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氣是因為你相信你的故事,而那是錯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週末要出遊的週五晚上,催促、焦躁、趕趕趕,宛如一條被拉到緊繃的弦,一有風吹草動,就登一聲斷掉。

看著寫功課拖拉、吃飯要吃不吃的小孩,我腦中擠滿了下午看的 #開口就說對話 武功秘笈,尚未融會貫通的我,亂練一通的結果就是,心中那股氣,不能從口出、不能從頂冒,只能甩袖進房門。

《行為路徑:所見所聞➡️說故事➡️感覺➡️行為。》 #開口就說對話

當我們「快抓狂了」,那就是行為路徑已經在我們無法控制的狀況下直奔身體動作,我們只能煞車!停!注意!覺察!逆回去想!

《她假設她的情緒和表現是在這種情況下,唯一正確且合理的反應。她相信任何同樣處境的人,也會有同感。
問題就出在這裡。她認為自己的情緒是唯一正確的反應,因為她心中認定這種反應是有理的、正確的,所以無意去改變,甚至加以質疑。》 #開口就說對話

我總認為「沒有辦法,是小孩造成的,沒有人會不崩潰的」,所以我的行為反應要馬言語暴力碎念,不然就是沈默不語離開,作者認為這兩種都是在 #沒有安全感的對話 下會作出的反應。

我們必須從行為路徑裡逆回去看,先【觀察我的行為】,分析【是什麼樣的情緒促使我這樣做?】通常都是「生氣」。但生氣不是唯一的情緒,甚至生氣常常掩蓋住其他情緒,例如害怕、愧疚、自責、挫敗、尷尬,這時最好拿出情緒清單,一個個去確認。

一旦確認了自己的感覺,就必須停下來看看是【什麼樣的故事】誘發出這個情緒,別把故事和事實混為一談!這就跟念頭一樣,別相信你的念頭!你有可能錯了!要回歸事實。

【什麼是事實?】「小孩吃飯拖拖拉拉」,拖拖拉拉是我主觀的評價,應該說「小孩吃飯吃吃停停」,那誰吃飯不是吃吃停停?「小孩寫作業邊寫邊玩」,玩也是我主觀定義,事實應該是「小孩邊寫作業、邊削鉛筆、轉頭跟姐妹講話、跑過來跟我分享上學事情」,哪一個小孩不是這樣?


什麼是故事?

故事通常有三種,我最常三個加在一起:

  1. 我是受害者,
  2. 都是小孩的錯,
  3. 我沒有其他辦法了。

我這樣為小孩著想,趕完作業,週末就可以沒有壓力的出去玩,小孩還這樣拖拉,只顧著現在要玩,說也說了,罵也罵了,我沒有辦法了,只能情緒失控,崩潰罵人。

非常合理,自編自導的故事,該怎麼破解呢?

  1. 我是行動者,我一定有做了什麼事才這樣;
  2. 小孩只是一般人;
  3. 不是沒辦法,而是你到底想要的是什麼?

其實,是我回到家,一邊忙著整理他們的作業,一邊煮飯,還要一邊敦促小孩寫作業,我緊迫盯人的不斷詢問,導致孩子在壓力下需要喘口氣,他們也只是個孩子。我想要的是今天能把作業寫完,應該說,在九點睡覺前將事情完成,讓明天出遊能夠沒有壓力。這是我的期待,那小孩的期待呢,以及你希望這段親子關係能獲得什麼呢?


想要 #進場對話,就必須先找到 #共同目標,是雙方共享認同的,而不是全都聽你的。我想要今天完成作業,但小孩絕對沒有想,他們現在只想活在當下。那如果把共同目標改成「明天出遊前完成作業」,相信小孩是可以認同的。雖然是換湯不換藥,但將共同目標化為文字,還是比較踏實。


接下來呢?該如何 #開啟對話,尤其當小孩又「活在當下」但時候,該怎麼開口提醒?尤其在剛剛情緒崩潰之後。我就像是個在牙牙學語的小嬰兒,張嘴卻吐不出半個字。

書中說「適時道歉,以對比法補救機會,使用CRIB法達成共同目的」。「對不起,媽媽剛剛又崩潰碎念罵人了,我不是在說你們都沒有動作,我有看到你們也很努力在寫作業,但媽媽很擔心明天出去玩之前,功課沒有寫完,玩得時候不能盡興。我們能不能先停下來討論我們的共同目標呢?一起為共同目標而努力。」

《我們的情緒非常有彈性,在關鍵時刻幾乎都是錯的。只要多加練習,我們就能獲得相當的力量去改變情緒。只要我們能改變情緒,不只會改變對周遭人的看法,也會改變我們自己的人生。》 #開口就說對話
從行為回推到事實,再從事實找到目標,進入對話,在確認安全感的前提下,來來回回,不斷練習。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陪你走一段療癒成長的路的沙龍
7會員
32內容數
從臉書轉到這裡,2023年希望維持72+本/年的閱讀量,並增加閱讀的廣度與深度。
2023/06/08
你有曾經想過,如果人生再來一次,如果當下我可以做另一種選擇,我的人生是不是會更好? 《我還是想死。我的人生是場災難。我希望我人生劃下終點。我不適合活著,現在這一切一點意義都沒有。我就算在其他的人生中,也注定不快樂。我就是這樣。我毫無建樹,總會沈溺於自憐之中。我想死。》這是諾拉的心聲。
Thumbnail
2023/06/08
你有曾經想過,如果人生再來一次,如果當下我可以做另一種選擇,我的人生是不是會更好? 《我還是想死。我的人生是場災難。我希望我人生劃下終點。我不適合活著,現在這一切一點意義都沒有。我就算在其他的人生中,也注定不快樂。我就是這樣。我毫無建樹,總會沈溺於自憐之中。我想死。》這是諾拉的心聲。
Thumbnail
2023/05/29
記得是在《下一本讀什麼》裡聽到瓦基與作者福哥的訪談。 何謂遊戲化?以遊戲的方式上課?課堂上玩遊戲?用點數、獎勵、排名,就可以達到吸引小孩注意力的學習成效? 《遊戲化只是表徵,最終還是要聚焦在教學目標。》重點還是要有清楚的教學目標,而遊戲只是手段,只是讓大家有投入的藉口。
Thumbnail
2023/05/29
記得是在《下一本讀什麼》裡聽到瓦基與作者福哥的訪談。 何謂遊戲化?以遊戲的方式上課?課堂上玩遊戲?用點數、獎勵、排名,就可以達到吸引小孩注意力的學習成效? 《遊戲化只是表徵,最終還是要聚焦在教學目標。》重點還是要有清楚的教學目標,而遊戲只是手段,只是讓大家有投入的藉口。
Thumbnail
2023/04/25
面貌舞會 的主角是醒著的,在後設認知裡面看著各個角色,每個角色是主角自己,沒有絕然的負面,沒有要踢掉屏除的,需要的只是融合。但 #多重人格分裂 的每個人格,個性都很鮮明,是專為某個場景所因應的,角色都不甚討喜,一時間只有一角色,是無法交流的。
Thumbnail
2023/04/25
面貌舞會 的主角是醒著的,在後設認知裡面看著各個角色,每個角色是主角自己,沒有絕然的負面,沒有要踢掉屏除的,需要的只是融合。但 #多重人格分裂 的每個人格,個性都很鮮明,是專為某個場景所因應的,角色都不甚討喜,一時間只有一角色,是無法交流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給每天要面對孩子情緒的你 教導孩子真的很難,或是要面對他們生氣或是不開心時,不能動粗,我們做家長的也是人,會生氣,會傷心,或寂寞,也需要被人同理,如果真的無法處理好孩子的情緒,不要太自責,因為我們不是專家,我們是家長,一起陪伴孩子們成長的好朋友。
Thumbnail
給每天要面對孩子情緒的你 教導孩子真的很難,或是要面對他們生氣或是不開心時,不能動粗,我們做家長的也是人,會生氣,會傷心,或寂寞,也需要被人同理,如果真的無法處理好孩子的情緒,不要太自責,因為我們不是專家,我們是家長,一起陪伴孩子們成長的好朋友。
Thumbnail
孩子有情緒,大人如何保持冷靜? 首先,不可能冷靜。要先認知這一點。 因為情緒會傳染,他無理暴怒,你當然也會不爽。 大人要學的是「縮短情緒被激化的時間」。 就是你也氣了,但是你很快知道什麼事發生了,然後緩解,做比較適合的處理。
Thumbnail
孩子有情緒,大人如何保持冷靜? 首先,不可能冷靜。要先認知這一點。 因為情緒會傳染,他無理暴怒,你當然也會不爽。 大人要學的是「縮短情緒被激化的時間」。 就是你也氣了,但是你很快知道什麼事發生了,然後緩解,做比較適合的處理。
Thumbnail
當我們「快抓狂了」,那就是行為路徑已經在我們無法控制的狀況下直奔身體動作,我們只能煞車!停!注意!覺察!逆回去想! 該如何對話?充滿安全感的對話?達到共同目的的對話?成為關鍵對話?#開口就說對話 是本值得反覆練習的好書
Thumbnail
當我們「快抓狂了」,那就是行為路徑已經在我們無法控制的狀況下直奔身體動作,我們只能煞車!停!注意!覺察!逆回去想! 該如何對話?充滿安全感的對話?達到共同目的的對話?成為關鍵對話?#開口就說對話 是本值得反覆練習的好書
Thumbnail
生氣,一個讓人感到害怕的情緒,真的有這麼糟糕嗎?會不會生氣其實是有用途的呢?生氣的時候可以大力吸氣再吐氣、可以找人幫忙或聊一聊、也可以去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讓自己冷靜下來唷!《我好生氣》帶我們好好生氣!
Thumbnail
生氣,一個讓人感到害怕的情緒,真的有這麼糟糕嗎?會不會生氣其實是有用途的呢?生氣的時候可以大力吸氣再吐氣、可以找人幫忙或聊一聊、也可以去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讓自己冷靜下來唷!《我好生氣》帶我們好好生氣!
Thumbnail
當人們試圖將情緒視覺化,爆發的火山、煮開逼逼叫的熱水壺、從耳朵鼻孔衝出的蒸汽,都在描述那種從體內不斷湧出、尋找出口的一股能量。但現實生活中,情緒沒有形體,人的肉體只有幾個出口
Thumbnail
當人們試圖將情緒視覺化,爆發的火山、煮開逼逼叫的熱水壺、從耳朵鼻孔衝出的蒸汽,都在描述那種從體內不斷湧出、尋找出口的一股能量。但現實生活中,情緒沒有形體,人的肉體只有幾個出口
Thumbnail
常在情緒課程裡發現,與孩子討論基本情緒時,孩子對於引發開心、難過的原因/事件,都能直率地說。但當談到「生氣」時,大家常是先沈默了起來。 (好好生氣,包含了: 發現、接納自己的生氣,以及,如何安頓自己、如何紓發這份生氣) 我想起了自己的經驗。 我真的被馴化成溫和,但常覺得莫名擔心、常覺得莫名想大叫。
Thumbnail
常在情緒課程裡發現,與孩子討論基本情緒時,孩子對於引發開心、難過的原因/事件,都能直率地說。但當談到「生氣」時,大家常是先沈默了起來。 (好好生氣,包含了: 發現、接納自己的生氣,以及,如何安頓自己、如何紓發這份生氣) 我想起了自己的經驗。 我真的被馴化成溫和,但常覺得莫名擔心、常覺得莫名想大叫。
Thumbnail
最近閱讀了丹尼爾席格(腦神經專家)的書。 內容提到: 易怒、不耐煩是「過去包袱」的行為表象,正視它才能不受操控。 當我們心煩意亂時,總是試圖去控制孩子的情緒和行為,但事實上,引發我們情緒的往往不是孩子的行為,而是受自身的內在經驗所綑綁。 1、掉頭就走 2、不聽不理我 3、東西翻倒在地上 4、哭鬧
Thumbnail
最近閱讀了丹尼爾席格(腦神經專家)的書。 內容提到: 易怒、不耐煩是「過去包袱」的行為表象,正視它才能不受操控。 當我們心煩意亂時,總是試圖去控制孩子的情緒和行為,但事實上,引發我們情緒的往往不是孩子的行為,而是受自身的內在經驗所綑綁。 1、掉頭就走 2、不聽不理我 3、東西翻倒在地上 4、哭鬧
Thumbnail
從小把孩子當成獨立的個體,碰到友人時他能回答的都讓他自己答;平日的生活作息有規範,有情緒也知道會被看到被瞭解,而且身邊會有人幫助自己;你尊重孩子,孩子自然感受得到,自然也較能尊重自己從而尊重別人,有了情緒父母已教導如何減溫,如何因應,那麼獨立後,有了情緒,其因應也就不會太離譜了。
Thumbnail
從小把孩子當成獨立的個體,碰到友人時他能回答的都讓他自己答;平日的生活作息有規範,有情緒也知道會被看到被瞭解,而且身邊會有人幫助自己;你尊重孩子,孩子自然感受得到,自然也較能尊重自己從而尊重別人,有了情緒父母已教導如何減溫,如何因應,那麼獨立後,有了情緒,其因應也就不會太離譜了。
Thumbnail
#讓孩子表達情緒為什麼這麼重要 前些天,一位媽媽R問我 「我的孩子1Y多,很愛生氣、在地上滾怎麼辦?」 我回答:「就讓他生氣就好了。」 R有點驚訝、同時也不解和懷疑 這樣做對孩子是好的嗎? 前兩天看完了記錄片《Wisdom of Trauma》 我把於片中得到的啟發,與孩子的情緒教育做一個結合 與
Thumbnail
#讓孩子表達情緒為什麼這麼重要 前些天,一位媽媽R問我 「我的孩子1Y多,很愛生氣、在地上滾怎麼辦?」 我回答:「就讓他生氣就好了。」 R有點驚訝、同時也不解和懷疑 這樣做對孩子是好的嗎? 前兩天看完了記錄片《Wisdom of Trauma》 我把於片中得到的啟發,與孩子的情緒教育做一個結合 與
Thumbnail
《小孩才用情緒處理問題》 也許我們的身邊存在一種用「情緒處理問題」類型的人,這類型的特徵非常明顯,就是遇到問題,第一個反應就是「展現自己的各種情緒」,而身邊的人可能就會屈就於這類人散發出的情緒,或是就幫這類人解決問題,然而下次遇到同樣的情況,這類人同樣不會有所長進,依然繼續用同一套方式「展現自己的
Thumbnail
《小孩才用情緒處理問題》 也許我們的身邊存在一種用「情緒處理問題」類型的人,這類型的特徵非常明顯,就是遇到問題,第一個反應就是「展現自己的各種情緒」,而身邊的人可能就會屈就於這類人散發出的情緒,或是就幫這類人解決問題,然而下次遇到同樣的情況,這類人同樣不會有所長進,依然繼續用同一套方式「展現自己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