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的愛自己的情緒管理課,主題:回想曾經非常美好的 互動回憶(可以是 短暫/想像/或陌生人)。但不知怎聊的,後來幾乎都圍繞著「信任」在打轉。
我分享了我高中時因為課業落後,加上在家念書很容易分心,所以奮發圖強跟著同學去圖書館K書。一個月下來效果不錯,至少當次的段考有進步。後來當我再次向母親提出以後要去圖書館念書時,我媽沒有直接說不行,但她給了我一個難以形容的眼神後說道:「在家不能念書嗎?一定要在外面才能念?」當下我感受到不被信任,從小學到國中我幾乎都是拿市長獎的人,高中念書到三更半夜仍是覺得跟不上大家,自發性去圖書館覺得念書效率很好、成績也進步了。她為何會給我這樣的回應?難道覺得我不是去念書是出去玩嗎?那我成績進步是怎麼來的?所以我也賭氣了,那就在家念書吧,反正妳們也不在乎我功課好不好是吧?那我又何必在乎!後來成績果真又回到後段班。
現在回想起來,更證實了內心深處我努力念書不是為了我自己,是為了好成績可以給父母炫耀,想要討好父母。這是現在的我察覺出自己當時的心理狀態。
我哥從小成績狀況一直是中段班不如我,我還記的小時候有一次我跟我哥聊天,我哥說他不是念不起來,他只是不想念!我回他說如果你再努力一些念書拿出好成績可以給父母高興,為何不呢?我忘記他回我什麼了,當時的我只是把這當成一個藉口,一個就是他可能沒有我聰明,盡了力仍只是中段班的藉口。反正現在都成年了,確切原因不可考了。
成績好壞真的不代表人生勝利組或職場的順利與否。我哥在一家穩定的日商公司待了2.30年沒換過工作。而好成績的我,通常工作個一兩年就會換工作,離開的原因很多:職場霸凌、職場性騷擾,覺得公司制度不健全、老闆公私不分、或是隨心所欲的處罰苛扣員工薪水;或是覺得外行領導內行,跳槽到更好的公司;派系鬥爭,老闆被鬥下來我也被資遣了;公司縮編不賣營養品、不需要營養師,又被資遣了……
我想這麼多離開的理由,有些是可控、有些是不可控。人生走到現階段,既來之則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