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部電影都在一個小房子裡,看著布蘭登費雪飾演的鯨魚老爸,自暴自棄,患上爆食症,過部肥胖命在旦夕,也不打算去醫院急救。多年好友由周洪飾演的Liz,也繼續喂他高熱量食物,尊重他自我放棄的選擇。
一個人在家裡,300公斤連走路都不能,這輩子還放棄過家庭,去選擇一個同性伴侶。300公斤、飲食還不節制,不管是外表上還是心態上,都是呈現一種放棄生命態度。被家裡女兒、妻子嫌棄、被傳教士嫌噁心、被pizza外送員嫌噁。外表很醜陋,內心又不振作,就像存心想讓大家替他丟臉。
就像小丑一樣,一種給人很丟臉的感覺,雖然心有苦衷,但好像又蠻活該的。或許電影不是要我們這樣想,不過這鯨魚老爸自己也覺得,自己做過唯一的好事,似乎只有給女兒的經濟扶持。
或許他真的是一個糟糕,又做錯事的爸爸,然後又不願意振作,以一個家庭劇來說,就是個典型的糟老爸、壞榜樣,但這是理性上。
電影還是因為這種主角而感人肺腑,坐在我座位後面的人,還哭的淅淅瀝瀝。明明是個自我放棄的人,醫療要救他也不要、宗教拯救也不要,一整個不想要被救贖,沒有被救贖的打算。
雖然電影台詞有個「欠錢總比沒命強,」但實際上是反過來吧?寧願把錢留給女兒、也不要把錢欠給醫院,自己沒命無所謂,女兒需要錢,反而展現父愛。即便自己在糟,也是個愛女兒的爸爸。
結局是最感人的,雖然自己不願意被救,唸聖經淨化他靈魂也不要,可是自己卻不斷的想用女兒的白鯨記心得來淨化自己。結局猶如念經超渡,不過只是唸女兒的文章來代替聖經。
我一直在想,鯨魚老爸根本一點也不糟、也沒有不信聖經、更沒有放棄自己的生命。但實際上那個表面,看起來就是糟糕、不信宗教、自暴自棄,不想被拯救,因為這表面都是建立在一個反人道主義上而已。一定要振作、一定要相信宗教、一定得活下去、一定要顧好自己身體,絕對不能放棄,但實際上生命價值,不見得一定得建立在努力活下去上面。
不想活下去,不見得是想死,而是想到另一個肉體到不了的世界裡,就像這部電影結尾一樣,就像聖經會去給我們一個死後世界的想像一樣。
雖然電影表面上不相信基督的力量,但實際上他是破了基督的相,來做基督的事。宗教才沒有世人想得那麼形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