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文是我閱讀Jordan Peterson《生存的十二法則》第7章的心得分享,這本書到內容非常的扎實,但作者觀點獨到,各種相關的素材旁徵博引,讓這本書雖然看起來非常嚴肅但並不會只是淪為說教,感興趣的朋友建議可以去購買這本書來看。
關於獻祭的概念:
說到獻祭,很多人一定都會想到每逢過年或是其他重要節日時,家中長輩都會準備三牲四果或是零食飲料之類的來祭拜祖先或是神明,不管是否真的誠心信神,總歸是討個吉利,在古代的原始部落也會將捕獵到的獵物放在祭壇上焚燒,以獻祭給部落崇拜的神明祈求捕獵順利或是來年豐收,這ㄧ傳統,從古至今,從東方到西方,儘管獻祭的手法有所不同,但卻都遵循著類似的行為模式,這說明所有的人類其實都有個共識:必須付出些什麼獻給某個不可名狀,以換得未來的幸福生活。
聽起來是不是很像「要怎麼收穫就怎麼栽。」、「想要得到什麼就必須先付出什麼,等價交換」、「什麼都無法捨棄的人,什麼都改變不了」之類的概念?沒錯,其實人類歷史上許多可歌可泣的作品在古代典籍或是神話裡都有「原型」,而本書裡有很大一部分是藉由探討聖經裡的故事來解析人類自古至今賴以生存的法則是如何形成、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的,而這些法則通常都會隱藏於古人所創作的故事之中,這或許也是人類從古至今都樂此不疲編撰、觀賞各種故事的原因(至少到現今人們依然十分熱衷於追劇)。
最早的獻祭故事-該隱與亞伯:
聖經中最古老也最經典的獻祭故事莫過於該隱與亞伯了,他們是人類之祖亞當和夏娃的兒子,但命運卻大不相同,亞伯的獻祭深受上帝的喜愛,因此經常得到上帝的恩賜,但該隱的獻祭卻不糟上帝喜愛,因此總是得不到上帝恩賜,於是該隱心生嫉妒憤而殺害了亞伯,造就了人類歷史上第一件兇殺案。
故事相當簡單而不複雜,但有幾點值得探討:
1.獻祭或者說付出,並不會總是能得到回報:
舉個極端的例子:如同舔狗和渣男同時追求一個正妹,前者透過大撒幣買各種禮物來獻祭給正妹,後者以自身的男性魅力來獻祭給正妹,請問正妹比較容易跟誰在一起呢?顯然是渣男成功率比較高,而這時舔狗也只能對渣男各種羨慕忌妒恨,某方面來說這個小例子也很像「該隱與亞伯」故事的翻版,明明都一樣獻祭,一方深受喜愛,一方遭人拒絕,關鍵就在於用錯了方法,或者說你給的價值壓根不是對方需要的,
2.心意會影響獻祭效果:
在聖經中多次暗示該隱會獻祭失敗的原因是因為他「心不誠」,亞伯會獻祭成功的原因是因為「信」,這個概念就類似於在自我提升過程中,是把目標放在「為了讓女生喜歡所以我去做什麼」和「因為我對這件事有目標和熱情,所以我想要提升它。」兩者間的差別,前者只是為了泡妞,後者才是真正的在提升,效果當然就會差很多,「心誠與不誠」某方面來說也可以解釋為「將自己的專注力放在哪裡」是將專注力放在自己身上,專注於自身的成長與進步,還是專注於妹子給的反饋,如果沒有好的反饋就不做這件事?相信大家已經知道為什麼這兩種獻祭的效果會不同,即使他們看似都花費了一樣的時間和代價,但兩者獲得的成長一定是大不相同。
個人體悟:
我們生於這個世間,註定是要不斷的獻祭,與信不信上帝無關,即使你是一個無神論者依據得向某個存在獻祭,才有辦法獲得你想要的,在工作上,我們奉獻自己的時間和青春活力,以獲得應得的報酬,維持自己的溫飽和生活品質,不管想或不想,人都得做這樣的獻祭,於是這個時候問題就來了:有的人會盡可能的減少自己的付出,認為拿一樣的錢,能少做事就少做事。而有的人則會認真於工作之中,提升自己的專業和職場競爭力,同樣都在職場打滾了十年,誰的成就會比較高呢?這,也是該隱和亞伯故事的另一種驗證。
同樣的,有的人下了班後選擇躺平休息,有的人下了班後會去健身、讀書進修、訓練泡妞技巧,要不要做額外的獻祭,這也是個人的選擇,但就我個人體會到的是,任一種方式的自我提升都必須付出不小的代價,以我個人而言,健身意味著要健康飲食不能亂吃垃圾食物,否則練了也是白練,效果不會出來,也是在浪費時間和生命,就如同該隱心不誠,即使消耗了供品也無法取悅上帝。
對於自我提升這件事情,我們必須對自己誠實,如果要去衝某樣價值,就不能三心二意,既要提升,卻又不願意付出應付的代價,那等在前方的結果終究也只有失敗一途,而且你還會怨恨自己,因為即使付出了這麼多,依然無法得到理想的結果。
所以對我而言,自我提升真的不是什麼愉快的事,或是值得拿來吹噓的事情,而是如同進擊的巨人裡調查兵團一般,捏著某個地方高喊:「獻出你的XX!」然後向前衝鋒,不這樣的話就什麼都改變不了,人啊,終結是要感受痛苦,奉獻某些自身的存有,才能換取改變未來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