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忘曲線和間距效應:如何用科學的方法提高學習效率、記憶力之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驗:在上完一整天的課後,你覺得老師教的知識都在上課過程中聽懂了,又度過了十分充實的一天!然而才過了兩三天,再次打開課本或講義,你已經忘記了許多老師講過的內容,更別提有時候考試前才再次複習,課本或講義看起來跟天書一樣,不禁令人開始懷疑人生。

raw-image

如果你覺得似曾相識,別擔心,你並不孤單,因為人類的記憶本來就會隨著時間流逝而不斷被遺忘。

德國心理學家赫爾曼·艾賓浩斯提出「遺忘曲線」一詞來描述人類中長期記憶的遺忘率曲線,也就是人隨著時間流逝會遺忘多少東西。為了知道這個曲線到底長什麼樣子,他設計了一個巧妙的實驗。

他在實驗中使用了如「asww」、「cfhhj」等毫無意義的字母組合,作為他自己要記憶和回憶的素材,並定期檢驗自己還記得多少。他發現了一個我們並不意外的結果──記得的字母組合數量隨著時間逐漸減少。

在20分鐘後,他只能記住58%的字母組合;

在1小時後,只能記住44%;

在1天後,只能記住26%;

在1週後,只能記住23%;

在1個月後,只能記住21%。

將時間軸與記憶率放在X軸與Y軸,我們就可以得到下面紅色的記憶曲線(綠色曲線則代表在不同的時間點重新複習後的記憶曲線):

遺忘曲線圖,維基百科

遺忘曲線圖,維基百科


從記憶曲線圖中可以得出幾個重點:

  • 遺忘最初發生得很快,在過不久就會忘記大部分資訊。
  • 遺忘隨著時間推移而減速,在長時間後遺忘的速度會變慢。
  • 遺忘不是永久性的,可以通過重複的複習恢復記憶。



那麼如何利用遺忘曲線提高學習效率呢?

艾賓浩斯給出了一個重要的建議:間距效應(spacing effect)。間距效應就是指在學習完知識之後,我們要在合理的間隔時間內進行複習和重溫,如此就可以有效地降低知識的遺忘率。對一個學生而言,就是上完課後不能等到考試前才複習,而是要有紀律地定期複習。我個人是使用 Memory Helper 這個免費App來根據間距效應設定複習的時間,它也有付費的進階功能,不過免費的功能就很夠用了。

使用間距效應時,千萬記得要保持彈性,根據我自身的經驗,常常會發生無法確實完成每一次複習的情況,這時就要懂得取捨,根據自己實際的情況對複習次數作出刪減、調整。

只要運用得宜,間距效應會是一個很強大的記憶工具,但千萬不要因為無法完成所有複習而產生自責的情緒,如此一來反而就本末倒置了喔!

你有其他提升學習效率或記憶力的好方法嗎?歡迎在下方留言分享!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一顆籽的沙龍
7會員
6內容數
本專題探討如何透過系統性的學習策略、注意力管理技巧、練習與反思等方式,有效提高學習成效。我希望可以介紹一些科學實證有效的學習方法,例如 spaced repetition、active recall 、 interleaving 等,並探討其背後的科學原理。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學習曲線是理解為何在面對新挑戰時反應速度不一的關鍵概念。當我們初次面對挑戰時,雖然可能感到手足無措,但透過實踐與反饋的積累,我們能迅速調動先前的經驗,形成類似條件反射的反應。在職場上,瞭解並尊重自己的學習曲線能提高工作效率並減少壓力。每一次的嘗試無論成敗,都是提升自我的機會,助力職業發展。
Thumbnail
學習曲線是理解為何在面對新挑戰時反應速度不一的關鍵概念。當我們初次面對挑戰時,雖然可能感到手足無措,但透過實踐與反饋的積累,我們能迅速調動先前的經驗,形成類似條件反射的反應。在職場上,瞭解並尊重自己的學習曲線能提高工作效率並減少壓力。每一次的嘗試無論成敗,都是提升自我的機會,助力職業發展。
Thumbnail
被動學習能帶來知識,主動練習則帶來技能。 學習捷徑,不是簡化,而是方法。 1.學習前 - 知道為何,才能如何 後設學習:動機 後設學習,學習關於學習這件事。隱藏在表面之下的龐大豐富知識,多語言者學習語言會更有優勢。 在學習前,先了解自己的學習動機,確定學習所帶來想要的效果,才能聚焦在最
Thumbnail
被動學習能帶來知識,主動練習則帶來技能。 學習捷徑,不是簡化,而是方法。 1.學習前 - 知道為何,才能如何 後設學習:動機 後設學習,學習關於學習這件事。隱藏在表面之下的龐大豐富知識,多語言者學習語言會更有優勢。 在學習前,先了解自己的學習動機,確定學習所帶來想要的效果,才能聚焦在最
Thumbnail
你知道為什麼培訓後會看不出成效嗎? 跟你說2個關鍵的數字, 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H.Ebbinghaus)在1880年到1885年的發現, 人們在學習新知識後,如果不進行刻意的複習和應用, 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快速遺忘所學的知識,甚至一天之後平均只會記得33.7%
Thumbnail
你知道為什麼培訓後會看不出成效嗎? 跟你說2個關鍵的數字, 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H.Ebbinghaus)在1880年到1885年的發現, 人們在學習新知識後,如果不進行刻意的複習和應用, 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快速遺忘所學的知識,甚至一天之後平均只會記得33.7%
Thumbnail
在本篇文章中,我們深入探討了學習策略和成績提升的長期途徑。我們「長線思考」、「原子習慣」和「最小阻力原則」的重要性。這些方法不僅適用於學力測驗和各種考試,如「學測」、「指考」、「會考」。甚至對日後的研究所和公務員考試有實用價值。
Thumbnail
在本篇文章中,我們深入探討了學習策略和成績提升的長期途徑。我們「長線思考」、「原子習慣」和「最小阻力原則」的重要性。這些方法不僅適用於學力測驗和各種考試,如「學測」、「指考」、「會考」。甚至對日後的研究所和公務員考試有實用價值。
Thumbnail
如果能有效率地學會一樣新事物,想必對自己的人生或多或少都有幫助,無論你是要學習語言、技術或是個人興趣都好,能讓自己從中獲得成就感與喜悅是很重要的事。其實學習一點都不困難,在學習的過程中,其實都蘊藏著共同的本質要領你知道嗎?讓我與你分享4個學習要領,幫助你提升學習效率,成為一位高效學習者。
Thumbnail
如果能有效率地學會一樣新事物,想必對自己的人生或多或少都有幫助,無論你是要學習語言、技術或是個人興趣都好,能讓自己從中獲得成就感與喜悅是很重要的事。其實學習一點都不困難,在學習的過程中,其實都蘊藏著共同的本質要領你知道嗎?讓我與你分享4個學習要領,幫助你提升學習效率,成為一位高效學習者。
Thumbnail
好吸引人的書名,立即抓住了我的目光 什麼是成癮式學習法呢? 這本書提到了很多學習高手都在用的11個高效學習法
Thumbnail
好吸引人的書名,立即抓住了我的目光 什麼是成癮式學習法呢? 這本書提到了很多學習高手都在用的11個高效學習法
Thumbnail
念出一組數字你最多可以記住幾位數?七位還是八位數吧?但作者對一位大三學生在兩年內透過刻意練習二百多回合後,竟可記憶八十二位數!?
Thumbnail
念出一組數字你最多可以記住幾位數?七位還是八位數吧?但作者對一位大三學生在兩年內透過刻意練習二百多回合後,竟可記憶八十二位數!?
Thumbnail
【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都該知道,學習個人成長的關鍵要點,竟然是······】 1.你是否覺得努力學習,但總看不到成效?😢 2.你是否感到心力交瘁,而打算半途而廢?😥 本篇文章將從「什麼是成長曲線」👉「突破成本線的關鍵秘訣」進行說明🗣🗣 下篇文章預告:將於9/2(三)早上7:30發佈
Thumbnail
【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都該知道,學習個人成長的關鍵要點,竟然是······】 1.你是否覺得努力學習,但總看不到成效?😢 2.你是否感到心力交瘁,而打算半途而廢?😥 本篇文章將從「什麼是成長曲線」👉「突破成本線的關鍵秘訣」進行說明🗣🗣 下篇文章預告:將於9/2(三)早上7:30發佈
Thumbnail
《超速學習》:想要突飛猛進嗎?超速學習是你的最佳選擇!尤其在這日新月異的世代,學習能力已經是種元能力,更快的學習新事物已是現在人不得不學的技能!渴望學習的你一定要看這本超速學習!
Thumbnail
《超速學習》:想要突飛猛進嗎?超速學習是你的最佳選擇!尤其在這日新月異的世代,學習能力已經是種元能力,更快的學習新事物已是現在人不得不學的技能!渴望學習的你一定要看這本超速學習!
Thumbnail
# 13《學得更好》(下):學習過程中你不可不知要做、不能做的小細節。要如何增進學習成效,理論是知道了,但具體該要怎麼做呢?這篇將會祭出實際的做法供大家參考。
Thumbnail
# 13《學得更好》(下):學習過程中你不可不知要做、不能做的小細節。要如何增進學習成效,理論是知道了,但具體該要怎麼做呢?這篇將會祭出實際的做法供大家參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