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了了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這些年寫了不少文稿,當中有些專題,像:
孔子對世道人心,看透了!(65講)
孔子的飄泊生涯(36講)
儒家的為政與治道(42講)
王陽明及其心學(40講)
不謙虛地說,這些專題,都可以出書,也曾有讀者建議出書或自設網臺,讓更多有心人共賞共鳴;但我都一一婉謝。為什麼?為什麼不出書呢?現實地說,沒有市場;明白地說,我沒有學術背景;具體地說,我名不見經傳。
有位讀者,年過古稀,當他/她讀到我講的的《論語》,他/她慨然歎曰,希望我能出版《論語新解》。
什麼「新解」呢?
《論語》裡有一句話:「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歷來的解釋,都把這個「得」解作「貪得」,貪這個、貪那個,以致患得患失。難道年輕的時候不貪,而偏偏在暮年才貪?這樣的詮釋孔老夫子的心路歷程,我實在不能同意。
一、孔子所講的君子與小人之別,就在「利」上,故孔子是罕言「利」的。既然罕言「利」,又何會耿耿於「得」呢?
二、人到老年,過去經歷過不少的人生起跌,體驗到不少的世事浮沉,通常都不會介懷於「得」。既然如此,又何須特意「戒之在得」呢?
三、若把這個「得」引申到「患得患失」,為什麼只戒之在得,而毋須戒之在「失」呢?
所以,我是不能同意過去的解釋的。
那究竟該怎樣解讀這句話呢?不贅啦!
《論語》裡有一句話:「三年無改於父之道」。
這則《論語》,打從「新文化運動」以來,可能是最受人質疑和詬病的。
為什麼要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呢?三年之後是否就可以改呢?什麼叫做「父之道」呢?父親生前所做的一切都是對的嗎?如果父親做過壞事、做過不道德的事,難道兒子要三年都不能改嗎?就魯迅所說的,「三年無改於父之道」,造成中華民族一代不如一代。楊伯峻的《論語譯註》更指「父之道」的「道」是指合理的部分。這麼一來,北大哲學系的李寧教授就質疑:「我們要改的,難道不是爸爸的『不合理部分』,反而是他的『合理部分』嗎?」
當代著名學者南懷瑾的見解:「『父在觀其志』這話,是說當父母在面前的時候,要言行一致。就是父母不在面前,背着父母的時候,乃至於父母死了,都要言行一致……於三年之內,無改於父之道……這就是孝子。」
如果像南懷瑾這樣的解釋,筆者實在看不出孔子這句話的微言大義。
為什麼孔子這句平常話會被後人如此的誤解的呢?
於此,還是不贅啦!不了了之吧!
兩個月前,我要向讀者告別了,當天哪位讀者竟然淚下,說:
先生 以「沂水舞雩之新解」— —師說:為師的忠告,來向我等掛單子弟告辭,重讀數遍,睙盈盈,沂水截流,他日何處問道。謹記 先生為師的忠告。Yu某鞠躬合什📷 揖請大安📷️
唉!緣聚緣散,萬事空幻,毋須我執,當下自明。
2023年4月12日於海外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3會員
825內容數
現代人該怎樣看待儒學呢? 能替孔子說句公道話嗎? 怎樣做一個《論語》的明白人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關注大陸的近況消息,比較觸目的,當然就是中華民國前總統馬英九先生訪問大陸。馬先生給我的印象,一向深愛中華,他當年學生時期,就已經出來保釣。在任先總統經國先生的秘書時,已經提議開放回大陸探親。而在他參拜抗日英烈張自忠將軍的墓碑時,眼泛淚光,感觸良多! 另一則新聞,就是法國總統馬克龍到訪北京,再南下廣州
最近學習車內睇位,在短窄的距離,如何判斷與其他車輛的距離;倒後泊位時,以什麼作參考點。 剛才嘗試採用新方法、新參考點,倒後泊位,真沒想到,竟然能以一手車、短秒順利完成,而且左右距離,目視相等平衡對稱。這次泊位,可以說從未有如此成功! 開車都許多年了,現在才學習睇位,會不會有亡羊補牢的感覺呢? 其實在
每晚收工,都會啤一啤,一係坐在窗前紓緩腦筋,一係聽尹光和謝曉瑩唱【琵琶行】。 【琵琶行】新馬師曾和好幾位著名的女歌藝都唱過;但尹光唱新馬腔,比新馬還新馬,夠氣夠聲。至於謝曉瑩,雖是後起之秀,但憑著努力,苦心學藝,無論是唱腔抑或做手功架,都相當投入,可以說,視聽享受。 【琵琶行】的故事,就是講述白居易
近來比較關注車評,而關注的焦點在SUV(Sports Utility Vehicle),我姑且稱之為Senior Uses Vehicle長者適用車。 為什麼改稱為長者適用車? ①座位高度適合長者,毋須彎腰上座位; ②車尾箱比Sedan更多空間,可搬運小型傢具。 在生活實用方面,我是比較喜歡日本原廠
最近曾向ChatGPT提問過一些關於人文精神的問題,例如: 如何作出捨生取義的決定? 如何堅守做人的氣節? 如何激發人的自覺心? 夫婦二人只能一人得救,救誰呢? 這些人文倫理的兩難問題,ChatGPT基本上回答謂: 作為人工智能,我是沒有感情和意見的,我只能提醒您,在做出決定時,應該仔細考慮您對生命
昨天提出三問(關於捨生取義、氣節、自覺心),有師友替我詢問ChatGPT,回答如下: 1. Chatgpt 咁答: 作為一個語言模型,我無法告訴您應該做什麼,因為這是一個非常個人和倫理上的決策。但是,我可以告訴您一些有關生死存亡問題的一般信息,並讓您自行決定。 在生死存亡的情況下,人們經常面臨艱難的
關注大陸的近況消息,比較觸目的,當然就是中華民國前總統馬英九先生訪問大陸。馬先生給我的印象,一向深愛中華,他當年學生時期,就已經出來保釣。在任先總統經國先生的秘書時,已經提議開放回大陸探親。而在他參拜抗日英烈張自忠將軍的墓碑時,眼泛淚光,感觸良多! 另一則新聞,就是法國總統馬克龍到訪北京,再南下廣州
最近學習車內睇位,在短窄的距離,如何判斷與其他車輛的距離;倒後泊位時,以什麼作參考點。 剛才嘗試採用新方法、新參考點,倒後泊位,真沒想到,竟然能以一手車、短秒順利完成,而且左右距離,目視相等平衡對稱。這次泊位,可以說從未有如此成功! 開車都許多年了,現在才學習睇位,會不會有亡羊補牢的感覺呢? 其實在
每晚收工,都會啤一啤,一係坐在窗前紓緩腦筋,一係聽尹光和謝曉瑩唱【琵琶行】。 【琵琶行】新馬師曾和好幾位著名的女歌藝都唱過;但尹光唱新馬腔,比新馬還新馬,夠氣夠聲。至於謝曉瑩,雖是後起之秀,但憑著努力,苦心學藝,無論是唱腔抑或做手功架,都相當投入,可以說,視聽享受。 【琵琶行】的故事,就是講述白居易
近來比較關注車評,而關注的焦點在SUV(Sports Utility Vehicle),我姑且稱之為Senior Uses Vehicle長者適用車。 為什麼改稱為長者適用車? ①座位高度適合長者,毋須彎腰上座位; ②車尾箱比Sedan更多空間,可搬運小型傢具。 在生活實用方面,我是比較喜歡日本原廠
最近曾向ChatGPT提問過一些關於人文精神的問題,例如: 如何作出捨生取義的決定? 如何堅守做人的氣節? 如何激發人的自覺心? 夫婦二人只能一人得救,救誰呢? 這些人文倫理的兩難問題,ChatGPT基本上回答謂: 作為人工智能,我是沒有感情和意見的,我只能提醒您,在做出決定時,應該仔細考慮您對生命
昨天提出三問(關於捨生取義、氣節、自覺心),有師友替我詢問ChatGPT,回答如下: 1. Chatgpt 咁答: 作為一個語言模型,我無法告訴您應該做什麼,因為這是一個非常個人和倫理上的決策。但是,我可以告訴您一些有關生死存亡問題的一般信息,並讓您自行決定。 在生死存亡的情況下,人們經常面臨艱難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左傳:疾指人在行為性格上缺陷毛病,如好勇、好貨、好色、驕侈。 譯文:父母對你的那些可能導致家族滅亡的危險行為煩惱。
Thumbnail
《論語》是記錄孔子言行的經典著作,強調仁愛與同理,並對禮貌與尊重提出重新定義。此外,書中還提倡修齊治平的觀念,以及個人修養的重要性。文章通過介紹書中主要觀點,並結合個人的學習體會,呈現了孔子思想的核心價值。
Thumbnail
子見南子,子路不說。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雍也第六)。  矢,發誓。厭,憎惡。孔子去見了衛靈公的夫人南子。子路很不高興,大概事後當面指責了孔子。孔子則發誓否認子路的指責,否則讓老天爺譴責我。   這個記述很蹊蹺,語焉不詳。具體是啥情況,後人就只
Thumbnail
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雍也第六)。 魯哀公問孔子:『你的弟子中誰最好學呢?』孔子回答說:『有個叫顏回的特別好學,他不遷怒於人,不重犯同樣的過錯。可惜不幸很年輕就死了。現在沒有了
Thumbnail
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裡仁第四)。 如果一個士人有志於仁道,卻以吃得差穿得差為恥,這種人不可與他探討仁道。惡,粗劣。  孔子看不起這種人,不願花時間和這種人交談。認為這種人雖然有士的身份,看上去也有為仁的志向,但卻是不合格的,只是
Thumbnail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裡仁第四)。  惡,怎麼;終食之間,一頓飯的時間。造次,倉促危急時。『不以其道』應當是『不處也』和『
Thumbnail
哀公問社於宰我。宰我對曰:『夏後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戰慄。』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八佾第三)。 魯哀公曾問過孔子,『何為則民服?』(為政第二)。這次問的是孔子的學生宰予。宰予,字子我,亦稱宰我。他也是魯國人,據記載小孔子二十
Thumbnail
王孫賈問曰:『與其媚于奧,甯媚於灶,何謂也?』子曰:『不然,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八佾第三)。 孔子在衛國逗留了很多年,跟衛靈公王相談甚歡。孔子遊說的諸侯中,衛靈公算是孔子的知音了,很欣賞孔子主張那一套,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顏淵第十二)。但不知為什麼
Thumbnail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雲:「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為政第二)    孔子天天給學生講當官施政的學問。就有人感到奇怪,或者暗地擠兌孔子,問孔子,『你怎麼不去從政呢?』言下之意是,你行你上呀!這個得看具體的情景。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左傳:疾指人在行為性格上缺陷毛病,如好勇、好貨、好色、驕侈。 譯文:父母對你的那些可能導致家族滅亡的危險行為煩惱。
Thumbnail
《論語》是記錄孔子言行的經典著作,強調仁愛與同理,並對禮貌與尊重提出重新定義。此外,書中還提倡修齊治平的觀念,以及個人修養的重要性。文章通過介紹書中主要觀點,並結合個人的學習體會,呈現了孔子思想的核心價值。
Thumbnail
子見南子,子路不說。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雍也第六)。  矢,發誓。厭,憎惡。孔子去見了衛靈公的夫人南子。子路很不高興,大概事後當面指責了孔子。孔子則發誓否認子路的指責,否則讓老天爺譴責我。   這個記述很蹊蹺,語焉不詳。具體是啥情況,後人就只
Thumbnail
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雍也第六)。 魯哀公問孔子:『你的弟子中誰最好學呢?』孔子回答說:『有個叫顏回的特別好學,他不遷怒於人,不重犯同樣的過錯。可惜不幸很年輕就死了。現在沒有了
Thumbnail
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裡仁第四)。 如果一個士人有志於仁道,卻以吃得差穿得差為恥,這種人不可與他探討仁道。惡,粗劣。  孔子看不起這種人,不願花時間和這種人交談。認為這種人雖然有士的身份,看上去也有為仁的志向,但卻是不合格的,只是
Thumbnail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裡仁第四)。  惡,怎麼;終食之間,一頓飯的時間。造次,倉促危急時。『不以其道』應當是『不處也』和『
Thumbnail
哀公問社於宰我。宰我對曰:『夏後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戰慄。』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八佾第三)。 魯哀公曾問過孔子,『何為則民服?』(為政第二)。這次問的是孔子的學生宰予。宰予,字子我,亦稱宰我。他也是魯國人,據記載小孔子二十
Thumbnail
王孫賈問曰:『與其媚于奧,甯媚於灶,何謂也?』子曰:『不然,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八佾第三)。 孔子在衛國逗留了很多年,跟衛靈公王相談甚歡。孔子遊說的諸侯中,衛靈公算是孔子的知音了,很欣賞孔子主張那一套,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顏淵第十二)。但不知為什麼
Thumbnail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雲:「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為政第二)    孔子天天給學生講當官施政的學問。就有人感到奇怪,或者暗地擠兌孔子,問孔子,『你怎麼不去從政呢?』言下之意是,你行你上呀!這個得看具體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