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意溝通】上課筆記#2-1 - 溝通順序與妄想

2023/04/06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溝通前:覺察狀態

  • 身心容納之窗很重要,當你要說話或是回應的時候,都要確定自己是在身心容納之窗裡面。
怎麼確定自己是不是在身心容納之窗裡面?有3個指標,可以感覺一下:
  1. 會不會有 "不得不" 的感覺,沒有選擇,只能、必須、應該這樣。
  2. 會不會想要攻擊、憤怒、辱罵。
  3. 會不會想要逃跑、躲起來、暫時閃避。
  • 這3個指標出現的時候,就知道自己現在的狀態不太適合對話,比較適合想辦法讓自己覺得安全、回到身心容納之窗,才能開始對話和溝通。
  • 不然在被激起狀態下,講話通常不中聽,或者不是你真的想講的事。 
重要:要溝通先要覺察自己的狀態。
  • 人只有在窗框裡面,對話才會比較忠於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對溝通才會有效。
  • 通常會吵架或衝突,都是在窗外,戰或逃的狀態。
  • 戰或逃是生存模式,人在生存模式下是沒辦法溝通的。
  • 自己或家人出現這些反應,或是有症狀干擾時,就知道不是在可以溝通的狀態,這時需要先做降溫的動作。
重要:要選擇合宜的狀態去對話
  • 合宜的狀態是要去觀察,他在什麼時候比較好溝通,在什麼時刻溝通比較有效。
  • 例如吃飽飯、吃甜點的時候比較好溝通。剛起床、有起床氣的時候去講,兩個人就很容易超出身心容納之窗。
  • 對於精神障礙者,每個人的症狀不一樣,比較容易發作的時段早中午晚也不一樣。在他情緒比較激動(沒有感覺安全)的時候,不適合溝通。這時要做降溫、也就是讓他感覺到安全。
降溫的方法有很多種,例如:
  1. 和他澄清,這些人沒有在攻擊你,和他確保和解釋情境。
  2. 有些人會喜歡躲在房間、抓著比較安心感的東西(像是棉被、玩偶)、聽音樂、吃東西、走來有去。

溝通順序:情理法

圖/Flickr Creative Commons
順序:
  1. 生存模式時,先調節,讓自己和對方感覺安全。
    例如:發生什麼事?這不是肯德基...(圖中的紅色區域)
  2. 瞭解心情,或說說心情。
    例如:很想吃沒吃到,所以你很挫折...(圖中的黃色區域)
  3. 說道理、規則。
    例如:今天有煮飯不能吃,明天才能吃...(圖中的綠色區域)
【情理法】的順序才是正確的,前面沒有處理、後面都不會有效。
  • 但是我們通常都是先說理,這是沒用的。
  • 因為大腦發展的方式是這樣,如果我們能用這樣的方式和邏輯去回應,孩子的大腦會長得比較好。
  • 講不准哭、哭很丟臉、哭沒有效,都是把情緒的黃色區域關掉,就沒有發展,情緒中樞容易出問題。
  • 情緒中樞很重要,會協助大腦調節。情緒中樞成功發展,大腦會比較均衡發展。
  • 卡在情緒中樞的話,會比較固執、執念、很拗,一遇到事情就爆炸。

孩子不說話怎麼溝通

過低激發的僵直狀態

  • 打不贏又逃不掉的時候,動物會裝死,就是凍結,把感覺情緒全部切掉,因為太恐怖了,就像是槁木一般,沒有反應、全部僵住的狀態。
  • 或是他覺得世界很危險、切斷與世界的聯繫,保護自己,躲在自己的小房間、躲在自己的世界,或只投入某個遊戲,其它都不管。都是過低激發的狀態。
  • 這個狀態要先讓他恢復他的感覺、找他有動機的事情跟他建立溝通的管道,慢慢的培養他、讓他練習說出自己的需求和感覺。
  • 一開始可能會爆炸,因為太久沒說了,也就是從窗框下方藍色跑到上方紅色的狀態(請看上一堂課筆記中的身心容納之窗圖片)。
  • 自己或家人如果是氣到不行、或躲開的那種,只要讓自己安全下來,就可以回到中間。
  • 但如果是沒有感覺、沒有反應、不聯繫、切斷溝通這種,要先讓他有反應到最上面,然後才能到中間。這種狀況會需要比較長時間來復甦。
  • 他要開始知道,他講話是有效的,他講話是有人聽的,他的感覺和需求是重要的,他才會開始講。
  • 一開始沒有辦法講很好,可能很激動,或是講一半講不下去,都很正常。要慢慢復甦,才會回到身心容納之窗。
  • 可以用記錄的,找出他心情比較好、願意說話的時刻。
天時地利人和,對溝通是很重要的。
  • 天時:可能早上、下午或晚上,記錄下什麼時段他的心情比較好。
  • 地利:環境很重要,例如黃昏時外面車水馬龍很吵,孩子不想溝通,因為太多分心。
  • 人和:可能他的妄想對象就是你,就不要硬碰硬,需要找別人,不一定你就是最適合的。也可能禮拜三的你不適合,禮拜六的你會適合,不一定。
  • 天時地利人和都要湊齊才有辦法跟他溝通。

對主要照顧者的妄想

  • 他們通常會找到一個特定對象去固定的妄想,因為對他們來說,在混亂的世界裡至少有一個可以確定的事情、確定感,妄想等於是他的稻草、出口或出氣口。思覺失調症特別是這樣。
  • 就算這個確定的事情是 "我媽媽要害我",都比這個世界找不到任何章法要來得好。
  • 妄想的對象通常會是主要照顧者,因為跟他長時間相處,他很確定你會出現,妄想很容易黏在你身上。
  • 我們花了很時間和心力照顧他,卻成了他的妄想對象,這通常是主要照顧者很難過去的一關。
  • 這很哀傷,但不會是永遠的。經過社區復健,讓他多元的拓展,發展他的安全感,當他的人生有重心,有更多可以確定的事情,不用靠著對你的妄想來確定,他便會慢慢地放手。
  • 有社工、身邊的同學和他討論,他的妄想便會慢慢鬆動。但如果只有你和他兩個人相處,你便是他的稻草,他只能把對你的妄想抓得緊緊的,在他混亂的時間裡比較好生存。
社區復健也好、會所也好,讓他多元的拓展,不要只用跟你的妄想來確定這個世界。

安全感至關重要

  • 為什麼遊樂園這麼好玩,他要抓著你的衣角不去玩,因為他感覺不安全。
  • 同理,為什麼思覺失調症要抓著對你的妄想不放,因為其他東西不安全。
  • 怎麼樣讓他感覺安全,看他對什麼有興趣,例如一開始對電玩有興趣、再來對下棋、對社區復健有興趣,一個兩個... 慢慢拓展他的安全感,有可能對你的敵意就比較沒有這麼重。
  • 安全感的建立不容易,需要長時間慢慢培養。
  • 另一個安全感的來源是藥物,藥物可以穩定他們的心情,讓這個世界不會這麼可怕。
  • 而有些人對藥物是有妄想的,他們覺得自己沒有病,所以抗拒藥物。他抓著 "沒有病" 這件事情,也是安全感的來源。
  • 所以跟他爭執有沒有病是沒有用的,這是他安全感的來源,需要慢慢來。
  • 有沒有病,病識感的建立,有沒有吃藥,藥物的建立,都滿重要的。這方面推薦去找家連家的團體,有很多資深家屬可以互相討論。
  • 有的人是不吃藥有安全感,有的則是一定要吃藥才有安全感。
安全感對失覺失調症的人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想想怎麼樣讓他可以有安全感。

童年逆境

  • 18歲以前遭遇過這些,表示小時候大腦就浸泡在壓力裡面,長大後比較容易有身心上的困難。
  • 不是有遇過就一定有問題,只是代表以前承受過比較多的壓力,所以長大後大腦對壓力比較敏感,身心疾病比較容易發生,但不代表一定會發生。
  • 童年逆境和溝通比較沒有關係。

界線

  • 身心容納之窗,窗戶有界線,我們需要對界線很敏感,才能發展自己。
  • 太過親密或太過疏離都不好,不管他或每個細節都唸也不好,怎樣抓到一個合理的,你舒服我也舒服的界線會比較好。
  • 如果界線讓你不舒服,就要喊停了。
  • 例如給零用錢,雖然已經規定好,但小孩還是會討價還價,不成就摔東西、給臉色看,自己會有很大的壓力。已經談好的條件被侵犯到,就是界線被侵犯到。
  • 當被侵犯到界線的時候,常常為了息事寧人,就妥協了。妥協是短期解決,但長期會有困難。
  • 怎麼樣去拿捏那個界線,不行就是不行。在不行的底線之前是可以商量的,每個人可以去想一想。
  • 因為界線也是為了保護你自己有安全感。
  • 界線一直失守,就會焦慮、失眠...等等。
怎麼樣定好一個清楚的界線,幫助你和他能夠互動溝通,這是很重要的。
  • 如果自己沒有辦法定好界線,可以請其他人幫忙,例如伴侶、手足或專業人員,一起定好這個規則。
  • 這個界線是保護你,也是保護他。

被害妄想

  • 妄想是所有精神症狀裡面,除了負性症狀以外最難治的。
  • 情緒波動、幻聽、日夜顛倒、睡不著... 這些靠藥物都可以幫忙很多,很快就見效。
  • 負性症狀:不想參加活動、不想工作、不想洗澡... 藥物拿他沒什麼辦法。
  • 另一個藥物沒辦法的就是妄想,因為妄想不是只有病而已,妄想和怎麼認識這個世界有關。
妄想不是一兩天形成的,下圖來解釋妄想是如何發展成形的來龍去脈:kk
  1. 觸發源(入場卷):發生重大事件,或是長期持續的壓力,伴隨著睡眠困擾,創傷、非法藥物。有妄想的人5項裡面會有2項。
  2. 三大因素(讓妄想慢慢的發展):情緒、內在/外在事件、推理。
  • 情緒很重要,如果情緒一直沒辦法調節,久了就會讓大腦開始產生執念。
  • 如果孩子一直都需要焦慮擔心(不是一兩天),然後結論都是我不好、都是我害的,容易讓他未來會有妄想信念形成(例如:外面的人都是壞的,沒有人可以相信)。
  • 難與言喻的事件:例如他喜歡的人霸凌他、被敬愛的叔叔性侵、分手的前女友在網路公開說他壞話。又愛又恨難以消化的事。
  • 因為很難消化,所以會想盡各種想法來解釋,但這些想法通常都很奇怪。例如:我喜歡的人為什麼要這樣對我,那一定是有壞人在指使他。
  • 妄想通常是為了解決沒有辦法消化的事情,想要解釋這一切。因為這些事很難用常理來解釋,所以就生出了奇怪的想法。
  • 但也還不會這樣就妄想。
3. 如果他這樣想,一直都沒有人跟他對話,沒有跟人分享。他一直這樣想,久了之後就形成妄想。
  • 這些因素告訴我們妄想的形成,其實是一個漫長形塑的過程,任何一個階段可以都讓它不要變成僵固。
透過溝通對話、調節情緒,可以避免發生妄想。
  • 跟他講你不要想這麼多、跟他講道理,依照前面的 "溝通順序" 圖來看就知道,沒有用。
  • 怎樣有用呢?認真地把他所有的邏輯都搞清楚,不懂就問他,持續和他對話。
  • 等到有一天,他覺得足夠安全,便會覺得這個妄想系統不合理,不用再依靠這個妄想系統。
我們有機會透過對話,讓他覺得安全,不讓妄想系統佔據他整個人生。
  • 只要持續的跟他對話,不是要求他改變,他的大腦就有機會調節、多元的學習,最後和妄想系統和平共處,或是不再需要。這需要長期的對話,可能長達數年。
  • 不一定要逼他承認自己有精神病,但是可以透過對話讓他瞭解藥物或針劑可以幫助他生活好過一點。
  • 家屬很想要一個確定的答案能治好孩子或家人,這就和思覺失調症患者想要抓住一個安全感一樣。但目前沒有絕對有效的方法,都建議多元的治療,都試試看。
  • 家人對我有妄想,首先要放輕鬆,腦袋才有空間和各種想法。一緊張就容易對立,對立就什麼都沒了。

總結

思覺失調症是一個非常多因素綜合起來的結果,所有都有關係,從生產順不順利、到剛剛講的從小到大的壓力、環境有沒有綠地、空氣好不好、吃的東西、有沒有遺傳、從小有沒有遭遇到什麼不好的事情全部都有關係。
目前有效的治療方式:
  • 藥物治療
  • 心理治療
  • 持續對話
  • 社區支持
但是誰對哪一種治療方式有效,這個沒有辦法確定。你家的人適合哪幾種,要試過才知道。
不用花錢、不用請專家就可以做的,是調節情緒和溝通。
15會員
11內容數
為了能和妹妹好好說話,我開始學習溝通技巧。我將自己學習非暴力溝通和善意溝通的上課筆記,放在這裡和大家分享,希望我們都能使用愛的語言來溝通。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