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年輕女孩就像棉花糖一樣,外表甜美但內在空洞,光鮮亮麗不過是虛幻表相...
為什麼現在的文化迫使女孩們把自己打扮的很性感?做父母的你和我,要怎麼幫助女兒找到她對「自己是誰」的定義,而不是從「看起來怎樣」來定義。
本書作者是醫生也是心理學家,透過洪蘭教授翻譯推薦,很值得家中有女孩的父母閱讀,教你如何幫助女孩成為獨立和自信女人的方法。
從許多客觀的標準來看,生活在今日的女孩擁有前所未有的選擇和機會(以前的女生沒機會受教育、作自己、當領導者...),按照道理說,她們的生命應該比過去任何世代都豐富燦爛,但現在卻有4大因素讓青少女深處危險邊緣:
1.性認同:
年幼的女孩把自己當作性的代表,藉表現性感來吸引注意(其實女孩要的是注意力,要覺得自己很特別)
2.網路泡泡:
在社交網站(IG, FB, Tik Tok...)當道的世代,自我意識很容易被網路泡沫吞沒。越來越多女孩跟同儕在網路上過度連接,卻越來越不跟自己內心連接。
3.病態的執著:
對於身材、成績和運動表現的偏執,已經走火入魔
4.環境毒素:
干擾內分泌,使青春期提早到臨,增加身心疾病風險(從你女兒塗上臉孔和皮膚的乳液和面霜中,或是她吃喝的飲食中,哪些是有毒的。我們會看到這些毒素提早使女孩成熟的證據。)
我家小孩目前小學高年級,但我已經感受到網路世界、3C科技帶給她們的「提早長大及變化」,為了怕女兒青春期時每天把我氣得七孔生煙,我超前部署買了這本書,徹底瞭解原來小女生在想什麼,也因此學到更多寶貴知識,期望未來幾年可以跟女兒和平共處🤣🤣🤣
這位醫生出版很多本著作,詳細說明男孩與女孩的大腦思維、身體構造、應變壓力的反應是多麼的截然不同。身為家長的妳唯有瞭解這些差異後,才能幫助女孩建立自我意識。
所謂自我意識就是知道你自己是誰,這無關乎你長得怎麼樣,或是學校成績如何,或者你是誰的朋友。
發展出自我意識跟你父母有多少錢沒有關係,它也跟你長的好不好看、你的iPod中有什麼歌,或你的臉書上有多少朋友沒有關係。它是你跟你自己內心的連接,與發展出你自己獨特的人格有關。根據醫生十八年在同一個社區看診的經驗,越來越高比例的女孩們對自己的意識,完全建立在膚淺的表面價值上。因此這些女孩都很脆弱,一點打擊就崩潰了。
而我自己從書中徹底瞭解,男孩與女孩的差異:
- 女孩容易用外表來決定自己的價值,而且大家對漂亮的定義普遍是「很瘦」「皮膚光滑」「沒有長痘痘」,一旦不符合這些標準,女孩就不知道自己是誰了@@
- 女孩穿得少以表示自己很火辣,但她們其實並不想勾引男孩與她們性交,她們只是要「注意力」,她們希望自己在別人眼中「很特別」
- 女孩誤以為「展現身體就是自我表現」,所以「迷你裙」「漁網襪」「露肚臍」「細肩帶」被視為女孩力量。我們應該教導女孩,「不是展現身體才能掌握力量」。男生不需脫掉衣服才會擁有力量,女生也不需如此
- 男生常常把他們的問題表現出來,女生比較容易把問題悶在心中。女孩的沮喪和焦慮主要是「思想」引發的
- 很多男孩發展出享受人生的態度:玩電玩遊戲、看色情影片、吃美食、睡大覺,他們對追求臥室以外的真實世界的成功沒有動機和驅力。女孩們倒是越來越有動機,但是她們不知如何放鬆自己、如何找樂趣和享受生活。對很多女孩來說,每一項成就不過是到達下一項成就的墊腳石。
- 女人對性的看法本來就跟男人不同。對男生來說,性的主要目的就是性高潮然後射精,對女生來說,性是親密關係,跟你所喜歡的人肌膚相親。且大部分的男生對於失身於不對的人並不會感到怎樣,但是女孩會陷入悔恨之中(陷入沮喪憂鬱),很多女孩甚至以為性就是女生要提供給男生的
女生都是從別人的眼睛來看自己
同樣身為女人,這本書也不斷震撼我,女生總是比較順服、女生總是在乎別人的眼光、女生怕父母/師長失望而常常勉強自己...,即便我已經在職場打滾超過20年,拿掉外商公司的頭銜,我知道自己是誰嗎?我還有什麼地方是自己驕傲有自信的?很多人說,成為母親後是一段重新認識自己的旅程(也重新認識另一半),應該就是這個意思吧,分享給媽媽們,一起為女兒為自己加油💪
作者說:教養孩子是門藝術,不是門科學。每個孩子不一樣,每個孩子的需求也不同,多注意孩子精神上的需求,而不必在乎物質上的享受,請給女孩心靈的安全感、思想的空間和紀律的生活。
以上簡單心得分享,如果喜歡,拜託幫我按一個愛心❤️(每一個愛心都是我閱讀與分享的動力)
《同場加映》
- 好書推薦 | 如何跟上變化多端的世界(By 洪蘭教授)
- 好書推薦 | 睏世代 (為何你的孩子總是睡不飽?)