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時大家的閒聊話題其一為如果之後國境開放解封了,第一個要出國的目的地會選擇哪裡。我的回答總是日本吧。原以為國境開放後第一個抵達的日本目的地會是關西京都,結果遲至國境開放後的第四次出國才踏上了京都。2023第一季開始的一月一次日本行,報復性出國的短暫終點,以京都來做為個小小句點,似乎是個不錯的選擇。這是一個對我來說既熟悉又仍有距離感的古都城市,託妹妹當年在此求學之福,能夠時不時就來走訪,但陌生的距離感來自於仍是個旅人,未曾久住,不宜以回京都這種動詞使用在京都走訪上,有種自我膨脹的感覺。
仍是算不清到訪京都的次數了,總是飛抵關西機場之後熟門熟路的搭上Haruka特急列車往京都,白色的車身加上幾個藍色方格的車身印記,車長查票前和離開車廂的鞠躬身影令人印象深刻。抵搭京都之後再熟門熟路的走向轉乘地下鐵的入口。回想了一下上次走訪京都竟然已經是2017年的事,東京上陸往北陸金澤,使用拱型套票抵達了京都,在春初的那個季節。遇上櫻花季。第一次在櫻花盛開拜訪京都是2013,竟然也隔了10年這麼的久。而那最初第一次的京都旅行,在2008年的盛夏,在那個還有西北航空的年代,和兩位友人熱血又青春的住著青年旅館Hostel,踩著腳踏車,連金閣寺北山都讓我們騎到了,印象深刻。託兩位友人的福,第一次走訪京都,在那個未有廉航訪日旅行尚不算太方便的年代,幾乎把京都的重點觀光景點,加上各有特色的神社,宇治伏見鞍馬貴船一帶幾乎都拜訪到了。連京都大學都進去過了(好像都是反骨人在念的學校,笑),還有那令人印象深刻的夜晚保津峽下車記,也是另一段值得回味的旅行故事。還剛好遇上了五山送火。自此之後到訪京都可以不用排行程,沒有安排。住過妹妹的小公寓,住過各種Hostel,住過虹夕諾雅京都,住過佟家別館,在春天追過櫻花,夏天的祗園祭,秋天紅葉狩和黃澄澄的銀杏,只差沒蒐集到下雪的京都。疫後總是覺得有假期能出國的話,就去吧,哪天又來個百年大疫,會不又是兩三年不能出國的日子,我覺得這是疫情之後最大的人生觀改變。
這次拜訪一樣的是沒有計畫,一晃眼加上疫情竟然已經近7年沒有踏上京都,就是有一些些的緊張,加上在清明連假的賞花季期間,據聞日本各大機場入境竟然還有排到五個小時的,令人有一些些的不安。所以和平時走訪京都的安排,同中也有一些差異,第一次從機場不是搭Haruka到京都,而是選擇了巴士。重訪了一些很久沒去的區域,也走訪了一些未曾去過的區域和景點。有些熟悉的散步道還花一點點小小的時間讓模糊的記憶再次鮮明起來,在朋友的介紹下預訂了米其林餐廳的午餐,一樣喜歡在京都造訪錢湯,選了兩個都是在疫情期間新開的旅宿,走累了停下來歇歇腳,去過了以往因為未禁煙未曾去過的六曜社,進進堂的麵包和志津屋的麵包一樣好吃,更喜歡的是在志津屋坐下來歇歇腳時,就有兩組街坊鄰居客人進來和店家閒聊,在六曜社也是有客人來買咖啡豆和老闆聊上幾句,逛到Loft之後就覺得逛街行程可以打上勾勾,在鴨川白川高瀨川河畔散散步。有幸剛好遇上都をどり演出期間在飯店工作人員的協助下訂到票前去看演出,在看完舞伎家料理人之後對舞伎多了一些些的了解去看演出,也是祇園甲部歌舞練場修復後第一次使用做為表演場地,主題是新華舞台祇園繁榮,祝賀的心情還有疫後公演回到原本的整復後場地的歡欣感十足體現。原本期待櫻花盛開,但今年花開的極早,拜訪期間大概已經吹雪葉櫻,雖然後來心想就隨緣,但還是覺得有那麼一些些的可惜,後來還是在原谷苑,二条城的夜櫻,還有初次到訪的彥根城有看到盛開的櫻花,但我最喜歡賞櫻的方式其實是出門看到巷口那株櫻花樹開了,散步道路上看到櫻花開了,或是在電車上看著河堤旁,學校旁一排的櫻花樹都開了,這是我覺得春天看花見和秋天楓紅最大不同的地方,櫻花好像是融入在生活裡,綻放告訴人們春天來了,而剛好4月又是日本新生活入學入社的開始,所以櫻花繽紛時節那種新開始的感覺和意象,和生活中俯拾即是的感覺。
京都,京都,是個去不膩而且會讓人嚮往在那生活的古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