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情城市】-從「疏離」到「切身」的絕望
(1989)
簡介
【悲情城市】透過一個九份大家族「林家」的興衰,來講述台灣1945年到1949年之間,所經歷的包括政權轉移、「228事件」、「白色恐怖」等種種動盪。
劇情大致上分成三條線,以林家三兄弟各自的遭遇進行:
身為大當家的大哥林文雄(陳松勇 飾),必須一直替惹麻煩家裡人惹的麻煩收拾殘局、想辦法維護家族成員的安全;
曾於上海擔任日軍翻譯的二哥林文良(高捷 飾),在精神疾病康復後,開始透過以前的人脈,打算在國民政府的眼皮子底下搞些非法生意;
而男主角四弟林文清(梁朝偉 飾),雖只是個喜愛攝影、與世無爭的聾啞人士,卻因與好友寬榮(吳義芳 飾)、林老師(詹宏志 飾)等左派異議人士交好,而在戒嚴時期被逮捕……
倍感親近的生活凝視
這部電影當中,有我們觀眾格外「親切」、「熟悉」的地方,但同時也給人一種強烈的「疏離」與「迷糊」感。
親切的部分,主要是片中關於台灣家庭及市井小民生活的情節。
即便觀眾並不生在那個年代,但是當導演侯孝賢以平實且帶有點距離的鏡頭,拍下這些人日常的一舉一動時,我們會完全被那些「很有台灣性格人」的相處樣態給吸引。
例如開場時林家為了餐館開張、所有人忙進忙出時,家人間的叫罵;
或是每當二哥闖禍時,大哥林文雄兇惡的臭幹喇譙及老父冗長的講古碎念;
乃至於林文清和好友之妹寬美(辛樹芬 飾)間,明明很喜歡彼此、總是動不動就去找對方,卻都很克制地不把情感說破……等情節,無不呈現出台灣人的內斂與樸直。
尤其侯孝賢又確實很懂得怎讓演員們演得很自然。所以我們不僅對那些生活片段感到十分熟悉;且片中人物種種「愛在心底口難開」、「刀子嘴豆腐心」的日常對話、家庭互動,我們也會知道,那些言行舉止間都暗藏了,對身邊之人的關切與珍視。
我想,雖然【悲情城市】的步調極為緩慢,故事也講得相當隱諱、不直白,但這部電影仍有種能讓我看得津津有味、目不轉睛的強大魅力,正是來自於侯孝賢把那種台灣人的有血有肉的生活底蘊──「不會言明的溫情」──給表現出來了。
似遠若近的時代故事
可另一方面,這部電影又給人一種很強烈的「疏離」、「迷糊」之感。
這指的並非故事內的氛圍,而是電影的敘事方式,導致得觀眾與劇中人物相當有距離感。
不難發現,侯孝賢講故事的方式很像是在截取人生任意的切片。當電影進入一個新的場景時,事情通常都已經進行到一半的,人物們自顧自地進行著該做的事、說著他們才懂得對話。整部片在傳遞任何故事背景或人物關係時,從來都沒有確切的解釋性台詞,因此觀賞【悲情城市】的過程,是很容易全程都充滿疑惑的。
像是我們會直接不明就裡地看到四弟林文清在和一群顯然對國民政府不滿的年輕人聚會;高捷前一秒還在醫院發瘋,下一秒已經在餐廳中跟一群上海人談走私生意;觀眾還沒搞清楚狀況,身為林家小弟的太保就突然拿刀去砍人了……
這些人到底是誰,與其他人物是什麼關係,他們正在什麼地點做什麼事情,我們都得在資訊極少的狀況下,靠著對話內容、人物使用的語言等細微線索,一點一滴將故事的完整圖像慢慢拼湊出來。
有趣的是,觀眾體驗到的這種「持續的疑惑與疏離」,卻正好與這部電影的主題形成了有趣的呼應:
首先,由於男主角林文清又聾又啞,旁邊的人在談論什麼或發生什麼事,文清往往是後知後覺,甚至狀況外的;大部分的時候他對於周遭的人事也同樣是相當格格不入的。
再來,本片的故事設定在九份(而非權力的中心台北市),因此當暴動發生、民間出現流血衝突,乃至於後來政府出兵等,主角一家人當下都只能間接地從謠言或收音機得知。所謂的「威權統治」、「戒嚴」、「血腥鎮壓」等,對於九份林家、對於許多被蒙在谷底的台灣民眾來說,不見得是立即的衝擊,反而更接近一種「隱隱約約覺得不對勁」的壓力。
因此觀眾看電影時的困惑、無法進入,同時也就是林文清與林家對當下社會的疏離,更是台灣老百姓與歷史真相、民族創傷的距離感。
我們得等電影的後段,大致上梳理好故事資訊,同時也看到文清真的被逮捕、身邊真的有人死於政府的清算後,才會赫然驚覺,原來自己早已不知不覺地被時代的陰影纏上了。
當文清一家迷茫地站在火車月台,最後選擇放棄逃亡,回家拍下最後一張全家福,那種「不知該何去何從」、「無路可走」的絕望與苦悶也才油然而生。
這個「從『不知』到『知』」、「從『疏離』到『切身』」的過程,大概就是【悲情城市】,在那個剛解嚴、許多人甚至都對「二二八事件」毫不知情的1989年,想帶給台灣觀眾的經驗吧?
觀後感
總而言之,【悲情城市】絕對是一部很考驗觀眾「理解能力」與「感受力」的作品,要是無法從侯孝賢「對生活的凝視」中看出他刻劃的「台灣人的迷人之處」,或是無法接受那種含混不清、充滿距離感的敘事,那觀賞這部電影大概會十分痛苦;但反過來說,若能耐下性子去感受,感受那些由生活片段拼組而成的「時代氛圍」,那就絕對能發現【悲情城市】與眾不同的魅力及韻味!
p.s.
雖然我很清楚這種「截取日常生活最平實自然的片段」是侯孝賢一貫的說故事方式;但不得不說,要這樣來描繪一個時代的輪廓,我感覺起來似乎仍有點力不從心。或許這更適合拿來講【海上花】(1998)那樣人物、空間格局都小的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