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生命都避免不了死亡這條路,也許是意外死亡,也許是生病死亡,也許是身體老化動不了,最終都會死亡。但因為生病,意識到死亡愈來愈靠近,自己卻什麼都做不了的時候,對未來的不確定感和對死亡愈來愈靠近會產生焦慮和恐懼,由於無法掌控生病和死亡的過程而產生無力感,對生命的失去和對於離別的悲傷而產生憂傷這樣的情緒。
每一個生命都曾經經歷過嬰兒,幼兒,少年,青年,中年,也可能還會經歷老年這個階段。嬰兒期是生命的開端,是生命在出生後經歷的初期階段,需要依賴照顧和保護。隨著時間的流逝,生命進入幼兒期,開始學習和發展各種基本技能。接著是少年期,這是一個生命進一步成長和發展自主性的階段,開始建立自我身份和社交關係。
隨著時間的推移,生命進入青年期,這是一個生命中充滿活力和探索的階段,追求教育、事業和人際關係的發展。接著是中年期,這是一個生命在生活中可能面臨家庭、職業和社會責任等不同壓力的階段。
最終,生命會進入老年期,這是一個生命開始衰退和面臨生理和心理變化的階段。身體的機能逐漸減退,可能會面臨健康問題,這個時候最可能發生接近死亡這樣的威脅。
當死亡威脅到身上時,身邊的人可能會懷有各種複雜的情緒,對於生命走到盡頭的那個人如果是喜歡,是愛,自然會依依不捨,傷心欲絕,可能會想要與對方一同離世,以避免面對長時間的分離和痛苦,忘了自己還有其他同樣在意關心的人,做出極端的決定可能會對其他關心的人產生深遠的影響。
對於不那麼喜歡,甚至討厭的人但不得不生活在一起的人,那心情自然會很複雜,一方面或許會鬆一口氣,但又不能讓人知道,一方面可能也會難過,畢竟生活在一起那麼多年了,可能也想到自己有一天也會走向死亡,然後就難過起來。
生命是一趟旅程,當我們出發的時候,就必然有一天會回去,我們應該更在意的是,自己在這趟旅程中是不是有所收獲,比如找到自己內心的自己,真正了解自己,或是做自己最快樂的事同時也能讓其他人得到快樂。
關心自己的幸福並且讓他人也能夠獲得快樂,是建立有意義的人際關係和社會聯繫的關鍵。通過關心和支援他人,我們可以建立深厚的情感連結,並對他人產生積極的影響。在幫助他人的同時,我們也可以找到自己的生命價值和目標。
當我們能夠找到自己內心的真實自己,並通過追求自己最真實和快樂的生活方式來實現個人目標時,我們可以更加充實和滿足地度過這趟生命之旅。這也可以讓我們在面對生命的終結時,能夠更加平靜和無悔地回顧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