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之後除了一開始決定好的廠商之外,大事件就是校慶了,這次我們是50週年校慶,但今年對我們來說算是一個不利的時間,在整個畢籌會的運作中最為重要的就是資金,而全部部門中,商品組其實就在中間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因為唯一賺錢的部門就是他們,但是這次校慶時間落在選舉時間,所以時間是辦在星期四跟五,說實話,一般學生已經很少會來建築系館了,況且要掏錢購買,又是一個硬傷;更重要的一點是,我們畢業班在老師的安排下,有其中的一天要去高雄參觀流行音樂中心,所以等於是經營時間又有一天不見,整體來說今年的校慶我們很吃虧。
對場佈組來說,校慶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時候,這是一個實驗松菸廠地展現的時間,雖然規模跟可用的資金都差很多,但從這次可以看出一些執行上的問題,包括團隊或是班上。
其實在場佈組也可以學到東西,對於「展場」如何設計,其實就是在設計空間,而不是單單著眼於眼前的東西,所以目光要放遠一些,讓整個展場風格可以搭上我們之前全班表決的內容。
其實在這個環節中我們團隊就有一些小問題,一開始我們組長還沒有換人的時候,他其實負擔的東西很多,不管事人情或是課業,負擔都很重,所以目前在這個時候應該算是肉眼可見的疲累,因而導致之後校慶中團隊內有些不愉快也算是可見的未來吧...
總體來說,我們組內雖然提了幾個方案,但是在上課期間都算是被反駁了,因為當時候我們都算是在設計展架設計,所以之後都需要做調整或是重新設計,但最後算是因為時間的關係不足,所以是由組長一個人把設計做完了,這個時候就產生了一個問題,那就是這個方案其實並沒有經過組內的人進行告知或是討論的動作,整個設計都是組長與總召討論的,導致組內比較有主觀意識的人會覺得不被尊重,所以當時候在工作是與他們大吵了一架,對於當時我站在整件事情的外側,所以不太能表達什麼意見,只能說當時候他們是有生氣的理由,可是「應該」是沒必要到「大吵」到讓整個工作室的人都知道。作為前期的磨合,這是必要的,但在吵架之前的身分彼此都是同學,一旦上升到了不管身分的發洩情緒之後,那之後的關係不管彼此身分是什麼都會變得很尷尬。
從那次之後其實他們三個或是四個的關係都變得有點尷尬,能變回之前那樣其實已經很難了,當他們選擇是用吵架來表達自己的情緒時,就已經打算把平衡打破了。而組長當時候的負擔感我覺得變得更大了,因為當時候面臨正評,下下周就是校慶,時間上其實非常的緊迫,導致那時候全班需要一起下去幫忙。說實話,以我個人角度來說,場佈的事情是歸於場佈的責任,其實找全班下去幫忙有點超出大家的職權了。反正以結果論來說來是把校慶辦完了,雖然大家很累,也超出了預算,但整體效果表現得還不錯,就算是苦勞有用了。
最後用第三人稱的角度(當時候沒什麼參與到)來看整個校慶事情的話,可以歸納以下幾點問題跟可改善空間:
1.整個展場設計中組長其實需要先跟大家討論或是進行告知,免得讓組員隊組長產生距離感。
2.面臨校慶短期的展場設計來說,複雜性可以再降低一點,這樣預算或是人力的花費也不必這麼高,而且設計需要考慮「可重複性」,現在的預想物件,都可以用在松菸裡面,結果論來說這點並沒有做到。
3.組長的肩膀如此沉重除了來自組內的壓力以外,還有來自組外總召的壓力,其實大家在組成畢籌會之前彼此都是同學,所以突然在這個時間有了階級的變化,對於大家都是需要有個適應期。我想組長算是在這樣的雙重壓力之下有點負荷不了才卸任的吧
下一篇,會寫由我接手組長之後發生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