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拒絕「後」的勇氣(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前陣子被討厭的勇氣很夯,它告訴我們原來被討厭是可以的。

過去我們很容易因為被討厭、被拒絕而快速的為自己貼上負面標籤,卻很少先停下來想一想「我該這麼快吸收這個被討厭的結果嗎?還是其實那個討厭我的人才是該被討厭的呢?」。

當我們開始長出一些力氣去抵擋被討厭的感覺,似乎就產生了「和自己站在一起」的勇氣,那些因為不合己意就拿討厭別人當作武器的人,也就傷害不到我們了。凡事只檢討他人的人當然另當別論。

被討厭是一種被拒絕的感覺,你有被拒絕的經驗嗎?被拒絕之後,你會直接放棄還是再接再厲呢?

沒有哪一種選擇比較好或比較壞,畢竟條條大路通羅馬,每一個選擇都會招致不同的結局,而結局好壞的定義也只是一種主觀的感受。正如被討厭後可以因為我們的所思所想引發不同的結果,這個結果就像是我覺得很糟因為我被討厭了;或是這與我無關,我不需要改變等等。

我想多談一點被拒絕的經驗,但不是從做了什麼被拒絕、為什麼被拒絕,而是從分享我被拒絕「之後」的故事開始。

高中升大學那年,我抱持著選校不選系、還不算討厭該系所學的基礎來選填大學志願。

算是誤打誤撞吧,我進入了沒有太喜歡,卻也不討厭的A系,然而,我非常嚮往心理系,因此大二第一次嘗試轉系。

轉系的過程非常不順,一下轉系費用忘記繳、一下推薦信沒來得及準備,沒有錄取完全是天經地義的事。

因為當時我嚮往的,只是對心理以及心理系的「幻想」。不過正是因為這一次的嘗試,我開始想「我適合念心理系嗎?」。

你可能會想,現在才想這個太晚了吧!你根本就沒有決心、不是真的想要啦。沒錯阿,對當時的我而言確實是如此,卻也無傷大雅。

大三的時候,我抱持著「有試有機會的心情」,再嘗試了一次。一方面是因為快畢業了有時間壓力,另一方面是因為A系有不少課程跟心理系重疊可以相互抵免,這次我申請了雙主修心理系。

不知道是因為上次申請轉系的烏龍太令承辦的助教深刻還是怎麼了,助教記得我。講歪了。這次我再三檢查備審資料,順利的通過書審進到面試環節,這相當令人興奮,因為面試只有二取一,50%的機會讓我在面試前就好像已經錄取了。

然後呢?下回待續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下班後的碎碎念的沙龍
4會員
9內容數
每個人的人生故事都值得被聆聽,而我也想分享。希望像這樣平凡人的平凡小故事,不只是為自己做紀錄,也可以激盪起一些什麼。
2023/02/20
你的家庭裡有傳家之寶嗎?在我的家庭中,流傳著一個「五塊錢的故事」,那是我們的傳家之寶。
Thumbnail
2023/02/20
你的家庭裡有傳家之寶嗎?在我的家庭中,流傳著一個「五塊錢的故事」,那是我們的傳家之寶。
Thumbnail
2023/02/16
阿榮看見阿梅的那瞬間,體會到什麼叫做「值了」。其實對阿榮而言,等待阿梅的時間,都是值得的。
Thumbnail
2023/02/16
阿榮看見阿梅的那瞬間,體會到什麼叫做「值了」。其實對阿榮而言,等待阿梅的時間,都是值得的。
Thumbnail
2023/02/04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好奇過自己的阿公阿嬤是怎麼相識的? 某個下午,從阿嬤害羞、一直以為我要開他玩笑的談話中,道出了一二......
Thumbnail
2023/02/04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好奇過自己的阿公阿嬤是怎麼相識的? 某個下午,從阿嬤害羞、一直以為我要開他玩笑的談話中,道出了一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我想把我面對苦痛的經歷寫出來,我目的就是想它分享,把它書寫,發佈出來了就已經完成我的願望。之後若能有人看了之後得到點甚麼,那是我的額外獎勵,也是我的榮幸。 我相信在人生旅途中,我們或多或少也有遇到一些讓我們傷痛、受傷的事。在傷痛的時候,我們通常第一反應,要不然就戰,要不然就逃。選擇戰的人,在經歷傷痛
Thumbnail
我想把我面對苦痛的經歷寫出來,我目的就是想它分享,把它書寫,發佈出來了就已經完成我的願望。之後若能有人看了之後得到點甚麼,那是我的額外獎勵,也是我的榮幸。 我相信在人生旅途中,我們或多或少也有遇到一些讓我們傷痛、受傷的事。在傷痛的時候,我們通常第一反應,要不然就戰,要不然就逃。選擇戰的人,在經歷傷痛
Thumbnail
我們都需要多一點勇氣,在被拒絕後多停頓、沉澱一下。在這條路上所有沒成功的經驗對我來說都是一種被拒絕,不過到頭來,因為這麼多的被拒絕、挫折與失敗,我才更下定決心自己對於從事心理工作的熱愛。
Thumbnail
我們都需要多一點勇氣,在被拒絕後多停頓、沉澱一下。在這條路上所有沒成功的經驗對我來說都是一種被拒絕,不過到頭來,因為這麼多的被拒絕、挫折與失敗,我才更下定決心自己對於從事心理工作的熱愛。
Thumbnail
被拒絕之後,你會直接放棄還是再接再厲呢? 沒有哪一種選擇比較好或比較壞,畢竟條條大路通羅馬,每一個選擇都會招致不同的結局,而結局的好壞的定義也只是一種主觀的感受。 就像被討厭後可以因為我們的所思所想引發不同的結果,就像是我很糟因為我被討厭了;或是這與我無
Thumbnail
被拒絕之後,你會直接放棄還是再接再厲呢? 沒有哪一種選擇比較好或比較壞,畢竟條條大路通羅馬,每一個選擇都會招致不同的結局,而結局的好壞的定義也只是一種主觀的感受。 就像被討厭後可以因為我們的所思所想引發不同的結果,就像是我很糟因為我被討厭了;或是這與我無
Thumbnail
Chapter 2-4:從不學習溝通關鍵。 一、黃平的AHA-Moment: 「拒絕也是一種答案。」 如果妳今天因為求職或是申請學位,需要請一位朋友幫妳寫封推薦信。通常妳會以什麼句子「開頭」,並以什麼句子「結尾」?我想有不少人會使用「不好意思打擾了」作為開頭,以「如果不方便也沒關係。」做為結尾。 這
Thumbnail
Chapter 2-4:從不學習溝通關鍵。 一、黃平的AHA-Moment: 「拒絕也是一種答案。」 如果妳今天因為求職或是申請學位,需要請一位朋友幫妳寫封推薦信。通常妳會以什麼句子「開頭」,並以什麼句子「結尾」?我想有不少人會使用「不好意思打擾了」作為開頭,以「如果不方便也沒關係。」做為結尾。 這
Thumbnail
早上收到了一個拒絕。使用溫柔的三明治法,把核心事實夾在中間,前後蓋上了「我覺得妳相當不錯。未來我們保持聯絡。」的柔軟麵包片。 但拒絕就是拒絕。我沒有勇氣在捷運上一口氣看完那封信,深怕全車的人都知道我被拒絕。最後是利用等咖啡叫號的五分鐘速速瀏覽解決。
Thumbnail
早上收到了一個拒絕。使用溫柔的三明治法,把核心事實夾在中間,前後蓋上了「我覺得妳相當不錯。未來我們保持聯絡。」的柔軟麵包片。 但拒絕就是拒絕。我沒有勇氣在捷運上一口氣看完那封信,深怕全車的人都知道我被拒絕。最後是利用等咖啡叫號的五分鐘速速瀏覽解決。
Thumbnail
本書透過哲學家與一名年輕人的對話,在一來一往的提問與應答之間,闡述阿德勒心理學的觀點。用對話的形式,能讓我們很自然的帶入年輕人的立場。書中的提問,也幾乎都是最日常的人際關係問題。 目的論:無論我們身處何種處境,都是我們自己的選擇 他人對我們看法,是屬於他人的課題
Thumbnail
本書透過哲學家與一名年輕人的對話,在一來一往的提問與應答之間,闡述阿德勒心理學的觀點。用對話的形式,能讓我們很自然的帶入年輕人的立場。書中的提問,也幾乎都是最日常的人際關係問題。 目的論:無論我們身處何種處境,都是我們自己的選擇 他人對我們看法,是屬於他人的課題
Thumbnail
曾經在心理學的文章和課堂上,記得童年的經驗會形塑我們後來的行為模式與基礎。 但我直到昨晚(8/8)才將「害怕拒絕、害怕反擊」這件事情的根本找出來、連起來,我想將其記錄下來。
Thumbnail
曾經在心理學的文章和課堂上,記得童年的經驗會形塑我們後來的行為模式與基礎。 但我直到昨晚(8/8)才將「害怕拒絕、害怕反擊」這件事情的根本找出來、連起來,我想將其記錄下來。
Thumbnail
最近個人申請選填志願和大學轉學、轉系簡章出爐,很多人來問我當初轉系的想法,想要參考,有些人高中就想先選校再轉系;而有些是讀了一學年,覺得不適合自己: 其實當初我也想了很久,才走上這條路。 至少現在為了未來堅持著,我也還在努力著,相信你也是。
Thumbnail
最近個人申請選填志願和大學轉學、轉系簡章出爐,很多人來問我當初轉系的想法,想要參考,有些人高中就想先選校再轉系;而有些是讀了一學年,覺得不適合自己: 其實當初我也想了很久,才走上這條路。 至少現在為了未來堅持著,我也還在努力著,相信你也是。
Thumbnail
在我們的文化,說「不」是一件沒有禮貌的事情,我們鮮少去練習拒絕別人,也造就人與人的界線總是模糊,我們容易與他人的情感共生。 我們總是把拒絕卡在心頭,我們習慣委屈自己,讓別人忽視自己的需求,久了就怨恨他人,造成世間上無數的悲劇,這些原因都在於我們對於拒絕的想法,以及過於激烈的表達方式。 從小時候
Thumbnail
在我們的文化,說「不」是一件沒有禮貌的事情,我們鮮少去練習拒絕別人,也造就人與人的界線總是模糊,我們容易與他人的情感共生。 我們總是把拒絕卡在心頭,我們習慣委屈自己,讓別人忽視自己的需求,久了就怨恨他人,造成世間上無數的悲劇,這些原因都在於我們對於拒絕的想法,以及過於激烈的表達方式。 從小時候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