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迫長大的小孩—談親職化現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被迫長大的小孩

被迫長大的小孩

清晨五點,天還沒有亮,她就已經起床張羅全家大小的早餐。等孩子出門上學後,就趕緊到市場備料。回到店裡,先稍微把桌椅整理一下,再將食材清洗分類,等著11點開門做生意。是間巷子裡的老店,只要是用餐時間,店門口總是大排長龍。店裡不能沒有她,手腳俐落,出餐速度之快,很少聽到客人抱怨。她也很會認人和記餐點,客人們都不用開口,她都知道客人要吃什麼。

店裡通常八點打烊,有時候客人們會拖一下。她會一邊洗餐具,一邊等客人們吃完,收一收也通常都快十點。她還是會撥空,幫孩子們看一下作業,簽一下聯絡簿,之後督促孩子們趕快去睡覺。那天,娘家媽媽又打電話來了。哭訴爸爸又不知道躲在哪個野女人家,讓她找不到。從小她就陪媽媽四處找爸爸。她看過媽媽發瘋似的大罵,也看過爸爸躺在野女人家的床上。

長大結婚後,因為娘家和婆家很近,媽媽還是時常打電話找她幫忙。有時候是和媽媽一起找爸爸,有時候是吵架找她來幫忙溝通。連大姐家的事,她也要幫忙處理。娘家很有事,婆家的事也不少。先生的弟弟有精神疾病,狀況差的時候會在店裡發作,嚇壞客人。婆家的人只相信神明,從來沒有帶小叔去看過醫生。她花很多時間勸婆婆,最後帶小叔去就醫的責任,就落在她身上。

坐在諮商室裡,她講的都是孩子的事。以前,她不知道怎麼教孩子,只會用打的。打到孩子的老師威脅她說,如果再打就要通報。感覺得出來,她其實很愛孩子,只是不知道有什麼方法可以教孩子。因為她也是被打大的,那是她從父母身上學到的唯一方法。她也相當自責,把孩子教到孩子喊著要死,在班上沒有朋友,老師看到就只會搖頭。

我請她形容,在孩子眼中,她是一位怎樣的媽媽?她回答說:「是一位很忙很忙的媽媽。」她告訴我,她沒辦法停下來,停下來的感覺太可怕。我請她再進一步形容那種「太可怕」的感覺。她停頓了一下,我可以感覺到她的慌張,她緩緩的說出:「停下來,代表我沒有能力。」她接著說:「沒有人會幫我!有人嗎?」

才剛上國小,她就已經會煮四菜一湯。父母婚姻有問題,都是她跳出來幫忙處理。媽媽心情不好,也都是她幫忙安慰。她最有能力,兄弟姐妹的生活起居,也都是她幫忙照顧處理。小時候,因為家中經濟狀況非常不好,時常靠親友們接濟。才剛上國中,她就趕著去打工賺錢。媽媽沒錢的時候,還會跟她借一點。

她是一位典型的親職化的小孩。親職化簡單來說,因為失職或失功能的父母,使孩子在心理方面,被迫長成一位大人。原先應該要由大人來做的事,全落在一個小孩身上。煮飯、洗衣、做家事、照顧其他手足,原先都是父母的職責。因父母無法承擔,她只好被迫擔負起責任,從來沒有人問過她願不願意。

通常在疏忽照顧和情感疏忽家庭環境下長大的孩子,發展出的自我價值感會較低。「一位有能力的小大人」,透過幫忙家中大小事物。低自我價值感的黑洞,會被「有能力」幫忙給補足。長大後,你會在他們身上看見「照顧者特質」。無論在工作或家庭,過度承攬不屬於自己的責任。平時忙著照顧大家,鮮少照顧到自己。

「只能靠自己」,是他們在成長過程中長出的信念。所以無論遇到什麼問題或困難,都自己一肩扛下。不信任任何人,更不知道如何對外求助。直到身心都出了狀況,他們都還是會責怪自己,怪自己沒能力、不夠好。當我問她:「你心疼你自己嗎?」她回答說:「我不知道怎麼心疼自己?」從來都沒有人心疼過她,怎麼能夠要求她學會心疼自己。

我又問:「如果你看到一部電影,故事中的小孩和你有類似的經歷,你會心疼那個小孩嗎?」她沒有多加思考,就立刻回答我說:「當然會啊!」我再問:「如果你心疼那個小孩,你會做些什麼?」「當然是好好照顧他啊!」她回答說。接下來,我就和她討論如何照顧好自己。也讓她知道,她再也不是那個需要承擔大人責任的小孩。學習,把不屬於她的責任放下。

那天諮商結束前,她深吸一口氣後,對我說:「老師~我要好好照顧那個小女孩!我今天快累死了!等一下回家,我要練習叫我老公去洗衣服。」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蔡惠萍-avatar-img
2023/04/18
辛苦了,不要太勞累,這兩家都需要你,該休息就要休息,機器要懂得休息了,更何況是人呢,人不是鐵打,加油喔
avatar-img
朱貞惠諮商心理師/藝術治療師的沙龍
28會員
36內容數
2024/05/23
本文介紹杏仁核的功能,以及透過標籤情緒和情緒練習來緩解恐懼感。科學研究發現,針對恐懼症患者的標籤情緒訓練可以有效幫助他們控制恐懼感,增加自我控制能力。這項練習也被證明有助於維持長期效果,並且能夠提高個人對情緒的自我意識。透過本文,讀者可以瞭解到情緒標籤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運用它來解救杏仁核,緩解情緒。
Thumbnail
2024/05/23
本文介紹杏仁核的功能,以及透過標籤情緒和情緒練習來緩解恐懼感。科學研究發現,針對恐懼症患者的標籤情緒訓練可以有效幫助他們控制恐懼感,增加自我控制能力。這項練習也被證明有助於維持長期效果,並且能夠提高個人對情緒的自我意識。透過本文,讀者可以瞭解到情緒標籤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運用它來解救杏仁核,緩解情緒。
Thumbnail
2024/05/15
當作者的阿祖去世時,因為文化的傳統,她對黑貓帶來的不幸持有刻板印象。然而,當她前往英國唸研究所後,與當地朋友的互動改變了她對黑貓的看法,發現在英國,黑貓是幸運的象徵。她透過這個故事,呼籲大家去探索自己對事物的反應,並好好觀察自己的看法。改變想法,就能改變行為。
Thumbnail
2024/05/15
當作者的阿祖去世時,因為文化的傳統,她對黑貓帶來的不幸持有刻板印象。然而,當她前往英國唸研究所後,與當地朋友的互動改變了她對黑貓的看法,發現在英國,黑貓是幸運的象徵。她透過這個故事,呼籲大家去探索自己對事物的反應,並好好觀察自己的看法。改變想法,就能改變行為。
Thumbnail
2023/05/17
我們對一段關係的內在感受, 是依據情感帳戶裡的感動時刻。
Thumbnail
2023/05/17
我們對一段關係的內在感受, 是依據情感帳戶裡的感動時刻。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常常有些育兒的綜藝節目,喜歡將母親說成萬能人士,因為有了孩子,所以母親必須堅強起來,在孩子面前,作為母親,要無所不能,也不能表現軟弱及做不到的事。 「為母則剛」這幾個字,多年以來困住了母親,我們必須像母雞護小雞那樣勇敢,不要讓小孩被麻鷹捉走了。
Thumbnail
常常有些育兒的綜藝節目,喜歡將母親說成萬能人士,因為有了孩子,所以母親必須堅強起來,在孩子面前,作為母親,要無所不能,也不能表現軟弱及做不到的事。 「為母則剛」這幾個字,多年以來困住了母親,我們必須像母雞護小雞那樣勇敢,不要讓小孩被麻鷹捉走了。
Thumbnail
我們對於父母和孩子,通常都有高人一等的期望,因為血脈相連,我們希望他們是,或是理當成對自己更好的人。只是每一個女人在成為一個母親的當下,她對待孩子的方式,也只能根據她的內在母性、人生的成熟度或是她從原生帶來的意識型態來教導自己的孩子。 我們無法改變過去,但是至少,如果我們已經覺察到這是一個彼此之間關
Thumbnail
我們對於父母和孩子,通常都有高人一等的期望,因為血脈相連,我們希望他們是,或是理當成對自己更好的人。只是每一個女人在成為一個母親的當下,她對待孩子的方式,也只能根據她的內在母性、人生的成熟度或是她從原生帶來的意識型態來教導自己的孩子。 我們無法改變過去,但是至少,如果我們已經覺察到這是一個彼此之間關
Thumbnail
「只能靠自己」,是他們在成長過程中長出的信念。所以無論遇到什麼問題或困難,都自己一肩扛下。不信任任何人,更不知道如何對外求助。直到身心都出了狀況,他們都還是會責怪自己,怪自己沒能力、不夠好。當我問她:「你心疼你自己嗎?」她回答說:「我不知道怎麼心疼自己?」從來都沒有人心疼過她,怎麼能夠要求她學會心疼
Thumbnail
「只能靠自己」,是他們在成長過程中長出的信念。所以無論遇到什麼問題或困難,都自己一肩扛下。不信任任何人,更不知道如何對外求助。直到身心都出了狀況,他們都還是會責怪自己,怪自己沒能力、不夠好。當我問她:「你心疼你自己嗎?」她回答說:「我不知道怎麼心疼自己?」從來都沒有人心疼過她,怎麼能夠要求她學會心疼
Thumbnail
那日,有位全職媽媽前來療癒,因為她感到很矛盾。 明明因為不想錯過孩子的童年而選擇離開職場,但是怎麼總是不想陪孩子呢?
Thumbnail
那日,有位全職媽媽前來療癒,因為她感到很矛盾。 明明因為不想錯過孩子的童年而選擇離開職場,但是怎麼總是不想陪孩子呢?
Thumbnail
全時間照顧孩子這些年,我沒有因為自己已經是個「老鳥媽媽」,就感到得心應手。相反的,好像連照顧自己都變得艱難。「到底要怎麼教小孩?」這句話常會跳出來久久不去。
Thumbnail
全時間照顧孩子這些年,我沒有因為自己已經是個「老鳥媽媽」,就感到得心應手。相反的,好像連照顧自己都變得艱難。「到底要怎麼教小孩?」這句話常會跳出來久久不去。
Thumbnail
  雖說已是家裡的老么,照理來說應該享有全家人的關注與關愛,可小時候雙親的長年爭吵以及離異,都讓我迫不及待地想趕緊長大,也由於與兄長們年齡的差距,更讓我「想長大」的心越來越濃烈「因為哥哥很懂事,因為哥哥可以幫上很多忙,所以媽媽很喜歡,我也要成為這樣的孩子。」但我卻忘了我從沒好好地當夠「孩子。」
Thumbnail
  雖說已是家裡的老么,照理來說應該享有全家人的關注與關愛,可小時候雙親的長年爭吵以及離異,都讓我迫不及待地想趕緊長大,也由於與兄長們年齡的差距,更讓我「想長大」的心越來越濃烈「因為哥哥很懂事,因為哥哥可以幫上很多忙,所以媽媽很喜歡,我也要成為這樣的孩子。」但我卻忘了我從沒好好地當夠「孩子。」
Thumbnail
最近在讀阿建老師的<練心> 其中有一篇在談「小大人」 小大人就是: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當大人了 也許是為了符合世界期待孩子懂事 也可能是孩子自主貼心地想為爸媽分憂解勞 孩子因而常把心思用在滿足他人的需要上 而忽略了自己的需求 沒錯,我小時候就是這樣! 「要幫忙照顧弟弟啊」 「要聽話」 「要懂事」 -
Thumbnail
最近在讀阿建老師的<練心> 其中有一篇在談「小大人」 小大人就是: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當大人了 也許是為了符合世界期待孩子懂事 也可能是孩子自主貼心地想為爸媽分憂解勞 孩子因而常把心思用在滿足他人的需要上 而忽略了自己的需求 沒錯,我小時候就是這樣! 「要幫忙照顧弟弟啊」 「要聽話」 「要懂事」 -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