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理由〕
憂鬱症不可怕,康復之路不容易,但慢慢的,你一定也能重新找回自己,看著百萬頻道主-阿滴,如何在墜落深淵之後,慢慢爬起來,不要急著否定生病的自己,也不要責怪自己,讓阿滴陪你,按下暫停鍵,走上復原之路。
〔適合誰〕
想了解憂鬱症患者、不喜歡太多艱深專業名詞者、現在已是憂鬱症患者
〔困難度〕★★
〈一〉 大綱
「阿滴英文」,只要有在學習英文的人,上YOUTUBE搜尋,敲下關鍵字,演算法或多或少都會推播這個頻道,做為參考的依據,透過生動活潑的教學影片,結合日常生活,讓英語學習,不再只是死板的背單字、背文法,多了有趣的元素,此頻道的靈魂人物-阿滴,一直帶給大眾開朗陽光的印象,卻在2021年發布一支〈在憂鬱症中掙扎了一年,我學到的事〉勇敢公開並敘述,自己罹患憂鬱症,及如何慢慢康復的過程,再度讓公眾對憂鬱症多一分理解。
〈二〉 自媒體
現今,許多莘莘學子的夢想職業,不再只是依循傳統道路,選擇當醫師、律師、教師,取而代之則是成為一名YOUTUBER、網紅,做自己喜歡的事又能獲取金錢及影響力,自媒體平台興起,加上網路世界的光速傳播,更是讓平凡大眾也有成名的機會,但這些光鮮亮麗的外表,背後卻是被各種數字流量綁架;一言一行眾人自動將其放大檢視,所承受的壓力更是無以復加。
阿滴成為台灣第一位破2百萬訂閱的YOUTUBER,沒有人告訴他未來下一步要怎麼做,也沒有前輩能為他指點迷津,只能自己一步一步,朝著未知的路途,小心翼翼的往前走,但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人不可能永遠停留在高峰,深諳這點的阿滴,急欲找尋自己下個目標與方向,卻在操之過急的狀態下屢屢失敗,這無疑是雪上加霜,更是無形中,加深自我價值的懷疑與否定。
而副頻道-「阿滴日常」開播後,讓阿滴發現事業上新的曙光,卻也是導致他憂鬱症發作的最後一根稻草,阿滴日常快速帶來的流量與正向回饋,是他亟欲得到的肯定,也讓他的生活與工作,不再有明顯的界線,隨時隨地都在為了取悅公眾,馬不停蹄的拍片,生活中的一切,全都變成數據化,無所遁形的攤在大眾底下,任憑眾人恣意評價與檢視,卻無法替自己發聲。
〈三〉 憂鬱症
這三個字在我們的日常生活時有所聞,新聞中時常報導,哪位明星藝人,飽受憂鬱症所苦,最終走上無可彌補的遺憾。曾有知名主持人說:「憂鬱症的人就是不知足!」這番不能同理的言論,無疑是汙名化,更是加深鬱友的自我否定感,對病情雪上加霜。
到底什麼是憂鬱症呢?以抽象比喻,它就像個黑洞,深不見底,卻不斷的將你拉進去,你看不到希望,只覺得這永無止境的黑暗將要把你吞噬,你告訴自己要趕快出去,不可以待太久,但另一邊又覺得,「算了!沒救了,我的一生就是這樣,我永遠不會好了。」最終黑暗戰勝,你與它融合一體,成為它的一份子,停止一切,不再掙扎。
〈四〉陪伴
有人的支持與陪伴,能讓鬱友感受自己不再孤單,但陪伴者需要具備大量的耐心,在長期負面情緒的催化下,有時甚至會跟著患者一起墜落,陪伴者在過程中,不能否定患者的思考,「甚至跟他說,你想太多了!」這些言語增加其罪惡感,也讓患者多一分不被理解的孤獨。
陪伴者最重要的是同理,理解患者,站在他的角度思考,適時的告訴他正確的疾病資訊,並記得照顧好自己的情緒,不掉入患者的情緒漩渦,即是最稱職的陪伴者。
〈五〉復原
每個人的狀況、經歷皆不相同,復原的時間長短也不一樣,但要康復最重要的第一步是有病識感。
1. 病識感→接受並接納自己,心理生病了,需要就醫,不要欺騙自己是壓力,撐過去就好,或是對自己生氣,別人都可以,我怎麼可能不行,這些只會加重病情。
2. 就醫&諮商→踏入身心科診所,不需要跟梁靜茹借勇氣,結合藥物及專業諮商師的治療。
3. 做一件小事,肯定自己,獲得成就感
4. 閱讀憂鬱症相關書籍
5. 加入相關支持性團體
6. 記錄自己的心情狀況
7. 找幾個可信任的陪伴者
8. 運動
〈六〉結論
在充滿壓力的社會,憂鬱症已是文明疾病,不論是擔任何種職務,做何種工作,憂鬱症隨時都有可能找上門。但勇敢面對,或許復原之路是趟漫長且煎熬的旅程,但請告訴自己,現在按下暫停鍵,也沒關係,之後必能展開新的人生篇章。
你是獨一無二的存在,不需要迎合外在的評價、獲得別人的肯定,也必定能活出自己最真貴的模樣!
看完之後,記得回來與我分享你的心得。
感謝你的閱讀,我們下一本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