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畢業前的惶恐
2018大四最後一個學期,碩班的面試結果尚未出爐、我也卡在英文檢定尚未通過,畢業看似快了,卻充滿了不確定性。
踏步在學校內,看著人來人往校園,我看似平靜,但心裡頭的我非常焦慮,那是對自己未來焦慮,不論是踏入研究所、還是直接踏進職場,兩個路線,我都沒有信心。
我覺得我非常弱,但研究思考問題是我一直很喜歡做的事情,雖然我讀書真的弱弱的,但我還
是想要嘗試看看,想要相信自己的能耐。
「想要看看自己行不行」,雖然焦慮,那這句話,直直穩在心頭。
二、碩班的畜生生活
之後進了碩士班,碩一時我仍舊非常焦慮,焦慮這個情緒是一直在我日常生活中反覆發生,就是很想要把事情做好,想要達成教授的期待,想要做出符合科學精神的研究。
扎實的恐懼直面而來、一方面相信自己做得到,但一方面卻對沒有確定性的,感到十足的焦慮,儘管焦慮,崩潰後,仍舊站了起來。
在後來再與指導老師的談判後,他想要我轉其他實驗室、微笑的看著我說:「我沒有能力指導你」,在那時,我不再恐懼、不再害怕,我知道是時候結束了,明白沒有繼續的可能,我直視他的眼睛,訴說他的罪狀:「如果我沒有確定好,我的蟲源是二點葉螨還是赤葉螨,那怎麼繼續?」;你只回我說:「我不是分類專家」,我最後點頭說道:「謝謝老師」,那是最後一次的對談。
我沒能拿到畢業證書,辦法想盡了,失敗失敗再失敗,最害怕老師的問題就是:「別人可以為什麼你不行」,為此自責好久,也抱怨對方好多次。理智上都明白,但心頭還是深深的遺憾。
不過,用
求真的精神,我知道事實真相並非一定是我的問題,
責任分屬的概念就在當時從這些經歷誕生,
我知道失敗,不能把所有歸因都放在自己身上,對自己太不公平了。
我回顧自己成長歷程,我看到我自己有達到我自己設下的條件,我明白做研究的核心概念,我做到了,那離開有什麼好遺憾的。
三、頭腦肌肉鍛鍊完,換身體的肌肉:完整的我
現在換了一個勞力為主的工作,我也依舊那個不服輸的精神:「我覺得我可以做到」
現在也上課健身,雖然我的身體構造真的比較特別(五五身,髖活動度差),不過我的教練沒有責怪我,是很專業的分析我可以怎麼調整。
學習的過程,用大學到研究所歷練的分析力、用社團學到的組織力以及人際溝通能力、用心理學的實戰應用、用自由書寫的歷程,每一步沒有太多驚人的改變,卻扎扎實實的學習且內化。做著以前沒做過的事情,一邊驚訝自己,「其實都做的到」。
深蹲和硬舉、植物修剪、土壤物理、病蟲害防治、種植草花,我把它們都概念化,有意識的操作,保持頭腦的清晰、保持身體覺察,讓回饋豐富我的生命。
我認真地踏穩每一部,活在每個當下,就算不如預期,我依舊可以從那之中的養分茁壯自已。
身體的開發就像心理學,認識自己潛意識,慢慢開發自己。這是趟完整自己的修行,讓我明白一切都是有意義的。
昆陽 PEACE 202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