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的真相:如何讓政客和 1% 的人發財致富

Joan Tsai-avatar-img
發佈於為政府服務的經濟學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在約有兩年的時間裡,靠著YouTube看了許多財金、經濟頻道,最近其強大的演算法推薦給了我這支影片,看完覺得非常值得推薦!

將會對目前面臨的金融環境有更好的理解~ 至少我個人很受用

raw-image

以下作一部分的翻譯與心得分享:

奧地利學派經濟學家Ludwig von Mises:
"價格上漲是因為有更多的錢,在對數量沒有增加的商品作要價、詢價。
新聞或理論家把更高的價格稱為「通貨膨脹」。但是,通貨膨脹並不是更高的價格;通貨膨脹是注入市場的新資金,正是這些新錢,推升了價格。"

試想,在一個固定期間,全世界的商品和服務供給為一定數量情況下,多出了兩倍的貨幣供給,會變成怎樣?稍微看看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而這還不計入一層層釋出的貨幣乘數的效果…

通膨的謊言

央行們花了數十年對全球經濟注入了新錢,我們稱作貨幣通脹(monetary inflation),說這是為刺激經濟成長,維持低失業率所必須。
但就像政客官僚為他們其它作為提供的理由一樣,這是個謊言
快速的貨幣供給擴張,是具經濟破壞性的;它讓窮人和中產階級陷入貧困,加劇財富不平等,允許國家權力的危險增長,並為經濟崩潰作了準備。
貨幣膨脹政策受到政府喜愛的真正原因,是因它是有效將財富從公民轉移給國家的方法
錢,是交換價值的媒介;錢,不是財富。
錢,可以用來度量財富,但當紙幣和數字添加到銀行的帳戶裡,並不是一種財富形式。真正的財富是由經濟體中生產的商品和服務組成的,這些商品和服務可以用來改善我們的生活。

看到這裡我的理解是,透過QE手段注入銀行體系的流動性,並(還)沒有真實創造出實體經濟的價值,先憑空生出了「錢」。

而在沒有產出實際經濟價值的時候,卻能先拿到錢的是誰呢?
喔,想必不是你我韭菜們…

想到了「坎蒂隆效應(Cantillon Effect)」 ,接著寫。

坎蒂隆效應與財富再分配

央行可以一夜之間創造兩倍的貨幣供給,但此行為並沒有讓經濟變得更富。還是只有同樣數量的食物、房子、車子、飛機、鋼鐵、木材、石油,以及其他所有能讓現代經濟真正富有的組成商品。
當央行增加貨幣供給時,並不產生財富,而是財富重新分配(wealth redistributing)。當錢被創造出來後,它沒有以統一的形式進入經濟裡,並非每個社會成員都獲得了相同數量新創造出的美元、英鎊、披索、歐元或日元。
然而,新創造的錢是透過”特定管道”進入經濟體,以貸款、紓困,或央行的資產購買等方式。新錢的受益人可能是政府、企業或特定個人,但不管是誰,他們是在不勞而獲(unearned gain)

即「坎蒂隆效應(Cantillon Effect)」,由18 世紀法國銀行家和哲學家Richard Cantillon所提出,以下擷取自MBA智庫百科

  • 貨幣量增加,會導致不同商品和要素價格漲幅程度不一致。
  • 貨幣增量並不會在同一時間等量地作用於所有價格。
  • 貨幣量的變化對實體經濟的不同影響,取決於貨幣介入經濟的方式,以及誰是新增貨幣的持有者
  • 增發貨幣未必會有利於所有人,相反,這可能會伴隨一個再分配過程。先獲得貨幣的人會推動商品價格的上漲,產生通貨膨脹,而對於社會上的另一部分人來説,通貨膨脹政策是對他們的一種掠奪。於是通過經濟週期過程,完成了收入的再分配

誰,總是"先"獲得貨幣... 每次的"再分配" 總是有利於誰?

再回到影片上來:

利用這些新錢,他們能買更多商品或服務,進行更好的投資…當新錢的接受者花用或進行投資時,其中一個結果就是,相對讓社會上其他人變窮。當新錢滲透入經濟,增進價格推升的壓力,更多的錢去競爭相同供給量的商品與服務,貨幣擴張帶來的價格上漲,降低了其他所有人的購買力新錢接收者實際上轉移了商品、服務、資產給他們自己,如果不是因為央行行動所影響,原本可能被別人購買的。

印錢的權力

影片後半段說明,這種財富重分配有利於政府,央行政策可被視為一種隱形稅(covert taxation)。不像所得稅、營業稅或財產稅,納稅人會直接意識到他的錢被政府收走了,隱形的通膨稅是很謹慎的(不希望為人所知的)。生錢來支持政府開銷,讓政客官僚能分配財富和資源到它們選擇的對象上,然而推升價格的壓力,卻削弱了其他未能直接受益於政府開銷的那些人的購買力。

印錢給予了政府擴張權力,遠多於所施加的限制。通膨稅,隱形在你減弱的購買力上。央行擴張貨幣供給,利用人為壓制利率,低利鼓勵人們去向銀行借錢,而誰才有能力借到便宜的錢(cheap credit)呢?只有上層階級,他們才擁有可作為抵押品的資產,有能力運用便宜的槓桿…

低利也給出了錯誤訊號,促使個人作出在長期經濟上將無法支應的過度消費、企業過度擴張...

最後,真心推薦大家去看影片!隱形的通膨稅、(政府偷偷擴張)財富重分配的權力、低利環境相對地鼓勵投機,是不是值得你我好好思考呢?


以上為本人閱讀觀影之心得領悟、含個人觀點,如有疑義,請參照原書籍影片。若我的內容,能獲得你的共鳴,請不吝給予愛心及分享。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Joan Tsai ╴錢.央行.比特幣
30會員
82內容數
「錢」是什麼?在追尋財富自由的道路上,必須先找到「自由」! 這僅是個人心得筆記留存處,希望對和我一樣,在重塑世界認知的朋友,有些幫助、獲得些共鳴!
2025/03/17
川普的「金融大重置」計畫,意欲為何?如果試圖看全貌的話,川普政府正在做的,烏克蘭戰爭表明了,美國軍工產量遠遠落後於俄羅斯,我們無法產出砲彈、無法產出毒刺飛彈,我們主要依賴中國來供應我們的工業基礎和國防基礎。我們一直在向中國借錢,用中國零件製造武器,來對抗中國。國防工業基礎已被貨幣體系掏空...
Thumbnail
2025/03/17
川普的「金融大重置」計畫,意欲為何?如果試圖看全貌的話,川普政府正在做的,烏克蘭戰爭表明了,美國軍工產量遠遠落後於俄羅斯,我們無法產出砲彈、無法產出毒刺飛彈,我們主要依賴中國來供應我們的工業基礎和國防基礎。我們一直在向中國借錢,用中國零件製造武器,來對抗中國。國防工業基礎已被貨幣體系掏空...
Thumbnail
2024/12/19
關於大蕭條普遍版本的故事是認為,胡佛總統在面對經濟困境時,因對自由市場實現復甦之能力以及堅持金本位的錯誤信念,選擇保持不作為。而直到他被羅斯福總統取代,轉而擔任積極的政府角色,暫停金本位,美國經濟才開始復甦。說得客氣一點,這就是在胡說八道!胡佛不僅增加了政府對公共工程專案的支出,並依靠美聯儲擴大信貸
Thumbnail
2024/12/19
關於大蕭條普遍版本的故事是認為,胡佛總統在面對經濟困境時,因對自由市場實現復甦之能力以及堅持金本位的錯誤信念,選擇保持不作為。而直到他被羅斯福總統取代,轉而擔任積極的政府角色,暫停金本位,美國經濟才開始復甦。說得客氣一點,這就是在胡說八道!胡佛不僅增加了政府對公共工程專案的支出,並依靠美聯儲擴大信貸
Thumbnail
2024/12/03
黃金掌握在日益集中化的銀行們手裡,雖獲得跨時間、地區及規模的可售性,但卻喪失作為現金支付的屬性,需由負責發行票據、兌付支票和囤積黃金的金融機構和政治當局同意的情況下,才能進行支付。可悲的是,解決問題的唯一方法是把黃金集中化,從而陷入20世紀健全貨幣的主要問題:個人對貨幣的主權及其對政府集中控制的抵制
Thumbnail
2024/12/03
黃金掌握在日益集中化的銀行們手裡,雖獲得跨時間、地區及規模的可售性,但卻喪失作為現金支付的屬性,需由負責發行票據、兌付支票和囤積黃金的金融機構和政治當局同意的情況下,才能進行支付。可悲的是,解決問題的唯一方法是把黃金集中化,從而陷入20世紀健全貨幣的主要問題:個人對貨幣的主權及其對政府集中控制的抵制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全球科技產業的焦點,AKA 全村的希望 NVIDIA,於五月底正式發布了他們在今年 2025 第一季的財報 (輝達內部財務年度為 2026 Q1,實際日曆期間為今年二到四月),交出了打敗了市場預期的成績單。然而,在銷售持續高速成長的同時,川普政府加大對於中國的晶片管制......
Thumbnail
全球科技產業的焦點,AKA 全村的希望 NVIDIA,於五月底正式發布了他們在今年 2025 第一季的財報 (輝達內部財務年度為 2026 Q1,實際日曆期間為今年二到四月),交出了打敗了市場預期的成績單。然而,在銷售持續高速成長的同時,川普政府加大對於中國的晶片管制......
Thumbnail
通膨會醞釀一種不公平的感覺,造成不滿。你會看到某些人獲得不公平的意外之財,卻不是透過老實工作而致富,而是憑藉資本市場扭曲以及在政府裡的人脈。
Thumbnail
通膨會醞釀一種不公平的感覺,造成不滿。你會看到某些人獲得不公平的意外之財,卻不是透過老實工作而致富,而是憑藉資本市場扭曲以及在政府裡的人脈。
Thumbnail
只知道存錢的人,最後窮得只剩下錢。 不能只懂系統性的儲蓄,把錢存下來不做任何事、存銀行定存、儲蓄險是一定虧錢的行為,最後窮得只剩下沒有價值的錢。 守財奴的錢是如何被分給大家使用的呢? 1.銀行利差 把錢存在銀行,就是把錢送給銀行。 銀行誕生時就已經破產,只是還沒被擠兌宣告。 當我
Thumbnail
只知道存錢的人,最後窮得只剩下錢。 不能只懂系統性的儲蓄,把錢存下來不做任何事、存銀行定存、儲蓄險是一定虧錢的行為,最後窮得只剩下沒有價值的錢。 守財奴的錢是如何被分給大家使用的呢? 1.銀行利差 把錢存在銀行,就是把錢送給銀行。 銀行誕生時就已經破產,只是還沒被擠兌宣告。 當我
Thumbnail
「錢」的必要屬性,就是「儲存價值」(a store of value)儲存你的購買力,如果有通貨膨脹存在(即稀釋錢的價值),那這兩件事就是互斥的,實物本身沒有變,是貨幣變了,貨幣的購買力在喪失。所以,那不能叫「錢」。...一切都關於 "你如何被貨幣化"...
Thumbnail
「錢」的必要屬性,就是「儲存價值」(a store of value)儲存你的購買力,如果有通貨膨脹存在(即稀釋錢的價值),那這兩件事就是互斥的,實物本身沒有變,是貨幣變了,貨幣的購買力在喪失。所以,那不能叫「錢」。...一切都關於 "你如何被貨幣化"...
Thumbnail
「通貨膨脹是注入市場的新資金,正是這些新錢,推升了價格。」經濟學家Ludwig von Mises 快速的貨幣供給擴張,是具經濟破壞性的;它讓窮人和中產階級陷入貧困,加劇財富不平等,允許國家權力的危險增長,並為經濟崩潰作準備。貨幣膨脹政策受到政府喜愛的真正原因是,它有效將財富從公民轉移給國家。
Thumbnail
「通貨膨脹是注入市場的新資金,正是這些新錢,推升了價格。」經濟學家Ludwig von Mises 快速的貨幣供給擴張,是具經濟破壞性的;它讓窮人和中產階級陷入貧困,加劇財富不平等,允許國家權力的危險增長,並為經濟崩潰作準備。貨幣膨脹政策受到政府喜愛的真正原因是,它有效將財富從公民轉移給國家。
Thumbnail
財富的道路上你必須要搞清楚「資本」與「非資本」的關係。 富爸爸窮爸爸一書說的好,所謂的資產就是「能從別人的口袋把錢拿到你的口袋裡的東西!」而負債就是「能從你的口袋把錢拿到別人口袋裡的東西」。 而所謂的「資本」幹的就是「資產」的事,有了資本就能讓你有資格「讓錢自動從別人的口袋跳到你的口袋裡」,而「非資
Thumbnail
財富的道路上你必須要搞清楚「資本」與「非資本」的關係。 富爸爸窮爸爸一書說的好,所謂的資產就是「能從別人的口袋把錢拿到你的口袋裡的東西!」而負債就是「能從你的口袋把錢拿到別人口袋裡的東西」。 而所謂的「資本」幹的就是「資產」的事,有了資本就能讓你有資格「讓錢自動從別人的口袋跳到你的口袋裡」,而「非資
Thumbnail
貨幣是政府給的承諾,在這本「通膨的恐懼」中最主要的主軸是貨幣,只要政府花錢,貨幣就會被創造,貨幣供給越多如果沒有出現合適的貨幣出口,就會陷入通貨膨脹,因此央行的職責,穩定物價讓貨幣的供給不會太多也不會太少。書中透過哲學的方式描述貨幣、利率、通膨彼此的依賴關係,讓我們更能勾勒出全球通膨的關鍵因素。
Thumbnail
貨幣是政府給的承諾,在這本「通膨的恐懼」中最主要的主軸是貨幣,只要政府花錢,貨幣就會被創造,貨幣供給越多如果沒有出現合適的貨幣出口,就會陷入通貨膨脹,因此央行的職責,穩定物價讓貨幣的供給不會太多也不會太少。書中透過哲學的方式描述貨幣、利率、通膨彼此的依賴關係,讓我們更能勾勒出全球通膨的關鍵因素。
Thumbnail
整體而言,現代貨幣理論認為,貨幣的唯一價值就是國家賦予的繳稅功能,政府可以透過不斷發行貨幣來活絡市場,唯一制約貨幣超發的因素就是通貨膨脹;但國家可以通過課稅,來收回民間擁有的貨幣,以避免通貨膨脹。
Thumbnail
整體而言,現代貨幣理論認為,貨幣的唯一價值就是國家賦予的繳稅功能,政府可以透過不斷發行貨幣來活絡市場,唯一制約貨幣超發的因素就是通貨膨脹;但國家可以通過課稅,來收回民間擁有的貨幣,以避免通貨膨脹。
Thumbnail
在過去的金融體系,使用者對發行者的信任建立在黃金的儲備量上(俗稱的金本位制),使用者根據黃金的可轉換機制確保持有的貨幣具有一定的黃金價值。這個體系背後的邏輯是把貨幣當作一個永恆固定的資源(黃金的數量有限);因為資源有限,如果想要取得貨幣,使用者就需要和其他人競爭,試圖提供更好的價值給社會。
Thumbnail
在過去的金融體系,使用者對發行者的信任建立在黃金的儲備量上(俗稱的金本位制),使用者根據黃金的可轉換機制確保持有的貨幣具有一定的黃金價值。這個體系背後的邏輯是把貨幣當作一個永恆固定的資源(黃金的數量有限);因為資源有限,如果想要取得貨幣,使用者就需要和其他人競爭,試圖提供更好的價值給社會。
Thumbnail
關於n倍券,常見罵聲不斷,認為人民要的是現金,我也深以為然,但為什麼政府還是堅持以此票券類的方式振興經濟呢?有人認為心理因素、乘數效應是重要的理由[1],不過我想以一種較簡單的方式說明之。 曾經網路文章看過這麼一段故事:小明去剪頭髮,給了老闆一百塊。理髮店老闆去加油,花了一百塊。加油站老闆給了
Thumbnail
關於n倍券,常見罵聲不斷,認為人民要的是現金,我也深以為然,但為什麼政府還是堅持以此票券類的方式振興經濟呢?有人認為心理因素、乘數效應是重要的理由[1],不過我想以一種較簡單的方式說明之。 曾經網路文章看過這麼一段故事:小明去剪頭髮,給了老闆一百塊。理髮店老闆去加油,花了一百塊。加油站老闆給了
Thumbnail
自去年振興三倍券發行之後,乘數之亂的現象始終未謝幕,這裡由很簡單,政府只要花一點點錢,就可以誘發出大筆的民間消費,這麼經濟魔術實在太誘人,雖然這個乘數的定義實在亂七八糟,經不起學術的檢驗,但百姓們哪知道政府倒底玩什麼把戲?
Thumbnail
自去年振興三倍券發行之後,乘數之亂的現象始終未謝幕,這裡由很簡單,政府只要花一點點錢,就可以誘發出大筆的民間消費,這麼經濟魔術實在太誘人,雖然這個乘數的定義實在亂七八糟,經不起學術的檢驗,但百姓們哪知道政府倒底玩什麼把戲?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