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教哲學囈語 (1):「犧牲」與奧丁的自我犧牲

2023/06/10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有很多人問異教人是為什麼會對古北歐文化抱持這麼強烈的執著。是真的有很多人問!我大概都講得出緣起(小說《空之境界》提到盧恩文字開始),但如此長久的熱忱連我都有點驚訝;我想,最主要還是古典文學中的異教思想打動了我。這系列會是長篇,下次更新時間點不好說,我盡力而為。

關於犧牲的哲學問題

「犧牲」(sacrifice) 概念在當代哲學討論中不太常見,現代社會建立在基本人權與民主制度之上,任何人的生命都平等地值得關懷與重視。論及古代文明中的人祭 (human sacrifice),既使是自願獻出生命,卻往往被視為野蠻的行為;就算嚴加駁斥仍易感不適。
  但是,或許「犧牲」在當代只是沒那麼露骨地發生。執行一項公共建設,比如說挖掘高施工難度卻能帶來巨大經濟效益的隧道,拜科學所賜,我們已經能精準計算出施工風險,包含可能喪失幾位施工人員的性命;假設明明知道至少可能會有 2 人因此工程喪命,難道就不動工直到風險機率降到 0% 為止呢?實際上,政府在規劃這類工程時,只要風險能控制在一定範圍內,幾乎都會付諸實行,只要可能構成的傷亡不會太誇張。
  以著名的「電車難題」(trolley problem) 其延伸案例來說;失控的電車正朝向 5 位受困於軌道間的無辜者撞去,此時你身另一側鐵軌且有能力使電車朝向自己,換句話說,犧牲自己來拯救更多的生命,應該如何做決定才是對的呢?進一步;如果是 10 個人呢?100 個人呢?怎樣的案例你會認為犧牲自己是道德義務 (moral obligation),而怎樣的案例會認為犧牲自己是一種超義務 (supererogation) 的崇高行為?
  相關的「犧牲」概念或許還能從其他角度切入探討;上述「電車難題」是「自願地損己利人」,那麼「非自願的『犧牲』是不是仍具有正向的道德價值?又要如何確定一項『犧牲』是出於自願的?」——假想一個有活人獻祭以換來風調雨順的社會,人們出生並成長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中,且終其一生都未接觸非活人獻祭的其他社會群體;換句話說,這個假想社會中的人們很可能沒有想過「不用活人獻祭」的社會運作會是什麼情形——在此社會中,既使自願獻出自己的生命滿足社會期待,還能算是自願嗎?
  類似的問題暫且擱置,讓我們假定以下直覺是正確的:「必須不受外力脅迫,出於自由意志選擇損己利人才是具有道德價值的『犧牲』行為。」當然,以嚴格的哲學分析來說遠遠還稱不上是定義;但,籠統的觀念已經足以讓我們嘗試理解接下來的案例。

「會痛」的犧牲為了什麼?

前述的「犧牲」至少都是關於「利他」,日常語境中能輕易掌握;像是我們會說:「朋友為了陪伴並鼓勵自己『犧牲』了許多時間與心力」。因為我們能夠理解,朋友的選擇不是為了自己,是為了另一個個體的福祉著想,而他本不必如此。「不必如此」即不受外力威脅,且出於個人意志自由地選擇了耗費更多心力在呵護我,不考慮回報。朋友的行動不符合最大化個人利益,將原本能善用於從事它務的時間與氣力用到自己身上,甚至可能使他陷入更糟糕的境地(感染上悲傷的情緒)。
  所「犧牲」的東西,也就是「損己」之所以是「損」,意味著犧牲者放棄了自己「想要的事物」,不論那是什麼。相對地,給予自己本來就不在意的東西,儘管客觀上可說是喪失部分利益並增進他人利益,也稱不上是一種犧牲。簡言之,能反映出德性的「犧牲」是讓犧牲者會感到痛苦或感到掙扎的。對於所有人而言,我們終其一生能辦到最強烈的給予,就是奉獻出自己的生命。
  奉獻生命的犧牲常見於宗教性故事中,像是「耶穌為了淨化人類的惡而犧牲自己」;同樣出現在宗教脈絡中的犧牲也可能有爭議性,像是「為了實現宗教理念而行動的自殺炸彈客」。不論如何,犧牲者並非不想要自己的生命延續,而是自願選擇為了其他價值的實現,將生命給出去。可能是為了神聖的理念、為了所屬的團體;總之,為了「所愛」交出自己的一切。
  然而,又該如何理解「為了自己而犧牲」呢?那還稱得上是「犧牲」嗎?為了他人的利益奉獻出生命,古往今來的英雄傳說或神話中有大量案例;但若是「『犧牲』自己的生命給予自己」,似乎就沒那麼容易理解。我想分享的例子來自於一千年前的「北歐神話」(Norse Mythology)。

北歐神話裏奧丁的自我犧牲

「北歐神話」是通俗的稱呼,它整合自兩本古北歐詩歌古籍:《詩體埃達》(Poetic Edda)、《散文埃達》(Prose Edda);前者比後者更加古老,成書時間大約相差一百多年左右,且後者有明確的作者為「斯諾里」(Snorri Sturluson),前者作者不明。關於「自我犧牲」(Self-sacrifice) 的章節出現在《詩體埃達》的第二部分——《高者箴言錄》(Hávamál)——像是一系列流傳久遠的諺語與建言,後世追認它出於古北歐神祇「奧丁」(Óðinn) 之言,奧丁在古北歐文學語境中常有「高者」的稱呼;古北歐語 (Old Norse)(即兩部《埃達》撰寫時代的語言)中「Hár」可意旨「高者」(High One),「mál」意旨「言說」、「講談」;詞性變化連結成一個字即「Hávamál」(高者之言)。續篇,我會從《高者箴言錄》中的兩節詩歌初探「自我犧牲」的概念。
▋ᛏᛁᛋᛁᛣ᛫ᚢᚴ᛫ᚼᛁᚱᛅᛣ᛫ᛁᚴ᛫ᚼᛅᛁᛏᛁ᛫ᚢᛁᛏᛁᚢᛅᛣ᛬ᚢᛁᛚᚴᚢᛘᛁᚾ᛫ᛏᛁᛚ᛫ᚢᛁᛏᛁᚢᛅᚦᛁᚾᚴᛁ ▖女士們、先生們,我是異教人,歡迎來到異教人議會 ᛉ. 北歐神話、盧恩文字、維京人、異教 ᛉ. 講座/課程/撰稿/諮詢/文藝推廣 ᛉ. 週二、週五更新 ᚦᚯᚴ.ᚠᚢᚱᛁᛣ(謝謝你)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