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戰:中華文化就是政治意識形態

2021/11/11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前言:華迷系列

在台灣文化獨立這個專題內底,我們從淺談台灣文化系列中,又『一本散萬株』分出『華迷系列』,特別拉出來探討台灣人普遍對於『中華文化』的『誤解』。
我們在淺談台灣文化(二):台灣人為何對文化感到自卑?中,探討了其中一些政治性的因素,這裡將不可避免地會再碰觸到這些議題。當年中國殖民者教你要『做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告訴台灣人『你繼承/保留中華文化』,這就是一個成功的政治操作(詳請可查關鍵字:戰後台灣的『再中國化』)。今天,這個系列的文章,將在這裡化解當年殖民者灌輸的迷思。
高雄壽山的忠烈祠。原本作為高雄神社,在中華民國殖台時期被拆除,重建為中國北方宮殿風(文化符碼意象)的忠烈祠,足可見國民政府獨裁統治期間,對於台灣再中國化的鑿刻力道有多深。
而在淺談台灣文化(三):沒有累積性但又有文化融合?中,我們以『天時』(歷史)、『地利』(地理)、『人和』(社會)的視角分析台灣文化(淺談台灣文化(一):台灣文化需要被重新建構)。正因為中國和台灣因為各自不同的歷史軸線(在二戰期間甚至處在對立陣營),所以也造就這些物質或非物質文化,非常鮮明地展現在彰化南瑤宮和媽祖之上。
又在淺談台灣文化(四):我是平埔族後代?內底,提到平埔族血統論的迷思,而華迷系列的文章正是上述迷思的另一個對立面。雖說是對立面,但無論是『平埔迷』還是『華迷』,卻能在『有什麼血統,繼承什麼文化』的論調上趨近一致。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平埔迷』就是從『華迷』的觀點中誕生而出。想要擺脫這樣矛盾的設定,勢必得另闢蹊徑,而這正是本系列文章存在的目的。之後的一系列文章,我們也會回來放在這裡(如果記得的話)。

來自文化統戰的焦慮

『中華文化』是附身在台灣文化上的最強咒語,是一道『台灣國族』成形所需要跨過的一道最高障礙—十個台灣人有九個同意(包括過去的筆者們)—台灣保留了五千年的傳統『中華文化』野心大國我們還有什麼代表台灣中國城)?!
台中霧峰林家下厝花廳,蔡依林幾年前歌曲 I'm yours 的 MV 曾再這裡取景。花廳的存在,可以算是中華文化嗎?請讀者心中記下這份疑惑,我們會在收後的篇章解答。
所謂的『中華文化』,究竟是何時籠罩著我們的呢?起始的內部因素,已經在《台灣文化(二):台灣人為何對文化感到自卑》討論過,主要是來自黨國殖民體系下對台灣人的壓迫與否認,並強硬地灌輸島民不合身的『大中國思想』。
當年的中華遺毒至今都殘留在多數人的心中,而就在台灣民主化之初,另一個外部因素—來自中國的文化統戰—也站在國民黨半世紀獨裁華殖的肩膀上,繼續強化台灣人的中華主體意識。
二十多年前的江八點和後來的胡六點等等,已經開宗明義提道:「臺灣文化的母體和核心是中華文化」、「五千年文化是維繫中國人的精神紐帶」、「兩岸同胞要共同繼承和發揚中華文化的優秀傳統」等等,句句都直攻台灣國族建構的最大軟肋:
當你同意台灣就是中華文化時,你也接受了中國對你的統戰。
即使是具備台灣共識的台派,近幾年已經開始從政治與法理的角度論述『台獨』,但普遍卻對於台灣屬於『中華民族』、繼承『中華文化』難以否認。又或者否認之餘,卻無法提出與中共統戰思維相抗衡的論述。
許多華迷台派走不出中共設定的框架,反而一再犯下前文《我是平埔族後代?》所提到的各種文化謬誤。為了解決台灣主體文化建構的難題,筆者認為有必要從歷史的觀點出發。
除了從歷史解構『中華朝代史觀』,本系列隨後還會與東亞各國進行比較,點出日韓越等國的『脫中』。最後,我們也會從宗教傳說的角度,以台灣的最強天后為實例,理出一條只屬於台灣人的文化脈絡。

『中華』一詞本身就是政治意識形態

在解構『中華文化』之前,筆者想先談談『中華民族』這個極具魔性的詞彙。
許多讀者大概都知悉,『中華民族』的概念是20世紀初,由梁啟超等人所提出。『漢人(族)』一詞則是出自民初的章太炎,其概念至今都仍頻繁地被誤用,以致難以更動。許多人認為『中華民族』擁有數千年的歷史,實際上卻只有一百多年,而且創建的過程,台灣早已脫離清國,成為日本的殖民地。
然而,不管是『中華民族』或是『漢族』,都沒有任何生物科學血緣的依據,它就只是一個政治概念。提出來只是為了讓大清帝國治下的地區,得以共同轉型為一個現代(民族)國家。
所以,當台灣文化人中的『中華血緣論者』,指責『原住民血緣論者』政治不中立、毫無科學根據時,他們的信仰其實也同樣經不起檢驗
不只民族,連同中國五千年輝煌的歷史也是被創造出來的
當年這些政客,參考日本的東洋史,『發明』一部具有朝代觀的通史,創造薄弱且模糊的文化連續性,以便凝聚這塊土地居民的向心力,共同抵禦外侮,還有穩固繼承自大清帝國的法統。
中國史的『朝代』,其實是不同的帝國。這些帝國彼此間是敵對關係,而非繼承關係。所謂的改朝換代,僅僅是中原帝國間的互相毀滅、吞食與兼併
所謂的唐朝是大唐帝國,是有具備胡人血統的李氏所建立(唐朝不是漢族王朝);元朝只是橫跨歐亞的世界級蒙古帝國的一部份;與宋帝國同期並立的大國也很多,像是西夏、遼、金等,憑什麼歷史課本中叫做宋朝,而不是遼朝或金朝呢?
清朝是大清帝國,是自內亞併吞東亞大陸的遊牧民族,和漢族的農業社會有很大的出入。而眾所皆知的是,蒙古國、清國的皇帝人設上都不是漢人,那將不被視為漢族的他者歷史,納入這一套漢人視角的朝代史觀,難道沒有自相矛盾之處嗎?
最後結論,這些歷史的解讀方式,本身就是透過政治、而且還是最暴力和落後的那種種族主義國家來建構的。跟你高談闊論『中華文化』的人,本身就不是政治中立,即使多數人可能毫無自覺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9會員
35內容數
關於台灣文化,我們一直認為:『台灣保留博大精深的傳統中華文化精隨』、『只有原住民文化能代表台灣』、『台灣沒有文化』等等,真的是這樣嗎?面對中國不間斷地文化統戰,許多台派並不是特別關心文化這一塊;或是就算關心了,也鮮少有人能提出『跳脫中華』的論述系統。這裡希望能拋磚引玉,提供台派一個思考自身文化窗口。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