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拒絕「後」的勇氣(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前情請見被拒絕「後」的勇氣(一)
大三的時候,我抱持著「有試有機會的心情」,再嘗試了一次。一方面是因為快畢業了有時間壓力,另一方面是因為A系有不少課程跟心理系重疊可以相互抵免,這次我申請了雙主修心理系。
不知道是因為上次申請轉系的烏龍太令承辦的助教深刻還是怎麼了,助教記得我。講歪了。這次我再三檢查備審資料,順利的通過書審進到面試環節,這相當令人興奮,因為面試只有二取一,50%的機會讓我在面試前就好像已經錄取了。
然後呢?再度落榜。
看著面試結果的當下,我腦中一片空白,空虛、懷疑、失望、怨恨的心情混雜在一起,就像汗臭味跟香水味夾雜一樣想讓人逃離,但是我的五味雜陳卻無路可逃。簡單來說就是一種天要亡我的絕望感。
不過回想起來沒上也很合理,因為我連想修心理系的哪些課、喜歡的心理書的作者是誰都答不出來,很難說服對方。
所以那時我還像一道沒有備齊料的料理,不到位。
幻想泡泡破了以後才開始
這次的失敗推動我去從門外認識這一行在做什麼。首先,我打給系主任詢問我這次面試做得好與不好的地方、我適不適合。接著,我去接受諮商、諮詢、求見崇敬的醫師,我走的每一步都是為了更靠近對心理系幻想以外的真實。
在搞清楚心理系在學什麼、未來可以做什麼工作後,在大三下那年,我決定報考心理研究所。
後面的結果非常順風順水,順到有種人生開外掛的感覺。我報考了五間研究所,每一間筆試都通過,甚至有教授在面試的時後直接暗示會錄取我。
考上研究所後,我在比研究所同學早一年的修業時間內畢業並考到執照,同時修完教程、拿到教師證。這段故事也很精彩,之後有機會再多分享吧。
適合與否不如從願意在這個領域堅持多久來評估
在這個過程中,我最常出現質疑的聲音就是:這麼做真的對嗎?我真的適合學這個嗎?這是沒有標準答案的大哉問,只有從真的去嘗試了才能慢慢感受,儘管是進到研究所,這個答案也不斷的變動。而我想一個人適不適合做什麼,與其從天分、資質、考進的科系來評估,不如從他能或是願意在這個領域堅持多久。
「在你的時區裡,一切都會準時」
對於大三那年的我,沒有申請上雙主修不免產生「來不及了」、「都快畢業了,這次沒上就沒有機會了」的想法。因為當時的我目標放在這所學校的這一個心理系,也因為這是我比較熟悉的,所以看不見池塘外的海洋有多大,也深深被畢業後就要找工作的觀念限制住。
然而,對於我的人生而言,當時的我才20歲,我的籌碼是相對多的。對於大學階段的我,錯過了轉系、沒有錄取雙主修的機會,相較於心理本科系的同學、有順利轉系雙主修上的同學來說,的確是慢了、晚了。但對我的人生來說,並沒有遲了,在研究所的生涯中,一般人會覺得我走得比同學快,然而對我而言卻是剛剛好。
被拒絕後去想想這個經驗為你指引了什麼方向
如果你現在也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不知道要怎麼選擇,不用急,就試試看吧,只要有行動,哪怕是像我當初轉系一樣搞不清楚狀況,都可以累積經驗值。
雖然許多人對失敗的印象不好,我倒覺得失敗是很可貴的,在成為心理師以前,每一次的失敗都一再的為我指引方向。
在這條路上所有沒成功的經驗對我來說都是一種被拒絕,不過到頭來,因為這麼多的被拒絕、挫折與失敗,我才更下定決心自己對於從事心理工作的熱愛。這或許就像是好不容易才能得到的東西會更讓人珍惜吧。
我們都需要多一點勇氣,在被拒絕後多停頓、沉澱一下。越挫越勇,祝福你。
每個人的人生故事都值得被聆聽,而我也想分享。希望像這樣平凡人的平凡小故事,不只是為自己做紀錄,也可以激盪起一些什麼。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被拒絕之後,你會直接放棄還是再接再厲呢? 沒有哪一種選擇比較好或比較壞,畢竟條條大路通羅馬,每一個選擇都會招致不同的結局,而結局的好壞的定義也只是一種主觀的感受。 就像被討厭後可以因為我們的所思所想引發不同的結果,就像是我很糟因為我被討厭了;或是這與我無
被拒絕之後,你會直接放棄還是再接再厲呢? 沒有哪一種選擇比較好或比較壞,畢竟條條大路通羅馬,每一個選擇都會招致不同的結局,而結局的好壞的定義也只是一種主觀的感受。 就像被討厭後可以因為我們的所思所想引發不同的結果,就像是我很糟因為我被討厭了;或是這與我無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學術圈很殘酷,實驗失敗、論文被拒、指導教授批評,甚至同事無心的一句話,都能讓你內心小劇場炸開。但有一種超能力,可以讓你在這一切中游刃有餘——那就是:不把事情往心裡去。 ▋1. 論文被拒不是否定你的人生 • 當你熬夜寫好的文章被「三拒」時,第一反應是不是覺得自己根本不配做學術? • 事實
承蒙過去在準備研究所推甄的過程中, 從網路上蒐集到許多人的經驗分享, 同時受到很多幫助而能順利到達理想的目的地。 因此想將這段經歷及個人反思記錄下來, 讓對自己感到不自信、對未來感到不安的我們, 能夠與起伏不定的心情和平共處而持續邁進! 之前曾經在諮商社群及Dcard蒐集大家的疑問, 感謝大
Thumbnail
即將迎來2024 下半年,回顧這前半年,很挫折地發現自己所有的嘗試彷彿都是徒勞。文學投稿、翻譯工作面試、僑委會海外交流計畫,或是國科會專案,幾乎通通都沒過。 但是,心理學給了我一套新的詮釋觀點。
當面對失敗時,我們本能上會感到厭惡。這種厭惡感讓我們害怕失敗,進而避免去嘗試新的挑戰。然而,成功的人往往能克服這種厭惡,勇於面對失敗,從中學習並改進。學會克服這種厭惡感,是成長的重要一步。厭惡失敗是人類的本能反應,但我們可以透過心理訓練和實踐,不斷減少這種厭惡感,進而更積極地面對挑戰。
最近常常思考失敗是什麼,以及如何面對失敗。進到研究所後,不管是上課,還是文獻閱讀,都遇到很多困難。自己會不會肄業?會不會讓爸媽失望?肄業之後的路又該怎麼走?思考了很多未來的事情。每當我胡思亂想的時候,這些想法會不受控制的浮現出來。但是時間是不會停下來的,不管是撞到頭破血流,還是原地踏步,我們最終一死
2012年11月,有次去精神科回診,看完診非常沮喪。 當時精神科醫生不能理解,我的時間都花在教會和準備多益考試(為了通過畢業門檻),覺得我的生活沒重心。 他問了我:「妳是真的想做記者嗎?否則怎麼現在沒找個相關工作來做。」 當下我真不知道該説什麼? 的確,這本來就是我過去一直擔心的問題
在我的經驗上,大部分的挫折, 其實是一種事實上不適合, 但心理上又覺得自己很適合, 造成的內在世界與現實世界的衝突。 所幸,我在很年輕的時候,就遇過非常優秀的人, 我也更知道我自己適合怎麼樣的事情, 更知道什麼是我自己能持續做下去的。 我有三位認識十年以上的
Thumbnail
其實這篇文,不是想給大家「提早畢業」的勇氣,而是「面對雙主修、輔系、重考失敗」的勇氣。突然間,我的世界從那個重考、雙主修、輔系通通沒結果的灰色,變成要出國讀行銷碩士閃著光芒的未知色彩。想和重考、雙主修、輔系、轉系失敗的大家說,你已經很努力了,只是這些努力的成果還在發酵,再等一下,這些努力不會是白費的
Thumbnail
我的大學休學經歷,充滿焦慮症和社交障礙的挑戰,以及對教育體系的反思。無論在學校或是生活中,都充滿著種種困難和挑戰,然而這些經歷也讓我更加了解到自己,對於未來的人生方向也有了更清晰的想法。
Thumbnail
你有沒有曾經很想做一件事,卻因為各種原因躊躇不前呢? 大學三年級時,我漸漸意識到自己就讀的科系不符合我的職志,那時的我其實很混亂也很焦慮,看著同學們一個個準備出國念書、考研究所、考公務人員等,於是我也跟著同儕搭上這班「符合社會期待的列車」畢業後馬上念研究所。 研究所念了一年後,我休學了。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學術圈很殘酷,實驗失敗、論文被拒、指導教授批評,甚至同事無心的一句話,都能讓你內心小劇場炸開。但有一種超能力,可以讓你在這一切中游刃有餘——那就是:不把事情往心裡去。 ▋1. 論文被拒不是否定你的人生 • 當你熬夜寫好的文章被「三拒」時,第一反應是不是覺得自己根本不配做學術? • 事實
承蒙過去在準備研究所推甄的過程中, 從網路上蒐集到許多人的經驗分享, 同時受到很多幫助而能順利到達理想的目的地。 因此想將這段經歷及個人反思記錄下來, 讓對自己感到不自信、對未來感到不安的我們, 能夠與起伏不定的心情和平共處而持續邁進! 之前曾經在諮商社群及Dcard蒐集大家的疑問, 感謝大
Thumbnail
即將迎來2024 下半年,回顧這前半年,很挫折地發現自己所有的嘗試彷彿都是徒勞。文學投稿、翻譯工作面試、僑委會海外交流計畫,或是國科會專案,幾乎通通都沒過。 但是,心理學給了我一套新的詮釋觀點。
當面對失敗時,我們本能上會感到厭惡。這種厭惡感讓我們害怕失敗,進而避免去嘗試新的挑戰。然而,成功的人往往能克服這種厭惡,勇於面對失敗,從中學習並改進。學會克服這種厭惡感,是成長的重要一步。厭惡失敗是人類的本能反應,但我們可以透過心理訓練和實踐,不斷減少這種厭惡感,進而更積極地面對挑戰。
最近常常思考失敗是什麼,以及如何面對失敗。進到研究所後,不管是上課,還是文獻閱讀,都遇到很多困難。自己會不會肄業?會不會讓爸媽失望?肄業之後的路又該怎麼走?思考了很多未來的事情。每當我胡思亂想的時候,這些想法會不受控制的浮現出來。但是時間是不會停下來的,不管是撞到頭破血流,還是原地踏步,我們最終一死
2012年11月,有次去精神科回診,看完診非常沮喪。 當時精神科醫生不能理解,我的時間都花在教會和準備多益考試(為了通過畢業門檻),覺得我的生活沒重心。 他問了我:「妳是真的想做記者嗎?否則怎麼現在沒找個相關工作來做。」 當下我真不知道該説什麼? 的確,這本來就是我過去一直擔心的問題
在我的經驗上,大部分的挫折, 其實是一種事實上不適合, 但心理上又覺得自己很適合, 造成的內在世界與現實世界的衝突。 所幸,我在很年輕的時候,就遇過非常優秀的人, 我也更知道我自己適合怎麼樣的事情, 更知道什麼是我自己能持續做下去的。 我有三位認識十年以上的
Thumbnail
其實這篇文,不是想給大家「提早畢業」的勇氣,而是「面對雙主修、輔系、重考失敗」的勇氣。突然間,我的世界從那個重考、雙主修、輔系通通沒結果的灰色,變成要出國讀行銷碩士閃著光芒的未知色彩。想和重考、雙主修、輔系、轉系失敗的大家說,你已經很努力了,只是這些努力的成果還在發酵,再等一下,這些努力不會是白費的
Thumbnail
我的大學休學經歷,充滿焦慮症和社交障礙的挑戰,以及對教育體系的反思。無論在學校或是生活中,都充滿著種種困難和挑戰,然而這些經歷也讓我更加了解到自己,對於未來的人生方向也有了更清晰的想法。
Thumbnail
你有沒有曾經很想做一件事,卻因為各種原因躊躇不前呢? 大學三年級時,我漸漸意識到自己就讀的科系不符合我的職志,那時的我其實很混亂也很焦慮,看著同學們一個個準備出國念書、考研究所、考公務人員等,於是我也跟著同儕搭上這班「符合社會期待的列車」畢業後馬上念研究所。 研究所念了一年後,我休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