一口井那樣,表面、可以汲取到水的井口並不大,但是向下延伸之後,會發現深厚且綿延的水脈。

在成為療癒師之前,我優先修復了這道創傷;那一次的療癒是一個起點,就像在挪開「這口塵封已久的水井/創傷」上面的蓋子。在成為療癒師的這十年裡,我隨著心智力量越來越強壯,也能更大面積地修復自己。

順著「都是她拖累我們的!」⋯⋯

我看見:過去的自己,沒有將「多元心智」的觀點套用在內在小孩上,慣性地將內在小孩視為一個個體;於是,也就理所當然地將大量的心智資源投注在「八、九歲的內在小孩」身上,並且在不知不覺中忽略了其他的內在小孩⋯⋯此外,也讓這位「八、九歲的內在小孩」承擔了所有內在成長的進度。

「這樣,壓力應該蠻大的吧?」我苦笑地說著。

「我們可以幫忙啊!」其他的內在小孩一起發聲。

突然間,原本安靜且靜瀰漫著檢討氛圍的休息室,充斥著打打鬧鬧的歡笑;內在小孩們,雖然高矮不一卻很有向心力,更透過擊掌、搭肩和擁抱⋯⋯等等的肢體動作,實質地鼓舞著彼此。


原來,內在小孩們也是我的心智資源。

內在小孩們,在生命中不同的時刻,因為發生的事件超過大腦可以理解和消化的範疇而產生。他們,是那個片刻的我,只是因為感受沒有順暢流出、想法沒有被良善地理解,於是凝結而出;所以,進入那股無法被好好感受的情緒,以及瞭解當下未能梳理的想法,都可以讓內在小孩們進入意識層面,與「我」整合。

以我自己為例,在〈父親咬了我的胸口和大腿內側〉的事件中,渲染出來的議題涵蓋依附關係、信任和安全感、性和親密關係、饒恕⋯⋯等等許多沈重的面向;對於「八、九歲的內在小孩」來說,雖然已經有在一步一步地成長,但是依然是不簡單的課題。

於是,我找到與內在小孩合作的路徑。

例如:在〈父親咬了我的胸口和大腿內側〉的事件中,我在告知母親之後,曾經被「妳怎麼不會保護自己?」堵得啞口無言;於是,在「八、九歲的內在小孩」身上有「害怕被責怪」的特質。

但是,這項成份並不是「八、九歲的內在小孩」所獨有的;畢竟,會形塑「害怕被責怪」和「反射性躲避/過度承攬」反應的經驗,除了「被推卸責任」之外,還有「被過度責備/無緣無故被責備」的經驗⋯⋯然後,這些經驗也是不止一次地發生過,不然怎麼會在大腦裡形成刻痕呢?(無奈攤手

所以,在療癒進入到【療癒❺步驟】中的【步驟❷回溯原生家庭中的初始事件】的時候,可以不要一下子回推太多,改用「回溯近期經驗」的方式,請「較為年長、擁有較好表達能力的內在小孩」來處理;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受到「因為擁有較多生活經驗的緣故,於是大腦的理解和消化能力較好」的助力,然後更聚焦地處理單一項議題。

然後,獲得療癒和培力的,看起來是「內在小孩團隊」裡的大哥哥/大姐姐;但是,他們其實可以將這樣的經驗值複製給其他的內在小孩們;讓其他的內在小孩們可以更有能量、更專注地處理更久遠、更深層的課題。

raw-image

本週三(11/16),我將在【療癒師的癒兒日誌】,發佈《破除有毒心態,開啟自控力》的推薦文,並且在週日(11/20)晚上舉辦抽書活動;期待見到妳/你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謝謝分享好文,好心疼(拍拍),妳很勇敢,面對自己的創傷並且療癒她們,進而變成職業幫助更多的人,妳是善良的人,擁抱一個🫂希望妳覺得溫暖❤️
琦琦/心秩序療癒師-avatar-img
發文者
2022/11/14
很溫暖!謝謝妳的擁抱~(o^^o)
avatar-img
琦琦/心秩序療癒師的沙龍
143會員
126內容數
「內在小孩轉大人」將書寫在生活中和內在小孩扯上邊的事,可能是我自己的事,發生在我和太座之間、或是與孩子之間;也可能是孩子的事,發生在和我們之間或與同儕之間。總之,包羅萬象因為「從生活中所發生的事,抽絲剝繭之後找到引發不舒服感受的源頭」的這檔事,真的太好玩了!
2023/10/23
九月,我一邊讀《喚醒老虎》,一邊將書裡面的內容應用在生活和人際互動裡,並且與我和同樣也是療癒師的太太一起歸納出來的【心秩序・療癒❺步驟】進行整合。 於是,我辨識出「動物本能(戰鬥-逃跑-僵硬)之中會形成創傷的凍僵反應」的速度提升非常多,也因著不再抗拒、逃避而能順流地進入無助和慌張之中,並且給自己充足
Thumbnail
2023/10/23
九月,我一邊讀《喚醒老虎》,一邊將書裡面的內容應用在生活和人際互動裡,並且與我和同樣也是療癒師的太太一起歸納出來的【心秩序・療癒❺步驟】進行整合。 於是,我辨識出「動物本能(戰鬥-逃跑-僵硬)之中會形成創傷的凍僵反應」的速度提升非常多,也因著不再抗拒、逃避而能順流地進入無助和慌張之中,並且給自己充足
Thumbnail
2023/10/02
八月初,身為長期關注創傷的辨識與修復的療癒師,我收到出版社的邀請,推廣《喚醒老虎|釋放動物本能,打破凍僵反應,讓創傷復原》;字裡行間的「影響世界創傷發展三十年的經典巨著」引起了我興趣。 閱讀時,「動物不會將凍結視為無能、軟弱,人也不應該有這種想法。」讓我淚崩。
Thumbnail
2023/10/02
八月初,身為長期關注創傷的辨識與修復的療癒師,我收到出版社的邀請,推廣《喚醒老虎|釋放動物本能,打破凍僵反應,讓創傷復原》;字裡行間的「影響世界創傷發展三十年的經典巨著」引起了我興趣。 閱讀時,「動物不會將凍結視為無能、軟弱,人也不應該有這種想法。」讓我淚崩。
Thumbnail
2023/04/24
這本書,實在值得收藏! 因為,在短短四頁的〈序〉裡面,我已經知道:身為社會學家的作者,將用具有結構性的方式來解構「房間裡的大象」、回答在我內心浮現的種種疑問,例如:什麼樣的事情會變成大象?如何讓事情變成大象?誰創造了大象? 畢竟,我的成長過程中,整個家裡面也有一頭大象。
Thumbnail
2023/04/24
這本書,實在值得收藏! 因為,在短短四頁的〈序〉裡面,我已經知道:身為社會學家的作者,將用具有結構性的方式來解構「房間裡的大象」、回答在我內心浮現的種種疑問,例如:什麼樣的事情會變成大象?如何讓事情變成大象?誰創造了大象? 畢竟,我的成長過程中,整個家裡面也有一頭大象。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內在小孩(Inner Child)是心理學上的概念,指的是在成長過程中所形成的內在自我,保留了童年時期的情感、需要和經驗,並影響成年期的我們在面對工作、生活及人際關係的應對與心態。我們可以透過療癒內在小孩幫助我們釋放壓力、建立自我關懷和提高自我意識。 本篇文章提供內在小孩的冥想和對話引導步驟,幫助大
Thumbnail
內在小孩(Inner Child)是心理學上的概念,指的是在成長過程中所形成的內在自我,保留了童年時期的情感、需要和經驗,並影響成年期的我們在面對工作、生活及人際關係的應對與心態。我們可以透過療癒內在小孩幫助我們釋放壓力、建立自我關懷和提高自我意識。 本篇文章提供內在小孩的冥想和對話引導步驟,幫助大
Thumbnail
這陣子,我在讀《破除有毒心態,開啟自控力》。裡面的概念,對我對我來說是已知的,所以讀來非常輕鬆。 例如:第四章〈接受內在陰影,找回完整自我〉裡面援引的「內在家庭系統」和「自我撫育」,用「多元心智」來打破過去在心理學界相當流行的「單一人格」概念,以及以此為基準延伸而出的多重人格和人格分裂⋯⋯等等的診斷
Thumbnail
這陣子,我在讀《破除有毒心態,開啟自控力》。裡面的概念,對我對我來說是已知的,所以讀來非常輕鬆。 例如:第四章〈接受內在陰影,找回完整自我〉裡面援引的「內在家庭系統」和「自我撫育」,用「多元心智」來打破過去在心理學界相當流行的「單一人格」概念,以及以此為基準延伸而出的多重人格和人格分裂⋯⋯等等的診斷
Thumbnail
「內在小孩」是我們本身的最佳情緒投射器。 你的憂傷、害怕、憤怒、高興、哭泣、焦慮、恨意、嫉妒、痛苦等等,都是內在與自己的對話提醒。
Thumbnail
「內在小孩」是我們本身的最佳情緒投射器。 你的憂傷、害怕、憤怒、高興、哭泣、焦慮、恨意、嫉妒、痛苦等等,都是內在與自己的對話提醒。
Thumbnail
你曾被說過「幼稚」嗎?那即是類似內在小孩的概念。 我們從未真正長大,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內在小孩,例如男性在長大後重拾對玩具/玩耍的熱情,像個大男孩。
Thumbnail
你曾被說過「幼稚」嗎?那即是類似內在小孩的概念。 我們從未真正長大,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內在小孩,例如男性在長大後重拾對玩具/玩耍的熱情,像個大男孩。
Thumbnail
回來照顧自己吧,你內在受傷的小孩需要你,你的痛苦需要你承認它的存在。 以正念做每一件事,你因此能夠真正活著,你因此懂得愛。
Thumbnail
回來照顧自己吧,你內在受傷的小孩需要你,你的痛苦需要你承認它的存在。 以正念做每一件事,你因此能夠真正活著,你因此懂得愛。
Thumbnail
《擁抱你的內在家庭》用華人視角完美地詮釋了〔內在家庭〕系統。用較為大眾化的語言很好地轉譯了專業術語,照顧到了理性的左腦;也用實際的案例來進行應用和剖析了不同的部分,在觸動到讀者的情感時,也照料了感性的右腦。 這是一本好讀的書,也是一個值得學習和應用的系統,我很推薦!
Thumbnail
《擁抱你的內在家庭》用華人視角完美地詮釋了〔內在家庭〕系統。用較為大眾化的語言很好地轉譯了專業術語,照顧到了理性的左腦;也用實際的案例來進行應用和剖析了不同的部分,在觸動到讀者的情感時,也照料了感性的右腦。 這是一本好讀的書,也是一個值得學習和應用的系統,我很推薦!
Thumbnail
一個防衛機制很強大的人,不容易體會其他人的愛與善意,唯有橫亙在人我之間的這面高牆瓦解,他才會開始感受到親密的連結。
Thumbnail
一個防衛機制很強大的人,不容易體會其他人的愛與善意,唯有橫亙在人我之間的這面高牆瓦解,他才會開始感受到親密的連結。
Thumbnail
我們是否時常聽到以下的話? 「沒關係啦!長大就會自然好了啊!」 「時間久了,就忘了啊!」 然而,看似雲淡風輕的背後,其實暗藏了波濤洶湧正在伺機而動,某一天被喚醒的時候將會絆住我們而動彈不得。 內在小孩是什麼呢? 精神分析學的創始人佛洛伊德最早開始使用這個心理學用語「內在小孩」,指的是童年
Thumbnail
我們是否時常聽到以下的話? 「沒關係啦!長大就會自然好了啊!」 「時間久了,就忘了啊!」 然而,看似雲淡風輕的背後,其實暗藏了波濤洶湧正在伺機而動,某一天被喚醒的時候將會絆住我們而動彈不得。 內在小孩是什麼呢? 精神分析學的創始人佛洛伊德最早開始使用這個心理學用語「內在小孩」,指的是童年
Thumbnail
不論你歲數多大,都可能在某個時刻驚覺你的需求,是你孩堤時期那些未處理完的渴望、恐懼、和創傷。 ......... 當不再忽視,刻意壓抑甚至選擇性地遺忘那些傷痛,你就能以更明瞭、同理的姿態去處理現在的成人問題。
Thumbnail
不論你歲數多大,都可能在某個時刻驚覺你的需求,是你孩堤時期那些未處理完的渴望、恐懼、和創傷。 ......... 當不再忽視,刻意壓抑甚至選擇性地遺忘那些傷痛,你就能以更明瞭、同理的姿態去處理現在的成人問題。
Thumbnail
#演講  #情緒繪本  #內在小孩 [繪本喚醒內在小孩 / 吳在媖老師主講] 自從有孩子後,一方面會注意各類童書繪本資訊,同時也因為帶養孩子,有稍微閱讀一些心理學類的書籍,意外注意到「內在小孩」這個名詞,才知道孩子的童年經驗,特別是六歲以前的經驗,攸關孩子一輩子的情緒發展。 👩‍🏫演講摘要 ⭐
Thumbnail
#演講  #情緒繪本  #內在小孩 [繪本喚醒內在小孩 / 吳在媖老師主講] 自從有孩子後,一方面會注意各類童書繪本資訊,同時也因為帶養孩子,有稍微閱讀一些心理學類的書籍,意外注意到「內在小孩」這個名詞,才知道孩子的童年經驗,特別是六歲以前的經驗,攸關孩子一輩子的情緒發展。 👩‍🏫演講摘要 ⭐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