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於現代彷彿什麼事都在比誰更快,只有比別人動作快一步,才能不被時代的洪流給淹沒。然而,真正該被重視的事情卻被遺忘在角落裡,泣不成聲。
***
近年因網路的發達、社群媒體與平台的興起,促使資訊得以快速傳播,人人都可以成為蒲公英的種子,一有風吹草動,便可隨風飄揚,飛向千里之外,進入互不熟識的人眼(耳)中,於其內心發芽並成長茁壯,於豐富我們的生活趣味之餘,更可獲得許多見解、提高見聞。
只不過,有光的地方,就會有影子;開放自由,自然較難以規範。因此,我們每日所接受到的訊息,究竟是否有益,抑或是慢性毒藥?實是不易分辨。
許多資訊所傳遞的涵義,往往不是非黑即白,而是一體多面的光影。包在糖衣裡的可能是毒藥;藏在苦茶裡的可能是良藥。
就以「普發現金」六仟為例,若於谷歌(Google)搜尋至少有超過2,760萬項的結果,內容包羅萬象,若有心閱讀,可謂是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就算人不在臺灣,卻仍可知道臺灣現今正發生什麼事、討論什麼話題、掀起什麼風暴。倘若將範圍聚焦在「普發現金是好還是壞」上,內容亦是多到數不清,其中包含以下幾項說法:
一、全球有許多因素將對社會民生需求帶來衝擊,期透過發放現金之方式,減輕人民負擔,共享經濟成果。
二、以經濟學的邏輯,應思考錢用在什麼地方投報率最高,直接發掉通常不是資金運用最好的方式,況且應作制度性的規劃,以免未來面對相同情事時,徒增不必要的爭議。
三、普發現金一萬最為直接,得以讓人民知道國家有在關心他、救他,也讓年輕人有錢可以手牽手去約會、增進感情。
四、振興券的目的是誘導額外消費,若以急難救助為原則的紓困,發放現金似乎是可行的選項。
五、借鏡國外相關政策,普發現金成效不高,具研究調查顯示,多數家庭會將這筆現金用於儲蓄,無法直接刺激消費、擴大乘數效應。
六、超徵歲收在扣除強債務還本後,應做當年度歲計賸餘,留供未來融通赤字預算財源,減少舉債融通壓力。
七、提供選項讓國人直接將錢捐給公益團體,或是需要幫助的弱勢團體,甚或是加碼送出,發揮槓桿作用,讓弱勢得到需要的捐款。
........
(以上這些說法,究竟孰是孰非、孰優孰劣,就留給大家自己斟酌,或交給歷史來證明,在此不多加論述與猜測。)
資訊爆炸是這個世代最顯著的特色之一,過多且零碎的片面之詞,如同連節時期的汽車,一個個排隊等著塞滿整個高速公路,無形中已然成為我們生活中最親密且關注的伴侶。
不管傳播的內容是好的、壞的;對的、錯的,其總數多到不勝枚舉,只要稍有不慎,很容易影響我們對於一件事物的認知,進而影響判斷及切入的觀點。是以,該如何過濾資訊內容將是我們必須學會的事,提醒自己別當個盲從的魚,別人投餵什麼就吃什麼,黑白是非無法分辨。
***
真理,總是姍姍來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