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台灣人。guá,tâi-uan-lâng。

2023/02/25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1987年,台灣解嚴。
1989年,#侯孝賢 導演的《#悲情城市》上映。
33年後的2023年,4 K版於二二八前夕重新上映。
片中令老夫印象最深刻的角色,是 #梁朝偉 所飾演的攝影師(文清),小時候因耳聾而失語,長大後遭逢 #二二八事件 外省人、本省人的紛爭,某次搭火車時遇「本省人」盤查,失語的梁朝偉結結巴巴地發出語調怪異的「我⋯⋯台灣⋯⋯人。guá⋯⋯tâi-uan⋯⋯lâng。」。
梁朝偉所飾演的失語的「台灣人」,後天的影響造成他聽不見因而失語,隱喻的是國民黨接收台灣後,遭到壓抑而失聲的「台灣人」,而梁朝偉劇中的攝影師工作、以及修復照片的劇情則象徵了記憶(攝影)、與找回(修復)的過程。33年前的電影今日看來仍然相當切合時局;在經歷1987年之前的那一段黨國教育、說國語運動、讀著國立編譯館課本關於中國地理內容的時代,我們失去了許多關於台灣的記憶,想像的、以為的都是那許多的台灣人從未造訪過的黃河長江水、秦嶺淮河畔。慢慢地,透過文件的解密、網路搜尋的便利、電影、電視劇及廣告媒體文化的傳達,我們才慢慢地找回關於二二八、關於白色恐怖、還有消失在那個年代的人的記憶。
二二八為什麼要放假?為了記念什麼?不斷地提起,不是為了要挑起仇恨,而是要透過召喚當時的記憶,提醒我們不要重蹈覆轍。
如果你未曾看過《悲情城市》,這是個很不錯的契機。
#抹除很容易_要再找回卻要花很久的時間與力氣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