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學習理論|犯罪社會學專題05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社會學習理論為社會學領域中之社會過程學派,若以古典社會學三大家的理論劃分則為互動論的觀點。主要認為犯罪之形成乃源於犯罪人透過學習、接觸這些不符合社會規範與價值的犯罪結果。其主要之理論分支有以下幾種理論:不同接觸理論、不同增強理論、中立化理論等。

不同接觸理論

美國犯罪學家蘇哲蘭(Edwin H. Sutherland)提出不同接觸理論(The Theory of Differential Association)。此理論提出,在社會的一些情況下(比如社會解組)個人可能會因為接觸到不同的價值,而產生不同的行為模式,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其中,若個人接觸到犯罪人,學習到了這些犯罪人的價值觀、行為模式,個人就容易產生犯罪行為。而接觸的學習,主要受接觸次數的頻度(Frequency)、時間長短(Duration)、優先順序(Priority)、強度(Intensity)等不同而異。
但對於不同接觸理論也有些批評,比如難以以實證方法進行研究、無法解釋所有犯罪型態、沒辦法解釋為何會有「接觸」,以及某地區之第一犯罪是如何產生的等。

不同增強理論

不同增強理論(Differential Reinforcement Theory),此派系基於心理學之觀點而形成。此派認為,既然心理學得出一個人的行為是受到「制約」的,也就是人會傾向於去做會讓自己「快樂」的事,遠離會讓自己「痛苦」的事情。將此套用到犯罪上則可解釋犯罪之形成,若犯罪者透過犯罪行為可以得到「快樂」的增強效果,其就有可能會從事犯罪。反之,社會適度增加犯罪所帶來的「痛苦」則可以減少犯罪,通常就是透過社會規範來對其進行控制。

中立化理論

中立化理論(Neutralization Theory)旨在探討犯罪人對其犯罪的合理化(Rationalization)來改變一般對偏差或犯罪行為之態度,使他們不易於從事犯罪或偏差行為時不會在乎社會恥辱(stigma),減少社會對其之控制效果。
一般而言,這種中立化技術可分為五種不同的類別:
  1. 責任之否認(The Denial of Responsbility)
    其否認應對其行為負責,且自認自己是當前社會環境下之犧牲者。因此自己不需服從社會給予的社會責任與義務,因此不需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2. 損害之否認(The Denial of Injury)
    他們對自己因犯罪行為而造成的損害毫不在乎,比如對竊盜行為僅會認為是暫時借用、傷害行為只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不需他人干涉等。
  3. 被害人否認(The Denial of Victims)
    對於因犯罪而產生的被害人,這些犯罪人會認為這些都是因為被害者的不誠實或是不履行義務所致,因此這些受害人應該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而犯罪對犯罪人而言僅是「教訓」這些人的手段而已。
  4. 對非難者之非難(The Condemnation of Comdemners)
    犯罪人通常會受到他人非難,如家長、教師、警察等,但犯罪人通常會認為這些非難者的管教不當、不公平,或是直接認為非難者因各種原因沒資格對其指指點點等。
  5. 高度效忠其團體(The Appeal of Higher Loyalties)
    這些犯罪人通常對於自己所屬的團體,如幫派組織等有高度效忠,他們認為自己的犯罪行為都是忠於其所屬組織的表現,並以此犯罪行為為傲,認為自己值得讚揚。

Reference

蔡德輝、楊士隆(2022)犯罪學,增訂第八版。臺北市:五南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7會員
39內容數
正在準備轉學考,所以會把轉學考準備期間練題的擬答放上來。如果能對未來的學弟妹有所幫助那我覺得就有價值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Na Ali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次級文化理論 美國社會學家柯恩(Albert K. Cohen)提出次級文化理論(Delinquent Subcultural Theory)來解釋下層少年犯罪的問題。 在此理論中,下層社會之青少年形成犯罪的因果流程是這樣的:首先,下層社會之青少年渴望達到中上層社會的生活水準或目標,但由於他們本身各
緊張理論 緊張理論(Strain Theory)係指行為人若無法有效地透過合法的手段取得社會地位或財務上之成就,內心會因此產生挫折、憤怒、緊張等負面情緒進而導致犯罪。分類上屬社會結構理論。 在此理論觀點中,中上階層的人較少有緊張與壓力存在,因為他們能獲得比較多個教育機會與資源,較能達成其所想之成就;
涂爾幹(Émile Durkheim)作為社會學三大家,關於犯罪之社會結構面皆是因其而起。在介紹無規範理論之前,須先對於涂爾幹的思想基礎有些基本的認識。 涂爾幹提出以下幾種論點: 人是社會之動物 涂爾幹認為人類正如有機體一般,在社會中被社會力量所控制,如與自然法則類似的社會秩序、約束著人們行為的社會
犯罪社會學強調以社會的角度來分析犯罪的成因,與犯罪生物學或犯罪心理學不同。通常犯罪社會學之研究可分為三大學派:社會結構學派(Social Structure Theories)、社會過程學派(Social Process Theories)以及社會衝突學派(Social Conflict Theor
次級文化理論 美國社會學家柯恩(Albert K. Cohen)提出次級文化理論(Delinquent Subcultural Theory)來解釋下層少年犯罪的問題。 在此理論中,下層社會之青少年形成犯罪的因果流程是這樣的:首先,下層社會之青少年渴望達到中上層社會的生活水準或目標,但由於他們本身各
緊張理論 緊張理論(Strain Theory)係指行為人若無法有效地透過合法的手段取得社會地位或財務上之成就,內心會因此產生挫折、憤怒、緊張等負面情緒進而導致犯罪。分類上屬社會結構理論。 在此理論觀點中,中上階層的人較少有緊張與壓力存在,因為他們能獲得比較多個教育機會與資源,較能達成其所想之成就;
涂爾幹(Émile Durkheim)作為社會學三大家,關於犯罪之社會結構面皆是因其而起。在介紹無規範理論之前,須先對於涂爾幹的思想基礎有些基本的認識。 涂爾幹提出以下幾種論點: 人是社會之動物 涂爾幹認為人類正如有機體一般,在社會中被社會力量所控制,如與自然法則類似的社會秩序、約束著人們行為的社會
犯罪社會學強調以社會的角度來分析犯罪的成因,與犯罪生物學或犯罪心理學不同。通常犯罪社會學之研究可分為三大學派:社會結構學派(Social Structure Theories)、社會過程學派(Social Process Theories)以及社會衝突學派(Social Conflict Theor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隨著社會重大犯罪案件的報導頻繁,對於犯罪者的處遇與受害者的心理關懷引發了廣泛思考。本文探討了罪刑主義向教化取向的轉變,以及心理健康資源在預防性介入中的重要性,強調社會需建立有效的心理支持系統來降低犯罪發生。未來的政策應聚焦於犯罪者的早期預防與受害者的心理照護,以促進更安全的人道社會。
Thumbnail
犯罪心理是我的啟蒙影集,也是大學畢業後一直追劇的影集到現在及未來。 每次看都有不同的感受與自省,每個案例的背後都有不同的意義上的的解釋。 認知、行為是相互影響(心智與刺激行為)沒辦法可以用獨立式的看法看待任何問題。 大學有修認知心理與行為理論(還是主修科目)光〔腦科學〕就可以講很久,大腦皮質很
Thumbnail
行為學大師史金納教授曾指出心理學只研究能觀察的行為,我偏愛觀察人類外顯行為,不過這位行為學派巨擘提出「行為永遠強化行為」。進一步觀察行為背後的動機,並發現人類行為的多樣性,無法僅用古典或操作制約來定義。同時,運用心理學小技巧以達成目標,但人類的行為複雜性仍然是一個挑戰。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最近看的書「路西法效應」所引發的一些想法。書中透過監獄模擬實驗探討了環境對個人行為的影響,並提出了道德標準是否浮動的問題。
  其實每一個人都知道,當一個人想要並最終觸碰另一個人的身體時,不是生殖器在控制肌肉,而是大腦。也許你的大腦和平常處在不太一樣的精神狀態,但那還是你,而且你是知道的。沒有人天生是生殖器和激素的奴隸,在你人生的絕大多數時候,你也不會真心想要向外界宣稱你是這樣的奴隸。
  每一組關係之中,成員間的權力都不可能完全對等。重要的是,我們應該將之辨認出來,並且讓參與的成員都充分地意識到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以此避免社會中的特定群體成為系統性的受害者、也讓另一些人沒有機會繼續系統性地加害他人。
Thumbnail
弱聯繫是如何促成社會運動的發生?瞭解弱聯繫的重要性,從社會學研究和社會運動案例中揭示習慣、社群影響力,以及個人成長和社會變革之間的深刻關聯。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論了社會療癒和社會動力效應的相關理論,以及這些理論的實務應用。文章中提到了Moreno等人對於社會療癒和社會動力效應的看法,以及這些理論在促進社會變革和團體治療方面的應用。
一、簡答題 (一) 何謂「減害(harm reduction)思維」?其興起的時代背景為何?試舉例說明harm的內涵以及其對應的因應措施。(30%) (二) 請比較「情境控制理論」與「控制理論」的異同,並舉例說明之。 二、應用題 司法院釋字第799號解釋理由書提及:「按對性犯罪者於刑罰執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隨著社會重大犯罪案件的報導頻繁,對於犯罪者的處遇與受害者的心理關懷引發了廣泛思考。本文探討了罪刑主義向教化取向的轉變,以及心理健康資源在預防性介入中的重要性,強調社會需建立有效的心理支持系統來降低犯罪發生。未來的政策應聚焦於犯罪者的早期預防與受害者的心理照護,以促進更安全的人道社會。
Thumbnail
犯罪心理是我的啟蒙影集,也是大學畢業後一直追劇的影集到現在及未來。 每次看都有不同的感受與自省,每個案例的背後都有不同的意義上的的解釋。 認知、行為是相互影響(心智與刺激行為)沒辦法可以用獨立式的看法看待任何問題。 大學有修認知心理與行為理論(還是主修科目)光〔腦科學〕就可以講很久,大腦皮質很
Thumbnail
行為學大師史金納教授曾指出心理學只研究能觀察的行為,我偏愛觀察人類外顯行為,不過這位行為學派巨擘提出「行為永遠強化行為」。進一步觀察行為背後的動機,並發現人類行為的多樣性,無法僅用古典或操作制約來定義。同時,運用心理學小技巧以達成目標,但人類的行為複雜性仍然是一個挑戰。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最近看的書「路西法效應」所引發的一些想法。書中透過監獄模擬實驗探討了環境對個人行為的影響,並提出了道德標準是否浮動的問題。
  其實每一個人都知道,當一個人想要並最終觸碰另一個人的身體時,不是生殖器在控制肌肉,而是大腦。也許你的大腦和平常處在不太一樣的精神狀態,但那還是你,而且你是知道的。沒有人天生是生殖器和激素的奴隸,在你人生的絕大多數時候,你也不會真心想要向外界宣稱你是這樣的奴隸。
  每一組關係之中,成員間的權力都不可能完全對等。重要的是,我們應該將之辨認出來,並且讓參與的成員都充分地意識到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以此避免社會中的特定群體成為系統性的受害者、也讓另一些人沒有機會繼續系統性地加害他人。
Thumbnail
弱聯繫是如何促成社會運動的發生?瞭解弱聯繫的重要性,從社會學研究和社會運動案例中揭示習慣、社群影響力,以及個人成長和社會變革之間的深刻關聯。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論了社會療癒和社會動力效應的相關理論,以及這些理論的實務應用。文章中提到了Moreno等人對於社會療癒和社會動力效應的看法,以及這些理論在促進社會變革和團體治療方面的應用。
一、簡答題 (一) 何謂「減害(harm reduction)思維」?其興起的時代背景為何?試舉例說明harm的內涵以及其對應的因應措施。(30%) (二) 請比較「情境控制理論」與「控制理論」的異同,並舉例說明之。 二、應用題 司法院釋字第799號解釋理由書提及:「按對性犯罪者於刑罰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